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免不了被病魔侵襲,這時就需要有孩子在身邊照顧了。對於有兒有女的老人來說,是女兒值得託付,還是兒媳靠譜呢?
鄰居王阿姨今年70歲了,和兒媳的關係一般,跟女兒更親近,在生病前覺得女兒更靠得住一些。然而一場大病後,她才發現:女兒終究是女兒,兒媳不僅僅是兒媳。
王阿姨有兩個孩子,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女兒。因為女兒從小就乖巧,王阿姨對她更是寵愛有加,把女兒當成寶貝一樣。
後來女兒嫁人了,也很快有了孩子,一年到頭很少回娘家一次。即使這樣,王阿姨還是每天都和女兒視頻,只要看到女兒,每天的心情就像晴天一樣燦爛。
王阿姨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因為兒媳的性格屬於強勢的那種,王阿姨對兒媳談不上親近,兩個人相敬如賓,也沒什麼矛盾。
在王阿姨心裡,女兒才是自己的心頭肉,而兒媳終究是外人,和她更不可能交心。因此,王阿姨總是偷偷補貼女兒,有什麼好事也都是優先想著女兒。
對於兒媳婦來說,王阿姨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很少主動關心兒媳,但面子上還是過得去,王阿姨對這樣的婆媳現狀很滿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王阿姨在70歲時患了重病。也正是這場病,讓她意識到女兒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兒媳才是最靠譜的人。
王阿姨重病後,只能在醫院臥床休息。這時她的想法就是趕緊聯繫女兒,希望她能來照顧。女兒來到醫院看望後,就離開了,並沒有留下照顧的意思。
王阿姨就直接對女兒提了要求,結果女兒說自己家裡還有一個孩子要照顧,而且還得回去給老公做飯,實在是脫不開身。
王阿姨有些悶悶不樂,但也沒辦法強求,畢竟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這時,兒媳在兒子的勸說下,反而接下了照顧王阿姨的重任。
兒媳雖然和王阿姨平時的關係冷冰冰的,但這次卻沒怎麼計較,每天家裡醫院來回跑,又照顧家裡的丈夫孩子,又來醫院伺候王阿姨。
王阿姨看著兒媳忙碌的身影,好幾次感動得紅了眼睛。兒媳也許感受到了王阿姨的心態變化,只是讓王阿姨放寬心,好好養病。王阿姨和兒媳的關係一下子親近了不少。
王阿姨躺在病床上,回顧著這些年的點點滴滴。她突然感覺很慚愧,因為自從兒媳進了門,一直對她不怎麼熱情,現在反而被兒媳照顧得這麼好。
和王阿姨一樣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數,很多人覺得女兒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對她好,她也會回報,畢竟血濃於水。
然而女兒在嫁人後,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的重心肯定在婆家那邊,很多時候都可能有心無力。
反而是兒媳,不僅是兒子的妻子,也會跟著兒子一起承擔照顧婆婆的責任。雖說是依靠兒子養老,那些洗洗刷刷不也是兒媳來做的嗎?
所以,老人們還真應該把兒媳當女兒來養,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兒子才是贍養父母的主力軍,而女兒是「潑出去的水」。
兒子也就出出錢,真正照顧老人吃喝拉撒,還是得靠兒媳?聰明的婆婆,一定會好好和兒媳相處,不僅為了兒子,也為了以後的自己。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