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斷舍離的方式來愛自己

2020-09-03 墨染青紗

我一直想好好寫一寫關於《斷舍離》這本書的感悟,但是總不敢匆忙下筆,畢竟這本書曾經很火,網上充斥著大量的讀後感以及心得。我不想做拾人牙慧的那一個,想著能寫出自己覺得最有用的感悟,又能幫助到身邊的人的東西。

《斷舍離》通篇圍繞的便是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不符合標準的東西就會被淘汰或者送人。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到關注自我,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到內煥然一新。

可今天,我要說的並不是這些,收拾東西固然會讓身邊的環境清爽起來,但是我更希望大家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清理自己情感的「垃圾」。

斷舍離是從物品到環境,從衣櫃開始篩減,保留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整理自己的感情,也同樣需要篩減與重組。

在我們生活與交往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會經歷各種感情的磨合,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而這些感情也同樣無時無刻都在你情感之中徘徊,這個時候,我們經常會累覺不愛,因為畢竟這裡面,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有效的,反而更多的是一種負累。

放下對人脈的執著 清除那些無效人脈

人脈關係,這平淡的字眼,卻是壓榨人內心的重要枷鎖。很多成功勵志的雞湯書籍,都在標榜人脈的重要性,然後營銷他們的人與人相處之道,讓提高交際能力成為他們書籍的賣點。但我真的覺得,沒有必要!很多你以為的人脈,只是你覺得能攀扯到關係,可真要通過這些人脈為你自己「謀便利」,那是不存在的。在無效的社交裡,你加到了對方的微信,但是對方卻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就算你在平時多有「問候」,對於他而言,你若是於他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人家根本不會為了你的事多動半片嘴皮。

這種無效的人脈,是最消磨人的感情的。逢年過節,你要想著送個祝福,發個簡訊,這時,微信群發消息的功能運應而生。可這個功能到底有多讓人反感,你我都有目共睹。與其執著於人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維繫這種關係,最受累的是自己,所以,放下對這份對人脈的執著,清除那些無效的人脈,讓自己清清爽爽的生活。

放下對感情的執著 丟掉那些情感的「垃圾」

不是每一份感情都有結果,也不是每一份感情都能找到歸宿,要是我們一直糾結在過去的感情裡無法自拔,那將會陷入一個情感往復的循環,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有人會選擇原諒,總有人會選擇堅持,最後,被留下的也總是這個放不下的人。對感情「垃圾」的丟棄,不僅僅只是一個斷舍離方式的簡單操作,更是一種重新思考自己的過程,在一次次放棄和留下的糾結裡,會讓你覺得迷茫和不舍,甚至一度覺得恐慌。就像曾經買了一件很好的衣服,也許當時花了你很多的金錢,也消耗了你當時大量的時間做功課,以至於到現在哪怕衣服已經舊了,穿不下了,你依舊不捨得丟棄。可轉念想想,花費的金錢,消耗的時間,這些都已經成為了沉沒成本,是確定了的,不會再有挽回的餘地,若是一味的不捨得丟棄,這件衣服將會佔用你的空間,影響你的機會成本

情感的「垃圾」就好像這件舊衣服,你越是不忍丟棄與割捨,那你後面將會花費更多的機會成本,這不是損失更大麼?因此,好好審視那份情感吧,在放棄的挑選中,你將會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傾向。很多人是不了解自己的,可通過這種捨棄的操作,我們漸漸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清理不需要的情感「垃圾」,那些會讓你覺得不開心的感情,會讓你覺得負累的情感,會讓你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就是需要捨棄的「垃圾」,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輕裝上陣,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時間,從「垃圾情感」給你帶來的負面情緒中跳出來,回歸平靜積極的狀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擁抱能讓自己感到舒適、安心的感情,才會讓我們的當下,活的更加出彩。

放下對未來的擔心 勇敢去正視自己

我們總是在現在的生活中惴惴不安,害怕失去,擔心未來,這樣不僅會催生出不該有的執念,還會讓自己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也許任何人內心都會懷有不安,對現有的經濟狀況不能應對未來生活的不安,對自己的能力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不安,這些都是內心的執念。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多少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可我們就是認為不可去改變那不斷變化的東西。就像很多人的婚姻,明明已經到了形同陌路,相見不如不見的地步,明明已經沒有與對方交談的想法,但是都不敢離婚,覺得沒有丈夫會活不下去,沒有妻子會被人指指點點,然後相互煎熬著走過一生,最後還要感嘆一句,婚姻原本就是如此,從激情歸於平靜。

從激情歸於平靜是沒有錯,但不是從相互歡喜,歸於相互厭惡,兩個人互相厭惡的婚姻生活,這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感情的負累。說到底,「我們不要再聯繫了」「就這樣吧」「我們分手吧」,我們要把這句實話總壓在心裡,到什麼時候說出來,這要靠自己來判斷。當然,我不是勸你們離婚與分手,我只是覺得成熟的大人,可以擁有一段成熟的情感關係。

你要放下對未來的擔心,勇敢的正視自己的內心,去反思、去改變、去探究原因,去追尋答案,停止在不安的習慣中,無意識助漲自己的負面情緒,增強負面情緒的力量。好好學習充實自己,堅持自己對情感的態度,明白那些好的感情你自己能夠匹配得上,自己對自己湊合,別人也會對你湊合,自己對感情降低要求,一點「劣質的雜牌」情感就心滿意足的話,別人就會用「垃圾」來敷衍你。

故而,放下對人脈的執著,丟棄情感的垃圾,回不去的就放棄,不要對未來惴惴難安,順從自己的內心,捨棄身心現有的負累,去尋找那些真正能讓你覺得舒心的情感狀態,當然在追尋的時候不要忘記充實自己這才是用斷舍離的方式好好愛自己的真諦。

(所以優秀的你,要是覺得這篇文對你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關注,轉發分享哦,我是熱愛文字與做夢的墨染青紗,期待你我的下一次相遇。)

相關焦點

  • 《家事斷舍離》:用斷舍離做家務,重拾思考,重啟人生
    但羨慕歸羨慕,我始終學不來那種條理分明的處事方式。直到我聽說了斷舍離這個詞,我才知道,除了收拾,還有另外一種方法,能使家和抽屜保持乾乾淨淨的狀態。網上曾經有個「斷舍離」的直播視頻,點讚人數高達84萬。四年垃圾只用了一罐子的紐約大學高材生Lauren Singer,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居家女神。
  • 斷舍離,就是理性對待自己的欲望
    說好減肥用的跑步機,現在變成了晾衣架。嗯,最近又胖了。想周末多陪老婆,朋友一個電話酒局不得不去,最後成了老婆照顧喝吐的我。上面幾條,大家都中了嗎?我們好像總是這樣,買東西也好、交朋友也好,明明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卻不小心弄得一團亂麻。
  • 女人活得高級的最佳方式:斷舍離
    ,分手和糾纏上搖擺不定,始終不願意和男人斷舍離的女人還少嗎?恐怕她自己都分不清這殘餘的情感是出自不甘還是報復,如果這是報復,卻也讓自己進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你拖贏又怎樣,那個男人不愛你了,終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斷舍離,是善待自己的開始
    文:愛情搖籃用最簡單的文字,給你溫暖,給你陪伴,引你成長,助你堅強。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是容易的,似乎人生來就是受苦的。但其實,人這一生中,所有的磨難,都是一場考驗。正是有了並非風和日麗的日子,生活才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人生才變得更加精彩與有意義。
  • 善待自己,從「斷舍離」開始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她在《斷舍離》一書中強調了人應該學會不斷整理與丟棄不再有用的東西。 我們應該整理與丟棄的,不單單是東西,很多思想與記憶,甚至一些人,也應該學會割捨。只有這樣,人才會被不必要的人與事拖累,而更好地過好自己的餘生。
  • 山下英子斷舍離技巧:一件物品該不該扔掉,用這2個維度來判斷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小編一樣,家裡堆放了很多東西,很多都是自己捨不得扔掉的,總覺得扔了很可惜,以後可能會用到。長此以往,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其實有些東西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去用了。簡單來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
  • 《斷舍離》: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
    什麼是斷舍離?斷掉一切消耗自己的關係,捨棄一切阻礙自己正向前進的阻礙,離開影響自己陽光向上攀升的絆腳石……拋開一切過度的欲望,摒棄執念,為了贏得一個飽滿的好心情,也為了迎來更好的人生。斷舍離,存在那個能夠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活法、對當下的境況全力以赴以及對未來期許負責的人心裡,你是怎樣的人,你便有怎樣的活法,你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生活,你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 《斷舍離》:斷掉執念,來一場心靈淨化之旅
    這些年,隨著斷舍離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讀者在踐行,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間,已經心靈重獲自由。山下英子,日本人,是"斷舍離"的創始人,大學期間就開始學習"瑜伽",並從瑜伽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提煉出"斷舍離"的思維方式並用於日常生活的"整理"上,並逐漸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
  • 寶媽要學會斷舍離,不僅是為自己,更為家庭的幸福
    「減法」在我看來,就是要學會斷舍離,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家庭、關於工作,皆是如此。有一個朋友,在婚姻中經歷了起起落落,但她還是用自己的智慧,讓自己安全度過,還保住了家庭的幸福美滿。看到她現在的狀態,我們是真的替她高興。
  • 什麼是斷舍離
    問答上有一個問題:什麼是斷舍離?先說說它的正面含義。斷,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去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現在社會上非常流行這種所謂斷舍離的生活方式。也看到很多人以發視頻的形式來表明自己開始過起斷舍離的生活。這也無可非議,起碼字面上的理解是這樣的,斷絕,捨去,脫離。所以他們免不了以物質的減少來闡述斷舍離的真諦。
  • 對三件事斷舍離,收穫更好的自己
    《斷舍離》中說:「捨得便是獲得」,其實最好的處世態度,是懂得放棄。一條路走到黑,不如來個華麗的轉身。「在上海工作兩年後,我辭職了。」一位博主說到,「不想說什麼抱怨的話,但是時候結束這樣的生活了。」 「我以為交完辭職信,會感到失落。但我卻覺得從未有過的踏實。」選擇放棄,也是重新直面自己,重新發現自己的過程。比起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更清晰和明確。
  • 《親愛的自己》:情感世界裡,做到斷舍離的女人都是狠角色
    事實上,情感世界裡同樣適用「斷舍離」。關鍵在於,你做得到嗎? 斷舍離的定義是透過斷絕、捨棄不需要的東西,讓自己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進而思考哪種生活最適合自己。愛情亦好、婚姻也罷,做到「斷舍離」的女人都是狠角色。嗯,並且不接受反駁。
  • 人生要學會「斷舍離」,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心叵測,你的付出不一定與你的收穫相互平衡,你不能去幹涉他人的自由,更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那你唯一能做的便是學會「斷舍離」。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與什麼樣的人相處,也就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別用賭氣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一個朋友,和戀人鬧矛盾,一賭氣刪除了對方所有的聯繫方式,想以此逼對方低頭。但不到半個月,雙方再見,就少了味道。一個月後,形同路人。男女情感的深淺對錯,也沒法說清,但是面對朋友問的為什麼,我只能用一句話來回答:不管以什麼方式離開了,都證明你並不重要了。
  • 斷舍離,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天與一個朋友聊起「買買買」話題,時常一時興起買一堆七七八八的小東西,買的時候以為會用很久,實際買來沒幾天,用也不常用,扔又捨不得,然後直接變壓箱底貨,再最後實在覺得礙眼,要麼就是過期了,才選擇扔掉。想要的東西很多,但需要的東西卻很少,不要等到這些東西「過期」時,才想到斷舍離。
  • 她拒絕斷舍離,以人性化來定義空間,將實用與美觀完美融合
    斷舍離,作為當下比較流行的生活方式,人人都十分嚮往,但能真正適應這種生活方式的人,卻沒有多少,以至於最後都變成了被迫斷舍離。本期給大家帶來的這套新房案例,屋主就拒絕斷舍離,並以人性化的角度來重新定義空間功能。
  • 你捨不得扔東西,怎麼斷舍離?
    所以,真正的「斷舍離」不是扔扔扔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而是要改變一種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我自己是一個「斷舍離」特別難的人,在我內心裡,覺得每一件東西都是回憶,甚至看到一件東西的時候,我還會想起當時擁有它的心情。一件東西對於我的價值不是錢多錢少,而是回憶。所以不要為了「斷舍離「而去「斷舍離」,你要認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 對這三件事斷舍離,收穫更好的自己
    《斷舍離》中說:「捨得便是獲得」,其實最好的處世態度,是懂得放棄。雖然心裡不舒服,但總盡力維繫著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我開始不斷妥協和退讓,掩飾自己的真實感受,相處過程也變得越發彆扭。一條路走到黑,不如來個華麗的轉身。「在上海工作兩年後,我辭職了。」一位博主說到,「不想說什麼抱怨的話,但是時候結束這樣的生活了。」「我以為交完辭職信,會感到失落。但我卻覺得從未有過的踏實。」選擇放棄,也是重新直面自己,重新發現自己的過程。比起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更清晰和明確。
  • 你認為斷舍離只是扔東西?陳數卻因斷舍離而獲得了重生
    從前公司家裡被我裝飾得滿滿當當,總覺得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布置在眼前,才是最開心的方式。轉眼,我已經步入30歲6個年頭了。似乎真的從30一二歲開始,各種念頭漸漸變淺變淡了。30幾歲工作開始倦怠,找不到讓我心動的方向。人際關係也幾乎讓我窒息。每天回家就黑著臉拉著老公繞著小區不停地遛彎,也不說什麼。
  • 學會斷舍離,過快樂生活
    沒過多久,有個朋友在下面評論了3個字:斷舍離。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思緒。《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創作的關於家庭生活類的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全書共四章,分別是:你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這就是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