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自己的認知,更決定自己的命運。

2020-10-06 陸萬金

命運存在嗎?當然存在!而且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

是什麼影響我們的命運呢?是家庭條件?是認知水平?還是努力程度?人脈圈子?

上述都是。但是,它們都是外部的因素,都是我們看的見的,除了原生家庭,其它許多都是可以克服的、理順的、改變的,可以將其對我們人生的影響降到最低的限度。

俗語有云:看得見的困難不是困難,看不見的才是真的難。一些內在的、看不見的因素,對我們的命運有時會造成致命的影響。是什麼自己看不見的因素,且難以克服?

其實,看不見的因素就是我們的性格。性格,很奇怪,因為它不會讓自己覺得它不好,但在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又會出來幹擾自己,自己以為是自己在做決定,卻不知性格一直在幹擾著自己,而且,性格還決定自己的認知,讓自己對一些事物的認識,意識不到其重要性、緊迫性、嚴重性、危害性。

因此,,可以說,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下限,而一個人的性格,則決定了其人生的上限。因為,性格決定自己的認知,性格不好會讓人對自己認知不足,產生頹廢,喪失鬥志,甚至做出一些不可理喻、不可饒恕的事情。

一個人,若想掌控自己的命運、掌控自己的人生,必先培養和修煉出良好的性格,比如:立志、擔當、自律、愛學習、懂得拒絕、堅韌不拔……

一、立志

做人第一件事就是立志,也就是使自己振作起來,抖擻精神,給自己一個目標,一個方向。

有些人智力過人,家庭條件優於人,然而很多年過去之後,卻不如人,這是為什麼?主要是因為沒有確立遠大的志向!

一個人沒有立志,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動力,只能原地踏步。猶如在大海中漂浮的船,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就只能隨風飄搖,隨波逐流,始終到不了彼岸。

諸葛亮在《誡外甥書》中講: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

意思是:志向應當建立在遠大的目標上,敬仰和效法古代的聖人,並斷絕私情雜欲,撇開牽掣、障礙,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做到這些以後,雖然也有可能在事業上暫時停步不前,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何必擔心事業會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堅毅,思想境界不開闊,碌碌無為地陷身在世俗中,無聲無息地被慾念困擾,永遠混雜在平凡的人群中,就難免會變成沒教養、沒出息的人。

如果自己沒有立志,那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就好像自己只是在以自己為圓心,不停的畫圓,即使自己很努力,也跑不出這個圓。

立志,有助於自己安排工作和生活秩序,不至於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亂糟糟,幹著這個想那個,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導致自己無法靜下心去幹一件事。立志立下一個方向,剩下的就是由一個一個小的目標去組成,而這些小目標就會幫助自己集中精力,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向大目標邁進一步,最終就會成功。

曾國藩曾說:不樹立志向,人就容易放鬆潦倒,心中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沒有努力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寧靜,不能寧靜就不能心安,整天就會憂心忡忡,若有所失。

這段話深刻的表達了很多人所擁有的心裡困惑:人為什麼會憂心忡忡?為什麼若有所失?為什麼不能心安?根本原因在於沒立志。沒有立志,就算知道自己應該努力,卻不知道該怎麼努力;知道自己欠缺很多,卻不知道該學習什麼。自己內心很煎熬,因為知道眼前的生活,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就是不知道該做什麼。

立志,就是不放縱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知道做什麼有意義、能創造價值。

有人說,失敗是因為不自律,不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好的習慣等等,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不立志。因為不立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不明白自律能幹什麼,嚴格要求自己又能做得到什麼。

成功,是因為自己完成了自己定下的目標,做出了許多成果,才能叫成功。沒有目標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是在瞎忙,最終也不會做出什麼成果來,就沒有成功可言?

不立志的人,即使每天都很忙碌,做著大量的工作,可是,幾年或幾十年後,有一天後頭看看,發現自己仍然在原地踏步,沒有進步,這有什麼用呢?不等於虛度了光陰嗎?

其實,就算是一個能力很一般的人,只要他立志,只要他有個好計劃,堅持做幾年或幾十年,也一定會有大的作為。

二、擔當

所謂擔當,就是承擔、擔負任務責任。

自信的人,一般都勇於擔當。擔當,除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外,同時,擔當也是敢於承擔別人不敢承擔的事。

想做的事情,總能找出時間和機會;不想做的事情,總能找到別的藉口。

喜歡給自己找藉口的人,總是想的很多,做的很少。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擔當的表現。

這些人很「聰明」,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就是不去做,因為他們害怕困難,害怕自己做不到,所以他們就給自己找很多藉口,找外部原因,比如沒時間、路太遠、沒有這、沒有那……等等,這樣就不用面對困難了,因為困難被藉口解決了。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他們習慣於向外部尋找原因,一旦遇到什麼問題或者很難解決的困難,第一反應就是跟自己憋清關係,宣稱不是自己的問題。他們永遠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不去想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而是百般掩飾。

當人們指出他們身上的一些壞毛病、壞習慣可能會導致事物向壞的方向發展時,他們想到的就會是:這是天生的,這就是我的性格,我能怎麼辦?

說到底,喜歡給自己找藉口的人,就是一個沒有擔當的人,因為,他們不想承擔責任,不願意面對困難,喜歡舒適。如果再批評他們兩句,這些人就會繼續為自己辯護:我只是沒有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等我找到以後肯定就會很努力、很堅持的。

真如他們所說嗎?不可能的,當尋找藉口成為一種習慣之後,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固化的思維,一種只要覺得有困難的事情就會退縮,退回到自己的舒適區,安慰自己,不是自己的原因。

沒有擔當的人,叫他做事的時候,總會說沒有時間,可是,當我們一轉身離開,他們卻有時間玩遊戲,或者睡懶覺。

一個人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藉口,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藉口。

而找藉口一旦養成一種習慣,就會成為自己的潛意識思維。無論做什麼事,自己都能為自己找到最好的理由,即使這些理由有些可笑,可自己就是相信。

有些人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不會馬上去改進,而是說找個最佳時機,重新開始;從下周開始,徹底改變;等我忙完這一陣,肯定去做……

事實上,哪有什麼最佳時機,哪有那麼多下周,殊不知:時不待我,好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

而那些有擔當的人,都是具有強大執行力的人,他們想到了就去做,做了就堅持做下去,直至成功。因為,成功才是他們最完美的藉口,從不為失敗尋找理由。

三、自律

自律,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守規則,並拿規則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唐朝張九齡曾說:「不能自律,何以正人?」

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它會讓你發覺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如何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首先要建立對自身、對現實的清醒的認知。明確自己的價值觀,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那些想法是在自欺欺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哪些事情能夠給予自己動力,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追求的。

透過現象看本質,人先學會了解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自律它本身不是自己能通過刻意的追求而達成的。自律只是自己在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有了屬於自己的動力之後的一種表現,最本質的問題還是在於自己要如何找到自己的動力,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是一個自律的人,生活不可能處處按照自己所要求的狀態發展,不是自己所想就能達到,所以需要一個人擁有自律的品質,去約束自己,去提醒自己,讓自己距離成功更加容易。

四、愛學習

態度決定一切。」學習也是這樣,只有端正了學習態度,我們才能克服學習上、工作上的困難。只有態度端正,才有毅力克制自己的惰性,產生催促自己前進的動力。因此,我們要及時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培養愛學習的習慣。

端正學習態度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學習興趣更重要。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也是學習的動力,它在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難題,如果沒有興趣,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沒有動力。信心和毅力得不到熱情的支持,便很難轉化為學習的能力。相反的,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動力,那再大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因此,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鼓起知難而進的勇氣,一旦難題被克服,我們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所謂的學習,就是讀書、讀別人、都自己。讀書,讀什麼書?在學校重點讀教科書,進入社會後,重點讀名人著作,經典名著等。

讀別人,就是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

讀自己,不管我們都讀了些什麼書,向誰學習了哪些經驗教訓,最終都是為了讀懂自己、提升自己,認識自己存在哪些不足,要作哪些改進,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真正的學習,主要是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讓自己從學習中找到自己,塑造自己。

五、懂得拒絕

有些人對於別人的請求,總是有求必應,生怕自己的回絕會傷害了彼此的和氣,可是,最後卻發現小心翼翼的維持著關係,卻沒有朋友;小心翼翼的保護著彼此的和氣,卻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敵人。這就是因為自己不懂得拒絕所造成的缺憾。

做人,要懂得拒絕,出於正當理由的拒絕,不要總是唯唯諾諾。因為,如果自己不懂得拒絕,總是來者不拒的,久而久之就被人低看,被人視為一文不值。

在別人眼裡,有求必應的人,看似夠哥們,其實,這樣的人只是一件普通廉價的工具或商品。這樣的人,不會受到尊重,因為,他覺得你沒有什麼價值。因此,不懂得拒絕的結果,就是一文不值。

不懂得拒絕,是一種性格缺陷。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自信不足、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內心敏感。

不懂得拒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常常附和別人,渴望通過迎合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與人交往中,總是扮演「從者」角色,是弱勢的一方;有時會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而高興或失落好幾天。

不懂得拒絕的人,永遠在忙於別人的事情,而將自己的事情往後放,最後導致自己的事情沒時間去做,而造成的一些不良後果,最後都是自己一個人來承擔。但是,他卻不懂得這種承擔,不是講擔當,而是軟弱的表現!

因此,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只要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對方就不會再開口求自己,而且還會尊重自己的選擇。

六、堅韌不拔

人生的道路總有坎坷,有時是嚴峻的挑戰和重大的考驗,平時看不出多大差別的人,這時可能迥然不同:有的人被壓倒,被迫退縮、放棄;有的人堅定不移,迎接挑戰和考驗。在後者身上,具有一種可貴的意志品質——堅韌不拔,可以預見他們必將駕著生命之舟,把定航向,越過激流險灘,到達勝利彼岸!

意志之所以能夠堅韌不拔,首先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目標、要求,清楚地越過眼前重重困難看到遠處成功的召喚。有了一個對自己有無限吸引力的目標或者認為目標的實現具有著重大的意義,將極大的激發起人們動員起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難,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而並不特別介懷和反覆權衡。

要想成就事業,就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堅韌不拔源自於一個人的自信,因為,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力量和毅力。具備了這些,困難才有可能被戰勝,目標才可能達到。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計劃,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鼓勵、自我推動,堅持到底,最終成功。

結束語

性格,決定自己的認知,更決定自己的命運。

雖然自己的性格自己看不到,但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我們也知道,與生俱來的或者從小樹立的價值觀,從小就養成的個性,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要改變長期養成的習慣,這是一個很痛苦也很艱難的選擇,更需要超強的耐心和行動力配合,才能成功。而成功之後,自己就會發現自己擁有了不一樣的天空,不一樣的人生。

為什麼一定要改變不好的性格?不僅僅是為了生存,為了成功,也是為了個人的心理健康,為了未來人生更加美好。

要知道,不立志的人,心中永遠不會安寧;不講擔當的人,將苦於整天找藉口;不愛學習的人,內心就容易失落;不懂得拒絕的人,日子會過得很累;不自律的人,後悔是常有的事;意志不堅定的人,與他形影不離的是失敗。

相關焦點

  • 「性格決定命運」是個偽命題
    「性格決定命運」只是無可奈何的託詞罷了。所謂個性,就是自我與他人眾多關係中的認知合集。我們自以為十分穩固的性格、情趣、品性等等,可能都是自我陶醉,真正決定我們言行的不是個性,而是各種關係。比如媽媽在輔導小孩功課的時候,容易陷入暴走狀態:「怎麼這麼笨!」「這道題很簡單呀!」「不寫完作業別想吃飯!」
  • 性格決定命運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一般多數人都覺得自己的性格已經定型,其實並沒有,在30-40歲之前性格都沒有定型。不是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麼。事實上確實是這樣,在40歲前大部分人的性格都還沒有定型,沒有成熟。剛畢業時我也是性格很靦腆內向,疏於和人交流,直到35歲以後在人際交往上才有了一些提升。這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多數生活在農村,年輕的時候幾乎沒見過什麼大的世面。
  • 性格決定命運,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己發揮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於習慣、性格和脾氣。」蓋茨表示贊同。無論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鋼筋鐵骨,而知識和學問則是澆築的混凝土。  性格決定著一個人的交際關係、婚姻選擇、生活狀態、職業取向以及創業成敗等等,從而基本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讓性格不再決定命運
    我們通常說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性格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那麼這個人其實就是自己性格的奴隸,一生永遠逃不出性格給自己設下的圈套人生是因為未來的不可預測和各種的可能才顯得精彩。如果人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性格的圈子裡,那麼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意義。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一個人在森林裡迷路了,他不停地走走來走去卻發現又回到了原點,雖然走了很長的時間。
  • 心態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性格決定命運: 什麼是性格?概括的講就是人在處理人事的態度和行為方法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性格有理智、沉穩、堅韌、冷靜、執著、坦率、含蓄、衝動、豪放、張揚、急躁、妒忌、貪婪、熱血、積極、勤奮、節儉等等。
  • 「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是一句謊言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提出過一個觀點:「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而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是:性格決定了命運。其實,這句話完全是一個悖論,甚至是謬論。性格產生於先天和後天,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思想會影響這個人的行為,行為才會影響這個人的命運。
  • 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成就未來
    所以性格也是後天形成的,通過接觸的環境,接觸的人都可以發生改變。性格決定命運,噸位決定地位。是的性格很重要。每個人都願意和性格開朗的人一起說話聊天。而性格內向的人朋友很少。而且性格外向更容易被重用。性格開朗的人口才都好。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好口才。性格的好壞也不是完全表現在表面,而是對待事情的態度。做事大大方方,有條有序的都是性格好的表現。性格好比水泥中的鋼筋鐵骨,而所要做的事情則是混凝土。
  • 性格決定命運是個偽命題!!
    性格決定命運是個偽命題!(張玉鵬律師以事實駁斥)有智者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你看,它邏輯性是這樣的:行動行為是最基礎的條件,養成了好行為、好習慣,一一一那麼,就會決定你的性格與命運!它決不是說一個人的行為行動和習慣,就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是外向內向,是潑辣還是內斂,是善外交還是善科研,是善打鬥還是善伏案讀書……並由此性格而定格一個人的命運!這,沒有邏輯性。
  • 《性格決定命運》
    當下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話,叫做」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基本上是對的,人的工作和生活是否順利,是否如意,與人的性格有很密切的關係。舉目四周看一下,感覺這句話確實有道理,性格好的人往往生活得比較好,混的比較好的人,也基本上都是溫婉如玉,八面玲瓏的人。脾氣古怪,性格孤僻,光會說打鍋話,辦拆臺事兒的人,混的基本上不會太好。
  • 新世紀的成功心法,性格影響命運,性格決定財富!
    答案只有六個字:性格決定貧富。性格?不是說性格決定命運嗎?怎麼性格也能決定一個人的財富?其實一個人的性格如何,早已決定了你是貧窮還是富有。著名性格分析師Semmi認為:不同性格的人對財富的認知不同,而一個人對財富的認知就決定了財富給你的回饋。
  • 性格決定命運,信仰改變命運
    做事情需要用心才行,有些事情如果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些成功與失敗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性格特點所決定做事不能用心是一種習慣,習慣造成個性,個性決定命運。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而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大門。投入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投入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投入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成功之所以難,就是因為改變自己太難。我經歷了人生很多失敗,也自我總結了很多原因。但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卻無法控制自己。
  • 為什麼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這是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的經典之句,這句話道出的是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你同意這種說法麼?為何英雄的命運如此不同?因為人格不同,他們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對人生的自我認知不同,導致路徑選擇不同,最終導致命運不同。韓信個性張狂、居功自傲,過於自信,低估風險,導致喪命。而張良,謀略過人,審時度勢,淡泊名利,平和沉穩,遁世逍遙。這就是張良的人生智慧。有時我們無法控制環境,但可以選擇環境。識時務者為俊傑。
  • 是什麼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永遠不要相信是你的家庭決定了你的命運,比你家條件差但是混的比你好的人大有人在。永遠不要相信是你的學歷決定了你的命運,比你學歷低但是混的比你好的人大有人在。永遠不要相信是你的長相決定了你的命運,比你長相差但是比你混得好的人大有人在。一切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只有一個原因,沒有其他原因——混得不好,就是你這個人不行。
  • 別再被「性格決定命運」騙了,它才決定你人生
    只是,爺爺這輩子沒有讀過書,很多的決定都是基於自己的經驗,及方圓幾公裡的一些鄉間見識而下定的,有不少的邏輯漏洞,可他偏偏聽不進任何的建議,導致做出不少失策的決定。在奶奶及這些子女的眼中,這時爺爺的性格缺點,而性格影響了人生。如果沒有這樣的性格,或者有更好的性格,可能人生中失策會少出現,人生也會不同。可能,爺爺在離開人間的時候,也認為這輩子就是這樣的,因為性格就是這樣的。
  • 心態決定人生,性格決定命運。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
    人生一輩子,最好還是有個好心態,心態決定與人生,決定與生活,我們是不可能控制自己的際遇,唯有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心態。人生一輩子中,不管遇到什麼困境和挫折,自己有個好的心態,更有利於去面對一切困難和一切挫折,我們是無辦法去改變這世間上的任何事,但我們能改變好的是自己心態。
  • 價值觀決定選擇,選擇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
    價值觀決定選擇最近一年,不對,應該是上大學之後,我經常會顧影自憐,覺得自己運氣太差、老天對自己不公平。可是當我看完《財富自由之路》之後,我幡然醒悟,我的境遇都是自己的選擇能力差造成的。或者,知道什麼重要,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從這個角度我就明白了,為何之前我總是做不太對選擇,因為本質上我並知道什麼更好,什麼更重要。地理位置重要嗎?
  • 決定你命運的5句話
    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變成語言一個人的認知程度和學識水平,決定了其思想意識和態度的正確性。其語言的表達又是對其思想意識和態度的進一步佐證和統一。留心你的語言,語言可變為行為聽其言,觀其行是對一個人綜合人品的分析和判斷。一個人經常在語言上表達出來的,一般情況下就是其在今後行為上所表現出了的。
  • 出身好決定一切?其實這觀點是不對的,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決定
    「你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在現代社會普遍認知中,認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不如出身好,由此不少年輕人也產生了悲觀的情緒。然而,這句話卻具有片面性,最靠譜的道理,還是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掌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16型人格分析: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你知道什麼決定性格嗎?
    16型人格分析: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你知道什麼決定性格嗎?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得到很多人認可。但是你知道一個人的性格裡面最重要的緯度是什麼嗎?很多沒學過心理學的人會認為是內向和外向!錯!內向和外向是性格裡最無關輕重的環節!真正決定命運是你的認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