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在我們小的時候,父親是高大的,威武的,無所不能。
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父親總是在奔波忙碌,很少有時間陪我們,所以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跟母親在一起度過,很多家庭的事情都是母親告訴我們的。大部分母親都比較感性,喜歡跟孩子說她這些年經歷的委屈,很多事情都怪罪在父親身上。我們受母親的影響比較大,可能還會對父親產生不滿,替母親打抱不平。
農村家庭大部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父親外在賣苦力掙錢,母親在家裡負責操持生活,我們能看到母親忙碌,卻很少知道父親在外受累。每次父親回家還要聽母親嘮叨它如何受累,父親總是一言不發。漸漸的,父親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下降了。
我們上大學,參加工作,變得有出息了,母親認為這都是她的功勞,是她日夜操勞培養出來的,父親只知道掙錢,其他的事都不管。
隨著我們結婚生子,母親幫忙照顧孩子,母親的地位越來越高。父親年邁了無法掙錢了,在家母親嫌父親不會做家務不會照顧孩子,總說父親沒用。
父親越來越卑微了,話越來越少了。
我們小時候敬畏和崇拜的父親,為何會這樣呢,其實問題在我們子女身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庭結構關係的變化,父親擔心自己成為子女的累贅,擔心子女嫌棄自己,擔心自己一個農民給子女丟臉,擔心子女不養老……,這一切的擔心,都是因為愛我們,因為我們沒有給父親足夠的關心,沒有對父親的愛給予回饋。
回頭看看這些年,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除了自身的努力,其他的都是父親辛辛苦苦給我們提供的平臺,我們吃的每一碗飯,用的每一分錢,那都是父親的汗水。
父親是家庭的脊梁,是主心骨。
父母之愛子女,遠勝過子女愛父母。父親永遠是那個最堅強的人,如果自己能夠做到的,決不會給子女添麻煩。
我們長大了,成長了,說話有分量了,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了,或許真的會嫌棄父母,埋怨父母,不耐煩父母,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或多或少都會有。
我們也都會老去,我們的父親也年輕過,不要等我們老了體會到很多委屈後再後悔,那時候我們的父母早已離我們而去,後悔遺憾已沒有用。
所以常回家看看,關心父母,孝順父母,多陪父親說說話,讓父親知道我們很愛他。我們應該更加尊重父親,因為人越老越孤獨,老人退休後退出了很多社會關係,接觸面越來越窄,他們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我們不僅自己要更加關愛父親,我們的孩子也要教育好,多關心老人。
父親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大富大貴,而是精神上的愛和關照。
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是無法全部回報的,但是我們要竭盡所能,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