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苦苦哀求,劉小棟還是堅決要和龍芬離婚,11年的婚姻,曾經恩愛的夫妻,走到這一步,確實出乎龍芬的想像。
龍芬是龍家的二女兒,當年考上大學,因為家中困難,沒去上,而是早早地打工賺錢。
後經媒人介紹,認識了劉小棟,兩人談了兩個月就結婚了,婚後夫妻和睦,生了兩個女兒。
劉家是做裝修的,龍芬夫婦也跟著做裝修,經過十多年的打拼,他們在長沙買了車房,現在一年兩人能掙差不多24萬。
生活越來越好,卻不想天有不測風雲。
今年初,龍芬和婆婆發生了口角,她一氣之下要回娘家,卻不想中途出了車禍,在重病監護室住了七天,差點把命都丟了。
人經歷了生死,往往會看淡很多事情,有人卻相反,會更看重一些東西。
龍芬沒做到前者,她的父母和丈夫婆家更是後者。
車禍過後,龍芬得到了40萬的賠償,包括醫藥費。
當時,車禍發生後,丈夫拿出積蓄先行墊付的醫藥費,在婆家看來,賠償款雖然是給龍芬的,但她應該拿出一些來作為家用。
但錢是龍芬母女去領的,丈夫並沒有見到錢,而龍芬還和錢一起去了娘家。
劉家父子懷疑這錢被龍芬父母咪下了,而龍芬強調錢在卡裡,但到銀行一查,卡裡只有一萬五,剩下的三十多萬不見了蹤影。
再回去找龍芬父母,才知道,錢確實是龍芬母親取走了,但她並沒有挪用,而是以龍芬的名義存了定期。
龍芬父母一再強調,他們有給自己攢養老錢,並不需要孩子的錢,之所以將錢存起來,是想給龍芬未來生活增加底氣。
原來,結婚以來,劉家都是公公當家,龍芬的收入都上交了,自己需要用錢怎麼辦?
「伸手要」。
伸手要錢,自己難堪,可是就算不買衣服,平常生理用品、簡單的護膚品也得需要用錢吧,還有孩子,總得需要零花錢。
龍芬沒有去爭取自己掌握錢,而是選擇了一種息事寧人的方式,撿垃圾。
她做裝修,總能撿到一些值錢一點的垃圾,所以一年能靠撿垃圾掙萬把塊錢,零用錢算是夠了。
為什麼這一次母親這麼堅決要幫龍芬扣下這筆錢,因為在龍芬病危時,她發現女婿在籤字時眼裡有猶豫,而女婿在龍芬出車禍時,明明有車,才比自己早20分鐘到醫院。
如果龍芬回娘家,女婿要去去送,她根本不會發生車禍。
但龍芬的老公劉小棟卻說,聽到妻子出車禍進了醫院,自己把車速開到了160,超速駕駛趕來,還因此被扣了6分。
第一時間將積蓄拿出救治妻子,在重症監護室外打地鋪陪護了七天七夜,這些付出在嶽母眼裡居然沒有任何價值,劉小棟很氣憤。
劉家希望龍芬拿出賠償款的一半出來,作為給小孩的費用,而龍芬認為,這筆錢最終還是會用在劉家和孩子身上,現在家裡並不缺錢花,根本用不著非得拿出來。
35萬,其中5萬存兩年的定期,是後續拆鋼板的費用,30萬存的是五年的定期,通過這筆錢來看看夫家對自己的真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計較,這個試探的結果很快出來了:劉小棟堅決要求離婚。
儘管龍芬並不想離婚,但她也不答應將錢拿出來。
最後調解的結果是,雙方先各自冷靜一段時間,再決定何去何從。
如果說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是奇葩愛情婚姻的收集器,湖南都市的《尋情記》就是一本人生百態。
11年的婚姻走到離婚的邊緣,看起來是那四十萬賠償款惹的禍,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個導火索罷了。
錢確實是源頭,但卻不是這四十萬,而是以往生活裡龍芬只掙卻不能花的那部分錢。
公公當家,公公管錢,原本就不應該,如果說剛結婚時,他們年紀小,教她們管一段時間還情有可原,可現在她們孩子都十歲了。
自己掙的錢,卻不能管,不能花,不算成家立業。
公公把著錢,是為了管錢,還是為了防誰呢?
龍芬看起來性格有點軟弱,對公公管錢,她並沒有那麼大的怨氣,所以這段婚姻能夠看起來夫妻恩愛,平靜走了11年,其實是她卑微的結果。
而劉家卻把她的委曲求全當成了理所當然,很滿意她的「聽話」,一旦她不再聽話,他們也就翻了臉。
婚姻的確是妥協的藝術,但不能總是一個人妥協,而是兩個人都能互相退讓。
你在這件事上包容對方,對方在別的事情上包容你。
總體上保持一個付出和回饋的平衡。
婚姻原本是兩個人的事,相扶相助,雙方父母太多的參與,不免讓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複雜。
在孩子的婚姻生活裡,父母可以有意見,但最多也只能是建議,而不應該過多地伸手。
與其事後怕孩子吃虧,強行幹預,不如教會孩子正確面對婚姻生活。
在孩子的成長中,尊重孩子選擇,培養其有自己的主見,那麼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他們會更懂得如何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就算父母生活得很好,孩子也該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重複父母的生活。
兩個人的婚床上,容不下太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