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智慧: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人生最大的成功

2020-10-19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史蒂夫·賈伯斯

現在大部分人們追逐功名也罷,做官發財也罷,都在和別人比較,想著如何超越別人。正如小時候家長提及鄰居家的孩子對你說:你看人家,學習第一,在家聽話懂事,你就不能超過他?長大後,會有長輩提及某個混的不錯的同齡親戚對你說:你看人家現在都成大老闆了,而你依然在打工,付房貸的錢都沒有……

這種錯誤的理念及教育方式一直誤導著我們,讓我們感覺活著就要超越別人。其實生命不是要超越別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是永不止步的前進,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你超越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超過了別人。

01超越別人不算本事,超越自己才是活著的真諦

你知道大自界誰的力量最大嗎?有人會說是大象,因為它可以把大樹連根拔起;也有人說是鯨魚,它可以頂翻一艘遠洋巨輪。而我認為,力氣最大的是螞蟻,可以舉起是它體重13倍的東西。原因很簡單:其它動物都在想如何超越別人,而螞蟻所超越的卻是自己!

超越別人不算本事,超越自己才是活著的真諦。因為超越自己需要勇氣和自信,而勇氣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亞里斯多德說:"對自己的了解不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檢查自我並不容易,因為敢於並善於審視自我,要求我們消除自卑、自滿、自私、自棄以及憤怒等不良情緒,在自省中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最終養成內在的強者品質。這個世界之所以有人平庸,有人成為強者,原因就在於此!很少有人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大智大勇自然就是一種稀有品質了!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由於他不敢破壞牛頓權威的經典力學理論,最終取消了自己的假設。而25歲的愛因斯坦卻敢於衝破這個權威的聖圈,提出了光量子理論,並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為一個更偉大的權威!

普朗克在權威面前敗下陣來,他並不是沒有足夠的學識,而是由於他不擁有那份超越所需要的勇氣和自信!

成功,就是不斷地超越自己;自信,就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自我辯解、誇誇其談只能讓自己停滯不前,每天進步一點點,終將達到輝煌的頂峰……

可以說,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之後,我們才能開始對自己有所超越。嘗試著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這樣,即使在短暫的時間內仍處在同一位置,機遇沒有光臨,但在為機會的來臨而時時準備的行動中,你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拓展和強化。實際上,我們已經為未來某一時間創造出了另一個機遇。

我們每天都在塑造著新的自我,每天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設計自我,超越自我。我們內心的電閃雷鳴,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和聲音。只有懦夫才每天都重複著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舊,像一層厚厚的土,深深掩埋著自己的才能,他只是在這土的下面嘆息、抱怨。

人生道路不是直的,就實際走路而言,就應該力求攀登一步,鞏固一步,而不要進一步,退半步,甚至進一步,退一步。學習也好,工作也好,自己的品德修養也好,絕不是說達到一個高度之後,就總能在這個高度上待著了,而是稍一鬆懈,就會從剛攀上的高度上滑下來。這就要求我們把目光儘量放到自己的身上,讓自己獲得真正的升華。

02如何生活各領域的思想上的真正超越呢

尼採說過:多數人貪圖安逸,少數人超越自己。當今社會,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卻很少人想改變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能鶴立雞群、獨立蒼穹,才能脫穎而出,才能到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境界。人生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立身命運,惟有自己的超越方為正途,其餘當是旁門左道,登不了大雅之堂。一個人要超越自我,是要有很大的決心和韌性,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如何生活各領域的思想上的真正超越呢。

1. 讓自己的工作充滿樂趣。

工作可以是精神寄託,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謀生的手段,是物質生活的需要。以前者的態度對待工作的,工作能創造奇蹟;兩者兼而有之的,工作能有成績;僅以後者為工作終極目的的,不僅工作少了樂趣,還有可能會陷在錢眼兒裡無法自拔,這樣工作也難出成績。

這是一則數據:一個中國人每天平均點擊手機600次;平均每人每天在非工作需要的情況下使用手機時長達三個小時以上;如果算上手機放枕頭下,或床上的時間,有一半的人24小時機不離身。

放下手機才發現,對手已經超越自己那麼多了。你瞧,比你優秀的人在一點一點擠著生活的時間,而你每天在做什麼呢?而你試著想想,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又有多少人,在偷偷努力超過你呢?

我們不是沒時間,而是我們的時間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都被手機擠用了。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若你可以放下手機,動起來,努力起來,你就已經在無形中跟他人拉開了距離。

2.辯證地看待榮譽感。

榮譽是動力,也是羈絆;是光環,也是包袱,全看人們怎樣對待它。

3.為自己量身打造計劃。

人要想不背叛自己,就得制定符合實際的計劃,強化檢查措施,加大檢查力度,並不時地檢查和分析自己執行計劃的情況,定期對計劃加以調整,不使任務量過緊或過松。

4.隨時引導自己進行思想的創新。

新奇的思想像流星,能劃破思想沉悶的夜空。對習慣於沉悶守舊的人來說,它無關緊要,也無須捕捉。而對於想要創新、想要戰勝自己的人來說,捕捉思維流星的本領必不可少。

5.閱讀經典好書。

很多人都在提倡讀書,並不是說,書籍本身有多麼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

蔡康永說過:"讀書,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那些看似無用的經歷,正是我們區別於別人的意義。一本好書是一個藝術大師寶貴的靈魂和血液,是超越生命之外的生命,是可以銘記和珍藏的血液。

03教育的叩問

在我們的習慣中,凡事都要和人比,"比"的情結已經深入人心。對待孩子的學習,決定一個學生的成功與否,已經不是考試分數的高低或努力程度,而是他在同學中的名次排列。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父母通常是怎樣詢問孩子的考試成績。往往第一句話會問:今天考試得了多少分呀?孩子回答後,接著問:班裡有沒有同學得100分呢?回答有的話,再繼續問:有幾個呢?假如回答沒有得滿分的,問題就變成:有沒有比你分數高的同學呢?你是第幾名呀?

儘管這種做會使成績較低的學生承受巨大的壓力,但是父母的理由也很充分,不比,怎麼知道你和同學的差距,不知道差距,怎麼能進步?

最能支持"把別人比下去就能勝"觀點的例子可能就是田徑比賽,父母、老師或許會這樣對孩子說:"看,他超過了前面的,不超過去,怎麼能得第一!"

實質上,贏在超越,不管是在體育競技中,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不斷地超越自己就是贏。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一直倡導的精神——人生的意義不是與誰搏鬥,而是完善自我。一個人要想成功,不是盯著別人,怕別人超過自己,而是要不斷地自我超越。

參考文獻:羊皮卷(經典解讀版),文廷編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10月

相關焦點

  • 超越自己的人生最精彩
    你呢,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呢?李開復先生認為,成功就是指你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者是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我們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獲得的資源也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橫向的與他人進行比較,既如此,我們不妨和昨天的自己比較,那麼成功就是不斷的超越自己,從中獲得快樂,也就贏得了最精彩的人生。
  • 《羊皮卷》:成功者的勵志寶典,10句經典語錄讓你重拾信心
    《羊皮卷》這一本書的出版可謂是在近百年以來,對各行各業當中的成功人士來說,是一本非常勵志的成功支書了,因為在羊皮卷這一本書裡,作者告訴人們有關於成功的秘訣和給人們介紹了有關於成功的一些幸福感和意義,所以很多人在看完這本書之後,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們一直在努力堅持著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著。
  • 我們要的結果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
    比如,在大學的班級或公司的團隊中,如果感到自己比周圍的人差,許多人就會感到很鬱悶,就會想辦法比周圍人更強。在日常消費中這種情況最明顯,有些人看到別人用的手機比自己的好就受不了,一定要借錢買個更好的手機。像這樣把比較的標準放在周圍人身上,從周圍人的強弱中找勝負,這種方式也會帶來成長,但這種成長叫「相對成長」。
  • 人生的真正意義並不是順著生命的發展,而是成就自己,超越自己
    在我看來,生命的本質在於創新,在於更深刻地認識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提升自己,以實現自己更完美的生命,也就是實現生命的轉化。就這樣,我們實現了自己一次次質的飛躍!其實,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此。過去,我總認為成功就是要有所作為,因此太在乎外界的回應和別人的眼光,無形之中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和束縛。
  • 《羊皮卷》:生活就是面臨各種挑戰
    有些自卑真的像長在自己身上一樣,一舉一動都讓自己不能正視自己。很多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多數的人都會選擇退縮。因為他們害怕陌生帶來的恐懼感。害怕自己做不好而帶來糟糕的結果。害怕沒有成績,別人落井下石的語氣。
  • 戰勝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種人生智慧的
    這就告訴我們,要有堅定的意志力,戰勝自己,讓自己變得足夠堅強。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戰勝自己,超越別人,才會無憾於自己的人生。戰勝自己是每個人都不能迴避的人生課題。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我們必須要適應這種競爭和變化。否則就會被淘汰,成為這個社會的邊緣人。所以我們必須要選擇強大,打敗所有的困難,戰勝自己。
  • 《自卑與超越》| 成長是一次次超越自卑的過程
    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採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眼裡那些閃閃發光的人,能看到比他更優秀的人,覺得自己不如他們,因此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這就是他們在用其他領域的成功和優越,來補償身體羸弱方面的自卑感,這是一股強大的動力。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利用自卑感,這時有人在其他方面去獲得優越感,比如學習差的孩子常說自己比學習優秀的孩子帥;有的甚至會做出傷害行為,來獲得優越感,補償自己的自卑。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眼裡那些閃閃發光的人,能看到比他更優秀的人,覺得自己不如他們,因此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大巨頭。他的思想在著作如《自卑與超越》、《洞察人性》《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得以體現,深深影響了卡耐基、史蒂芬·柯維等人。
  • 墨菲定律蛻皮效應:勇於挑戰,不斷超越
    但風雨過後終迎來彩虹,經歷了痛苦地蛻皮,我們會更加強壯,迎來新生,擁有更成熟的生命。滿足於現狀,往往只會固步自封,甚至是落後於人。只有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己,才能不斷地成長為堅強可靠的人。但是生活總是不可琢磨,處處都讓我們感覺不安甚至不滿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超越「普世規則」,你將生而不凡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很多人通過高考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歷史的舞臺上發光發熱。遠親不如近鄰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念。鄰居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相處的好的鄰居會給到你比遠親更多,更及時的幫助。但是,普世規則並不全是有益的,也有超過了有效期的,不能把所有的普世規則都奉為真理。
  • 超越自我局限,消除人生痛苦
    而第三種處理方法,選擇直面痛苦,主動承擔,會逐步消除它,不斷超越自我的局限,過上快意人生。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持續接受教育、深度閱讀、終身學習、與他人建立深度聯結等等形式,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自我調節、自我修煉,實現自我超越,逐步發展出健全的人格特質。 如,阿德勒是著名的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由於他長得又矮又醜,還患有佝僂病,相較之下,外形、成績俱佳的哥哥,就更得母親的喜愛。童年的他,常常被自卑籠罩,但由於父親的鼓勵,他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實現了自我的不斷超越。
  • 《自卑與超越》:自卑感人人都有,超越自卑,需要勇氣
    那一刻,她發現自己一直以友善待人當做準則,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盡力避免產生任何衝突,即使自己滿心委屈,內心卻不敢讓別人失望。她把這種人格稱為「聖母型人格」,也就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一種什麼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討好型人格往往是自我價值感不足,更深層次是源於內心的自卑情結。奧地利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本人就是戰勝自卑,逆襲人生的成功典範。他從小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患有駝背,個子也低,在5歲那年患上肺炎幾乎致命,從此立志長大學醫。
  • 催眠,幫助你超越人生的困境,做自己真正生命的主人
    」我倒不是那種八卦心態的人,更多的是因為,做一名催眠諮詢師,我會更關心人們在生命中遇到的種種人生困境,並且換位思考,如何能運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到他們?而我們又可以如何運用催眠的方式,來幫助這樣的個案,超越眼前的人生困境呢?關於催眠,我們會從身、心、靈「全人」的概念,幫助個案回到一個安頓的狀態。
  • 自卑與超越 | 遇見內心強大的自己
    時至今日,《自卑與超越》已經出版了90年,幫助千千萬萬人找到弱點,克服自卑,成就強大而完美的人生。在這本書裡,阿德勒將從人生意義、心靈與肉體、自卑感與優越感等12個方面闡述了自己對自卑的認識。現在,讓我們一起翻開《自卑與超越》,和阿德勒一起,遇見內心強大的自己。
  • 周國平:比成功更重要的
    二成功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那些僅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實際上是沒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的,他們真正喜歡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場上受挫,內在的空虛就暴露無遺。
  • 人生的自我超越(3)
    自我超越的要素人們如何改變和超越自己,在瑪麗蓮阿特金森所著的《喚醒沉睡的天才》中提到了一個「貝克哈德公式」,指出任何的改變,取決於以下的幾種力量:D * V * FS > R。D= Dissatisfaction,對現狀的不滿。對現狀的極度不滿是推動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不滿就沒有改變。這種不滿來自現實與理想狀態的差距。
  • 《自卑與超越》:人人都會自卑,人人都能超越
    不,這時需要我們克服、超越這種不適及自卑,讓我們能很好的融入到生活中,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自卑與超越》一書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多年從事自我心理學的結晶,書中從多個維度介紹了自卑產生的原因和超越的途徑。
  • 妒忌是無能的表現,超越是力量的顯示.
    3.人格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志向的虛弱才是真正的虛弱。 4.智者,總是先思考,後言行;而愚者,老是先言行,後思索。 5.世界上最永恆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長久的擁有就是珍惜。 6.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7.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好即不簡單。
  • 初中未畢業卻成了大明星,楊超越的成功只因「沒有藝術才華」
    如果她的人生之路就此走下去,那麼等待她的就是結婚生子,在茫茫人海中當一個不為人知的普通女子,面對家裡的繁瑣事,掂量著周圍人的家長裡短。因為兩千塊的月薪,楊超越誤打誤撞進入娛樂圈2016年楊超越參加了一場「球球寶貝」啦啦隊的選拔賽,那場選拔賽吸引她的原因是「兩千塊的月薪外加包吃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