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精神分裂,母親癱瘓在床,這個孩子靠撿垃圾考上了清華大學

2020-09-25 大學風雲

幸福的家庭整體看起來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總會有各自不同的傷心事……

上圖中這個瘦瘦的小男孩名為龐眾望,他於1999年出生於河北省吳橋縣的一個小村莊,也許是因為不擅長投胎,所以迎接他來到這個世上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父親、癱瘓在床的母親和年邁的奶奶,儘管一家人的生活看不到希望,但父母還是將未來押在了剛出生的兒子身上,給他起名「眾望」,龐眾望,承載著一家人的希望。


其他家庭都是四五個人圍著孩子轉,幼小的眾望卻是跟著奶奶扛起了這個家,幫奶奶打理著家裡的一切,當別家的小孩還在夢中酣睡時,眾望早已起床照顧媽媽洗漱、上廁所、清洗便盆……

別的小孩眼裡的累與苦在眾望這裡絲毫沒有苦澀,他覺得只要天天能跟媽媽在一起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平時眾望基本上很少去外面嬉耍,而是靜靜地坐在媽媽身邊陪同聊天,看一些不怎麼看得懂的書籍,打理媽媽的日常生活。

學習對眾望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為書本上有外面的世界,而且他懂得讀書對他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即使是這樣簡單的幸福上天也吝於給他。

在眾望七歲那年,他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立刻進行手術,需要很多錢,對眾望母親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很多親戚勸說眾望母親放棄治療,如果到時候病沒治好這個家還怎麼過?

但這位堅強的母親一口回絕,她從來沒有猶豫過給兒子治病,她讓眾望找來鄰居幫忙推著輪椅到村裡的挨家挨戶上門求著借點救命錢,儘管父老鄉親都不被寬裕,但大家還是含著眼淚給她湊上了做手術的錢……

手術成功的那天,母親哭成了淚人,她給前來看望眾望的父老鄉親鞠了一個大大的躬,母親給了眾望第一次生命,父老鄉親給了眾望第二次生命,這場病讓年僅7歲的眾望懂得了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偉大的母愛,從此之後他更珍惜與媽媽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病是治好了,但家裡欠下了一大筆外債,雖然善良的鄉親們沒有一個上門要債,但母親希望還是儘快把帳還上,因此母親比以前更加勤奮地開始做刺繡,但還是收入寥寥。

眾望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每天一放學就去撿垃圾,有一次他發現有一家工廠附近有很多廢棄的碎鐵片,他趕緊不顧一切地把碎鐵片撿了起來,但鋒利的鐵片把眾望的手割得傷痕累累,他害怕媽媽擔心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那些碎鐵片一共賣了九塊錢,當眾望開心地拿出自己掙的錢交給媽媽時,媽媽的心早已碎了,背過身擦了好久的眼淚。

在眾望上初二這年,命運給他的考驗再次降臨:媽媽突發貧血,一度暈厥,住院後照顧媽媽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為了給媽媽補充營養,眾望每天放學後先去醫院照顧媽媽,之後再去醫院旁邊的小飯店打零工,每天都會去菜市場撿一些別人扔掉的菜葉,順便再買一點便宜的蔬菜,然後借用店裡的鍋給媽媽做點吃的……

雖然生活千瘡百孔,但眾望自始至終沒有放鬆學業,這倒不是因為母親說了多少「大道理」,而是眾望自己對讀書學習充滿著渴望,母親從沒有給他施加學習的壓力。

眾望家裡牆壁上貼滿了獎狀,這是這個一貧如洗的家裡唯一發光的地方,媽媽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眾望考試後拿回家一張獎狀,母親雖然不敢過度期望眾望將來能學到什麼程度,但她明白有學問有知識總歸是好的。、

善良的鄉親們很同情這個可憐的家庭,經常有人帶一些東西給眾望家接濟一下,逢年過節都會有人端過來一些好吃的。

2014年眾望參加了中考,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吳橋中學,學校離家有25公裡,而且學校每個月才放一次假,為了不讓媽媽感到孤單,眾望在開學前一口氣寫了三十封信,他告訴媽媽要是想他了就拆開讀一封,信裡有對媽媽的叮囑、有對媽媽生活的安排、有給媽媽講的小秘密、有在以前學校的見聞……

高中的三年裡,眾望把每次的考試成績都會訂起來,把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也都會寫下來,把獲得的獎狀折起來,這是他回家後要給媽媽的特殊禮物,因為他知道去學校後媽媽最牽掛的就是他……

在高中班主任眼裡眾望是個瘦瘦的陽光男孩,這個從農村來的孩子特別愛笑,跟其他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直到某天眾望申請了貧困生補助,班主任為了驗證家庭情況於是親自去了眾望家裡瞧一瞧,當班主任走進眾望家的大門時她驚呆了,眾望家裡的實際情況遠比他寫的文字材料所描述的要糟糕得多,他的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讓班主任更為震撼的是眾望平時表現出來的自信和陽光,根本看不出他背後是怎樣的原生家庭,每每談起眾望這個學生,班主任總會感慨萬千……

在艱辛中求學、在貧困中成長、在苦難中汲取力量,眾望在2017年的高考中考了684分的傲人成績,加上農村專項計劃的60分加分,他的高考總成績為744分,最後順利被清華大學的航空與動力專業錄取,當時眾望被視為「寒門也能出貴子」的典型代表,他讓很多深陷泥潭的家庭看到了向上的希望和曙光。

上了大學後眾望並沒有一門心思撲到學習上,而是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這讓他的交際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暑假眾望就會約上幾個同學去落後地區進行支教,沒有錢就去各個公司拉贊助……

今年眾望已經是大四了,談及未來的規劃,他說大概率不考研了,而是直接本科畢業工作,他們班上90%的同學都會選擇深造,但眾望想早點出來掙錢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希望眾望可以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能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考上清華可以說比登天還難,他身上這種根植於內心的蓬勃向上的力量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相關焦點

  • 母親癱瘓、父親精神分裂,6歲患有心臟病的男孩,高考744分上清華
    父親龐向東與母親同村,也是個光棍,還患有精神分裂,兩人相遇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他的父母沒有勞動能力,只能靠爺爺奶奶養活他。當時鄉親們都勸老倆放棄,畢竟這麼大年紀了,照顧兒子兒媳還不夠,還要再照顧一個小孩子嗎?哪來這麼多錢給孩子治病呢?
  • 744分考上清華,與癱瘓母親相依為命的男孩,現況如何
    每年高考的時候,整個社會都會密切的關注,在高考的時候總會出現寒門貴子的事情,窮人家的孩子通過這一次考試,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河北有一個男孩子,名字叫龐眾望,小的時候特別懂事,家裡的情況並不是很好,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一邊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一邊還要去外面撿廢品來補貼家用。
  • 他對癱瘓母親不離不棄,撿廢品償還債款,現狀如何?
    有這樣的一位天才,他患有心臟病的身體問題,還有著貧苦的家世背景,還有著悲苦的癱瘓母親。卻在種種的生活磨難中,獲得高考744分的傲人成績,走入了綴綴生輝的清華大學,那麼,理智的他,經歷了什麼艱難生活呢?,卻患有精神分裂症,母親作為撫育者,卻患有嬰兒癱瘓症。
  • 那個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高考744考上清華的河北小夥,後怎樣
    但人生在世,難以心想事便成,想獲得什麼樣的生活,還需靠自己努力去爭取。當年有一個小夥,就生於一個十分貧苦的家庭,單是一日三餐都十分的困難。面對這樣的人生,應該怎麼辦?處於困境,要麼被打倒,要麼咬牙去扛下它,撐起一片天空。那個小夥只能撿廢品照顧癱瘓的母親,堅強地活下去。苦難中,堅強、努力,是他黑夜中僅有光芒,所以憑藉自己的汗水,他高考考了744成功考上清華。
  • 父親精神失常,母親癱瘓,河北男孩774分考進清華,撐起一個家
    龐眾望,便是從一出生,就沒有可以選擇的道路,母親癱瘓,父親精神失常,依靠著爺爺奶奶過活,但這又能怎樣?即便生活如此困苦,龐眾望也依靠著自己一步一步爬了上來,最終以744分的成績考入清華。他從來都知道,他的人生只能靠他自己逆風翻盤。
  • 那位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以狀元身份上清華的河北小夥,後來咋樣
    在河北有一個小夥子,家境貧寒,他靠著撿廢品照顧癱瘓的母親,最後以744分的成績獲得滄州市的理科狀元並考上了清華,可謂是光宗耀祖。家境貧寒,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症,母親從小就癱瘓了,家裡還有兩個年邁的老人,他的出生給了這個家庭希望,同時也讓本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為父親的病時好時壞,所以只能找一些力氣活來做,兩位老人也到處找些賺錢的活來維持著這個家庭。隨著時間的推移,龐眾望慢慢地長大了,也可以照顧自己的母親了。
  • 照顧癱瘓母親,靠撿廢品還債的他,高考被清華錄取,自強改變人生
    ,母親因先天原因癱瘓。龐眾望的降生,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了希望的光。龐眾望這個名字,寓意就是「眾人的希望」,沒讀過書的母親親自給孩子命名,她希望孩子今後能夠多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細心的龐眾望發現母親手上有不少針孔,他年紀雖小,卻知道母親是在為自己操勞,心裡覺得十分難過。為了不讓母親這麼辛苦,他悄悄地去撿廢品,還把撿回的廢品藏在姥爺家,等攢多了再賣。
  • 殘疾母親撿垃圾供兒子上學,12年後父親發達回村,兒子說了7個字
    殘疾母親撿垃圾供兒子上學,12年後父親發達回村,兒子說了7個字大家都知道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人,如果沒有母親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會甘心付出所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孝敬母親,今天我們要講一個感人的故事,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
  • 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我卻看到了背後最噁心的一幕
    這些被曬出來的錄取通知書,一個比一個名氣大,一個比一個牛,其中任何一個拿出來都足以輕鬆震驚我所在的小縣城,這其中,考上清華大學的特別特別多,朋友圈裡,某音短視頻裡,像大白菜一樣隨處可見。我不禁暗生疑惑:2020年,清華像大白菜一樣不值錢了嗎?02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某音的短視頻裡,一連火了七八十來條「女孩考上清華大學給父親下跪」的視頻。
  • 百萬富豪竟然讓八十歲的母親撿垃圾,聽完他的話我沉默了
    但是看著呆坐在家中,手足無措的父母,精神頹廢的父母,我們茫然了,不知道如何表達我們的孝心。01百億富豪讓八十歲的母親撿垃圾早晨跑步,將喝完的礦泉水瓶順手遞給了一位正在撿垃圾的老奶奶,四目相對之時,我驚訝了,這不是學長的母親嗎?學長的母親也認出了我,尷尬地笑了笑走了。
  • 那位撿廢品照料癱瘓母親,744分狀元考入清華的男孩,如今怎樣
    現如今的中國,通過高考而改變自己命運之人不在少數,很多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對於能夠考出好成績走出農村或是大山是非常渴望的。他們都為此付出了不少我們難以想像的艱辛努力。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歷經艱辛的學子,四年前,他在家撿破爛照顧癱瘓的母親,他以744分的高分考入了清華大學,這位來自河北的男孩如今怎樣呢?
  • 萬箭穿心:母親改嫁癱瘓局長的卑微與偉大
    當天晚上,母親就睡在了那張散發著臭氣的床上。幾天後,癱瘓男人給我們交了學費和生活費。農曆四月,天氣漸漸熱了起來,癱瘓男人僱來三個工人。他在家屬院後面有一間冰糕作坊,每年天熱時生產冰糕賣。母親除了照顧他和做家務外,還負責送冰棍。癱瘓男人每月給母親加了500元工資。
  • 母親每天出門撿垃圾,兒子勸她不聽,一年後,兒子傻了
    雖然溫飽問題勉強得到了解決,可讓李強上學的這件事,父親母親還是考慮了很久才決定的,讀書的那一年,李強已經八歲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李強知道讀書的機會不容易,放假時,同齡的孩子去河裡摸蝦抓魚,而李強卻選擇在家裡溫習功課。
  • 結婚十年,一年能掙12萬,卻要靠撿垃圾維持自己和女兒的日常生活
    龍芬是龍家的二女兒,當年考上大學,因為家中困難,沒去上,而是早早地打工賺錢。後經媒人介紹,認識了劉小棟,兩人談了兩個月就結婚了,婚後夫妻和睦,生了兩個女兒。劉家是做裝修的,龍芬夫婦也跟著做裝修,經過十多年的打拼,他們在長沙買了車房,現在一年兩人能掙差不多24萬。生活越來越好,卻不想天有不測風雲。
  • 九個兄弟姐妹,就我一人床前盡孝,看到癱瘓在床的父親,我很痛心
    ,不願出門走動,時間久了就癱瘓在床了。但董爺爺癱瘓在床後,只有老二和媳婦過來照顧董爺爺,伺候董爺爺的日常,其他三個兒子和媳婦,都不願意來照顧癱瘓在床的董爺爺,女兒們更是有理由不來照顧了。,還有老四,一直認為父親就該老二家的管,原因是因為,老二夫婦在外打工多年,兩個孩子都是父母帶大的,所以老二夫婦應當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
  • 我嫌婆婆撿垃圾讓她住車庫,五年後母親生病,婆婆給一張卡我哭了
    當時我就很嫌棄的說,媽你要是再撿垃圾,我就讓你去住以前我們住的那個車庫,婆婆聽完有些失落的說,這樣也好,接著婆婆就收拾好東西搬到車庫住了。老公回來了之後,和我吵架了,說是我把婆婆趕去車庫裡住的,儘管我已經解釋了,當初我只是想讓婆婆別撿垃圾了,可是婆婆寧願去住車庫都要撿垃圾,我能怎麼辦!
  • 男友母親撿垃圾供他讀書,回他老家看到他家別墅,女孩提分手
    男友母親撿垃圾供他讀書,回他老家看到他家別墅,女孩提分手我要找地人是一個能夠死心塌地地對我好,知道為了我們的將來努力奮鬥,能夠讓我安心的靠在他的臂膀上的人,這個人貧窮也罷,富有也罷,我都不會在乎。可是一旦這個人虛偽,對我謊話連篇,那麼即使對我再好,我都會對他不屑一顧。
  • 家門口撿了個姑娘7歲開始伺候癱瘓在床的三個家人端屎端尿20多年
    村裡的鄉親都勸他們將孩子送人,可善良的秦友文一家決定將孩子留下,並為她取名秦雅萍。小雅萍的童年生活雖然艱苦,但有奶奶、大伯和叔叔的疼愛,生活得十分溫馨。可惜幸福是短暫的,不幸接踵而至,在小雅萍7歲那年,先是年事已高的奶奶由於多種疾病臥病在床,行動不便。秦友文兄弟二人又因患有「肌肉萎縮症」,漸漸地生活無法自理。
  • 放棄高薪回娘家 侍候父親不覺累黃小蘭孝敬癱瘓父親的故事
    圖為黃小蘭正在給父親做按摩黃明澤因腦溢血癱瘓在床12年,母親體弱,在外打工的女兒黃小蘭毅然放下每月6000多元的收入,回家照顧病重的父親。聽說黃小蘭帶著女兒回到娘家伺候癱瘓在床的父親,昨日,筆者便前去打探。「爸是家中頂梁柱」「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嘛!」剛走進黃小蘭家時,42歲的黃小蘭正在給73歲的父親黃明澤餵粥,像對待小孩子般哄著父親。「我爸原本是家裡的頂梁柱,性格開朗,只要他在家,家裡的笑聲不斷。」黃小蘭講起了父親的故事。
  • 家庭連遭不幸,哥哥和父親都不幸去世,堅強女孩帶著癱瘓母親讀書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安徽一位女孩兒因家庭連造不幸,哥哥和父親都不幸去世,帶著癱瘓的母親讀書的感人故事,她用堅強的毅力演繹著人間的孝道。(圖片來自東方IC)她叫小方,是安徽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大四學生。那年,她堅強地從安慶桐城市的一個偏僻山鄉考上滁州學院。2010年,不幸卻又一次降臨,外出打工的爸爸在一家建築工地上勞動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又離開人世。(圖片來自東方IC)在學校,癱瘓的母親看著女兒方美嬌複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