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李嫚
圖源 | 網絡
「我對宇宙如此渺小,我對相親平臺如此重要,重要到騙錢又騙情。」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我國獨居成年人或過億。
據極光大數據《2019年單身人群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在這一龐大的數字背後,有47%的人單身是由於交際圈窄很難遇到合適的人。
百合網、珍愛網、伊對等相親類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發展,受疫情影響,「雲相親」更成為很多單身成年的重要選擇。
「雲相親」聽起來很高效,大數據匹配、視頻直播互動、紅娘牽線、快速脫單……不少單身男女都紛紛慕名嘗試。但嘗試後的體驗也出現很多負面評價,相親平臺亂象頻發,信任度成為很多用戶關心相親平臺的重點。
「雲相親」平臺魚龍混雜、吸金套路多、信息真假難辨、侵財案件頻發,已成電信詐騙高發地。
相親平臺「坑」多 讓真愛貶值
珍愛網官方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珍愛App活躍人數達1000萬,同比增長39.3%;參與視頻聊天的人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37.8%,總連麥時長超18萬小時;打招呼互動人數較2019年增長197.1%。此後,用戶活躍度也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如此熱度的相親平臺卻頻現套路,讓真愛貶值。
多項信息並未核實
線上平臺審核機制不嚴,造假成本低,用戶的工作、學歷、身高等信息不實,尤其收入更無從分辨。大多平臺用手機號碼即可註冊,且只需要填寫性別、年齡、學歷等個人基本資料,個人照片也可隨意設置。除此之外,在使用過程中,系統雖然會對用戶資料進行審核,並要求用戶完善資料,比如提供戶籍信息來證明婚否。但是調查發現一些用戶註冊會員一段時間後,卻並沒有被要求上傳相關資料。
多種形式吸金
據了解,中國網絡婚戀服務商盈利模式分為企業端和用戶端,其中,企業端線上部分以網絡廣告展示、電商等網站導流來盈利,線下部分主要包括合作商特許經營費、合作商銷售分成和直營店營收等;而用戶端線上收入部分為會員服務及增值服務,線下部分含電話紅娘、一對一服務和線下活動等。目前在所有盈利模式中,會員費和一對一服務費是網絡婚戀企業主要盈利模式。
這些相親平臺上一般會存在三種角色:男嘉賓,女嘉賓,紅娘。直播時很多女嘉賓和紅娘會一起慫恿男嘉賓送禮物,很多人會覺得送禮物很正常,前提是真的很喜歡那個女嘉賓,但是越到後面就會發現一些女嘉賓和紅娘是託兒,只是為了騙禮物拿提成,根本不存在真心尋找真愛。
有很多人表示婚介行業是暴利行業。
據調查,一些平臺會員入會起步價是6888元,僅提供兩個月的婚介服務。然而這個等級的會員一般不會得到公司重視,大部分會員到期後還會被誘導續費。他們會儘量說服會員辦理時間更久的、服務更多的定價為18888元和28888元的會員服務,甚至還會建議會員辦理價值十多萬更高端的私人訂製服務。
涉黃信息頻出現
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婚戀和社交平臺甚至成為黃色信息的排汙口,為招嫖賣淫、售賣淫穢色情音視頻提供推廣平臺。有人把招嫖的微信號和QQ號發布在頭像和籤名上,有人則在交友過程中明目張胆地售賣淫穢色情視頻。所以微博上就有網友直言:「有的婚戀交友App上面全是賣淫工作者、酒託、時時彩託、主播拉客、遊戲託……」
真愛不貶值 多管齊發來治理
「雲相親」的「坑」需要法律填平。
一方面監管部門須嚴厲打擊涉及線上相親的不法行為。要加強對「雲相親」的監管力度,一是要對「雲相親」的營業資質進行審核審查,不具備營業資質的要堅決予以取締,防止有人渾水摸魚,侵害相親者的合法權益;二是要對具有營業資質的相親平臺進行有效管控。嚴格按照廣告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條款進行法律約束,發現違規違法的立刻敦促整改,拒不整改的吊銷其營業執照。
有些騙子利用「雲相親」進行花樣繁多的欺詐,相親者一旦發現上當受騙要立刻進行舉報,不能做「沉默的羔羊」;相關部門也要嚴懲不法分子,全方位打擊擾亂正常婚戀市場秩序的行為。
再者,相親者要學會理性相親。
結婚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不可盲目與盲從,更不能聽信婚介的一面之詞。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最好還是線下進行,通過接觸查看對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儘可能對相親對象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否則,只在線上「霧裡看花」,不僅容易看走眼,還容易步入不法婚介設下的圈套,損失錢財,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雲相親」的「坑」需要用法律之手進行鉗制,唯有拿出法律重器有效打擊,才能最大限度地揭穿「雲相親」的套路騙局,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一方面,監管單位和平臺提供方均責無旁貸,必須守土有責。
(參考:人民網、艾瑞網、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