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重病後感悟: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兒媳才靠得住

2020-09-10 情感高八度

人到晚年,免不了被病魔侵襲,這時就需要有孩子在身邊照顧了。對於有兒有女的老人來說,是女兒值得託付,還是兒媳靠譜呢?

鄰居王阿姨今年70歲了,和兒媳的關係一般,跟女兒更親近,在生病前覺得女兒更靠得住一些。然而一場大病後,她才發現:女兒終究是女兒,兒媳不僅僅是兒媳。

王阿姨有兩個孩子,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女兒。因為女兒從小就乖巧,王阿姨對她更是寵愛有加,把女兒當成寶貝一樣。

後來女兒嫁人了,也很快有了孩子,一年到頭很少回娘家一次。即使這樣,王阿姨還是每天都和女兒視頻,只要看到女兒,每天的心情就像晴天一樣燦爛。

王阿姨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因為兒媳的性格屬於強勢的那種,王阿姨對兒媳談不上親近,兩個人相敬如賓,也沒什麼矛盾。

在王阿姨心裡,女兒才是自己的心頭肉,而兒媳終究是外人,和她更不可能交心。因此,王阿姨總是偷偷補貼女兒,有什麼好事也都是優先想著女兒。

對於兒媳婦來說,王阿姨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很少主動關心兒媳,但面子上還是過得去,王阿姨對這樣的婆媳現狀很滿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王阿姨在70歲時患了重病。也正是這場病,讓她意識到女兒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兒媳才是最靠譜的人

王阿姨重病後,只能在醫院臥床休息。這時她的想法就是趕緊聯繫女兒,希望她能來照顧。女兒來到醫院看望後,就離開了,並沒有留下照顧的意思。

王阿姨就直接對女兒提了要求,結果女兒說自己家裡還有一個孩子要照顧,而且還得回去給老公做飯,實在是脫不開身。

王阿姨有些悶悶不樂,但也沒辦法強求,畢竟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這時,兒媳在兒子的勸說下,反而接下了照顧王阿姨的重任。

兒媳雖然和王阿姨平時的關係冷冰冰的,但這次卻沒怎麼計較,每天家裡醫院來回跑,又照顧家裡的丈夫孩子,又來醫院伺候王阿姨。

王阿姨看著兒媳忙碌的身影,好幾次感動得紅了眼睛。兒媳也許感受到了王阿姨的心態變化,只是讓王阿姨放寬心,好好養病。王阿姨和兒媳的關係一下子親近了不少。

王阿姨躺在病床上,回顧著這些年的點點滴滴。她突然感覺很慚愧,因為自從兒媳進了門,一直對她不怎麼熱情,現在反而被兒媳照顧得這麼好。

和王阿姨一樣想法的老人不在少數,很多人覺得女兒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對她好,她也會回報,畢竟血濃於水。

然而女兒在嫁人後,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的重心肯定在婆家那邊,很多時候都可能有心無力。

反而是兒媳,不僅是兒子的妻子,也會跟著兒子一起承擔照顧婆婆的責任。雖說是依靠兒子養老,那些洗洗刷刷不也是兒媳來做的嗎?

所以,老人們還真應該把兒媳當女兒來養,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兒子才是贍養父母的主力軍,而女兒是「潑出去的水」。

兒子也就出出錢,真正照顧老人吃喝拉撒,還是得靠兒媳?聰明的婆婆,一定會好好和兒媳相處,不僅為了兒子,也為了以後的自己。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有人說到老了才知道生女兒好,臥病在床的時候,才發現,只有女兒有耐心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而平時嘴上說說的兒媳,真到需要她出力的時候就是各種嫌棄。而有些生了女兒的家庭在她們年邁之時也是各種後悔,女兒總是因為家庭和個人原因不能陪在自己身邊,需要人寸步不離照顧的時候,女兒根本脫不開身來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兒媳身上。到了晚年,到底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女兒更靠得住,還是對自己有贍養義務的兒媳更靠得住?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
    導語: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老人到底可以靠哪個呢?秦女士:65歲。深信女兒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後就沒指望過女兒。我自己也是個女人,我明白女人出嫁之後心就在夫家了,人就是婆家的了,她沒辦法再為娘家做多少事情。
  • 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實話
    導語:人其實不怕老,怕的是老了生活不能自理,那麼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黎女士:70歲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我覺得肯定是兒媳更靠得住。我們這兒有個習俗,女兒只要嫁出去了,基本上女兒都不會去操心父母晚年的養老問題,父母晚年要依靠的是兒子和兒媳。女兒嫁出去之後,就是婆家的人,她們要操心婆家的公公婆婆。女兒嫁出去之後,往往都是有空時才回娘家,如果沒空,一年可能也回不了娘家幾次,娘家的父母如果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女兒也沒有辦法天天都回來照顧,多半只能指望兒媳。
  • 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
    鄰居看到後很驚訝:「女兒來做客還要自己煮啊?」我怎麼現在就成了「客人」了?回來也稱之為「來」,而不是「回來」,看來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了。記得去年年底我拿結婚證給奶奶看的時候,她哭了:「嫁人了就不一樣了,回來一次是一次了。就像你姑姑,當時嫁的時候她還在我們家附近的中心小學教書,覺得後天就會回來教書,所以一點都不難過。
  • 晚年沒有自理能力,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了大實話
    秦大媽今年70歲了,之前一向身體很硬朗,但是年初的時候外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因為年紀大,做了手術恢復也不是特別好,就一直躺在了病床上。現在,秦大媽被接回了家,一直由兒子兒媳照顧。昨天兒媳外出辦事,下午回來的晚,就託我給大媽送點飯。陪大媽吃飯的時候,大媽跟我聊了聊生病之後的遭遇,感慨道:「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兒媳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
  •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70歲老人說出內心實話
    歲的範阿姨我今年70歲了,身體還算不錯,現在自己獨居生活。女兒已經嫁到婆家了,就要盡力對婆婆家好,我不能因為我自己的事情,讓女兒婆家挑出不是來,這樣女兒也不好做。我有兒子兒媳,如果我總是依靠女兒,別人會說我兒子兒媳不孝順,那樣對我不好。我覺得人到老年,還是兒媳更靠得住,如果兒媳靠不住,那也只能靠自己了。
  • 人到老年生病住院時,兒媳和女兒誰靠得住?過來人一番話讓人淚目
    是兒媳還是女兒呢?身邊一個阿姨,有一兒一女。雖然女兒是小的,但從日常行為就可以看出,她還是疼愛兒子。就拿他倆結婚來說,兒子結婚,阿姨買車買房給才彩禮,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來以示對兒子的愛。可到女兒結婚,收了二十萬彩禮,卻沒有一毛錢的陪嫁。女兒婚後生活困難,阿姨資助了5萬塊錢,天天念叨著女兒欠自己的。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七旬老人說出心裡話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七旬老人說出心裡話林姨71歲我們村有個嬸子,是個寡婦,被診斷出癌症晚期,她年輕時小兒子意外去世,中年喪夫,但是家庭條件還算不錯,尤其大兒子常年在外定居(其實也就在我們市裡),早年就算村裡有出息的人了,但是不常見他回來,還有一個早已出嫁的女兒。
  • 到了晚年,子女和兒媳誰更靠得住呢? 聽聽70歲老人說出了實話
    導語:人到了晚年,最害怕就是自己一個人孤單在家裡生活,特別是到了70歲之後,老伴又比自己先走,子女們還有一大家庭的事要打理,剩下自己這個老人,默默地看守在老家,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只有自己陪伴著自己。這樣的日子,真是晚年過得不幸福,現在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人到了70之後,子女和兒媳誰靠得住呢?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老爹的處世哲學居然讓我感動
    老公在外地當兵,我一個人帶著一歲的兒子住在婆家,最近與婆婆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堵著氣就帶著兒子回到了娘家。可我那親愛的老父親似乎一點都不能體諒心疼自己的女兒。"後腳我兒子要尿尿,才發現我老爹這麼愛乾淨,"出去尿吧,尿在屋裡那麼大味。"我的天哪,這爹也太不避諱了吧,手心手背不都是肉嗎?這裡子和面子就這麼大的差距?他過生日,我們請一家人吃飯。弟媳給他買了件新棉襖,高興的人家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個勁的誇兒媳有眼光,會買東西。我又是請他們吃飯,又是給他買蛋糕,買鞋子,人家居然隻字不提。
  • 「兒子和女兒,晚年能依靠誰?」聽聽兩位70歲老人的真實感悟
    還有一些老人存在「重男輕女」的舊觀念,認為老了以後只能指望自己的兒子,女兒嫁出去以後就成了「潑出去的水」。那麼,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如何度過的呢?兒子和女兒,誰才能靠得住呢?我採訪了兩位70歲的老人,聽到了這些回答。
  • 有人問:人到年老的時候,女兒和兒媳究竟誰更靠得住呢?
    那麼,有人就問了:人到年老的時候,女兒和兒媳究竟誰更靠得住,更靠譜些呢?千百年來的封建舊思想,嚴重影響了婆家與兒媳之間的關係,婆媳難和睦,成了千古話題。所以,還真的要由彼此間的相處情況來決定,甚至還要看看兒媳的品行素養如何才行。當然,如果公公婆婆和兒媳之間關係相處得很融洽,能夠相互尊重和理解,且婆婆待兒媳如親閨女一樣,兒媳又像兒子一樣孝敬公婆。那麼,如果女兒既遠嫁,又諸多不便,在這種情況下,兒媳就會顯得比女兒靠譜了許多。
  • 人的晚年是兒子靠得住還是女兒靠得住?3位老人說出了心裡話。
    有人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人到了晚年是兒子靠得住還是女兒靠得住呢?我們一起來聽聽三位老年人的心裡話吧。徐大爺 71歲我認為養女兒可靠,多數人都會認為養兒防老。但養兒真的能防老嗎?陳奶奶 64歲有的老人一輩子認為只有兒子靠的上,閨女是潑出去的水。
  • 「人老之後,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3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有人說兒子更靠得住,因為女兒嫁出去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但同樣有人說,女兒更靠得住,因為兒子結婚後,也有自己的小家,不管他做什麼都要跟兒媳商量才行。那麼,我們與其問「兒子和女兒誰更靠得住?」倒不如問「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三個老人說的心裡話,看看在他們心目中,女兒和兒媳哪個更靠得住。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古代,家暴了也不能回娘家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古代女兒嫁出去之後基本上就不會回娘家了,而且回娘家的話甚至會遭到大家的非議,以為他們家的女孩子被休掉了,所以就有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一個典故,女兒嫁出去之後除了回門,就算有家暴現象,其他時間都不準回娘家,只準在夫君家待著,這樣的女兒就相當於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 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
    如果離婚,孩子撫養權不管歸誰對孩子都不利,丈夫父母已不在,只有哥嫂,而L女士的父親極其封建保守,重男輕女,他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的人了,與他再無關係,離婚在他眼裡是非常丟人的事,讓娘家帶外孫更是不可能的事。
  • 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養兒未必能防老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是封建糟粕思想,是古代「男爭女卑」的體現。意思是女兒嫁出去後,就是男方家的人,不要再回來爭財產,有事找婆家。現在男女已經平等,不應該有這種思想了。但是在農村還有此等思想殘留,為什麼呢?因為農村比城裡養老難。有句話叫:「養兒為防老。」那麼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 人到晚年,兒子靠得住還是女兒靠得住?3位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看別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關注輕歌未了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老年做規劃,兒女是她們老年時的一種選擇。那麼人到晚年,兒子靠得住還是女兒靠得住呢?聽聽這3位過來人說的大實話。傾訴人:郭爺爺我覺得是兒子靠得住「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結婚後畢竟是她婆家的人,心肯定會朝著自己的男人,對於父母可能有著感激,但是也無能為力。
  •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1】原創
    時光匆匆過,日子悠悠走,直到有一天我把買好的新房裝修好,想著邀請他們來我自己的小家過個年,才體會到原來在我媽心裡我早就是那潑出去的水了。 那一年新房裝修好後,我給公公打電話問他們是否願意過來過年,因為小叔子一家三口也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我當時想公婆要是能來我們六個人就不必跑回去了,結果公公樂意,婆婆不樂意,開始以為他們是怕給我們增加負擔,後來公公說他們不好出來出來還得請人看家。
  • 嫁出去就等於潑出去的水,娘家給房女兒,弟媳大鬧反對
    嫁出去就等於潑出去的水,娘家給房女兒,弟媳大鬧反對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可是父母對於兒女的感情始終是割捨不下的,甚至有的父母還會留一部分的家產給女兒。而張芳就是這樣了,因為娘家拆遷了,分了三套房子,所以母親就想著給她一套。可是因為這事卻讓她和弟弟鬧得特別不愉快,因為弟媳特別不願意母親分房子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