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從前,有個人深感生活疲倦,不知如何是好,便去請教一位遠方的大師。大師得知他的來意後,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只是拎了滿滿一壺水過來,請他去燒。那人雖不解,但仍是去了。
可等他生火生到一半的時候,才發現柴火不夠。那人便道:「大師,我去給你撿點柴回來。」大師卻微笑著攔住了他,說:「且慢,這其實很好解決。只要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就行了。」那人這才茅塞頓開。原來,人心正如這口水壺,裡面所能裝的東西很有限。
如果你整天胡思亂想些有的沒的,只會讓這口容器填得滿滿當當。等你真正想裝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會發現,再也塞不進來了。
其實,解決人生煩惱的方法很簡單:把水倒掉!
因此,人們應當學會斷舍離,定期將不需要的東西捨棄,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夠慢慢發現自己的生活越發高級,也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一樣:一時興起買來的衣服,捨不得丟卻也不想穿,就通通收在柜子裡;囤積在冰箱裡的食物,哪怕早已過了保質期,卻懶得拿出去丟掉;哪怕有些東西,已經用得破破爛爛了,也放在家裡,想著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但從心理學的層面來看,一個人處於擁擠的環境中時,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從而變得焦躁、坐立不安。同理,整潔且乾淨的環境,可以使人維持長時間的好心情。
所以,我們需要捨棄、斷絕那些不必要的物品,這不僅僅是為生活減壓,也是促進身心愉悅的一種方式,更是對於靈魂的一種釋放,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更加快樂。
人這一生,經歷的人形形色色,影響自己的因素也越來越多。我們太容易讓自己隨著別人的心情起伏波動,讓自己陷入別人的引力圈。然而人一天就24小時,刨去睡覺、工作,能真正獨立屬於自己,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本就不多,而把太多的時間花在維繫人際交往上,關注自己內心的時間肯定會越來越少。
特別是有時不懂得拒絕,明明很忙很累,不想應對,卻因拉不下臉,最終死在了面子上,到最後倒成了一種自我折磨。
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必須得付出足夠多的時間成本,所以,與其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社交上,不如把時間花在實現自我價值上,舍不下情面,就難以找回自由。而捨棄這些多餘的社交,自己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屬於自己。
馬雲曾說:「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講的就是這麼個道理。太複雜的想法,是對自我的戕害,也是自我設置的枷鎖。唯有丟掉複雜的想法,坦然往前走的時候,你才能看到光明。
人生在世,想得太複雜,就是折磨。棄我去者,不可留;亂我心者,多煩憂。丟掉複雜的想法,專注自己想做的事,遲早有一天,你會遇上柳暗花明。
當你已經被繁雜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從出版至今,已經銷出400萬冊,影響了全球人,就連林依晨、舒暢、楊瀾、張德芬等知名人物都是這種方式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