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被送養而生活不如意的小叔,卻對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激之情

2020-11-14 木林森說情感

01、被送養的小叔回來了

50年前爺爺奶奶因為家裡窮孩子又多,將小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叔送給了城裡一戶不能生育的知識分子。

最開始幾年還有點聯繫,看著養母對他視如己出,而且人家家境不錯,後來就慢慢的斷了來往。可是22年前的深夜,小叔突然帶著養母的骨灰回來了。

小叔說養母臨終前留下遺言,讓他不要怨恨爺爺奶奶,一定要跟爺爺奶奶相認,跟幾個親兄弟姐妹相認,這樣以後有個根,遇到事情也有人幫襯著。擔心小叔只是表面應承,知道小叔孝順,便說自己喜歡農村的環境,要求小叔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到爺爺奶奶所在的村莊。

於是22年前的深夜,小叔突然抱著養母的骨灰找到了我家。原來被收養的第3年,小叔的養父就去世了,家境也開始每況愈下,小叔跟養母相依為命,結了婚有了孩子。雖然住在城裡,但是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爺爺奶奶很內疚也很心疼這個兒子,於是爸爸和幾個叔伯盡心盡力的一起協調安葬了小叔的養母。之後小叔開始跟幾個兄弟姐妹和爺爺奶奶正常來往,每年清明春節也會回來祭拜養母,親情在慢慢升溫。

當年被送養而生活不如意的小叔,卻對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激之情

02、沒有拆遷資格的小叔

後面幾年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了,他們的遺願都是讓爸爸和幾個叔伯們要多幫襯著小叔,這樣他們也能走得安心。爸爸和幾個叔伯們也一直記著爺爺奶奶的囑託,這幾年關係也更好了。

7年前村裡拆遷,幾個兄弟姐妹都分到了房子和錢,小叔因為戶口不在村裡,什麼也分不上。於是幾個叔伯和爸爸一起商量著每家拿出來6萬拆遷款給小叔。

當年被送養而生活不如意的小叔,卻對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激之情

03、保守秘密的親兄弟

可是就在等拆遷款時,爸爸和幾個叔伯整理老房子裡的物品時看到了當年村裡開具的收養小叔的一張證明。更讓人吃驚的是那張證明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小叔子並不是爺爺奶奶親生的,而是他們撿來的。也就是說當年小叔是被遺棄的,被爺爺奶奶撿了回來,後來實在困難才決定把小叔送給條件好的人家領養,希望他不用跟著受苦,也能有個好前程。

可是這個秘密爺爺奶奶居然一直藏在心裡,當年小叔找回來安葬養母時也隻字未提。知道這個消息後,爸爸和幾個叔伯很震驚,也猶豫過還要不要湊拆遷款給小叔。

最終,爸爸和叔伯認為當初小叔能找回老家,並且慢慢放下爺爺奶奶將自己送人的不滿,這些年跟大家處的感情也很深,早就是家裡的一員了。既然爺爺奶奶能保守一輩子,那麼他們也要繼續保守這個秘密,以後還是將小叔當作親兄弟。

當小叔拿到幾個兄弟湊的那筆錢時,忍著眼淚感動地什麼也沒說,跑到爺爺奶奶的墳前痛哭了一場。

當年被送養而生活不如意的小叔,卻對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激之情

04、一起變老的親兄弟

現在我們幾個晚輩都已成家立業,有的在身邊,有的去了外地。爸爸、幾個叔伯和小叔也都老了。他們住的地方挺近,幾乎每天都見面,整天一起下棋、打太極,輪流著去這幾家吃飯,也會像小孩子一樣因為有人悔棋而鬧矛盾發脾氣,一天不見又總惦記著對方。

當年被送養而生活不如意的小叔,卻對爺爺奶奶充滿了感激之情

結語

每次看著他們在一起嬉笑拌嘴的樣子,我就覺得人生美好,因為這裡面包含著善意和大愛。我想這就是親情最好的樣子吧!

相關焦點

  • 我的啞巴小叔
    文/鄧海燕我的小叔是個啞巴,可我從沒見過他。打我記事起,就常聽奶奶說,我出生後叔叔非常疼我,經常抱著我,我會走路了,叔叔就背著我。我曾無數次在腦海裡面回想小叔的樣子,想像小叔哄我逗我玩的情景……我小時候特別懂事,不敢問奶奶小叔去哪裡,因為我老看見奶奶一個人的時候偷偷掉眼淚。後來家裡發生了很多事都和小叔有關,我才慢慢聽說小叔的事。
  • 生活如此,十年修得同船渡,千萬年修得母子情!
    從小嬌生慣養的小叔,或許在小奶閉眼的那一刻,他都依然保持著他慣有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德行!那一年,小爺爺突然離世,丟下了小奶奶帶著四個孩子,大姑排行老大,餘下三個我們叫大叔,二叔和小叔!一年一年過去,大姑嫁在同村,大叔二叔也相繼成家,就剩小叔沒成家了,和小奶奶一起生活!因為小爺爺死得早,家裡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全靠小奶奶種點菜,然後拿到街上賣,以補貼家用!小叔從小不知從那聽來的道理,就是上輩子小奶奶欠他的,這輩子是來找小奶奶要帳的,這還成了他的口頭禪!每次跟小奶奶要錢都這麼說,小奶奶卻拿他沒辦法!
  • 爺爺奶奶般的愛情
    因此,我們更渴望爺爺奶奶那一輩的愛情。 物質生活越好的年代我就越是羨慕爺爺奶奶的愛情,粗茶淡飯一輩子,老了還時常依偎在一起,坐享兒孫之樂。而奶奶恰好相反,一個性子溫順到有點軟弱的女人,事事聽從爺爺,任勞任怨。可她卻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人,燒得一手好菜,女紅活也很精通,尤其擅長裁衣納鞋,我人生前十幾年的路正是穿著奶奶做的鞋子走過來的。雖然現在覺得樣式很醜,但舒適程度確實是任何買的鞋子比不了的。現在奶奶還時常帶著她的老花鏡,縫上幾針,給爺爺做鞋。那速度雖慢;但那做工,堪稱完美,她就是這樣一直細緻地照顧爺爺的生活的。
  • 爺爺90歲了,兩個兒子都不願意照顧,世上真是有這樣的兒子
    今年爺爺快90歲了,雖然沒有什麼大病,但是明顯大不如以前!我爸爸和大伯已經去世了,還有三叔和小叔,以前爺爺一直跟著我家,由爸爸和媽媽照顧,自從前年爸爸去世後,因為太傷心難過看起來一下就老了很多,身體也不大好,但是媽媽一直在果園裡幹活,不會騎車不能天天回家做飯照顧他!
  • 爺爺奶奶的愛情,從不懂得如何表達,但面對困境的時候不曾撇下你
    爺爺奶奶都是1952年的人,算下來也都差不多是接近古稀之人了。奶奶生性脾氣溫和,對爺爺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爺爺的脾氣則更加暴躁一點,但對奶奶也是言聽計從,村裡的人不管是年輕小夫妻還是已經結婚尚久的夫妻都很羨慕爺爺奶奶的感情。
  • 爺爺奶奶的愛情:陪伴是長情的告白,守護是一生的承諾
    圖片來源於網絡情悉暖築/文01前言:今天,小悉特別想講一下爺爺奶奶的愛情奶奶虛歲十七的時候,就嫁給了爺爺。即便家裡很清貧,但奶奶從來都沒有嫌棄過爺爺。因為奶奶家庭不好,從小吃了很多的苦,所以爺爺挺心疼她的。無奈,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太爺,是個不折不扣的舊社會老爺做派。對奶奶不但非打即罵,而且總是對她呼來喚去的。爺爺即便可憐奶奶,但也不敢反抗。
  • 爺爺奶奶的愛情
    你不洗看奶奶會不會動手洗?」爺爺嘴巴上很得罪人,但是實際行動卻很實誠。印象中還真是這樣的,每次吃完飯都是爺爺洗碗,把廚房灶臺收拾的乾乾淨淨!在冬天奶奶換下的棉襖都是爺爺幫她用熱水燙洗,雙手搓洗乾淨的。有時候我看他還真的是樂在其中,我要是在旁邊站著他便會對我說:「冬天的衣服一定要用熱水先燙再洗,這樣才會洗得乾淨。你奶奶她啊個子小力氣不夠,我擔心她洗不乾淨。
  • 我的爺爺和奶奶們
    就是這麼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奶奶說是媒人介紹的,年輕時的爺爺真是面容清秀,玉樹臨風,那時我爺爺剛退伍回來,分配到鎮上的磷肥廠上班,在五六十年代可不得了,那可是鐵飯碗,誰家有個吃工廠飯的,一個村的都要眼紅,奶奶也清秀端莊,兩個人經媒人介紹,算是一見鍾情,彼時的奶奶家早已敗落,奶奶的爺爺很早去世,家財都被小叔小嬸霸佔,奶奶的媽媽,就是我的太奶奶,帶著奶奶和奶奶的妹妹改嫁到別的村子,嫁給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人
  • 爺爺奶奶輩的愛情:擇一人終老,平淡相守,愛到白頭
    文‖愛寫作的小丸子有一種愛情沒有塵世的紛紛擾擾,不染塵世的泥土,在世外桃源過著一種「你耕田來,我織布」的田園生活;有一種愛情是兩人攜手看東升的日出,在日落時分灶臺升起嫋嫋炊煙,過著一種「你生火來,我做飯」的簡單幸福的生活。
  • 我的爺爺和奶奶們(二)
    我的新奶奶有三個兒子,各個都很優秀,相比之下初中畢業就被我爺爺安排進了工廠的我爸顯得格外平庸。現在想想這跟兩個奶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我奶奶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強,護短,沒有原則的疼孩子,新奶奶則是有一說一,原則很強。
  •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
    聽媽媽說在我剛出生的時候,爸爸就因為工作原因調崗去了外地,因為業務繁忙,幾年不回來一次,難怪我小時候模糊的幾個記憶碎片裡,都沒有爸爸的影子。媽媽生我的時候比較年輕,她常常說「我都還是個孩子,就要照顧一個孩子了」,因為上班的原因,媽媽也沒什麼時間照顧我,幾乎早出晚歸的她,也只能偶爾親吻睡夢中的我。
  • 特別羨慕奶奶的婚姻,沒有說過愛,但充滿愛,善良淳樸,充滿信任
    ,其實源於奶奶與爺爺的婚姻。聽奶奶說,她和爺爺從小就定了娃娃親,到了年紀也就結了婚,老兩口一輩子也沒說過我愛你,但無處不在透露著我愛你。一次,拉家常式的問到奶奶婚姻之道。奶奶笑著回答,我們那輩子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婚姻也是由父母操辦的,結婚以前,就沒有見過他,只知道從小就定了娃娃親。我們那代人很淳樸,沒什麼花花腸子,我嫁他自然是要信他,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 七夕,懷念小叔給我的愛
    正當我在外面玩的昏天黑地時,小叔找來了,拉著我就跑,我問怎麼了,他說:「你爸正在找你……快走……」小叔拉著我回到他家裡,掀開一口大缸,讓我跳進去,他把缸蓋好。不一會兒,我聽到我爸說話的聲音,問我小叔:「小珍在這嗎?」我聽到小叔說:「沒有啊,沒見小珍,哥,我家裡有好酒,你要不要喝?」
  • 我的爺爺奶奶
    我爺爺奶奶相親認識,相愛於戰爭年代。爺爺十六歲就跟著部隊背著一袋子乾糧去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那段歲月很艱苦,每天就只能啃鹹魚幹填肚子。爺爺曾跟我說自己最痛苦的記憶是看著同自己一起從老家來的戰友在自己身邊被戰火炸的血肉模糊。戰爭只是從電視裡看過從沒有過切身的感受,我真的無法想像爺爺生活的那個年代。戰爭結束後爺爺回家和奶奶結婚了。
  • 奶奶20多年前就不和爺爺一起生活了,爺爺和別的女人去了遠方
    「奶奶是個苦命的女人。」村裡的人們總這樣說。一身病骨的奶奶藥不離身,一身藥香。對,那藥的刺鼻和苦澀我並不排斥甚至有些喜歡,就好像聞到那味道就知道奶奶一定在我身邊不遠處。奶奶20多年前就不再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和別的女人去了一個遙遠的的方生活,除了節日給奶奶打一個電話並無其他的聯繫。沒有其他白頭偕老的夫妻間的相互照顧,相互扶持,更沒有甜言蜜語。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電話,一句簡單的問候。
  • 爺爺奶奶的一生
    【爺爺奶奶的一生】追憶二老淚兩行,蒼天有情雨也茫。孫兒不忘根之源,年年焚香燒紙錢。 時光的坐標要回到1948年,那一年,國共內戰風雷激蕩,爺爺在國民黨軍隊裡是空軍,隨一路敗退的部隊撤到了臺灣。這一去,轉瞬間便是兩個時代,從此,家國萬裡,天各一方,維繫全家的重擔便繫於奶奶一身。那一年,爺爺18歲,奶奶20歲,公公已去逝,婆婆需要他供養,襁褓中的兒子需要她撫養,全家裡外事項需要他運籌處置。
  • 走過歲月,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
    手機裡有一張爺爺奶奶年輕時代的老照片,偶爾我會點開看看,但每回點開照片,我的心裡都是暖暖的,淚水忍不住充滿眼眶,因為我沒能見到爺爺最後一眼,也沒能實現對他的承諾「等我工作穩定了,就帶你去看看外面大城市的變化」。
  • 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
    畢竟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足以決定一個女人的命運。爺爺家很窮,一家人住在一起,他的母親早已去世,還有一個老父親,家裡房子連遮風擋雨都做不到。弟弟們早已成家立業,自立門戶。爺爺是長子,在我們那邊,長子是要給父母養老送終的。便一直照顧著自己的父親。奶奶便這樣來到了這個家。
  • 外婆帶孩子是情分,爺爺奶奶必須帶,否則就不養活。老公:離婚
    「外公外婆沒得義務,帶孩子是情分;爺爺奶奶必須帶,不帶考慮好後果,老了我們不得養。」江心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餘東臉色鐵青,拉著他媽就出了門,重重地摔了門,氣急敗壞說道:「離婚,這個婚必須離,明天就去民政局。」屋內,女兒的哭聲撕心裂肺。餘東和江心是經人介紹認識然後結婚的,談戀愛的時候,都把缺點遮掩住了,都對對方挺滿意的。
  • 隔輩親中的那些事兒:孩子為什麼更愛爺爺奶奶,我該怎麼辦?
    女兒今年已經五歲了,可是玩遊戲的時候爺爺奶奶給一口一口的餵飯。外出遊玩的時候也很任性,只要累了就必須父母抱著走,一點苦都不想吃。在家裡自己訓斥孩子幾句長輩還要死死地護住,要緊的是丈夫也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過於嚴厲,就這樣女兒的教育問題成了閆女士的心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