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斷舍離只是扔東西?陳數卻因斷舍離而獲得了重生

2020-08-28 我是小抹

最近和幾個久未見面的朋友出行,一路上大家都對不文明的開車行為憤憤不平。只有我淡然地安撫他們的情緒。

大家很羨慕我現在的處事態度:隨性而為、不急不氣,和平而滿足。

幾年前的我,上車就會跟老公發脾氣,碰到紅燈就會埋怨他「你剛才為什麼不在變燈之前衝過去?」完全和現在的我挨不上邊啊!

當我告訴朋友,是斷舍離讓我有了如此改變,並且推薦她們也一起來踐行的時候,回應中卻充滿了調侃的味道。「你把斷舍離說得太神了吧!扔點東西就能把性格改了?」

1

20幾歲的時候,從戀愛到結婚,總想能被無數次製造驚喜,總想被帶到各種地方去旅行,總想老公是全世界最寵我的人,家裡家外一把手。

想要得到的東西多,不滿足的機會自然就多了,生氣發脾氣是家常便飯。

一位同事姐姐跟我說,「你現在就是年輕,等你過了30歲,就不會想這想那了。你看我,你們都說運動健身,可我就覺得生命在於靜止;你們都想每天不一樣,我就想安安穩穩過完一天,踏踏實實睡個好覺。」

當時覺得姐姐你好無聊啊,我到30歲的時候,還是保持我現在的想法比較精彩。

從前想買各種漂亮的衣服、配飾,最大的願望是「一天三上身」,早中晚都有不同的造型。從前雖然嫌棄長頭髮又多又厚又不好打理,但每天各種樣式地換著。

從前公司家裡被我裝飾得滿滿當當,總覺得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布置在眼前,才是最開心的方式。

轉眼,我已經步入30歲6個年頭了。似乎真的從30一二歲開始,各種念頭漸漸變淺變淡了。

30幾歲工作開始倦怠,找不到讓我心動的方向。人際關係也幾乎讓我窒息。每天回家就黑著臉拉著老公繞著小區不停地遛彎,也不說什麼。後來老公告訴我,那時候都不敢大聲跟我說話,如果當時懂點心理學,那時的我一定符合抑鬱的狀態。

無意間看到了《斷舍離》和《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這正是我從小就喜歡的整理呀!

我開始痴迷地跟著書裡的方法,把家裡不喜歡的、沒用的大小物件統統請出了家門,空空的走廊裡說話都有了回音。身上的穿戴品只留下到現在為止的133件,其餘全部捐贈或直接扔掉。

從前下班、放假總是想儘量晚回家,在外面呆著怎麼都舒服。現在哪怕一周不出門,也只是想下樓散個步就好了。

我會享受發呆的時光,享受疊衣服、燙衣服這樣的體力勞動;可以用一個下午看一本書,不做任何其他事情,也不會覺得荒廢時光。

想起同事姐姐當年的忠告,才發現,能放下繁雜,做簡單的自己,真好。

2

《斷舍離》一書的作者山下英子老師與中國演員陳數有過一次深入的對話。

當陳數談到斷舍離對於自己的意義時,不禁潸然淚下。當年工作生活最艱難的那段時期,內心是無處安放的。

作為明星,陳數所擁有的無論是物質還是名望都比普通人多出許多,但就是這種極度的「擁有」,讓她比一般人失去的更多。

在那段無以言表的艱難時光中,她遇到了斷舍離的「減法」理念和方法,開始試著將自己身邊的物品一件件清理、捨棄。

對大量物品的選擇的過程,讓她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知,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得以讓身體和心靈更加健康輕盈地重新出發。

如今的陳數,從2013年開始踐行斷舍離的減法生活已有6年之久,卻並不是過著苦行僧般沒有物質的生活。相反,正是斷舍離之後的瞭然,讓她找到了自己喜歡並享受的事物。

陳數愛口紅,在圈內更是以「標籤控」著稱,清晰高效地管理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著名的「48支口紅」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陳數的精緻與用心。這些口紅全部用標籤標識,從最開始的文字到後來升級版的顏色標籤,一目了然,有序又有趣。

這樣熱愛生活的女人,幸福怎能不眷顧她!

3

其實,山下英子曾說過,她的」斷舍離「理念,正是來自於中國《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的內容。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早在6000年前,老子就告訴我們,人生處事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種是不斷做加法,不斷向外界所取;一種是做減法,減弱我們強烈的人生欲望。

當然不是一味地滅殺欲望,而是把它控制在一個適當的範圍內,會更容易輕鬆自在地感知到當下的幸福!

中國的千年文化中,「無為」始終是一個很重要的行為準則。當老子的思想已經在對東西方文化都產生深遠影響的時候,當無數人已經因此而得到自我們成長和救贖的時候,還要浮於「斷舍離」扔東西的表象,就真的是錯過了通往幸福最近的大門。

相關焦點

  • 斷舍離:扔東西只是初級階段,掃除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
    斷舍離並不是簡單的扔東西,而是捨棄我們對物品的執念。「觀念上的斷舍離」是指在對家裡進行雜物處理時,對讓自己士氣低落,不願意再進行收拾整理的舊觀念、舊思想進行摒除和更新。也就是說,當我們想要「斷舍離」時,我們首先要從心理上克服對物品的執念。斷舍離的目的是獲得「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而「收拾東西」只是手段而已。
  • 斷舍離不止是扔東西,這6點精髓讓女人活得更通透,看陳數就知道
    或許大家已經見慣了日常生活中各類物件的整理丟棄,把過期的、無用的東西扔掉來為自己的生活騰出更多的空間只是斷舍離的一方面。但斷舍離遠不止扔東西這麼簡單,它更多地意味著人們精神層面的變化。我們把「斷舍離」歸結為6點,或許琢磨透了這6點,我們也可以像陳數那樣活出通透獨立的自我。
  • 陳數強推的《斷舍離》:大道至簡,裡面藏著財富自由的秘密
    陳數強推的《斷舍離》倡導把物質生活過到極簡的生活方式,曾引起日本全民斷舍離的熱潮,也顛覆和影響了全球數千萬人的生活方式。這其中還有我們熟悉的自律女王陳數。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內,拍了4部戲,人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陳數自己才知道她失去了多少東西,現在又是多麼的痛苦。也是這個時候,她有幸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你捨不得扔東西,怎麼斷舍離?
    但是,是不是把東西扔了,就是「斷舍離」?未必。因為我們扔掉了舊的東西,還會買新的東西,本質上來說,這只能叫「換新」。我看過一期改造房子的電視節目,節目裡要改造的是又小又舊的老房子,本來就不大空間,堆滿了各種雜物。設計師做通了房主的工作,把雜物統統扔掉。改造後的房子,煥然一新,整潔明亮,空間也大了很多。我當初看到這個節目的時候,真的是眼前一亮。
  • 斷舍離:47歲斷夫、舍子、離家,50歲重獲新生!陳數談及數次落淚
    在到達寺廟門口的時候,一個僧人攔住了山下英子,將她原來的行李都扔了,只給了它一件僧袍。這時候的山下英子才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這麼少,之前之所以過得那麼艱難,都是被那些多餘的東西阻礙的。從2001年開始,經過8年的醞釀和修行,山下英子將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和家居整理結合起來,提出「斷舍離」的概念。
  • 斷舍離,有些東西真的捨得扔嗎?
    最近都在流行斷舍離,我也很贊同斷舍離這種觀點。家裡太多東西,如果不扔都裝不下,這樣家裡就會雜亂無章。但是最近我對斷舍離有了新的思考。隔離在家,女人肯定是要整理自己的屋子的。大多數女人是愛整潔的,我也遺傳我爸媽的習慣,也都見不得家裡亂。所以十四天的隔離對於我這個這麼長時間不在家的人來說,還在家呆不夠,因為我覺得家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整理。
  • 斷舍離 | 當我們在扔扔扔,扔東西的時候,必須警惕的幾個問題
    不安的原因略帶杞人憂天,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要說出來:——大家扔扔扔,扔東西的目的是什麼?——大家扔扔扔,扔東西的標準是什麼?——大家扔扔扔,扔東西的方法是什麼?為了買而扔,不就真的成了別人所說的:——斷舍離就是為了下一步不停買新東西找的藉口啊!
  • 《家事斷舍離》:用斷舍離做家務,重拾思考,重啟人生
    為什麼要斷舍離?之所以選擇從物品作為切入口,是因為山下英子認為,每件物品都附帶有3個屬性:時間、空間和精力。也就是說,當你買下一件物品,你花的不僅僅是當時付出去的錢,還要算上這個物品在家中佔用的空間,和你將來準備為它付出時間和精力。
  • 關於「斷舍離」
    我開始瘋狂扔東西,斷舍離。    很多人一聽扔掉家裡物品就受不了了,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買來的,怎麼能說扔就扔呢。但是不扔你能放哪呢?    山下英子老師曾經用了這樣一個比喻,如果將家比作一個水箱,上下各有一個水龍頭,買的東西從上面的水龍頭下來,沉在水箱的底部。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打開了上面的水龍頭,讓新物品源源不斷的流下來,而沒有打開過下面流出的水龍頭。
  • 她47歲斷夫、舍子、離家,50歲重獲新生,陳數談及數次落淚
    到寺廟後,山下英子遇到了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讓她冒出來斷舍離的念頭,那就是她帶來的很多東西都被僧人給扔了,只剩下一件僧袍。這個時候山下英子發現,原來即便沒有那些東西,自己也能生活得很好,人生的必需品其實並不多。
  • 怪叔叔扔掉千件衣服,陳數主動丟掉頭上的光環,他們說:這才是賺
    但是,陳數卻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主動推掉片約是重生的一個方式。陳數把這本《斷舍離》視為她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她說,「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身體和心靈得到了很好的鬆弛與排毒」。,也許你還有煩惱,但相信,看幾頁再睡,你會獲得心靈的安寧。
  • 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會讓你活得更高級
    而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懂得去清理負重的行囊,剔除生命中不需要的無用之物,會讓你活得更高級,同時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真正的斷舍離實際就是在教授人們有舍才有得的生活美學,懂得生命力新陳代謝的機制,在不斷的獲得中也不斷的拋棄,懂得做物質欲望的減法,心靈深處的加法,才能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
  • 山下英子「斷舍離」:2020年定期捨棄這2樣東西,你會活得更好
    斷舍離就是扔東西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了解斷舍離之後就會發現,不是簡單的扔而是重拾自己的幸福。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比自己過得好的人會發現,他們通常會捨棄兩樣東西:《斷舍離》這本書,如果你想徹底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建議你去讀讀《斷舍離》。
  • 山下英子:別人給生活做減法,而你還在做乘法?只因你不會斷舍離
    一個勁地屯東西,一個勁地擠進這樣那樣的圈子,結果發現自己迷失在物質中,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下。有時候,我們購買一樣東西,或者努力地得到一樣東西,可能並不是我們當下就真的需要,而只是想擁有或者是留給未來的某天。但它們讓我們當下的生活變得擁擠,甚至讓我們的思維和情緒都變得消極。每次你打掃清理完衛生整理歸納完家裡的東西,是不是覺得神清氣爽?那是因為你感受到了家裡清爽的空間感。
  • 斷舍離:不要為逃避現實去尋找藉口,斷舍離是讓你努力的活好當下
    很多人對於斷舍離認識還是很表淺的,認為斷舍離只是扔東西。還有很多人根據斷舍離去做了,卻達不到改變心靈的程度。看著那些因斷舍離而發生改變的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有些人只是做到了表面,而忘記了斷舍離的兩個核心思想:以自己為核心,以現在為尺度。通過這兩個專注點,我們才能在清理物品的時候,找到自己,找到當下,從而讓自己的生活發生改變。
  • 斷舍離:從這10件事開始,成為更好的自己,給新年一個特別的開始
    只要一提到斷舍離,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扔東西,其實真正的斷舍離並不是一味地「扔扔扔」。斷舍離的概念是山下英子提出的,她曾經說過:「斷舍離其實就是通過整理家中的雜物來了解自己,整理物品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自己內心的過程。」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雜物,真正的主角其實是我們自己。
  • 心理學:扔還是不扔?如何通過「斷舍離」治療生活中的選擇困難症
    剛開始,她只是感到家裡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想來一次大掃除,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沒想到在開始清理之後才發現,東西真的太太太太太多了:從沒用過的拖把,是促銷時買回來的;喜歡的手機殼,不知不覺已經買了一大堆,都是換了一次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抽屜裡亂七八糟纏在一起的數據線,數數竟然有十幾根;每次購物帶回家的盒子和袋子,因為覺得漂亮就放著沒扔
  • 研究顯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會讓你活得更高級
    而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懂得去清理負重的行囊,剔除生命中不需要的無用之物,會讓你活得更高級,同時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什麼是真正的斷舍離?真正的斷舍離實際就是在教授人們有舍才有得的生活美學,懂得生命力新陳代謝的機制,在不斷的獲得中也不斷的拋棄,懂得做物質欲望的減法,心靈深處的加法,才能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
  • 斷舍離:人到中年,扔掉這3樣東西,你會越來越順
    你是否時常覺得現在的人生充滿了焦慮、浮躁,總是一團亂麻?如果有,那你應該停下來學一學「斷舍離」的人生了。日本「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在47歲之前的人生,充滿了壓抑、焦慮和不順。她的母親是一位對金錢和物品非常看重的人,即使是沒用的東西也不捨得扔,總是把家裡搞得一團。而且常與父親吵架,山下英子的童年基本都是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嫁作人妻之後,她又遇上了一位掌控欲特別強的婆婆,甚至每個家庭成員的作息時間都要幹涉。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她生活了10年。後來她與丈夫搬離婆家,又經歷了一系列的不幸。
  • 斷舍離不只是扔東西,想重獲新生,還需狠心與這三種人說再見
    人這一生就是和各種人相逢,又與各種人分別,生離死別本就是人生常態,只是很多人都不能想開,沉浸在逝去的悲傷中不可自拔,沉淪度日。這時,我們其實就該去修習「斷舍離」的這一課:「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