《以家人之名》的李海潮這個人設很討人喜歡。性子好,愛幹家務,人還很善良。李海潮雖然只是一間小麵館的老闆,平日工作忙。但是有一點他做得比許多人都到位,就是父親這個角色。
他教養的三個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他們不僅才華橫溢,最重要的是內心十分健康,不比許多健全家庭的孩子差。
按理說,像李海潮這樣,妻子很早就出意外死去了,獨自撫養孩子困難度肯定會升高。但他不僅把女兒教育得十分樂觀,還兼職了另兩個孩子的父親擔子,並且做得十分好。
無疑,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
其實通劇看下來他的教育方法沒有什麼科學含量,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在孩子身上用了最真摯的愛。
保護孩子脆弱的心
李尖尖的媽媽是懷孕中出了問題去世的,這件事情讓李海潮很痛苦。
但是他沒有在女兒面前表現出來,他告訴李尖尖,媽媽是去海上了,不是不要她,以後他們老了也會去媽媽那裡。並且還把她媽媽的照片和衣物保管得很好。讓李尖尖覺得媽媽只是出去旅遊了。
所以一直以來李尖尖對於沒有媽媽這件事並沒有多大難受的感覺。因為她知道與媽媽只是暫時分開,將來是要跟媽媽團聚的。
鄰居陳婷的做法就讓人詬病了。同樣是死了親人,但她卻走不出來,並且把自己女兒之死的原因全推到了兒子凌宵身上。
凌宵曾經是個很開朗的孩子,但一直活在陳婷的怨恨之中。所以他一直活得十分痛苦。
為了讓媽媽消氣,他表現得十分聽話懂事。媽媽摔碗,他就清掃地板;媽媽忘記給他做飯,他就吃方便麵,過度的早熟讓他變得完全不像一個幾歲的孩子。
這也是為什麼李尖尖家能吸引凌宵的原因了。因為李家的氛圍是他做夢都想擁有的。
當父母懂得保護孩子脆弱的內心時,孩子就會有一種能量,他們會過得十分輕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也會十分樂觀。
不過份要求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李海潮從不強逼李尖尖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李尖尖成績不好,常常班級倒數。但是李海潮也不著急,他認為孩子學習好不好得看天份,李尖尖就不是那塊料,只要不常惹禍就成。
所以李尖尖雖然學習不好,但是她其它方面並不差勁。這也是李海潮變相在保護她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了。
齊明月的媽媽就不同了。她對齊明月懷著很高的預期。齊明月如果沒有考到前三名的話,她媽就會不高興。所以齊明月雖然成績好,但是很怕她媽,什麼都聽她媽的。連點個菜,買件衣服最後都是她媽說了算。多年的壓迫導致她十分沒有自信。
雖然最後受李尖尖等人的影響,懂得了反抗,最終上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
有人可能會說孩子小不懂事,不能什麼都由著孩子。學習,還得聽父母的。
自己的孩子對學習沒有半點牴觸這當然沒問題。但如果孩子很討厭學習,也不是那塊料,還逼著孩子去苦學,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還會喪失了學習的興趣。不如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進而培養。說不定未來就能成為他安身立命的本事呢。
像李尖尖一樣,學習不好,最後養活她的卻是自己的才藝。這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
當然,不可否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絕對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身為父母在這點上還是要盡力幫助孩子的。
只是在形式上不可太過逼迫就好了。
對孩子的付出不求回報
李海潮把賀子秋接到自己身邊生活後,很多人在賀子秋跟前嚼舌根,告訴他,要懂事聽話,要勤快。不然他爸就會把他送走。
賀子秋每次聽了這些話都十分害怕,所以他在李海潮家十分勤快,甚至對李尖尖和凌宵也百般忍讓。
賀子秋生日時,李海潮喝了些酒,把自己積壓的心裡話一股腦全吐露出來。他說,他是與賀子秋沒有血緣關係,他一心對他們好,也是從來沒想過要他們如何回報。他只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而已。
這話讓所有人都十分感動,賀子秋更是感動不已。
賀子秋的親生父親希望賀子秋出國留學,因為對他的未來會更好。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賀子秋的父親這是來跟李海潮搶孩子來了。
換了別人,可能絕對不願意自己養大的孩子就這樣跑了。
李海潮也難過,但是他最終說服自己,忍受痛苦讓賀子秋出國。因為他知道這真的是對賀子秋最好的一條路。
現實中很多父母是做不到像李海潮這樣的。他們培養孩子有自己的私心。覺得自己生的孩子一切是屬於自己的。
孩子工作,參一腳。
孩子結婚找對象,參一腳。
孩子過日子,參一腳。
這樣的孩子大多很難找到屬於真正的幸福。
愛孩子,不是過份幹預。而是在孩子需要時陪伴在身邊,在孩子困難時拉一把,在孩子長成後,退居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