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的真心話:「自己養老需要滿足4個條件,別輕易嘗試」

2020-09-21 情露相逢

情露相逢|情感觀點

隨著2020年的到來,00後已經長大成人,開始成為社會發展新的主力軍。90後開始繁衍下一代,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而70後則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晚年生活該如何過最好。

養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讓人們十分重視的話題。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宿命,即使你再有錢,即使醫療條件再發達,也無法改變人會老會離開這世界的事實。因此,與其做著不切實際的幻想,還不如現實點,想辦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舒服點。

一直以來,人們都對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堅信不疑,把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可是,現實給了我們一個響亮的耳光,讓人們意識到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為了不給兒女增添壓力,為了不與兒女及其配偶產生矛盾,為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舒服點,老人開始選擇自己獨居養老。

獨居養老有獨居養老的好處,首先,老人獨居養老,就不會因為距離等因素與家人產生矛盾;其次,老人獨居養老,也符合很多兒女的心願,給兒女減輕了負擔;最後,獨居養老的老人可以更好地管控自己的退休金和積蓄,不會落得個被啃老的下場。

可是,老人想要自己養老,也是需要滿足條件的。我採訪了4個退休老人,他們說出了真心話:「自己養老需要滿足4個條件,別輕易嘗試」。

1、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所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指的就是有住房有退休金。

丁奶奶告訴我,她跟兒媳婦之間關係一直不融洽,見了面就容易吵架,因此,她無數次動了自己養老的念頭。可是,為了給兒子攢錢買房結婚,丁奶奶不僅掏空自己所有的積蓄,而且把老家的房子給賣了。如果她搬出去住的話,她就得租房。一想到隨時可能被房東趕走、一個人搬家的情形,丁奶奶就打消了獨居養老的念頭。

人到老了,要有一個窩。人們之所以重視房子問題,是因為歸屬感。無論房子有多大,無論房子裝修的是富麗堂皇還是普通,只要房產證的名字是我們的,我們就可以產生歸屬感。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我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就有了踏實感,不用擔心房租到期隨時被趕走的情況發生。

還有,我想勸老人一句,儘可能不要在自己還能動的時候把退休金交給兒女。手裡有錢,遠比問別人要錢好太多,哪怕這個人是你的兒女,要錢都沒那麼容易。手裡有退休金,你才有退路。就算是住養老院,你也得手裡有錢才可以找到符合你心意的養老院。

2、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每天早起去菜地裡澆水播種,然後去公路上買菜,自己一個人刷手機,網購一些生活用品,下午午休一會兒,再去公路上拿快遞,繞著馬路逛上一圈,找幾個同齡人聊聊最近發生的新鮮事,這就是我88歲爺爺的獨居養老生活。在不少人看來,爺爺的養老生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養老,不用為子女操心,不用做免費的保姆,也不給子女帶來麻煩。

爺爺之所以可以晚年過得如此舒心,是因為他的身體很硬朗。雖然他已經八十八歲,但是很少生病。去年的時候,我帶他去爬長城,帶他去公園遊玩,他都沒有任何不適之處。

老人要想獨居養老,必須滿足身體硬朗這個硬性條件。如果你身體不好,就沒有自由行動的能力,就無法解決自己的日常起居生活。萬一生病了,獨居養老的老人就會陷入極大的危險中。因此,身體不好的老人身邊必須有人伺候。

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及時鍛鍊強身健體,不做任何有損身體健康的事情,是每個人的基本義務。年輕的時候,我們不把健康當回事,年老的時候,疾病就會成為我們的報應,成為我們養老的一大障礙。

3、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打發時間;

對獨居養老的姚爺爺而言,午餐後約幾個好友一起打牌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由於都是上了年齡的人,所以他們打牌都是為了打發時間,不抱有贏錢的目的。

姚爺爺的兒子不止一次抱怨過父親愛打牌的習慣,認為這是不良嗜好,姚爺爺解釋道:「我要是不給自己找點事情做,難道一個人從早到晚坐在門口曬太陽嗎?既然是獨居養老,我們就沒有那麼多家務活要做。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才不會感到度日如年。」

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老人獨居養老需要注意的一點。找人聊天也好,喜歡看電視劇也好,喜歡打牌也好,都是老人打發時間的方法。只有找點事情做,老人才不會過於無聊,才不會想太多事情,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寂寞,孤獨,會影響到老人的身心健康。

4、與鄰裡關係處理得很好。

我去探望許奶奶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她的孫女。當時,她的孫女正在數落自己的奶奶。看到我之後,她的孫女也就是我閨蜜許霞跟我抱怨起了自己的奶奶。

原來,半個月的一個晚上,許霞接到了鄰居的電話,鄰居告訴她,她奶奶為了取東西,從椅子上摔下來了。好在,鄰居去給許霞奶奶送新做的餃子,正好看到了許霞奶奶摔倒在地的那一幕,把許霞奶奶送進了醫院。

由於許霞奶奶跟鄰裡關係很好,加上她年齡大了,因此,鄰居會經常去她家看望她,給她送一些吃食和生活用品。許霞的父母回老家後,也會給鄰居送一些新年禮物,拜託他們幫忙照顧一下母親。

對獨居老人而言,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在家裡遇到了生病、摔倒等緊急情況後,無人及時救援,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孤寡老人在家裡去世,長時間無人發現的新聞屢見不鮮,也讓人擔心獨居老人的處境。因此,老人必須跟鄰裡處理好關係,經常出去走走,讓鄰居記得你。兒女也需要跟父母的鄰居處理好關係,讓父母的身邊有個可以隨時聯繫到的人以備不時之需。

獨居養老既有好處,也有風險,千萬要謹慎選擇。

END.

相關焦點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給父母養老送終,讓父母有個幸福安康的晚年,是孝道對子女的基本要求。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了。在很多地方,孤寡老人現象十分嚴重,上了年齡、失去老伴的老人一個人生活在屋子裡,身邊缺乏親人的關心與照顧,他們經常會出現一個星期等不到兒女打來一通問候電話的情況。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符合這3個特徵的老人,獨居養老最舒服」
    可是,有3位我認識的退休老人說出了真心話:「其實,對一些老人而言,獨居養老最舒服。」根據他們的經歷,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符合這3個特徵的老人,獨居養老最舒服」。一個人居住,老人可以隨心所欲,想怎麼過就怎麼過,還可以避免自己淪為家庭裡的保姆,避免自己的退休金成為兒女啃老的資本。老人獨居,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最好的養老模式不是與兒女同住,而是這種」
    ,最高一級為從言行和內心處尊重父母,中間一級為不打罵侮辱自己的父母,最低一級為給父母養老送終。可是,現實生活中既有不合格的父母,無法盡到撫養孩子的義務,也有不合格的兒女,無法盡到給父母養老的義務。在不少老人看來,最好的養老模式莫過於跟子女同住。與子女同住,他們就可以享受到子女的照顧,不用擔心生存問題。可是,很多年輕人不肯接受與父母同住的養老模式。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不接受這3種再婚老伴,寧可自己養老」
    結婚需要謹慎,這句話不光是對年輕人說的,也是對想要再婚的老人說的。無論你的年齡多大,無論你結婚的目的是什麼,都需要有自己的擇偶標準,都需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不接受這3種再婚老伴,寧可自己養老」。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3種兒女是來要債的,我寧可自己養老」
    我奶奶跟我媽關係一直很僵硬,不願意住在我們家養老,生怕給我爸添麻煩。無奈之下,我爸找了一所條件不錯、離家較近、護工靠譜的養老院,讓奶奶住在這裡養老。在我探望奶奶的時候,看到了奶奶新認識的幾個老年朋友。為了寫文,我跟他們聊了起來。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4種老伴我不會要,寧可單過」
    首先,人越到老越害怕孤獨,孤獨的感覺會讓人生活得很痛苦,老人退休後無所事事,需要有一個人陪伴他;其次,年輕人生活壓力巨大,無暇照顧老人,老人有個伴可以相互照顧;最後,老人獨居會讓兒女不放心,有個人在身邊出了事情兒女可以及時知道。有的人反對老人再婚,理由也很好理解。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不接受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寧可單過」
    可是,這樣的晚年生活對很多老人而言都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福利。很多老人在退休後,依然過著著著無比艱辛的養老模式,感到苦不堪言。為了了解老人退休後的真實生活和他們對晚年生活的期盼,我採訪了3位退休老人,他們跟我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也得到了一個總結:「我不接受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寧可單過」。
  • 單身老人不再熱衷「找老伴」過餘生,而是嘗試這種新潮的養老方式
    >如果彼此情投意合,又條件相當,那麼還是再找個伴的好;如果遇不到合心合意的人,也不必為了找伴而委屈自己。很多再找老伴的女人都後悔,覺得找了個新老伴,不僅自己的生活質量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讓自己越來越身心疲憊,最終也是選擇分手,過自己一個人的日子舒服。也有很多老年女人自己有退休金,有住房,不需要找誰做生活上的依靠,她們覺得自己能夠獨立生活,再找個老伴就是給自己和兒女找麻煩,添負擔。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寧可單過,也不會把3樣東西交給兒女」
    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不再把養老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而是開始依靠自己,選擇單獨養老。父母之所以不願意跟兒女同住養老,不僅是因為兒女不夠孝順,也是因為跟兒女一起同住需要付出「代價」,需要交出一些東西。吳奶奶今年72歲了,已經退休多年,在五年前,吳奶奶離開了兒子家,搬回了自己家,開啟了獨居養老的生活。
  • 為什麼有的老人退休後,還在四處奔波打工?4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導語:為什麼有的老人退休後,還在四處奔波打工?4個老人說了心裡話1近年來老人外出打工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在我們身邊,明明有的老人已經退休了,但他們卻沒有呆在家裡安享晚年,反而還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還在四處奔波打工,希望通過再打工多掙些錢來補貼家用。下面我們來聽聽這幾位退休後還在打工的老人的心裡話。
  • 每月7000退休金老人的擇偶標準:女人想嫁給我,必須滿足4個條件
    實話實說,相比較那些「普通老人」來說,有退休金的老人,晚年生活無疑是很幸福的,但是有退休金的老人,並不代表就是「完美無缺」,而更多的時候,他們也會有自己的苦惱,就比如這個擇偶方面。只是在趙大爺看來,他現在一個月有7000多塊錢的退休金,自然在選擇老伴兒的問題上面,就不能那麼的隨隨便便了,不能說「萬裡挑一」吧,最起碼也要滿足他的一些條件吧!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老人寧可自己苦一點,也要管住3樣東西」
    晚年生活要想過得好,老人不僅需要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和人力保障,也需要自己有定力,可以管住自己的一些行為,以免自己走錯了路,毀掉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在跟爺爺聊養老問題的時候,爺爺說了這樣一番話:「其實,很多老人之所以晚年過得不幸福,不一定是因為兒女不夠孝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管不住自己。
  • 選擇居家養老,還是養老院?聽聽兒女的真心話吧
    今天和大家聊聊這樣一個話題:父母老了以後,我們是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還是接到身邊居家養老?今天就來聽聽4個子女的真心話,看看他們是如何選擇的?程女士之所以將來要把老人接到自己身邊來養老,並不是覺得養老院養老不好,而是她一直覺得,父母就她一個子女,他們老了以後,本身就特別的寂寞和孤獨,如果到時間再把他們送到養老院的話,她於心不忍。
  • 老人晚年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兒女養老、社區養老,還是養老院
    人們在少年時因為學業的原因,需要一再拼搏,為了考取一個好的學校而不眠不休地努力、刷題、備考,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天天頂著黑眼圈,只為了人生的一大考——高考,邁過獨木橋,一飛沖天。在大學畢業以後,便開始了工作的階段,這一階段中要經歷職場的各種血雨腥風,努力向上爭取更高的職務,讓自己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退休人員請注意,養老規則變了,3億退休老人可以心安了
    其中有些人甚至有好幾個兒女,但可惜的是沒有一個子女是孝順的,把自己的親生父母看到了眼中釘肉中刺。如果父母名下還有些財產,子女或許還會孝順些。所以到了晚年,有些不孝順的兒女看到父母一分錢都沒有,還需要照顧,於是很多人就把父母推給別的兄弟姐妹,或者乾脆仍由父母自生自滅。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養老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再加上國內現在生育率低,老齡化嚴重,所以養老成了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畢竟誰都不想,辛苦奮鬥了一輩子,等到退休後卻過得無比悽涼。
  • 「老了別指望我養老」老人旅遊花光養老錢,兒子的話不配為人子
    因此退休後沒多久便決定繼續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外面享受和生活了一段時間後,王先生和妻子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了遺憾。但是唯一讓老兩口不安的是,兩個人在外旅行的這兩年幾乎花掉了所有的養老錢。
  • 兩位50後老人的真心話:最好的養老方式,不是把兒女系在身邊
    兩位50後老人的真心話:最好的養老方式,不是把兒女系在身邊。如今兒女都不在身邊,有些老朋友就勸我們可以考慮去投奔兒子或女兒一起生活,也好有個照應。兒子和女兒也的確給我們提出過,可以接我們過去一起生活。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其實也沒啥。退休後,我逐漸習慣了退休生活,這些年,我感覺能和朋友交談的內容越來越少,有時甚至越來越不投機。可能是年齡大了,都比較倔,也比較堅持自己的意見,所以有時就話不投機了。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寧願單過也不願意的幾種養老模式
    中國的傳統思想養兒防老,大部分人們的想法都是年老的時候靠自己小孩養老,跟自己兒子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的一家人,這是很多老人嚮往的老年生活,但是現在有很多老人到老年之後,仍然過著一種非常辛苦的養老模式,生活上是苦不堪言下面是是三位老人,他們對於養老的看法,他們不能接受的養老模式。
  •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最好的養老,就是和兒女隔「一碗水」的距離
    可能所有有能力保障自己晚年衣食無憂的老人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們寧願靠自己,也不會讓自己落入這樣無奈又悽涼的境地之中去!請聽一位老人的真心話:最好的養老,就是和兒女隔「一碗水」的距離。為何她會這樣認為呢?看完之後答案自然便見分曉。
  • 兩位老人的真心話:人到六十前,一定要給自己存點錢
    所以,在大方釋放愛的前提之下,請記得始終對自己好一點,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非常恰當的生存能力。兩位老人的真心話:人到六十前,一定要給自己存點錢!為什麼?因為你會發現,親情固然珍貴,但世間絕對能保障你的兩樣關鍵元素只有這兩樣:一是自己本身;二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