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求你別爭了,我們不用你養老,房就給你哥,13萬存款就給你

2020-08-22 半夏解語

[半夏解語]與你分享情感婚姻點滴,眾生情感故事,我來執筆與你一品!

感謝網友「孤獨無助」提供的情感素材

我今年已經65歲,和老伴前幾年退休了。我倆結婚了三十多年,一兒一女。兒子是我們親生的,女兒則是我們收養的棄嬰。當年有了兒子後,老伴一直希望能再有個女兒。可她身體不好,不敢再生,最後我們只能在兒子10歲時收養了女兒。

雖然女兒是收養的,可我和老伴一直都待她很親,如親生女兒般對待,甚至對她比對兒子還好。女兒乖巧可愛,再加上我們都覺得她身世可憐,所以她被我們收養後,女兒的一切我們都極力滿足。而對兒子,我們則更希望培養他吃苦耐勞堅毅的性格,所以對兒子我們則沒那麼寶貝。女兒可愛,連兒子都對這個妹妹很疼愛,把她當寶貝一樣,去哪都要帶著。

雖然我們沒掙大錢,但在這種五線小城市,生活壓力也不是太大,一家四口也算其樂融融。兒子大學畢業後,在我們本市一家單位工作。剛工作前三年工資比較低,後期工資才逐漸上漲了些。兒子也很懂事,知道妹妹才讀高中,再過兩三年要讀大學,花錢多,怕家裡壓力大。基本每隔一個月就會給家裡拿1500。平時周末回家也給女兒買零食輔導書,時不時還給她買衣服鞋子。每逢周末回家,兒子都會貼心買很多好菜給我們改善生活。

我曾經跟兒子說,我們不要他的錢,他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但他每次都說反正自己還沒談對象,單位又提供宿舍,他一個人花不了什麼錢。對於兒子的懂事,我跟老伴一直很欣慰和自豪。兒子懂事,女兒學習成績也很不錯。經過三年奮戰,順利考上了一本大學,畢業後留在外地工作,也在外面談了對象。

女兒工作後幾年,基本沒給過家裡什麼錢,就是過年回家買些水果牛奶,給我和老伴買身衣服。我們從來也不覺得有什麼,畢竟孩子都工作了,我跟老伴的壓力都小了,我們自己的養老金足夠花了。何況我們養她長大,也不是為了要她回報自己。而且女孩子家,愛美愛漂亮,喜歡買衣服包包,花錢也多。我還告訴女兒,談戀愛不能總花男生的錢,時間久了人家就看不起你了。人家請你吃飯,你就請人看個電影,也不說事事都要AA,但至少人家出六七分,自己也得表示個三四分才行。受這樣的影響,女兒工作幾年,手裡也沒存下多少存款。

前幾年兒子結婚,他自己拿出三萬,我和老伴又拿了10萬給兒子做首付買了套婚房。這10萬塊錢,差不多就權當兒子工作這八九年給我們交的錢,還有給他妹妹買衣服鞋子和周末買菜的錢。就這樣,給了兒媳3.6萬的彩禮,兒媳還全部陪嫁了過來。他們婚後生下孫女,因為老伴身體不好,沒辦法長時間幫帶孩子,孫女也是兒媳娘家幫帶的,可以算是出錢又出力。

對於這,我和老伴一直很愧疚。因為相對兒媳親家,我們給予兒子兒媳小家的幫助真不多。孫女出生後,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這些年家裡連續供養兩個大學生,開銷比較大,也沒攢下什麼錢。等兒子女兒長大不靠家裡了,我們攢了幾年有了點閒錢,翻新了老房子,買了點新家電,手上一下又沒錢了,日子也過得緊巴巴。

前兩年,女兒也結婚了。我們收了男方6萬彩禮。6萬彩禮在我們當地不算多,也不算太少。彩禮我們只是走個過場,最終還是給回他們小家用。6萬彩禮,我們給女兒買了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大件家電,就花了差不多三萬。剩下3萬,我們再貼了3萬8,湊齊6萬8,全存到存摺,讓女兒一起陪嫁過去。我們養大個女兒,花的何止6萬,我們也不圖這6萬,全部都陪嫁過去,以免婆家說閒話,讓女兒受委屈。

前年女兒生了個兒子,我們老倆口有了外孫。恰好手頭也鬆了點,女兒奶水少,靠奶粉養孩子花錢不少,我們給女兒貼了2萬多奶粉錢。女兒生月子前後,我和老伴也去女兒那邊照顧了一段時間。但平時帶孩子,主要還是靠女兒婆家人。畢竟女兒嫁到外地去,工作也在外地,我們來回跑也不方便,何況孩子那麼小,也離不開媽媽。所以我們只能在經濟上多多支持女兒。

本來這幾年都相安無事,但這兩三年來老伴身體又不太好。腰間盤突出越加嚴重,需要人照顧。我們也都60多歲的人,身體逐漸不如以前,雖然沒有什麼大病,但身子到底是老了,不服都不行。老伴認為不知道自己還能再活多久,所以我們都一致認為應該把房子和存款等財產的事情給兒女們先做個交代。

我們雖然有退休金,經濟上不需要兒女們操心。但身體老了,生活上肯定還是得靠兒子來照顧。兒子在我們身邊,每周也回家兩三次看看我們。而女兒遠嫁到外地,生活重心已經在外地,工作孩子家庭都在外地,以後照顧我們估計是很難指望上了。況且兒子結婚和孫女出生時,不管經濟上還是帶娃,我們都沒能力幫到他,總覺得比較愧疚。

於是我們就打算把市價差不多40萬的老房子留給兒子,我們手裡的13萬存款就給女兒。兒子一直要還房貸,生活壓力很大,所以我們還是想多幫兒子一把,而且以後我們養老送終也得靠兒子。至於女兒,她遠嫁了,女婿家是自建房,沒有月供,生活壓力小一些。

我們跟兒子女兒攤開了來談,兒子沒什麼意見。但女兒卻不樂意了,女兒覺得老房子現在都值40萬了,房價還一直在漲,就算是老房子,再怎麼也比13萬存款值錢。認為我們重男輕女。無論我們怎麼跟她解釋,房子雖給了你哥,但養老送終都是你哥。你雖然沒有房子,但有存款,平時也不用照顧我們,生活也輕鬆自在。何況我們在世一天,房子我們就得住,真等我們百年後,才是你哥的,你哥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但女兒始終不願意,一直吵鬧。迫不得已,我們才說出她是我們收養的真相。之前怕她自卑覺得自己沒人要沒人愛,我們全家一直瞞著她。本來以為說了之後,她可能會理解我們。說實話,作為父母,就算是親生子女,也難免有所偏袒。面對親子養女,想要徹底一碗水端平,的確不容易。而我們的確愛她,也為她付出了很多,也從未要求她回報什麼,就只希望她理解下我們的難處。

可女兒始終不理解我們,覺得正是因為她不是親生的,所以我們才偏心兒子。最後她一氣之下,摔門離開。現在我們已經鬧僵了一年多,以前女兒在外地工作成家,雖然一年只回來一兩次。但還是會隔三差五給我們打電話問問近況,可這一年來,電話屈指可數,我和老伴給她打電話,要麼沒人接,要麼就說自己在忙,口氣中多有不耐怨懟。而且去年過年也沒回娘家。

也許很多人說我重男輕女,可兒子畢竟是我們親生的,以後養老送終也都是兒子的責任。我跟老伴就這麼一個老房子,當然希望留給自己親生的孩子。至於女兒,我們給她13萬存款當私房錢,確保她用錢時,不至於太為難自己。而對女兒能疼就疼,並不指望她養老,也不希望給她太大的負擔。畢竟嫁出去,再多管娘家的事,也怕她婆家不樂意。

可現在女兒的做法,讓我和老伴徹底寒心了。我真的很想跟女兒說,讓她別爭了,我們不用你養老,房子就給你哥,13萬存款就給你。我真的不明白,我們供她讀書生活,為她付出了二十多年,也從未要求她回報過什麼,怎麼到最後卻變成我們反而像欠了她一樣?我現在真的很迷茫,難道真是我們錯了嗎?

相關焦點

  • 60歲母親,把房產和存款給了兒子,卻對女兒說以後養老就都靠你
    可是這位60歲的單身母親,卻把自己的房產和存款都給了兒子,卻跟女兒說以後養老就靠她了。女兒也是一臉的委屈,問到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母親的回答讓女兒無語,但心裡卻還是很心酸。女兒找的女婿是大學裡的教授,雖然歲數比女兒大了不少,可工資比女兒還要高出很多,有房有車有存款。女兒婚後的生活也算是過得很不錯。
  • 「爸,你三套房全寫哥名字,別想我們給你養老」「別忘誰生的你」
    二女兒在抽屜裡面看到母親收拾一堆證書,還問母親怎麼會有這麼多證書,母親說這些是房產證。女兒拿過房產證一看。臉色大變:「怎麼每本房產證上面都是寫著我哥的名字?」母親沒什麼文化,對於房產證這種事兒也沒什麼概念:「。這不是你哥和你爸去辦的嗎?我也不知道,都是你哥一手幫做好的。」
  • 75歲老人有500萬存款,女兒卻不願意給她養老,為什麼呢?
    導語:75歲的張阿姨到了晚年天天在外面炫耀自己有50萬存款。但是她的兒女都不喜歡她都不願意給她養老。張阿姨的晚年過得特別孤單,為什麼她的兒女都不願意給她養老呢?聽聽她的女兒怎麼說?因為我有一個特別強勢的媽媽,所以我們都特別害怕她,害怕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從小都是打到大的,從來沒有一句鼓勵的話。就好像我不是她的女兒一樣。我們從小受到了我媽這種教育方式,讓我們的內心特別的自卑,特別的內向。我們長大了之後,我媽就慢慢的變老了。
  • 72歲大媽有300萬存款,子女卻不願為她養老,聽聽女兒的答案
    一位72歲的潘大媽,他們那個地方的人都知道,她有很多錢,有300萬的存款,明明她有這麼多存款,為何她的子女個個不肯為她養老,導致她的晚年過得很悽涼,沒有子女的陪伴,也沒有人養我,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潘大媽的子女都不肯理她,下面就來聽聽她女兒的答案。
  • 75歲老太手握500萬存款,子女卻不願給她養老,她女兒說出原因
    導語75歲的張阿姨,手握500萬的存款,但她的子女卻不願為她養老,也不去看望她,張阿姨的晚年生活過得十分孤獨,到底是什麼原因,手握五百萬的張阿姨,子女都不肯為她養老呢?,一起來看看張阿姨女兒說出的答案。陳小姐我有一個哥,我們兄妹倆,很少去看望我母親,我母親是一個很好勢力的女人,而且脾氣特別倔強,還不好。
  • 「三女兒輪流為母親養老,50萬存款全歸兒子」:莫讓親情傷人心
    有一個老人她做了一件不應該做的事,她讓三個女兒輪流養老,但是卻把50萬的存款都給了兒子。這個老人還跟自己的兒子說:「一直想找機會給你,可你老是不回來,快收起來別讓你姐看到。」給父母養老是義務,你給她養老覺得她該給你錢,她把你養大又該給多少錢。」說這句話的人完全混淆了邏輯,這叫什麼?只讓女兒盡義務,分錢卻沒有女兒的份,公平嗎?女兒養老是應該,這沒錯,但是老人的做法著實太寒人心。
  • 70歲老人有100萬存款,兒女卻不想給她養老,聽聽女兒怎麼說。
    導語:70歲的林阿姨,逢人便說自己存款不少,至少100萬,擁有百萬存款的林阿姨,兒女卻不待見她,從來都不願意去找她。不願意給她養老,林阿姨的晚年過得挺孤獨的。那麼為什麼林阿姨的兒女不願意去找她呢?聽聽林阿姨的女兒怎麼說。女兒:我和我哥,平常都不怎麼跟我媽聯絡,因為我媽這人非常的強勢,而且脾氣非常的怪異暴躁。
  • 72歲老太有500萬存款,子女都不願為她養老,聽聽女兒的答案
    導語這位72歲的肖阿姨,她有500萬存款,這麼多的存款,她的兒女都不願意為她養老,也不願去看望她,讓肖阿姨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單,這到底是為什麼?其中又有什麼原因?一起來看看肖阿姨的女兒說出的原因。不過她很會賺錢,她自己也有很多錢,到現在都有了500萬資產,但她的要求,我和我哥無法接受,以前在家的時候,家裡每天都要一塵不染,一點灰塵都不能看到,有時候我們回來,都洗過手了,過了10分鐘又叫我了重新洗一遍,反正每過10分鐘就叫我們洗一次,我覺得她有點不正常,家裡的那些擺設不能碰,也不能亂放,更不能弄髒,有個手指印都不行,要是被她看到,她就會罵的很難聽,完全不給我們面子。
  • 婆婆,你花50萬給你女兒買房,如今沒人養老就想到了我?晚了
    婆婆,你花50萬給你女兒買房,如今沒人養老就想到了我?晚了!丈夫去世後,婆家拆遷,婆婆分得五十萬和一套房子,五十萬全拿去給小姑子買房了,可婆婆怎麼也沒想到,前腳婆婆給自己女兒買了房,後腳就被女兒攆出了家門,如今沒人養老,婆婆這才想起了兒媳婦,想找兒媳婦養老,可能麼?晚了!
  • 「閨女,老家房賣了給你哥娶媳婦,養老靠你」,老母親的話戳心窩
    並且現在人家女方還表示,嫁過來之後,關於老二的養老問題到時候人家不管。於是就有了網友的媽媽給她打電話說:閨女,老家房賣了給你哥娶媳婦,養老靠你了。一兒一女的家庭,父母為了讓兒子娶妻拼盡全力,甚至連家裡的住房都賣了給兒子,然後養老卻找女兒,這樣做公平嗎?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最好平等對待上面提到的例子,雖說那對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為了不讓兒子打光棍,就答應準兒媳的過分要求,把唯一的住房賣了,然後自己的養老還要去找女兒。
  • 故事:女兒,你對象要是真心想娶你,你就讓他幫你哥把60萬房貸還了
    女兒,你對象要是真心想娶你,你就讓他幫你哥把60萬房貸還了愛情和金錢誰重要?其實這個問題很矛盾,因為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沒有錢,你拿什麼去愛別人呢?但有了錢並不一定能獲得真正的愛情。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誰也無法解釋清楚。在許多女孩眼裡,愛情永遠是那麼的純潔,永遠不會被其他因素所影響,可現實呢?
  • 「你月薪5萬,憑什麼不給我們養老」
    老媽回答:「你不管我是聽誰說的,我現在在老家生活困難,你不給我錢的話我就生活不下去了!」王方雖然有心想要給他們養老,但一個月兩萬肯定是拿不出來的,只能先表示和老婆商量商量糊弄過去,再來想辦法。沒過多久,李大媽又給兒子打電話:「我上次給你說的拿養老錢的事,商量的怎麼樣了?」
  • 父母要高彩禮,32歲女兒被攔不讓嫁,父母:指望你養活你哥一家
    他們無私,不求回報。這樣的父母,是絕大多數父母的縮影。可卻也有這樣的父母,重男輕女,只偏袒兒子,卻永遠忽略了女兒。女兒要想得到父母的重視和在乎,那就只有不斷掙錢養活全家人,幫襯著自己的兄弟結婚成家。而35歲的青青就是這樣的女兒,從小到大,父母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以後多掙錢,幫幫你哥。其實,青青是家裡的小女兒,上面還有個比她大五歲的哥哥。
  • 「男人三十存款該有100萬吧?」「沒出息,至少1000萬!」
    一個二十七、八的男生,就往往幻想他能有車有房,存款百萬。根據2019年全國各省市居民人均儲蓄排行數據,排在第一的北京,人均也不過18萬存款。許多家庭辛辛苦苦一輩子,也就攢個百來萬,勉勉強強夠養老,這還是條件好一點的城市家庭。
  • 「兒媳,讓你父母再給30萬,給咱買房養老」「欠的20萬沒還」
    老公有積蓄十萬,與首付40萬相差甚遠。即使公婆拿出老本,也只有10萬塊錢。老公和婆婆都勸宋芳租房結婚,而宋芳父母心疼女兒,就主動給了20萬,湊齊了40萬首付買房。對於這20萬,父母沒說過是借。而老公也許是窮怕了,也一直不提要還這筆債。
  • 侄子結婚才給2萬,你還指望他養老呢,妹妹:看到你,我不敢奢望
    可是無兒無女的人,以後他們養老要靠誰?一個哥哥跟自己40多歲的妹妹說:「你以後得指望你侄子,所以現在對侄子就應該當成親生的。」事實上從侄子出生,這個當姑姑的對侄子就非常疼愛,可謂出錢出力,甚至比爸媽對侄子都好。只是她做的這些,哥哥看不到,或者認為還遠遠不夠。她叫李珍,下面一起看看她家的情況。
  • 62歲老人的算盤:「存款歸兒子,養老兒子和女兒AA制」
    她的母親今年62歲了,向女兒提出了養老要求:「你是我的女兒,有義務給我養老,因此,我的養老你跟你哥AA制吧!你每個月給我兩千贍養費,每隔一年接我去你那裡住。」劉女士堅決不肯答應母親的要求,只願意給母親每個月一千塊錢的贍養費。
  • 「媽,你給哥一百萬還幫哥帶娃,收我們家十萬彩禮,只陪嫁六萬」
    很多的父母,在對待子女方面,並不能做到一視同仁,大多數的父母,都多多少少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想法,對兒子要比對女兒好得多。父母總覺得養兒可以防老,養女兒,只會賠錢,培養女兒也沒有什麼用處。但是難道兒子就一定要比女兒孝順嗎?不孝子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為什么女兒就不能享受和兒子一樣的待遇呢?現在這個社會,養女兒也同樣可以養老。
  • 3個女兒輪流給母親養老,50萬存款卻全歸兒子,女兒心寒了
    對於潘婆婆的摳門,女兒們認為父母是在為養老留後路,所以他們總是順應老人的心意,有求必應。,端到門口的時候,正巧聽到潘婆婆說:「這50萬是我和你爸一輩子的積蓄,一直想找機會給你,可你老不回來,趕緊收起來別讓你姐姐看到。」
  • 女兒,我住在你這裡不走了,10萬元的存款和退休金拿來養老
    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嚴重,嫁出去的女兒就好像潑出去的水,老人總會疼愛兒子多一些。可女兒才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很多家庭,最孝敬老人的依然是女兒。老人總是說:「她從小就很獨立,很少讓我操心,這下更不用我掛念了。」老三是老人最小的兒子,也是老人最偏愛的孩子,從小闖禍最多,老人總是護著。長大後一事無成,都三十好幾了,找不著對象,整天遊手好閒,在家啃老。老人一說到他,總是淚流滿面。02老人年紀越來越大,身體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