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了,我終於擺脫了童年的創傷

2020-09-05 阿丹的職場摩天輪

01

童年經歷的創傷對於我們人生的影響大嗎?

非常大,雖然它並不能決定我們的一生,但它會影響我們的一生,早期的經歷會在成年後的我們身上留下許多刻痕。

精神分析學派奠基人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的童年將影響到他的一生,而一個幸福的童年,必將迎來一個幸福的人生!


那麼,那些擁有不幸童年經歷的人長大後都怎麼樣了呢?

要麼Ta很強大,超越自己,最後自愈了或淡化了。

要麼,Ta被創傷反噬,創傷融進血液,融入思維模式,與Ta的生活如影隨形。


02

確切說來,我童年的創傷並不是原生家庭給的,相反我的原生家庭非常和諧。父親正直善良,母親勤勞持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父母沒讓我吃過任何苦,他們總是把最好的給我,給足了我安全感,這也促使我在成年之後對人無條件的信任,不爭不搶,願意把最好的給別人。

可原生家庭這樣幸福的我,還是依然沒能逃過童年經歷的創傷。

我始終忘不了我舅媽和舅舅嚴厲批評我、打擊我的樣子,他們給我取難聽的綽號,嘲笑我口音難聽,嫌棄我穿得土裡土氣。

記得那是一個非常炎熱的暑假,因為看電視時說了兩句關於電視裡的情節,舅媽可能不認同,就當場批評了我好幾分鐘。後來不小心聽到她在屋裡一直對舅舅說我的不是,語言有些不堪入耳,對於當時十歲左右的我,那簡直是夢魘,從此看到再精彩的電視電影情節,我都學會了閉嘴。

大學前,每個期末考試拿到成績對我來說都是煎熬,不管考的好與不好,舅媽總是習慣性地和自己娘家的侄女對比,總說,你這麼差勁將來肯定沒出息,能考得上什麼大學…..太多的冷言冷語猶如一把刀扎在我心上,多少次半夜醒來會驚慌失措,多少次發現枕頭已經溼了一片。

以上種種,終於使我變成了一個極度自卑,並有著悲觀認知的人。我待人處事畏手畏腳,有表達恐懼症,無法在公眾場合流暢表達,我的潛意識告訴我這會受到批評;如果不小心被叫上臺公開表達,那簡直就是我的噩夢,手冒汗、腿發抖、腦子一片空白。我確實很差勁,不戰而敗是我的思維模式,我總是給自己找無數的藉口和退路。



但那是多年前的我了...大約八年前,我有幸遇到一位講《原生家庭》的老師,她帶著我一步步去剖析自己。我原生家庭的測試得了95分,非常優異的成績。老師說:所有問題的癥結在於過往的那段經歷,你的人生底色偏灰色,偏悲涼,你是一個並不快樂的人。既然找到癥結,我們就要客觀去看待它,去改善自己,讓自己的人生底色豐富起來。

從這以後,我看了很多書,學了積極心理學,做了許多刻意練習,走上了一條長達8年的自我探索之路,發現自己有那麼閃光點,慢慢的我的人生變得不一樣了。現在的我,成了一名培訓師和個人成長賦能教練,能在講臺侃侃而談,能幫助陷入迷茫當中的人們解決困難,自戀到不行,反倒過往的經歷成了一筆可貴的財富和一個值得被自己銘記的故事。


去年國慶,我帶著老爸老媽自駕去某個地方,去的路上,我鼓起勇氣向他們訴說了這件事,沒錯,過了三十而立的我,硬生生把這件事隱藏了二十幾年。老爸坐在副駕駛表情凝重,一言不發;我在後視鏡裡看到老媽淚光閃動,她說,你為什麼沒有早點告訴我們。

我連忙安慰:能笑著說出來證明這件事情早就已經釋懷了,我現在過得這麼好,內心這麼陽光,還得要感謝他們,他們只是刀子嘴豆腐心而已…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沒被這段經歷反噬,反倒把它變成了一股強勁的動力,在活出自己的路上越走越遠,有愛,陽光,內心沒有任何糾結和不堪,我很愛現在的自己。

03

真正能束縛一個人的並不是他的早期的經歷或創傷,而是他自己的思想。我們不能改變風向,但我們可以調整風帆。如果你有類似的早期經歷,不敢對外人說,也不敢正視它,有沒有什麼好方法來補救或調整呢?

1.調整思維模式,創造性地解讀過往經歷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 從成年期開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長任務,還肩負著另一個巨大的使命,就是去彌補童年缺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人。所以我們有義務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一切的基礎都源自於思維模式,不管早期受了哪種創傷,責任並不在於我們,改變思維模式,保持全然接納的態度。

依據思維模式模型,思維產生行為,行為再帶來結果,可以嘗試著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創造性解讀,經歷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能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是他對經歷的解讀。比如,年少時的我一直處於舅舅和舅媽語言暴力當中,解讀這段經歷時我無嗔無怒,非常平靜,這段經歷它不正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嗎?正是遭遇過這樣的經歷,今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就可以讓他免受這種痛苦了呢?



2.走出固有圈子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生活一成不變,想法單一,沒有結交新的朋友,對生活沒啥期待,很大可能性是你的圈子出了問題,你要讓自己努力出圈。

八年前那個內向膽怯的自己一直想尋求改變但有心無力,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後來堅持閱讀,通過閱讀了解了一些學習渠道,走到線下學習,結識了許多頻率相當,愛好相當的朋友,生活漸入佳境,人生也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

有人說焦慮青年三件套:讀書、交友和夜跑,讀書交友雖不是萬能,但它對於你打開自己,融入新圈子真可謂是一種低成本又收益好的方法。



3.設定目標,不斷超越

人天生就有追求目標的本能,也有不斷超越自我的本能,這種本能的推力會促使我們不斷向上,給自己設定清晰的目標就是超越自我的具體做法。

新精英生涯的古典老師說:高能力做低挑戰的事情會產生無聊感,低能力做高挑戰的事情會產生焦慮感,你所設定的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要依據能力量力而行,目標最好能和自己具備的技能相對應。

目標感是我們追尋人生的意義之一,想要活出內在的豐盛就開始沿著目標超越自己吧。



我用以上三種方法走出了童年不愉快經歷造成的創傷,寫出來想鼓舞更多人,雖然我們不能再回到過去去拯救當時的自己,但我們可以主動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彌補缺失,讓自己的人生底色更加豐富多彩。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裁縫》:「童年的創傷」,該拿什麼治癒?
    前言你體會過或者經歷過"童年創傷"的困擾嗎?又或許你對這個名詞陌生嗎?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到:1、 為什麼會形成"童年創傷"?2、 "童年創傷"的影響3、如何治癒"童年創傷"?正文電影《裁縫》:一位出了名的女性紡織大家在功成名就後決定回歸家鄉,為自己在澳大利亞的某村鎮故鄉建設出一份力。
  • 又有誰的童年沒有創傷?
    前天表妹突然發信息,說表哥想聯繫我,說能不能把我的微信推送給他。我說可以。提到表哥,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表哥是我大姨家的兒子,比我也就大5-6歲吧,在縣城裡生活。印象中的表哥長的很帥,白白的,而且能說會道,又是縣城裡的人,那時的我很是喜歡他,那時的我,感覺也就7-8歲吧,表哥青春年少,有一次,他到我家裡來玩,我家在農村。
  • 童年心理創傷怎麼破?巧用復原力打造幸福人生
    通過深入了解,我才知道原來點點爸爸在半年前因病去世了,全家人都非常傷心難過。點點雖小,但他似乎也明白爸爸已經離開了。媽媽不想讓失去爸爸這個創傷對點點產生太大太久的影響,所以這段時間對點點都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但媽媽也覺得總這樣也不行,除了自己特別累,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好。於是,問題來了,如果孩子在童年時的心理創傷已經存在,那麼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追求幸福的人生呢?
  • 如果不去面對童年創傷,那些痛苦也許會跟隨一生
    大部分人提及童年,都是充滿了幸福。我們總是喜歡記得美好的回憶,選擇性的忘記一些不好的事情。有些童年經歷過創傷的人,就像被釘入釘子的樹枝一樣,一開始會很痛,時間久了,釘子隨著樹枝的生長,就長成了樹的一部分,麻木的忘了痛,但那裡始終有一顆釘子在。有的人長大後的一些行為,正是小時候經歷的創傷所影響的,自己卻渾然不知。
  • 孫雲曉生活感悟|千萬不可低估童年的創傷,童年的幸福或痛苦都是一生的底色
    然而,引起我深思的卻是,他為何成為一個糟糕透頂的父親?他是私生子,可養父母對其視如己出,為何他做了父親依然拋棄女兒?並且以邪惡的語言侮辱女兒的母親。不是因為金錢,而是心中有恨,有深深的難以言說的創傷。所以,千萬不可低估童年的創傷,童年的幸福或痛苦都是一生的底色,有些扭曲甚至終身難以改變。
  • 《原生家庭》:如何修復童年創傷
    今天為你分享一本簡單好讀的心理學著作,解答為何原生家庭會傷人的困惑,找到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治癒你內心受傷的小孩。今日分享:《原生家庭》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渴望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的人1.為什麼家會傷人?問問你自己,有沒有過想對親人施暴的衝動?我想就算有,我們也會立即否認。
  • 如何從童年創傷經歷(ACEs)中痊癒?——8個科學方法
    作者/ Donna Jackson Nakazawa譯者/ 燕妮的歌前沿研究告訴我們,經歷童年時期的情感創傷對我們成年後是否會患上身體疾病有很大影響。在本系列的第1部分中,我們探討了童年逆境經歷和成年後身體疾病之間的科學聯繫。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那些殺不死你的,不一定會讓你更強大;更多時候,情況恰恰相反。
  • 麥家:從小憎恨父親,冷戰二十多年,最終和老年痴呆的父親和解
    麥家:從小憎恨父親,冷戰二十多年,最終和老年痴呆的父親和解那一年,一個和平常一樣的下午,44歲的麥家,踏上了自己曾經無比厭惡的故土。他是回來道歉的,向他的父親。久違二十多年的老房子,還有那憋在心裡二十多年的話,讓麥家無比忐忑。進屋的時候,他想像中的場景並沒有出現,80歲的老父親異常漠然,只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又低頭抽菸,問:「你找誰?」
  •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用童年治癒一生的心理指南
    文|顧子魚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  如果你正準備要做父母,或者是你初為人父人母,我覺得有必要讀一本書《童年之謎》,這本書教會你,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學會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 這幾部電視劇告訴你,不用心理諮詢,童年創傷也可以被治癒
    但吸引我的不是演員演技,也不是劇情,而是劇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周迅主演的林緒之是一個性格孤僻的黑客高手,很難和人親近,就算是信任的好朋友也不能擁抱,便是和待自己比親生女兒還好的養母,從來不會撒嬌也不肯撒嬌,終日穿著一身黑,沉默而壓抑。因為有一個變態的父親,她的童年很坎坷很悲慘。五歲那年,一場大火之後,母親因此進了監獄,她也被送給別人收養。
  • 親子夫妻關係出現問題,需要療愈童年創傷,才能走進美好生活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幸的童年經歷實際上是成長過程中的創傷,這些創傷在童年中就被包裹了起來,形成一個脆弱受傷的內在小孩,無法長大。等到我們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
  • 渣男腳踩兩船,讓少女迷戀成剩女,如何擺脫情感創傷?
    渣男腳踩兩船,讓少女迷戀成剩女,如何擺脫情感創傷?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我的一位女粉絲的情感經歷,當中的經歷,可以寫成一部小說,現我用最簡短的語言寫出來,方便大家閱讀。 26歲的小秦和20歲的小林相遇是因為工作。小秦喜歡小林,所以小秦經常去找小林隨便聊聊。小秦深情地問小林:你能和男人出去嗎?
  • 如何擺脫情感創傷帶來的傷害,讓自己重獲新生
    那麼造成情感創傷原因是什麼可能導致情感創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情經歷、婚姻狀態、成長環境、工作環境或人際關係等等…都是情感創傷常見的原因。情感創傷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傷害呢?抑鬱症、社交焦慮症、驚恐障礙、進食障礙、物質濫用等…,都是情感創傷可能會帶來的傷害。
  • 從佛洛依德的童年創傷說,了解來女士案中許國利性格缺陷形成原因
    受著童年創傷壓力的人,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童年生活,重新面對童年遭遇的歧視或者承受的創傷,撫平心中遭遇的創傷,也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童年時候家境貧窮。如我國古代唐朝時候著名文學家韓愈,三歲喪失了母親之後又失去了父親,童年在哥哥寄養中長大,飽受孤獨與貧窮等創傷的折磨,卻能把這一種創傷化為為積極上進與國家百姓奉獻的動力,日後也成為了一名舉世矚目的文學家。
  • 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的健康
    我所說的暴露危害並不針對某種農藥或包裝上的化學物質。 而是兒童期創傷。那麼,我要說的是哪些傷口呢? 我要說的可不是考試不及格或輸掉籃球比賽。 我要說的是那種如此嚴重而又無處不在的威脅, 以至於它讓我們毛骨胳然,並從生理上改變了我們: 某種,受虐待或被忽略, 又或者,撫養我們的父母,本身就遭受精神疾病之苦, 或者深陷於「物質依賴」疾病。
  • 敲門聲引發的羞恥感   由被壓抑的童年創傷激發的負性情緒感受
    著名的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因為這些情緒體驗都是痛苦的體驗,所以個體為了讓自己迴避痛苦體驗,會壓抑那些創傷經歷,最常見的壓抑是遺忘,創傷事件能遺忘,可是伴隨創傷的情緒體驗一直都在影響著我們成人以後的生活。
  • 往日創傷還在障礙你前進的腳步嗎?
    現在年紀三十大幾,是否黨員對於仕途發展有影響,她終於決定不再逃避,處理這個問題。她找我聊,她很清醒,她說不是入黨不好,黨章說的都是非常正能量的東西。她不入黨是因為這件事後面有個沒化解的情結,原來她大學的時候申請入黨,輔導員老師暗示她要交錢送禮,其他學生都是這樣做的,當時就把她弄傷了,一是家境不好沒有這份錢,二是她覺得汙染了她對黨的純潔嚮往。
  • 等了二十年,終於迎來大結局,我熱淚盈眶!
    它真的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也因為它,失敗的時候都能充滿動力。今天我們要走一波回憶殺。今天要帶你們重回童年時代。話不多說,走起~~~《數碼寶貝大冒險:最後的進化·羈絆》東映動畫企劃、夢太公司聯合製作的動畫作品。作為二十周年紀念之作,它滿足了粉絲們「重回數碼世界」的呼求。
  • 從「得不到」到「我不配」:成年人的匱乏感,源於童年的不滿足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成人的世界多少會留下童年的影子,這是因為幼年時心理的創傷與思想的建立會更為穩固,它會在無形中對我們產生一輩子的影響。小時候的心理習慣長大後是如何體現的?看看這些從「得不到」演變成「我不配」心理的人就知道了。
  • 面對童年創傷,有一個實操,讓你體驗到自己的強大,放下過去
    7歲,班上有個男同學總是拿我的家庭說事,在班上跟所有同學說我家有多貧窮,專找我的麻煩,而且經常拉幫結派地找人對付我、欺負我,跟老師說後,那個班主任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冷愛回覆:所有這一類過去的創傷總而言之,要找到一個新的故事,才有可能擺脫原來這個故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