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就是最有意義的事。
—一隻憨憨
文 |一隻憨憨 圖片 | 來源網絡
快 樂 或 者 憂 傷 - 有 我 一 直 陪 你
◆ ◆ ◆
「人世漫長,也轉瞬即逝。有人嚮往星辰,有人甘於塵埃。他,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星辰的人。」
這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推薦語,也是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的人生寫照。
在平穩枯燥的現實和冒險遙遠的夢想之間,大多數人都會屈服於現實。而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蘭克卻是個例外。
一個看似沉悶穩重的中年男人,有著體面的銀行工作和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在將近不惑之年,放棄現有的一切身份與地位,拋妻棄子,孤身前往巴黎追求夢想,逃離原本平淡如水的生活,選擇成為一個畫家。
作者通過第一人稱的口吻,因受主人公妻子之託,前往巴黎勸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蘭克回心轉意,從而以旁觀者的身份,深刻而現實的為讀者展現了這個「瘋狂」的故事。
從主人公離開後的窮困潦倒,到被畫家斯特洛夫接濟欣賞,而後與畫家的妻子布蘭奇之間的畸形愛戀,作者以最真實冷靜的筆觸,講述著主人公荒誕的人生。
描述了這個男人,對於妻子、朋友近乎無情的冷酷,還有人性中極度自私的一面,以及對藝術癲狂的熱愛。
通過展現出其他人不同的人生選擇,一步步揭開生活的真正意義,為讀者展現「月亮」與「六便士」的真正含義。
01
書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蘭克,在選擇成為畫家後,並未一舉成名,而是屢屢受挫,畫作不受賞識,甚至深受病痛與貧困糾纏,險些命喪巴黎。
作者以最冷靜客觀的語氣,講述著夢想與現實之間百轉千回的距離,以及夢想所帶來的後果,展現出這個孤僻暴躁中年畫家的狼狽和不得志。
在作者的極力刻畫下,查爾斯·斯特裡蘭克身上出現了兩種極端。
一面是對家人朋友的極度冷漠與自私,一面是對藝術的極致追求與熱愛,當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交替出現在主人公身上時,極其戲劇性的展現了主人公不斷追求人生價值的傳奇一生。
同樣,其中也不斷穿插著其他人的人生。
有愛慕虛榮的斯特裡蘭克夫人,極力塑造自己弱者、受害者的形象,以求得名聲地位。
有背叛丈夫而愛上斯特裡蘭克的布蘭奇,最後落得被拋棄,選擇輕生,結束人生的悲慘結局。
還有與斯特裡蘭克相同境遇的亞伯拉罕醫生,為了理想而放棄優渥工作,過上了自己的人生,清貧卻知足。
最喜歡的,是亞伯拉罕醫生的那一段。
一個醫術精湛,前途無限的猶太醫生,在見到亞歷山大港後,認定了這裡是他的家鄉,毅然辭去體面有前途的醫生工作,在亞歷山大港做了一個身份低微的檢疫員。
而他的接替者,因為他的離開飛黃騰達,甚至立功封爵,過著體面的生活,嘲諷亞伯拉罕沒有個性。
作者對此的評論是:「一個人因為看到另一種生活的意義,只經過片刻思索就拋棄大好前程,這才需要足夠的個性。勇敢走出這一步,絕不後悔,這才真有個性。」
02
世俗所定義的「大好前程」,未必是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也未必是想要的。
與其終其一生都活在世俗框架之中,浪費自己的生命獲得他人的認可,以求合群,不如只堅守自己的本心與追求。
這才是真正的個性。是勇於打破世俗的勇氣,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選擇,這就是我從書裡明白的事,也是作者想藉此傳遞出的人生價值觀。
所以,故事的最後,查爾斯·斯特裡蘭克在經歷一系列變故後,他厭倦了繁華的人類文明,離開了巴黎,隱居於大溪地島。
在雙眼失明且惡疾纏身的情況下,畫完了一副足以傳世的巨作,卻在畫完後交代土著妻子將其付之一炬,什麼都沒有留下。
對於他而言,名利並非人生意義,正如六便士一樣,與他毫無價值可言。當畫作完成時,他近乎癲狂的人生已經接近尾聲,而在此時可以完成夢想,找到自己,就是最大的圓滿。
畫作,只是一個載體,而非歸宿。
作家毛姆被譽為「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在他的筆下,每一個主人公都並非完美,他以最冷漠客觀的視角,一針見血地刻畫了人性的複雜和劣性根。
每個人都習慣用自己的人生觀,去評判他人是非對錯,以世俗標準評判別人的人生價值。殊不知,無論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根本就沒有對錯,只看自己喜歡與否。
正是因為作者對於現實多面性的認識和細膩敏感的筆觸,《月亮與六便士》一書,才受到一代代讀者喜歡。
直至今日,仍在給強加標準答案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警示與提醒,仍給在現實中迷茫抉擇的年輕人,指引與啟示。
03
毛姆筆下的主人公,與當代人亦有許多相似之處,背負沉重的就業壓力與消費負擔,在時代洪流中,被一步步推著往前走,不知前路如何。
同樣,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選擇反叛「權威」,選擇打破潛在規則,敢於拒絕所謂的「996」工作制,敢於拒絕所謂的「酒桌文化」,敢於逆流而上,打破偏見。
在滿地的六便士中,自然有人不斷沉淪,甘願為其驅使。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下,更是如此。
簡單的資本運作,即可以造出耀眼的明星,而資本的犧牲下,星星的隕落也變得再簡單不過。
這樣的時代,註定有人迷失在「六便士」之中,終其一生,在可悲地追求世俗定義的人生的價值,不斷的沉溺於物質帶來的滿足感,渾渾噩噩的活著。
同樣,有人能在滿地的六便士中迷失,亦有人可以在滿地的六便士中看見月亮。
他們不在乎世俗的標準,而一心選擇奔向月亮,奔想理想,表現出真正的個性。
他們敢於選擇自己想做的事,過想要的生活,甚至一步步憑藉自己微小的努力,去改變世俗的偏見。
他們讓小眾走向大眾,從被他人支配到自己創業,從守舊到創新,一步步讓世界變得更包容、更多元化。這就是新生代的力量,他們同樣會成長為未來的脊梁。
正如王爾德所說:「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蘭克就是如此,當代的年輕人也是如此。即便反叛至此,一無所有,他們仍舊敢於選擇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這或許就是生而為人的價值所在。
人生的價值,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也無蛛絲馬跡可尋。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你自己一步步充滿勇氣地探索。
只要忠於自己,忠於熱愛,就是真正的人生價值。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就是最有意義的事。
這些,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給予我們的寶貴啟示,永遠忠於熱愛,做自己的英雄,世俗的定義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
◆ ◆ ◆
寫最溫暖的感情事,做最懂你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