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扔東西只是初級階段,掃除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

2020-10-11 範範讀書

早上,你打開衣櫃,想著今天應該穿什麼衣服出門呢?你在塞滿衣服的衣櫃裡找啊找,卻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衣服。

於是,你胡亂抓了一件衣服,套在身上,就這樣匆匆忙忙地出門了。然後,你對自己說,我沒有衣服穿了,這周末,我一定要去買件新衣服。

這個場景是不是經常出現在你的生活中?相信我,你並不孤獨,這個問題是困擾無數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便是:「斷舍離」。

我們很多人一直在做加法運算,被冗雜的信息牽著鼻子走。於是,我們在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形形色色的東西。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信息不但不能減輕我們的生活的壓力,反而成了我們物質和精神的負擔,使我們在冗長而瑣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提到: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該書在2009年首次出版,一經出版,就掀起了全民斷舍離的熱潮。

斷舍離並不是簡單的扔東西,而是捨棄我們對物品的執念。

這本書既不提倡我們過極簡的生活,也不指導我們如何收納。它最大的目的便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對物品的執念,鼓勵我們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迎接煥然一新的生活。

想要做到斷舍離,既需要做精神的加法,又需要做物質的減法。唯有此,我們才會以更高的高度俯瞰生活。

01 精神的加法

當我們決定斷舍離時,我們首先應做到「觀念上的斷舍離」。

「觀念上的斷舍離」是指在對家裡進行雜物處理時,對讓自己士氣低落,不願意再進行收拾整理的舊觀念、舊思想進行摒除和更新。

也就是說,當我們想要「斷舍離」時,我們首先要從心理上克服對物品的執念。斷舍離的目的是獲得「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而「收拾東西」只是手段而已。

做好「斷舍離」心理建設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家裡的所有物品擺放到平面上,清點家裡有哪些物品。

這就好比,十一假期,你要從北京到海南自駕旅遊。旅行開始前,你需要了解北京到海南有多遠,有哪些線路可以到達,路途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加油,需要準備什麼工具等等。只有對行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你的自駕行程才會更順利。

相反,如果對自駕行程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場自駕遊多半會以失敗告終。

斷舍離也是一樣的,只有清楚了解家裡有什麼東西,才能更好地執行斷舍離。相反,如果,對家裡情況一無所知,就貿然開始斷舍離,這大概是很難完成的。

02 物質的減法

如何執行斷舍離呢?我們首先要篩掉的就是怎麼看都是垃圾的廢品,比如說過期的食物、壞掉的工具、破爛的衣服等等。

經濟學上有個「巴萊多定律」。它指的是公司中80%的銷售額是由20%的員工創造的。

在收拾整理家務時,也適用這一定律。在我們肉眼可見的居住空間裡的東西,我們平時使用的東西只佔了20%,而剩下的80%,我們幾乎用不到。更不用說平常基本不會打開的抽屜和壁櫥,裡面東西的利用率甚至不到20%。

我們要留下的就是,對現在的自己有用的物品。比如說,朋友送了你一款名牌包包,但是,你總找不到可以使用它的場合。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斷舍離了,你可以把它送給更需要它的人,發揮它的價值,而不是讓它一直冷落在你的櫥櫃裡。

我們要留下的還有那些讓我們心情愉悅的東西,捨棄那些讓我們心情變得糟糕的東西。

夏靜的廚房裡儲存了大量的餐具,這些餐具價格不菲、也非常精緻,但是夏靜卻總找不到這些餐具的用場,只能把這些餐具放到櫥櫃裡。時間久了,櫥櫃就被弄髒了,夏靜為此非常苦惱。

原來這些餐具都是婆婆送給她的,其中有很多餐具是婆婆參加婚禮別人送給她的,她又轉手送給了自己的媳婦。看起來像是婆婆送給夏靜的禮物,其實是轉嫁了負擔照看這些餐具的責任。

因為是婆婆送的,所以夏靜不好擅自處理,而留著這些餐具只是徒增自己的煩惱,這個時候就可以執行「斷舍離」了。她可以把這些物品轉送給更需要它的人。

在「斷舍離」時,要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哪些東西是「不合適」、「不愉快」的。

03 斷舍離的力量

斷舍離並非僅僅是處理廢舊的物品,而是給人煥然一新的力量。它並不是單純地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在閉塞的生命氣息中,注入「流通」的力量。

柳女士遇到斷舍離是在離婚7年後,她一個人獨居,家裡亂糟糟的,擺滿了家具。

她沒有把離婚的消息告訴父母,因為在她眼裡,離婚是不光彩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離婚後,再回到娘家是她做不到的。

而遇到斷舍離後,她意識到家裡的大部分家具是前夫留下的,她之所以不想扔掉這些家具,是因為她想保持原狀,不想讓別人知道她離婚的消息。

意識到這些後,她把前夫的家具全部扔掉了,家裡也清爽了很多。她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酣暢和痛快,她甚至把離婚的消息告訴了父母,並且享受起了單身生活。

所以,斷舍離的重點不是捨棄物品,而是捨棄對物品的執念,在生命中注入更加新鮮的力量,讓生命充滿生機和活力。

當然,斷舍離並不只適用於家務管理,它同樣適用於職場。陳數我國的知名演員,近幾年來,她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

大家不知道的是,曾有兩年的時間,陳數都在給自己放假,她主動拒絕了很多電視劇的邀約。在很多人眼裡,這無異於演藝生涯的「自殺」。

但是,陳數不這樣認為。她覺得,演員需要根據導演和劇本的要求,進行表演的再創造。這需要演員把自己的能量、積累,以及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情,投入到角色中去。每一次的表演,都需要掏空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當身體和心靈被掏空之後,要及時地補充能量,減少不必要的精力的消耗,讓自己的內心重新充盈起來。唯有此,才能讓自己重新塑造更多新鮮而活力的角色。

04 結語

「斷舍離」並不是簡單的「清理廢棄物」,它提倡的是在生活中做減法,在精神上做加法,給我們閉塞的生活喚醒「流通」的氣息。

只有在精神上真正地做到「斷舍離」,我們才能獲得俯瞰式思維,收穫自在、隨心的生活態度。

而這種生活態度,是我們獲得成功、幸福的前提。

願你我都能擁有這樣幸福的人生,共勉!

我是範範,點擊頭像關注我,長期分享好書與成長乾貨!

相關焦點

  • 你捨不得扔東西,怎麼斷舍離?
    最近有人問我,「斷舍離」就是要把沒用的東西扔掉嗎?至少把用不到的東西處理掉,是「斷舍離」的一種形式,或者說是給自己一個重新生活的決心。就好像很多人和戀人分手後,都會迅速地把和前任有關的東西處理掉,一是為了眼不見為淨,免得再看到會傷心。
  • 心理學:扔還是不扔?如何通過「斷舍離」治療生活中的選擇困難症
    剛開始,她只是感到家裡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想來一次大掃除,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沒想到在開始清理之後才發現,東西真的太太太太太多了:從沒用過的拖把,是促銷時買回來的;喜歡的手機殼,不知不覺已經買了一大堆,都是換了一次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抽屜裡亂七八糟纏在一起的數據線,數數竟然有十幾根;每次購物帶回家的盒子和袋子,因為覺得漂亮就放著沒扔
  • 你認為斷舍離只是扔東西?陳數卻因斷舍離而獲得了重生
    當我告訴朋友,是斷舍離讓我有了如此改變,並且推薦她們也一起來踐行的時候,回應中卻充滿了調侃的味道。「你把斷舍離說得太神了吧!扔點東西就能把性格改了?」從前公司家裡被我裝飾得滿滿當當,總覺得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布置在眼前,才是最開心的方式。轉眼,我已經步入30歲6個年頭了。似乎真的從30一二歲開始,各種念頭漸漸變淺變淡了。30幾歲工作開始倦怠,找不到讓我心動的方向。人際關係也幾乎讓我窒息。每天回家就黑著臉拉著老公繞著小區不停地遛彎,也不說什麼。
  • 斷舍離 | 當我們在扔扔扔,扔東西的時候,必須警惕的幾個問題
    不安的原因略帶杞人憂天,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要說出來:——大家扔扔扔,扔東西的目的是什麼?——大家扔扔扔,扔東西的標準是什麼?——大家扔扔扔,扔東西的方法是什麼?為了買而扔,不就真的成了別人所說的:——斷舍離就是為了下一步不停買新東西找的藉口啊!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斷舍離」最先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著的《斷舍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斷=斬斷物慾,不盲目購買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廢物,清理掉多餘沒用的東西;離=脫離執念,脫離對物品的迷戀,清楚內心的真正需求。要做到斷舍離不容易,或許你曾經嘗試過斷舍離,但一直沒成功。
  • 斷舍離不止是扔東西,這6點精髓讓女人活得更通透,看陳數就知道
    或許大家已經見慣了日常生活中各類物件的整理丟棄,把過期的、無用的東西扔掉來為自己的生活騰出更多的空間只是斷舍離的一方面。但斷舍離遠不止扔東西這麼簡單,它更多地意味著人們精神層面的變化。斷舍離的主角並不只是被丟棄的東西
  • 怎樣才叫斷舍離——讀《斷舍離》第一章筆記
    雜務管理諮詢師的工作,是建議協助客戶重新審視堆滿了整個住所的物品,通過重新考慮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扔掉對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
  • 偽「斷舍離」,不會減少中國人的負擔,它正在掏空你的生活
    偽「斷舍離」,不會減少中國人的負擔,只會掏空你的生活提到「清空」,最難清空的是購物車,比購物車更難清空的,是我們的心靈······而我們整天都在講「斷舍離」,其實斷舍離不僅僅是一個捨棄東西的過程,今天就來說說如何科學地進行「斷舍離」,讓你活得更加輕鬆。
  • 斷舍離,有些東西真的捨得扔嗎?
    最近都在流行斷舍離,我也很贊同斷舍離這種觀點。家裡太多東西,如果不扔都裝不下,這樣家裡就會雜亂無章。但是最近我對斷舍離有了新的思考。隔離在家,女人肯定是要整理自己的屋子的。大多數女人是愛整潔的,我也遺傳我爸媽的習慣,也都見不得家裡亂。所以十四天的隔離對於我這個這麼長時間不在家的人來說,還在家呆不夠,因為我覺得家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整理。
  • 山下英子斷舍離:定期扔這三樣東西,你會活得更「高級」
    大師得知他的來意後,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只是拎了滿滿一壺水過來,請他去燒。那人雖不解,但仍是去了。」那人這才茅塞頓開。原來,人心正如這口水壺,裡面所能裝的東西很有限。等你真正想裝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會發現,再也塞不進來了。其實,解決人生煩惱的方法很簡單:把水倒掉!
  • 斷舍離不只是扔東西,想重獲新生,還需狠心與這三種人說再見
    人這一生就是和各種人相逢,又與各種人分別,生離死別本就是人生常態,只是很多人都不能想開,沉浸在逝去的悲傷中不可自拔,沉淪度日。這時,我們其實就該去修習「斷舍離」的這一課:「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 斷舍離心理學:定期扔掉這三樣東西,你的生活才會更高級
    人們應當學會斷舍離,定期將那些不需要、不適合的東西捨棄,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夠慢慢發現自己的生活越發高級,自己也會變得更好。三、脫離對物慾的迷戀在當下,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究竟是自己掌控著物質,還是自己只是被物質所驅使奴役,在人們陶醉於物慾帶來的快感之時,卻往往忽視了對內心的滋養。
  • 幸福取決於我們和自己思想相處的能力,適當要做一下「斷舍離」
    什麼是斷舍離?雜務管理諮詢師的工作,是建議協助客戶重新審視堆滿了整個住所的物品,通過重新考慮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扔掉對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中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 活得高級的人,一生都在「斷舍離」!
    情叔導語:斷舍離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門課程,不僅是教你扔掉一大堆東西,不要給自己在增添不必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斷舍離會教給我們讓生活過得更好的道理,讓我們可以更輕鬆的生活,擁有自如的人生,不必陷在生活的繁瑣中不斷煩惱。
  • 「斷舍離」的真正含義,你弄清楚了嗎?
    所謂慾壑難填,只是不善於讓心靈「斷舍離」罷了——01
  • 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會讓你活得更高級
    而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懂得去清理負重的行囊,剔除生命中不需要的無用之物,會讓你活得更高級,同時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真正的斷舍離實際就是在教授人們有舍才有得的生活美學,懂得生命力新陳代謝的機制,在不斷的獲得中也不斷的拋棄,懂得做物質欲望的減法,心靈深處的加法,才能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
  • 閨蜜堅持斷舍離一個月後,扔掉家裡60%的東西,生活一團糟
    閨蜜最近常常跟我抱怨,自從堅持斷舍離一個月後,扔掉了家裡60%的東西,現在的生活是一團糟。,就將家裡不用、深藏在各大角落裡舊衣服全扒出來,扔扔扔。」概念的日本收納整理學家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在書中提到,斷舍離的真正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就是現在。
  • 你是否內心一片混沌,生活繁雜不堪!山下英子:是時候斷舍離了
    但就在這樣的心理中,我們逐漸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反倒是讓生活變得一團糟。想要一件好看的衣服,還是想要美麗;想要各種聚會,還是想要一個高質量的朋友。可能大多數人,真正想要的是後者,卻一直在循環往復、不可自拔地選擇前者。
  • 心理學: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是一種病態心理
    結果就是,家裡的物品越來越多,很多東西連外包裝都沒有扔。而那些食品更是還未食用,便已經過期。面對雜亂的房間,你也想整理,給自己一個舒適的環境生活,可卻不知道從何開始,什麼也不想丟,因為捨不得。心理學家認為,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 斷舍離心理學:定期處理這3樣東西,你的人生會更加精緻、高級
    其實這艘船就是你包裹裡的痛苦、孤寂和眼淚,這些人生經歷在特定階段可以使生命得到升華,但若念念不忘,那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所以放下它們吧!生命不能太負重。所以你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精緻高級,那就來嘗試與這三類東西告別吧。1.斷絕無用之雜物從心理學上來講,環境是一個人的內心的折射,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一個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