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長大,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的意義是什麼?

2020-10-31 夜裡修行

小時候我幻想長大,長大了,我可以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父母的管束,那樣該多好,可是如今我多想回到從前,無憂無慮的在您的身邊。

22歲的我終於到了和父親碰杯的年紀,可是卻沒有活成父親希望的那個人,看著手上布滿老繭的父親,滿臉皺紋的母親,有些心酸,父親曾是懷揣夢想的少年,母親也曾是對鏡貼花的姑娘,到底是誰改變了他們,如今已經年過半百,可是他們依舊終日奔波,你說,他們為什麼如此辛苦?不過是為了我這沒出息的兒子。

光陰似箭如流水啊,你我不再是少年,今年我22歲了,長大了,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大學生聽起很自豪是吧?可是在如今這個遍地都是大學生的年代,這三個字顯的微不足道,下面我講一講的故事。

高中就是一個混子,因為學習的事情沒少讓父母責罵,偷偷騙錢和同學出去玩,和別人打架,家裡賠錢,在家裡和父母大吵大鬧,現在想起以前的自己挺混蛋的,怎麼會有這樣混蛋的人?

記得有次為給同學過生日,騙了父母300元,而也是那次我在母親上班的地方,發生了畢生難忘的一幕,那時候我發誓,絕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好大學,光宗耀祖,可是有些情節註定是小說裡面才會出現的,第一次參加高考失敗,撲面而來嘲諷與壓力,第二次參加勉強上了一個普通二本,可是在外人眼裡,依舊不入流。

心高氣傲的我,原本以為上了大學,就和同齡站在同一起跑線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庭的狀況,可是我發現我錯了,有的人生來,他起點就超出我們太多,太多。

班裡面的同學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抵得我3個月,穿名牌衣服,用的奢侈品,和他們比起來,我簡直是從窮民窟裡面出來的,而且這個大學並非我想像的那樣美好,混吃等死的比比皆是,寢室裡面通宵打遊戲,每天計劃吃什麼,怎麼玩的開心,這是大學?我甚至一度想退學,換來的卻是父母的責罵

「供讀一輩子書,就是為了讓你上大學,要是不讀,你早早說,我們就不用那樣辛苦了!」

在大學,我不甘心自己平庸,不甘心自己隨波逐流,不忍心讓父母面對別人唯唯諾頭,低聲下氣,那可是我的親生父母。

從大一的時候我就開始寫小說,網絡小說,傳統文學,都寫,我沒有別人那樣雄心抱負,沒有他們的鴻鵠之志,我只是想掙一點錢,減少父母的負擔,這一堅持就是兩年多,收穫寥寥無幾,還耽誤了兩年的光陰。

眼看快要畢業了,身邊的哥哥,姐姐,同學,朋友,都陸陸續續在外面買房,我內心不免有些嫉妒,甚至有些憎恨自己父母,為什麼你們如此平凡?為什麼別人想要得到的東西,唾手可得,而我卻要付出萬般努力,而且還得不到!

既然父母努力給我最好的,我怎能讓他們失望,我討厭父母的平庸,又怎能讓我的孩子厭惡我的平凡。

記得大學暑假在家,父親在工地受傷,卻在家裡養傷,卻沒有去醫院看病,我問他為什麼不去看病?他說了一句讓我羞愧的話語「看病花錢,就給你娶不上媳婦了!」

這句話如同針扎一樣,深深刺痛的我心,媳婦本應是我已經的事情,可是如今這個社會,天價彩禮,高昂房貸,不是我一個大學生能承擔的起,我很想告訴父親,我自己可以掙到錢,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扛,可是到嘴邊的話,卻發現沒有勇氣說出來,哈哈,我不得不承認,我就是一個啃老族,一個一無是處的混蛋。

本以為自己長大,父母可以享福,誰知道他們50多歲,竟然是最辛苦的時候,我不禁問自己,長大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為了給家裡增添負擔?還是讓父母沒日沒夜的埋頭苦幹。

以前總是想辦法在父母哪裡如何騙錢,現在,只會告訴他們,錢夠用,當父母開始說話開始唯唯諾諾,當他們開始看自己臉色的時候,我知道他們已經老了,我長大了,可是我長大的意義在哪裡?長大了,意味這我要承擔起這個家的責任,我是這個家裡的希望。

知道高中時候我為什麼會發生轉變,那是因為我,看到驕傲的母親,在撿別人扔在地上的工資,那刺眼的一幕,在我心底留下了一道疤,也是一直激勵我前行的動力。

如今我開始接觸自媒體,希望通過網絡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總之一句話,我會想法設法讓家裡改變,我會努力讓我未來的妻子,孩子,可以活的有尊嚴,我希望我長大的意義是,父母可以平等的和人說話,

也希望屏幕前的你,父母健康,工作順利!

(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屏幕前的你,努力加油,莫留遺憾。)

相關焦點

  •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有何意義?」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有何意義?」 發小為家裡添置冰箱時,在朋友圈裡配文說到。這是一個二十剛出頭的女孩。有些人,可能輟學時信誓旦旦地向父母宣稱:「早點出去打拼,我也不會比別人差,養你們還是養得起的。」
  •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你會發現,我們成長的速度,往往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們經常性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於是,你總是一個人要扛下所有。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年歲漸長,便多了不少突然理解父母的瞬間。總是在撞了南牆之後,才發現他們是對的。等到父母老了,才反應過來,自己甚至沒有好好陪伴過他們。到了社會我們才知道,那麼多人對你說過「我是為你好」,但其實只有父母才是真的為你好。大家只管獨善其身,掃盡門前雪,哪管你的瓦上霜。
  • 如果父母依然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父母依然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朋友說出這句話,讓我莫名的覺得心酸。後來媽媽說,爸爸在那工地裡是負責提水泥送給工人,他要踩著搭架上的板,而且沒有任何的安全措施,那天爸爸無意踩空摔下來,幸好有一層層的竹子卡了一下,要不然就看不到爸爸了。那一刻,我在心裡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如今我出來工作了,離家太遠。除了逢年過節,有大長假才能回家,要不然根本就沒辦法回家。
  • 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被束縛的我和拼命想給我優沃生活的父母在那灰濛濛的日子裡拉扯著媽媽摸著我的頭,眼裡似乎有什麼想告訴我的東西,可惜我太小,讀不懂那沉重的愛,只知道媽媽來了,沒事了。「那我和弟弟在上面就可以增加更多分量,為什麼讓我們下去?」我打斷媽媽的話。
  • 如果父母還那麼辛苦,我們長大還有什麼意義?
    可是等到真的長大了,卻發現玩具不再是自己的愛好、零食也吃的越來越少、可以去的地方都需要花錢、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都需要機會。長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還是依舊很辛苦。出生貧寒,爺爺奶奶去世的早。爺爺奶奶育子女八人,三兒五女,父親排行老六。所以我一直在父母身邊長大,沒有人帶我,父母出門打工更不方便。於是母親幹起了農活,父親做起了木材生意。兩個姑姑那時還小,幫襯著家裡做些事情。
  • 爸在朋友圈發: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你長大有什麼意義
    在中國傳統理念當中,養兒防老一直都是老一輩的想法,不過在當今社會,不出養老,反倒啃老的倒是挺多,而且還有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這無疑加重年輕人的負擔,所以不少人抱怨,不是不想孝順而是只有先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孝順父母。最近在職業論壇看到這樣一個熱門的帖子,「爸在朋友圈發: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你長大有什麼意義!」。到底怎麼回事?請往下看。
  • 如果你的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的成長還有什麼意義
    有沒有在什麼時候,你的父母跟你說話的語氣開始沒有了從前的倔強和命令,他們開始看你的臉色,做事開始詢問你的意見和你商量,當他們開始卑微的問你要錢的時候,當他們對你的愛變得小心翼翼的時候,當你承認父母老去的時候,那時候他們就真的老了,你就必須要成長了!
  • 當你長大,但你的父母依然辛苦
    父母每天都要去地裡忙碌到天黑,早上天沒有亮,又去地裡了,每天的辛苦,導致他們看著會比同齡生活在城裡的人老很多。看到當你長大,但父母任然辛苦時,你長大的意義是什麼呢,感觸會非常深我們長大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 你有後悔在長大後,才理解父母那時對我們的用心嗎
    董卿說,我小的時候,爸爸對我非常嚴厲,我有一度很不能夠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可是當我長大一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每一個父母都會傾儘自己的所有去愛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不能理解,為什麼父母總是起那麼早,長大以後我才明白,原來叫醒他的不是鬧鐘,而是生活與責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再為你負重前行罷了。
  • 為什麼小時候的我們渴望長大,長大的我們渴望回到小時候?
    ,學習也相對簡單,成績也在我們的理想範圍內,同學之間的差距也並不是那麼大,對升學什麼的也沒有什麼很大的概念。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是很大,只要我們不要太落後就好了,注重的更多是興趣的培養,對於其他的父母也不過多的逼迫。
  • 挑戰與意義|長大以後
    身邊的朋友和親人,有為孩子教養而焦頭爛額的、有為父母身體狀況而擔憂的、有為自己職業發展而焦慮的,有為人生該何去何從而迷茫的,也有為買房買車而不斷克制自己的,還有深陷婚姻感情危機之中度日如年的……這些世相,就是我們長大後經常要面臨或者正在經歷的。就這點而言,【長大以後】,其實是生活的全面展開,並且我們需要為這全面展開的生活——無條件地負責——去搞定它。
  • 真正迫使我們長大的,不是現實的殘酷,而是父母的婚姻
    畢竟,回想起來,從小到大我們姐弟倆都沒怎麼有過交流,我雖打心底裡明白大姐對我們這群弟弟妹妹一直都很是關心照顧,可若要論言語上的交流與心靈上的溝通,那就實在是少之又少。懷著緊張與激動的心情,我點開了聊天信息,禮貌性地給予了回復,而大姐也是直截了當地說明了自己此次的來意。
  • 長大之後,我們為什麼和父母變得陌生了!
    小時候我們和父母之間,可以說是無限的親密。和父母之間總有著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磕。有了什麼委屈和秘密,也總是第一時間想到他們!這個時候父母在我們心中,就是一座山,整個天空。這個時候父母在我們心中,就是那個無所不能的英雄和超人!然而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發現他們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
  • 長大是為了什麼
    也許長大真的是一瞬間,媽媽生日,買了個髮簪送給她。我在給她插上頭髮的時候,看到髮根的頭髮都白了。我突然意識到父母老了。他們為我操勞了大半輩子,我又給他們做了些什麼? 長大了,也變得越來越慫了;買東西的時候為省到幾塊錢的時候沾沾自喜是多麼可笑。
  • 我們慢慢長大了,父母卻變得小心翼翼了
    導語: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在我印象中的父母,父母是強勢的,不可反駁的,說話更是直性子,該怎麼就怎麼,從來不會因為害怕自己傷心,而低聲細語的說,其實我們知道,他們不是不愛,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更多的是責任。小時候,老是喜歡玩,一不小心就錯過了時間,回來的路上都是擔驚受怕的,生怕被父母罵。
  • 關於翡翠:我們逐漸長大,父母逐漸老去
    人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有的人覺得是沒有在高中拼搏過;有的人覺得是沒有在大學認真過;有的人覺得是沒有在工作中奮鬥過;有的人覺得是沒有在自己的一生中珍惜過,導致後來的她不是她了。其實,伴隨著我們逐漸長大,父母逐漸老去,如果你還看不在眼裡,那麼這一切才會是自己這一生最大的遺憾。
  • 作為子女如何與父母相處?我們在一天天長大,父母卻一天天漸老
    成長,伴隨著我們的一生,貫穿於生活的每天,無論我們這天學到了知識,還是虛度了時光,我們都在長大。同時,為我們操勞的父母,他們的容顏也正在悄悄改變。我們一天天長大,也意味著我們的角色在不斷發生改變,少年的青澀,青年的活力,中年的沉著,老年的淡定,是人生旅途中每個人的歷程,不論我們在哪個階段,父母的愛總會與我們相伴相隨,如何與父母相處,是我們一生都不能迴避的話題。
  • 小時候的我們期待著長大,長大的我們期待回到小時候
    他告訴我們,後來他才發現其實妻子很早就知道他失業,只是為了不增加他的壓力假裝不知道,張先生很感動。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換成是阿倫,妻子可能早就分手了。所以為張先生能有這樣一位賢內助而感到高興。送上一首《知心愛人》給他們夫妻。
  • 「父母沒有擔當,小孩長大後,真的會比同齡人辛苦很多啊」
    因為家裡的情況是真的不好,她的父母還重男輕女,生了兩個女兒後,再生了一個她的弟弟。她想讀書,父母說沒錢,她沒辦法,成績也一般,乾脆就選擇不讀了。她父母的教育觀就是,孩子養大了就行。這種養大,就是字面上的有飯吃有衣穿,其它的東西,從來沒有想過。
  • 我們不斷長大,父親漸漸卑微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在我們小的時候,父親是高大的,威武的,無所不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庭結構關係的變化,父親擔心自己成為子女的累贅,擔心子女嫌棄自己,擔心自己一個農民給子女丟臉,擔心子女不養老……,這一切的擔心,都是因為愛我們,因為我們沒有給父親足夠的關心,沒有對父親的愛給予回饋。回頭看看這些年,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除了自身的努力,其他的都是父親辛辛苦苦給我們提供的平臺,我們吃的每一碗飯,用的每一分錢,那都是父親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