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1】原創

2020-11-14 我是哈洱

說實話儘管我已經嫁人好多年,真正感覺到這句話的含義是最近幾年才體會到的。我和老媽生活距離一直相隔好幾千裡,嫁人前和嫁人後沒感到有什麼區別。我和老公來自兩個不同的省份,每每春節基本是按照今年你家明年我家的標準執行,倒也沒什麼矛盾。即使有了娃兒之後,在回娘家還是回婆家這種事兒上我們倆都很淡然,從來沒因為回哪邊過年而心煩過。時光匆匆過,日子悠悠走,直到有一天我把買好的新房裝修好,想著邀請他們來我自己的小家過個年,才體會到原來在我媽心裡我早就是那潑出去的水了。

那一年新房裝修好後,我給公公打電話問他們是否願意過來過年,因為小叔子一家三口也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我當時想公婆要是能來我們六個人就不必跑回去了,結果公公樂意,婆婆不樂意,開始以為他們是怕給我們增加負擔,後來公公說他們不好出來出來還得請人看家。就他們那個家說實話,窮的真的嘛也沒有真不知道為啥還要請人看屋子,還是要住在他們家裡的那種,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說回正題兒,既然公公婆婆不來我就給我爸媽打電話,問他們願意過來過年嗎?我媽說,她還是想去兒子家過年,不去怕兒媳不樂意。其實給他們打電話之前我還特意問了我弟弟和弟妹,倆人覺得無所謂老人願意在哪裡過年都可以。在他們那邊他們接待,在我這邊過年他們倆就過來,正好來北京玩玩。我跟我媽說了我弟弟和弟妹的意思,我媽說過年我得回家,兒子家裡才是自己家。我這才搞明白,原來在她心裡兒子那邊才是她的家,合著我的家裡就是個親戚家唄!

放下電話,我的那個心啊,感覺真的被傷到了。這麼多年,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個女孩少對他們盡一分義務,我也沒覺得自己是女孩就可以不負擔他們的養老,起碼在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心裡,從來沒認為女孩嫁人後就意味著沒有義務負擔他們。我嫁人後一直沒有條件接待父母,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有條件了,我就想在我自己的小家裡做一回主人,盡一下做女兒的義務而已。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伺候我們,我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小窩,就是想在自己單位小窩裡儘儘做女兒的心意而已!沒想到在我媽心裡早就把我歸入到外人,兒子媳婦和他們才是一家人。瞬間,我忽然感覺我的這顆心無處安放,原來我早就成為被潑出去的水了,合著這麼多年都是我自己在這裡一廂情願!那種感覺估計只有嫁出去的姐妹們才能體會到吧!

我媽一直號稱自己不重男輕女,說兒子和女兒她待遇一樣,同樣都供著上了大學。有一次我弟弟買房,差幾萬塊錢,我問了我弟弟問題不大可以自己解決,他說老媽貢獻一部分,嶽母可以借給他們一部分,剩下的他們自己填進去首付也就夠了。然後,我媽就給我打了電話,說你弟弟買房你不借他點錢嗎?我說我幹嘛要借他錢啊,他有雙方父母關愛自己湊點就夠了,不需要我幫忙啊!我媽接著說出了一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你弟弟買房這麼大事兒你作為姐姐不借他點錢,你就不怕他傷心啊?我……還有比這更傷人心的嗎?我那會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我的小家所有收入都來自與我老公一個人。我們仨,一直沒有買房,一直生活在出租屋裡,媽媽,你不知道嗎!?我瞬間火就湧上心頭,我說媽媽,我至今都和老公孩子住在出租屋裡,結婚好幾年了,都沒買上房子,對此我從來沒抱怨過雙方老人,也沒抱怨過沒人幫我帶孩子,他買個房子雙方父母支援,為啥我不借錢給他他就會傷心,你想過我也會傷心嗎?想過我全職在家,三個人就靠一個的收入,我借錢給你們,我老公樂意不樂意?不怕我因此老公和我吵架……你偏心可以,是不是偏的也太離譜了!?

放下電話,我真的挺生氣。對於父母和小弟,我很少計較,能做到我都做了,不能做的就是做不了的了,這也太強求了吧!我不是扶弟魔,我弟弟和弟妹都比較懂事兒,只是老太太這一門心思的偏心兒子也太離譜了吧!我不計較是因為我厚道,我善良,老公不計較那是因為他愛我,但我不能因為娘家毀了自己小家正常的生活吧,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生活底線的。既然我已經成為潑出去的水,那麼幹嘛在你們需要我的時候來像我求助呢,在我們四個人的家裡我的家庭定位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
    如果離婚,孩子撫養權不管歸誰對孩子都不利,丈夫父母已不在,只有哥嫂,而L女士的父親極其封建保守,重男輕女,他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的人了,與他再無關係,離婚在他眼裡是非常丟人的事,讓娘家帶外孫更是不可能的事。
  • 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
    回來也稱之為「來」,而不是「回來」,看來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了。記得去年年底我拿結婚證給奶奶看的時候,她哭了:「嫁人了就不一樣了,回來一次是一次了。就像你姑姑,當時嫁的時候她還在我們家附近的中心小學教書,覺得後天就會回來教書,所以一點都不難過。可是真正嫁了,把東西都搬到連城去的時候,才開始難過。
  • 我親爹讓我感受到的心酸: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導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一句諺語,意思是指姑娘一出嫁,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娘家就不得過問了。這話感覺原本是婆家說的,可當這句話從娘家感受到時,才真讓人心苦難耐。我又說,別人家巴不得給閨女帶孩子,能讓閨女舒心呢,那不也是嫁人了嘛。你就不能幫你閨女做點兒事?我爸說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又難過萬分的話。我爸說,「我怎麼沒做了?你生孩子坐月子不是我給你做飯的嗎?」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就譁啦一下流下來了。我爸的話給我的感覺就是,你都嫁到別人家了,坐月子竟然是讓娘家爹媽操心的,這還不夠嗎?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古代,家暴了也不能回娘家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古代女兒嫁出去之後基本上就不會回娘家了,而且回娘家的話甚至會遭到大家的非議,以為他們家的女孩子被休掉了,所以就有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一個典故,女兒嫁出去之後除了回門,就算有家暴現象,其他時間都不準回娘家,只準在夫君家待著,這樣的女兒就相當於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 嫁出去的女兒,潑不出去的水?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好像是來自古典名著《紅樓夢》,這是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文化糟粕,每個人都必須在思維深處徹底清理掉。有關父母贍養問題,《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過年住娘家車庫裡,爸媽是不是太沒人情
    我心都涼了,也很痛,這真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這爸媽也不會像之前那樣疼愛自己,而且還苦了我兒子,跟我一起受罪。你們說說,我爸媽是不是太沒人情了,寧可相信習俗,也不心疼自己親生骨肉。
  •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有時也會有這種感覺,但是,我還是很感恩有個好媽媽,弟弟弟媳也很好。我生老二是在娘家生的,媽媽和弟妹一直照顧我,最後留的夥食費她們也硬是不要。記得要生的前兩天,夜裡兩點肚子痛了很久,我忍不住了,怕孩子有事,最後我弟弟二話不說穿衣就陪我去醫院看,醫生說孩子沒事才放心。要是在家,我老公肯定會說要不等天亮了再去。
  • 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養兒未必能防老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是封建糟粕思想,是古代「男爭女卑」的體現。意思是女兒嫁出去後,就是男方家的人,不要再回來爭財產,有事找婆家。現在男女已經平等,不應該有這種思想了。但是在農村還有此等思想殘留,為什麼呢?因為農村比城裡養老難。有句話叫:「養兒為防老。」那麼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 嫁女潑水講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多少人曲解它的含義
    比如女孩兒出嫁時最重要的潑水習俗~  有多少人就將「潑水」習俗的含意解讀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x),而大家似乎也就這樣被牽著鼻子走,這是大錯特錯的。  其實在遠古時代,潑水可是隱藏著娘家滿滿的祝福喔!
  • 阿嬌註冊儀式容祖兒搶戲:嫁出去的水如潑出去的女
    及後一眾藝人齊齊起鬨同阿嬌講:「我捨不得你嫁呀!」阿嬌還擊:「我很想你們嫁呀!」祖兒再講:「嫁出去的水等於潑出去的女兒」,爆出金句。聰明的阿Sa就立刻回答,「是不是講錯了?好像應該是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啊。」全場即刻大笑。籤字儀式完結後,一對新人同親友拍大合照。
  • 『你不能在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別讓迷信毀掉親情
    但我還是經常聽到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對這句話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現實生活中,把女兒當作外人的應該是極少數吧!「你小點聲,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了婚的女人不能在娘家過節,會影響我們家的香火和運道,你明天出去住吧」。「媽,什麼年代了,你還信這些。」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同樣的父母為何差別這麼大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什麼都給了招女婿的(或者兒子),出嫁的毛都沒有,那為何現在養老要平攤醫療費?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她就不配有繼承權嗎?
    突然覺得女的真心難、不是因為財產問題、是覺得女兒不養父母屬於不孝、兒子再怎麼也是兒子、女兒嫁出去了就是潑出去的水、來家就是客人、女兒是直系親屬也沒有孫子重要、所以我就覺得女人真難、沒別的意思、
  • 因生女兒,而離婚,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嗎
    難道真的生兒子就能養老嗎,生女兒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後都不會再管女兒了嗎?換個說法就是一直為兒子打工,難道就是應該嗎。公婆也嫌棄,老公也嫌棄,有時候出去還覺得無地自容。我們這裡有一份人家生了三個女孩,奶奶從小都不喜歡他們。然後有糖也不分給他,只會給他孫子可是漸漸地,三個女兒長大了,有本事了,回來的時候只給爸爸媽媽買衣服。從來不來看他的奶奶。他的奶奶生病了,三個孫女也不去看望他,最後奶奶就這樣被氣死了。對於我來說吧,他們小的時候你不看到他們,你老了他也沒有理由孝順你呀,我覺得很正常。
  • 為什麼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些原因很戳心
    兩個女兒嫁得很遠,也不常來看他。近兩年老人身體變得不大好,就更加想念女兒們了。也許是因為這樣,今年我們隔三岔五就能看見他的兩個女兒回來看他。有不少人都說,老人好福氣,有兒子養。女兒也來看望的勤。不過經常聽老人自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了,就不能常常再見面,不像兒子整天在身邊可以看到。老人說的有一些他自己的道理,女兒結婚以後,確實會很難再顧到父母。不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有這些原因,真的很戳心。
  • 嫁出去就等於潑出去的水,娘家給房女兒,弟媳大鬧反對
    嫁出去就等於潑出去的水,娘家給房女兒,弟媳大鬧反對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可是父母對於兒女的感情始終是割捨不下的,甚至有的父母還會留一部分的家產給女兒。而張芳就是這樣了,因為娘家拆遷了,分了三套房子,所以母親就想著給她一套。可是因為這事卻讓她和弟弟鬧得特別不愉快,因為弟媳特別不願意母親分房子給她。
  • 父親把遺產都留給兒子,女兒真是「潑出去的水」嗎?
    以前有這樣的習俗,當姑娘出嫁的那天,當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時,女方的母親給自己即將出門的女兒沐浴更衣,當女兒上轎後,母親要用一盆清水撒到轎子後面,表示自己的女兒是清白之身,如果男方認為有什麼不認可的話,現在反悔還來得及,這就是所謂「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的來歷,而並非女兒嫁出去就是外人了。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寒了多少女兒的心!
    別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過。你給她帶這麼多東西,那都是別人家的了,你圖什麼呢?」張奶奶笑了說:「我並不圖女兒的什麼東西,只希望她在婆家過得好好的,這嫁妝多了,是我女兒的底氣,婆家人不會對我女兒過分。」不止是大女兒,甚至其餘四個的女兒的嫁妝都比別人家的多。張奶奶說:「不為別的,就為了不讓孩子在婆家受欺負!」張奶奶以前受多少苦,現在都有多幸福。
  •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老爹的處世哲學居然讓我感動
    "後腳我兒子要尿尿,才發現我老爹這麼愛乾淨,"出去尿吧,尿在屋裡那麼大味。"我的天哪,這爹也太不避諱了吧,手心手背不都是肉嗎?這裡子和面子就這麼大的差距?他過生日,我們請一家人吃飯。弟媳給他買了件新棉襖,高興的人家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個勁的誇兒媳有眼光,會買東西。我又是請他們吃飯,又是給他買蛋糕,買鞋子,人家居然隻字不提。
  • 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嗎?回家看望,娘家卻沒有我立足之地
    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嗎?回家看望,娘家卻沒有我立足之地從小到大,父母親對待我和我弟弟都有非常明顯的區別待遇,幾乎什麼事情都是偏向弟弟多一點,雖然沒有那些重男輕女那麼嚴重,但是我還是可以經常感覺得到家裡人對我還是比較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