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不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我們的房間需要定期打掃,衣物需要定期整理,生活用品定期添置更新 。那麼我們的大腦—一切行動的總指揮,為了保持它的靈活性,保證它正常運轉,保護有用的優質資源,那麼我們的大腦是不是需要定期掃除,定期的升級呢?
此文中的斷舍離不談物質的收納與清理,而是精神行為方面的取捨,斷舍離就是我們的定期掃除,定期升級的過程叫做重塑認知思維。那麼,有哪些方面需要我們重新認知,定義以及清理呢?
糾纏關係在我們的家庭中大量存在,它在不知不覺中消耗能量,甚至影響我們身體健康。但有的人卻終身意識不到,也不能擺脫關係給自己造成的影響,最終在悲慘中收場。
世界文豪託爾斯泰是知名的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的一生有著驚人的成就,在家庭關係中未能倖免關係的困擾,她的妻子幾度想到自殺,他本人在生命的後半程也是極度想擺脫糾纏關係的束縛,逃離到一個火車站後,感染肺炎後在那裡去世,臨終前都不願意看見他的妻子。他在《克萊採奏鳴曲》裡寫到:
「我們像兩個囚徒,被鎖在一起彼此憎恨,破壞對方的生活卻試圖視而不見。我當時並不知道99%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一樣的地獄裡。」
2、斷掉安全感不足
越是安全感不足的人,越是會把現有的環境當做安全的防火牆,死死的抓住不肯放手。豈不知這些是限制你發展的枷鎖,困住你的牢籠。
女人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只是有的人相信自己的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建立了內在的安全感,這樣的人就不太容易把外界的改變視為洪水猛獸。
而從小缺少安全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潛能,掌控感日漸萎縮,不能自己生產安全感。而身為人類,本性又迫切需要安全感,他就只好尋求外界的穩定。
魯迅的妻子朱安是一個柔弱任命的女人,嫁到魯家後一直等待著命運的垂青,渴盼著丈夫哪怕給她一絲的溫柔,可事實是即便是新婚洞房花燭夜,魯迅也是去了母親的房間。她的一生沒有過真實的夫妻情感,更沒有留下一個孩子。她的一生,始終圍在魯迅母親的身旁。魯迅去世後,她的晚年生活拮据悲涼,直到死後都沒如願埋在魯迅的墓旁,這是何等悽慘的一生。給自己造出一個安全感的牢籠,不掙脫它就成了安全感的奴隸,被安全感所築起的高牆給囚禁起來。你可能不知道外面還有陽光。
3、忙碌創造價值
我自己有一種感覺,每天讓自己很忙碌,有一種停不下來的感覺好像很充實,而且會有些價值感。當我再仔細察覺自己的時候,發現這是一種錯覺。事實上,如果不把自己搞的不這麼疲憊,合理分配一些時間用於休閒和閱讀,自己的狀態會更好。
1、糾纏的關係中,一般是關係出現的連結阻斷,應該做的是傾聽和覺察,而不是急于澄清和講求對錯,當你放下評判,用心感受對方的感受給予確認時,對方感覺到了你的愛與真誠,他的情緒就不再過於激烈。在對方平靜時說出你的心理感受讓對方知道,讓理性和愛在你們之間流動,這樣就不會耗費 掉寶貴的心力和感情,而讓你們的關係 更深一步。
2、用優勢創造價值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經說過:真正的幸福是運用自己的優勢和美德,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就。沒有價值感的人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想要掙脫空虛、無力的牢籠,從自己的微小行動開始,然後自己慢慢站起來,最終由你自己來掌控自己的生活。
3、「」稀缺「」這本書中提到,心智是一種資源,它並不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供給。當它疲憊的時候,要麼運轉很慢,要麼就乾脆罷工,這種情況下那你肯定辦事效率低下,所以說要節約資源,平時留有餘閒,讓你的在處理緊急重要的事情的時候,能夠精準、高效的完成。
人的一生當中,重要的事情不會很多,但這些重要的事情對你一生的影響卻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有必要按照重要性原則把時間做一下科學規劃,避免短視而無力規劃未來。
只有少數人在遭受到打擊後,反省自己持有的思維邏輯,進行梳理調整並形成新的邏輯,這是一個打碎整合的過程,也是一個撕裂的過程,需要有勇氣和堅持,只要你做了就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