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露臺寫課件的時候,有一隻蜜蜂在身邊嗡嗡打轉。也許是頭髮髒了,也許是換了個洗髮水的原因。至於換洗髮水,是因為現在我的頭髮只剩下從前的一半。試圖驅趕幾次無果之後,就索性不去理會了。
結果,它跑到頭髮縫裡去了。本能反應讓我從椅子上彈射起來,下意識想拍走它,性急之下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慌張的滿露臺瞎跑。終究還是被蟄了。小時候去捅馬蜂窩,我經歷過馬蜂的瘋狂追擊報復,被蟄了十多針。與那時的疼痛相比,這次的痛感顯然是無足掛齒的,但也足以令人心神不寧。於是,放下課件刷知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感覺這個問題的表達方式,會讓回答指向具體化的事情。比如,為了錢、為了愛、為了家庭、為了吃麥當勞……我想,題主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可能是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不妨就從這個角度出發,調侃調侃。
按照正常邏輯來說,「人活著」和「有什麼意義」這兩者的辯證關係是「人活著」在前,然後才會「有什麼意義」這種思考的存在。
你也不知咋的,也許是父母為了一時快樂,也許是在父母的思想裡就是渴望要成家要有自己的孩子。就是當時你父母所認為的有意義的事,於是搞到自己就活在世上了。這個就是你活著的前因,然後才慢慢想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
是「活著」的事實在先,然後才有了「究竟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問題。注意到了嗎?我們不能把順序搞混了。所以說,活著本身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活著只是一個事實而已。所謂意義,就是發生了活著這個事實之後,自己想要為活著找到一些意義罷了。
基於以上的邏輯,尋找活著的意義本身就是活著的意義了。我們不能將「活著」與「意義」兩者放在同一個層面上糾纏不清,因為活著是個事實,而不是什麼意義。對於一個事實而言,它本身是沒有意義這個屬性的。
人生在世,可以有無數種活法:努力去幹一票大的事業是一種活法;時常感覺找不到方向也是一種活法;什麼都不想,沒心沒肺過日子也是一種活法…… 這些,在本質上講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
你對這些活法的看法不同,這就是叫做意義,對自己認可的方式感覺有意義,對自己不接受的則感覺沒意義。所以說,意義只存在於人的意識形態裡。或者說,意義是意識形態對存在的一種認知判斷。
有兩樣東西,是自己不能選擇的。第一、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第二、死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有人會認為,即使無法選擇怎麼生,至少能選擇如何死吧。不盡然,即使自殺,其實也是基於各種因素之下,逼於無耐的結果,否則根本沒有自殺這回事。所以,這不能算作自由選擇,只能算是沒得選。
不能選擇的東西,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所以,討論怎麼生、如何死,這兩件事就可以排除在人生意義的討論範圍之外了。畢竟,人生這場遊戲的開端和結局都是註定的。它的開端就是,你也不知道咋回事就活在世上了。它的結局就是,誰也別想活著離開這場遊戲。
至此,關於人生意義可以探討的範圍就很清晰了。我們唯一能發揮的,只有這場遊戲要怎麼玩的問題。如何玩好人生這場遊戲,這就是活著的一切意義了。可見,找到意義本身就是自己去給活著賦予意義的過程。活著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也是活著的其中一個意義。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思想認知也會有所不同。大多數人認為,活著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即實際人生的價值。其實,理想和價值也是被自己假定出來的東西而已。如果在不知不覺中就活成「理想」的奴隸,這是可悲的事情。
於我而言,以前總是感覺應該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後來覺得有些東西是很虛幻的。現階段,則認為人生的意義就特別簡單,能讓家人幸福就是我活著的意義。
比如,以前我是不怎麼有空回家做飯的,而現在一有機會就用心給家人做飯。我想,在小孩的記憶裡,倒不是要父母小時候教會他什麼,而是當他長大以後,在他的印象裡,童年放學回家是可以看到父母正在做飯的,一家人是在一起溫馨吃飯的。
以前我總是習慣不斷地給他講道理,後來我慢慢發現,也許我一直想要的,就是儘量多陪他玩而已,而不是什麼事都講道理,因為在他的人生的經歷中,會自己學會道理的,他會自己去找到自己的意義的。而我的意義,只是做好我應該對他做的事情而已。
所以說,人生的意義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對意義的理解也不同。就像如何對自己小孩才有意義這件事情,以前我覺得自己不斷努力追求成功才是對他人生的負責,所以拼命追求想想才是我的意義。後來我覺得,在每個人的人生中,有些東西一旦缺失了,就永遠缺失了,很多東西的意義並不是所謂理想能代替的,所以我覺得用心陪伴家人過好平常的日子就是我的人生意義。
我也是在不斷檢討自己的過程中活著,在不斷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活著。這裡,想起以前自己整天著要如何修行的那個狀態,現在想想,修個毛呀。最實際的修行,就是在某些層面上不要加上太多所謂的理想,純然地做些平常生活中本來應該做好的事情。
我的人生,丟失的許多美好,這其中很多原因是讓自己活在了對虛幻的目標追求上,美其名曰「理想」,為了「理想」而遠離了生活的本來的面目。也許,無論有多少「理想」,最終還是為了溫馨的生活而已。既然當前就可以用心地溫馨,又何必視而不見,偏偏讓所謂「理想」凌駕在生活之上呢?
結論: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這個問題本身。
補充一點。從更高維度上講,生和死也是自己在主導的,因為必須存在內因和外在條件的同時作用,才會有事物的發展。所以說,自己的出生,並不只是因為父母貪圖一時快樂,於是就能生了,其實也有自己選擇的結果。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邏輯認知的範疇。
從本質上講,本來無生,所以也無死,生死涅槃猶如昨夢。還有,最近有朋友問到圖強訓練冬季班開不開的問題。當然開呀,必須的,生命在於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