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融入更開放的浦東:「我們看重在中國的長期發展」

2021-01-11 上觀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極具國際知名度的現代化地標——上海浦東,迎來開發開放30周年。

三位在上海浦東幾家跨國公司工作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親歷了浦東開發開放波瀾壯闊的進程,也感受到自貿區、進博會等帶來的無限活力,面向未來,他們樂意繼續選擇在中國、在上海、在浦東發展,擁抱並融入更加開放的浦東。

浦東是創新者的熱土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覽首日,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格外忙碌,羅氏展臺當天有十多場中外活動,包括瑞士駐華大使等到訪羅氏展臺。

到本屆進博會臨近閉幕時,羅氏宣布「再籤約3年」,借力進博會這個中國對外開放的大平臺,善用浦東開發開放優勢,更好擔起領軍跨國藥企的社會責任。

周虹出生於中國溫州,12歲時隨家人移居德國。從1996年起,她先後就職於德勤、先靈、拜耳和羅氏等公司,在德國、英國、新加坡和中國工作和生活。2012年,周虹回到祖國懷抱,定居上海浦東。2015年3月,周虹接住了羅氏的「橄欖枝」,任羅氏中國總經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當面試時,她提問:羅氏在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羅氏集團的高層給出的答案是,希望「創新藥在中國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時間用上新藥」,而這也正是周虹的夢想。

2020年註定令人難忘。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下,企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挑戰,營商環境面臨「大考」。今年春節期間,周虹和生產線上的同事在位於浦東張江的工廠加緊工作,確保供應。羅氏製藥的幾款藥物被選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急需用藥,其中包括一款名叫「雅美羅」(託珠單抗)的藥物,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周虹將浦東比作一片熱土,在這裡,可以研發引進更多創新藥物、探索創新方式,惠及全中國乃至全球患者。羅氏紮根浦東26年,既是浦東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貢獻者,也是浦東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對創新奮鬥者來說,浦東既是最好的「戰場」,也是最佳的居所。

羅氏是第一家入駐浦東張江的外資企業。1993年,當羅氏決定將中國總部落戶張江時,龍東大道附近還有大片農田;一年後,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奠基典禮在張江舉行,當時的上海市政府領導首次提出「中國藥谷」的概念。

2019年,龍東大道進一步升級,連接城區與機場。羅氏上海創新中心也在張江園區落成,進一步升級企業創新能力。過去十幾年裡,羅氏在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員,目前擁有超過300名研發人員,九成以上是中國本土科學家,產生發明專利200多件。

受益於自貿區先行先試政策,2018年周虹在浦東獲得了首張自貿試驗區推薦「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同年她還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白玉蘭紀念獎」。

羅氏連續三屆參展進博會,今年進博會期間,周虹更加繁忙。她在現場運用多語種優勢,向更多國內外參會者介紹企業的發展歷程,這也是上海浦東「而立之年」最有力的一則「國際廣告」。

「以『上海速度』加速前進」

上海產特斯拉出口歐洲、中外車企連續發布純電新車……2020年,中國汽車消費市場走出一波V形反彈。儘管面臨疫情挑戰,中國市場的增長迅速而強勁。

第三季度以來,通用汽車旗下各品牌在中國的銷售業績強勢增長,豪華車、高端SUV和MPV車型尤其受到不同年齡段的消費群體青睞。

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Julian Blissett)在第三屆進博會上化身「網紅」主播,親自出鏡拍攝多組Vlog,講述自己繁忙的工作和日常休閒生活。

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4年,從2006年初抵滬到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任職,到今年4月出任通用汽車中國總裁,柏曆始終生活在浦東。

「許多行業,包括我所在的汽車行業,都在以『上海速度』加速前進。」2019年9月,柏歷榮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白玉蘭榮譽獎」。他談到:「白玉蘭獎完美體現了上海的開放胸懷。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在30年前就專門為普通外國人設立了這個榮耀獎項,可見上海志向遠大,具有面向全球的前瞻性和包容性。這也讓工作和生活在這裡的外國人有了更多歸屬感和參與感,使我們對上海、對浦東這片土地的發展有了更大的期待。」

早在1997年,通用汽車就與上汽集團在上海成立了本土合資企業——上汽通用汽車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20多年來,雙方著眼於互利共贏,合作已成為行業典範。柏歷認為,在上汽通用工作是個人職業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經歷。

「我很高興看到通用汽車與上汽的夥伴關係歷久彌新,本地合資企業的業務蒸蒸日上。」鏡頭前的柏歷沒有架子,不少網友因為這名老外的滔滔不絕而被「圈粉」。

無論是在上汽通用,還是在通用汽車中國總部,柏歷還有一個愛好——親自試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他試駕新車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甚至成為第三屆進博會上的車企熱門話題之一。柏歷認為,在疫情之下,車企要創新銷售方式,在市場上有所作為。於是在第三屆進博會上,他索性化身「超級主播」,為自家車輛代言。

他說,作為新上海人,就要積極參與進博會,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上海,知曉和理解浦東。閒暇時,他還堅持與同事切磋足球球技。「我的家鄉是英國倫敦。但是,對於我和我的家人來說,上海早已成為第二故鄉。我和妻子、3個兒子在上海生活了14年,同事和朋友們早就把我們當成了上海人。」

「我對中國發展前景有信心」

「在這裡,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驚喜等待著你,你無法預知上海的變化有多快。」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總裁兼總經理薛逸駿(Joe Schott)這樣感慨。

2016年初,薛逸駿首次來到上海,協助上海運營團隊準備迪士尼度假區的開幕活動。「當時只停留了短短一段時間,但我一到上海,就被這座城市的活力和激情以及人們的友好和熱情深深吸引。這是一座富有文化傳承的城市,同時也是創新和發展的中心。我正式加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管理團隊後,開始從更深、更廣的層面去了解和探索這座城市。」

作為中國內地首個迪士尼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是浦東發展乃至上海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自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以來的10年裡,浦東最大規模的國際文旅休閒建設項目當屬迪士尼。

在薛逸駿看來,浦東這一方寶地,不僅是上海不斷發展的成功範例,也是中國發展的標杆。「旅遊和娛樂業在這裡蓬勃發展,我們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我們帶來了領先的行業實踐,創造了就業機會,共同培育本地人才,並將迪士尼獨一無二的神奇體驗帶給來自國內外數以千萬計的遊客。」

每年的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的「生日」,今年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規定,上海迪士尼樂園暫時關閉。5月6日,薛逸駿率領的上海迪士尼團隊發布重磅消息,宣布上海迪士尼樂園將於5月11日重新開放。這是疫情之下全球首個重啟的迪士尼樂園,中外遊客在網上歡呼雀躍,有網友寫道,「我的快樂回來了」「迫不及待想去迪士尼遊玩」,這些留言讓薛逸駿非常感動。

「我平時住在浦西,每天開車到浦東上班。記得大約在4月的某一天,我開車經過南浦大橋,看到黃浦江江面上的輪渡都回來了,我當時就意識到,中國的經濟正在逐步復甦!我對中國的發展和戰勝疫情的前景,都非常有信心。」薛逸駿說。

薛逸駿與周虹、柏歷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有幸見證了浦東這片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熱土的發展,同時也親歷了所在跨國企業在華的加速發展。

「我們看重的是在中國的長期發展以及未來的成長。」薛逸駿說。

上海浦東陸家嘴環島中央設立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大型立體花壇。(陳飛 攝)

9月23日,兩位手語翻譯者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內的花車巡遊「米奇童話專列」前為聽障遊客進行手語翻譯。(任瓏 攝)

相關焦點

  • 「上海是我們的王牌」,回憶浦東開發開放這30年
    1978年中國主動打開國門,實行改革開放。20世紀80年代起,東南沿海的深圳等五個經濟特區迅猛發展,上海逐步褪去耀眼的大都市光環,種種壓力和時代發展的巨輪喚起了人們對改革發展的強烈要求。1988年5月,上海市浦東新區開發國際研討會召開1990年初,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到上海歡度春節,他在聽取了上海領導人匯報後,把眼光投向了與繁華的浦西僅一江之隔的浦東。回北京後他對幾位中央領導說:「我已經退下來了,但還有一件事要說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東開發,你們要多關心。」「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 浦東三十而立,青島共「浦」新篇
    30年前,這裡只有一片片廣袤的農田,30年後,浦東成為了魔都最耀眼的一張名片。彈指一揮間,在這片熱土上,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變。 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上海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人民生活質量整體性躍升,改革開放勇立潮頭。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當時,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區還沒有一座跨江大橋。》第一集精彩片段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對全世界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我們才會真正明白,浦東,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一個城市自身的突圍和跨江擴容的舉動。這是打開國門,更深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開放之舉。
  • 擴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按既定節奏履行承諾,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和決心,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取得顯著成效。國內外經濟學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序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大力吸引國際資本,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世界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
  • 浦東三十而立,看總臺如何報導這位最牛「90後」
    紀錄片採訪了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親歷者、見證者,通過他們的講述和故事,全景展現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輝煌歷程,彰顯了浦東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奮鬥形象。   慎海雄:浦東開發開放30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鮮活案例,也是新時代激勵中國人民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嘹亮號角。
  • 浦東:開「新局」,和30年後的自己有個約會
    總書記為此點讚,「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金偉良/攝如果時光可以快進,我們今天能站在2050年,本世紀中葉某個時間點上,泡一杯熱茶,漫溯曾經走過的路,應該能看得更為清晰,2020年於浦東、於上海、於中國而言,究竟何其特殊?
  • 品區·五年 | 浦東:開「新局」,和30年後的自己有個約會
    今年末的「品區」,我們品的是五年。往回看,是為了往前看。老規矩,一個區,一個關鍵詞,我們不怕一言難盡。如果時光可以快進,我們今天能站在2050年,本世紀中葉某個時間點上,泡一杯熱茶,漫溯曾經走過的路,應該能看得更為清晰,2020年於浦東、於上海、於中國而言,究竟何其特殊?
  • 而立浦東 | 這十個地標,是時光記憶,也是時代見證
    浦東的開發開放是上海的一次「創業」,30年間,這裡從無到有、從有到尖,從一片阡陌農田化身現代化新城,也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地標,這些地標隱藏著我們的時光記憶,也是浦東的時代見證。141,浦東開發「一是一」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浦東開發開放後,上海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籌備工作。
  • 30年前的浦東是什麼樣子?一起來感受這位「30後」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排摸回滬人員信息、志願幫居民理髮、調解鄰裡矛盾……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上鋼新村街道耀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顧敏一直堅守在崗位一線,「這裡是我生長的地方,從阡陌農田到現代化城市,我們一家見證了社區、浦東的巨變,更應守護好家園。」顧敏說。
  • 主創團隊揭秘紀錄片《而立浦東》幕後的故事...
    《而立浦東》紀錄片導演 王星燦:​從浦東到浦西《而立浦東》紀錄片的拍攝周期達到四個月,累計拍攝素材3萬分鐘,共計採訪了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而立浦東》紀錄片總導演 李想:通過他們的故事其實是在共同回答一個命題,就是為什麼要改?為誰而改?怎麼改?改什麼?
  • 維特根中國總裁韋策圖:深度參與河北發展
    這些外國專家,不僅在各自領域內作出了突出貢獻,更在工作和生活中,通過一個個外國人的視角,觀察並見證了河北乃至中國的發展變化。來自德國、現任維特根(中國)機械有限公司總裁的韋策圖, 在接過省長許勤頒發的獎章和證書時說,今天的河北發展十分迅猛,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冬奧會籌辦,為河北開闢了國際化發展的新機遇,「我們要留在這裡,我們相信在這裡能夠創造未來!」
  • 大唐的女性有著怎樣的擇偶觀,她們開放的擇偶觀又是如何形成的?
    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相應地,女性的擇偶觀也日益受到關注。現代女性擇偶主要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重物質保障,即看重男方自己及其家庭的經濟實力;另一種是重精神共鳴,即看重男方與自己是否投緣,兩個人在一起是否有情感共鳴。
  • 這份最全上海浦東買房寶典,你絕對沒看過
    最近我們就在梳理上海各個行政區的買房指南,之前的文章已經全面梳理了黃浦、靜安、長寧、徐匯四個中心城區以及閔行、虹口區,今天來給大家講講浦東新區。 上海有一句諺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反映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人的普遍心態。而在三十年間,浦東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家嘴已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上海的代名詞。
  • 上好每一堂「模範」大課,這所百年名校要做傳承中發展的「創二代」
    百餘年來,學校發展和學生培養,時刻和祖國命運相系、一直勇立時代潮頭。3萬多名畢業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積極貢獻。回顧歷史,南模中學無疑是擁有「愛國情懷、紅色基因」精神財富的「富二代」;新時代,學校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踐行「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上好每一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模範」大課,更要努力做傳承中發展的「創二代」。
  • 觀察| 三萬英尺上的「中國棋局」
    凡是坐飛機去過上海的都知道,上海有兩座國際機場,一座虹橋,一座浦東,浦東側重國際,而虹橋側重國內和日韓。99年的時候,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成通航,上海也那時成為了中國第一座擁有兩個4F飛行區等級國際機場的城市。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城市能夠像上海一樣,能夠左擁右抱兩座4F飛行區等級的國際機場。不過,這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 我和浦東30年 | 陳寶忠:那些年打拼的難忘事兒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融媒體中心4月份刊發《榮威杯「我和浦東30年」徵文大賽啟事》後,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友們的熱烈響應與踴躍投稿。通過一篇篇文字,我們再次感受到浦東這片熱土上發生的滄桑巨變,觸摸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迸發出的激情和力量!今天我們推出的是《那些年打拼的難忘事兒》,一起來看。
  • 智庫|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與更高水平雙循環: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隨著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價值鏈中地位的穩步提升,中國在中間產品出口方面的地位比以前重要得多,這意味著中國生產能力的任何中斷都可能比過去更嚴重地影響世界其他地區(見圖5)。2.外商投資企業佔出口比重高外商投資企業是全球分工體系的重要推動力量,跨國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企業之間的貿易是全球產業分工鏈的重要紐帶。
  •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的三個因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大家擔心這次疫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筆者認為,這次疫情短期內會對消費、投資等帶來較大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四個特點總結2019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第一,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 開放關係可行嗎?讓你在開放關係中更舒服的7條建議
    開放關係當然不適用於所有人,討論開放關係也不意味著鼓勵所有人都去嘗試,或者認為這是一種更好的關係。 接不接受是個人選擇,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或者打算嘗試,或者已經處於開放關係中,那麼歡迎閱讀接下來的內容,這篇文章是讓那些在開放關係中的人更舒服的一些建議。
  • 三十而已:不婚主義=開放關係?
    拋開他後來的行為不談,就他這個觀點符合目前在西方國家出現的婚姻衰退,長期同居盛行的情況。兩性關係的發展有幾個沒有嚴格界限的階段:約會關係(dating relationship),浪漫伴侶關係(romantic relationship),同居關係(cohabiting relationship),和婚姻關係(marital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