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裡的母子
已婚的小梅和千千萬萬女性一樣,面臨著婚姻裡的一道難題——婆媳矛盾。她的境況非常典型——婆婆強勢、公公懦弱、丈夫媽寶。多年的婚姻生活讓她逐漸了解了婆家人的底細:婆婆幼年父母雙亡,在孤兒院長大;公公家境貧寒,能娶妻生子已屬萬幸。婆婆總給人一種苦大仇深的樣子,又因為公公早年當兵在外,她沒有娘家的關心也得不到丈夫的疼愛,家裡家外都是她一個人在操持。兒子娶了媳婦之後她也習慣凡事都一個人說了算。小梅發現,婆婆自帶負能量,總也感不到幸福:她嫌棄丈夫無能,總讓她承擔太多辛苦;她擔心兒子和父親一樣懦弱,卻一邊貶損一邊溺愛;她見不得兒媳婦享福,總希望對方能把自己當年的罪都遭一遍才甘心。面對強勢的婆婆和媽寶的丈夫,已經有了兒子的小梅很擔心自己將來也會成為婆婆的樣子。
很多已婚女人批判男人沒有上進心、各種無能,承擔不了家庭的責任,是個只會做兒子的媽寶男;或者只知道聽婆婆的話,置妻子的感受於不顧,是個不折不扣的愚孝男。女人們的抱怨由來已久,而男人們則似乎置若罔聞。那麼,女人何不改變方式去影響丈夫,或者培養自己的兒子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呢?諷刺的是:有一種女人,一邊咒罵自己的丈夫,一邊把兒子培養成他的翻版,一如《都挺好》裡的趙美蘭,嫌棄著蘇大強,培養著蘇明成。
《都挺好》裡的父子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方式會影響孩子未來婚姻的走向。當一個女孩子親眼目睹父母之間沒有愛,父親缺失家庭責任時,會希望將來規避原生家庭的問題。原生家庭中存在的問題越尖銳,女孩潛意識中改變的動能越大。於是,這樣的女孩長大後會希望丈夫沒有自己父親的缺點,以自己心目中「完美父親」的形象去要求對方,執著於改變對方。結果是:越拼命糾纏和抱怨,對方越反感,最終是夫妻在演繹互相傷害的戲碼。於是,丈夫煩躁、孩子逆反,改造過程事與願違。
遭遇過童年困苦、婆媳矛盾、丈夫背叛等婚姻困擾的女人,是否會在自己未來的生活中有所醒悟,更好地指導孩子的婚姻呢?不盡然!如果沒有反思,就只有輪迴!
強勢的母親、缺席的丈夫和懦弱的兒子往往是這種家庭成員相處的必然模式。女人強勢是因為沒有人疼愛,就選擇牢牢地掌控兒子,同時希望兒子能夠彌補丈夫對自己缺失的情感。即便是兒子婚後也不想放手。如果母親不能意識到這一點而及時退出兒子媳婦的小家,那麼上一代的家庭模式將繼續延續——夫妻感情過於疏離,親子關係過於緊密。
女人一方面希望丈夫更愛自己而不是總向著婆婆,另一方面卻希望兒子將來不會「娶了媳婦忘了娘」。越是早年遭遇婚姻磨難多、婆媳關係差的女人,越是有這樣的想法。這種把兒子和丈夫區別對待的心理就是源於自私——年輕時抱怨婆婆霸佔丈夫,老了又怨恨兒媳奪走了兒子。
擺脫狹隘的心理,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母親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捨得用孩子,實際上對他的未來人生大有裨益。應該讓孩子,尤其是兒子意識到:承擔家務就是承擔責任,做飯、照顧孩子不是女人的專利,夫妻應該攜手並進。
婚姻是一門藝術,男女都需要修煉和成長。聰明的女人不要把丈夫咒罵成無能之輩,更不要把兒子培養成你曾經討厭的模樣,再讓兒媳婦嫌棄。學會創造和維護幸福,因為它將會成為一組遺傳密碼,在你的家庭裡一代代延續下去!
關注「紅勝火帶娃精」,和我一起快樂育兒、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