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平時,他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傢伙,有錢了就四處旅行,沒錢了就湊合著過,對什麼事都不上心,自己社保卡有多少錢都不知道,更別提想著為家人買保險。
但是自從接到媽媽支支吾吾的電話:「你能不能請假回家,你爸爸身體不太好.......」後,他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期間,他四處借錢、託人找專家,並把父母從老家接到北京的大醫院,安排父親檢查、住院、做手術,在母親慌亂無助時,像一個大人一樣在支撐著這個家。
朋友去醫院看他,這個瘦瘦的小夥子,一個人跑上跑下拿藥,繳費,問醫生爸爸的病情......
熟練的動作讓人心疼,也讓人很難相信,眼前的他,和兩個月前那個無憂無慮的男孩子竟是同一個人。就這麼一段時間,一個不羈的少年成長了。
其實成長並不是你的年齡增長了,知識增多了,不是你能賺錢了,也不是你成家立業了,而是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背後的依靠需要自己的依靠了,他們變得脆弱了,遇到事情時需要你拿主意了,那一刻,我們的成長就需要提上日程了!
對於成長這個詞,很多人都感慨良多。
父母的老去,來的人們毫無防備,成長就在一瞬間,而不是日積月累來的。
有沒有在什麼時候,你的父母跟你說話的語氣開始沒有了從前的倔強和命令,
他們開始看你的臉色,做事開始詢問你的意見和你商量,當他們開始卑微的問你要錢的時候,當他們對你的愛變得小心翼翼的時候,當你承認父母老去的時候,那時候他們就真的老了,你就必須要成長了!
最近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上看到這一段,一名聽眾來信說:自從奶奶過世後,爸爸不願過生日,好像一直逃避這件事。
她在信中回憶奶奶去世時的場景,作為家中長子的爸爸一直在強撐著打理葬禮,打起精神對街坊鄰居笑臉相迎......
所有的情緒直到女兒回來的那一刻土崩瓦解,爸爸抱住她,哭著說「爸爸沒有媽媽了」。
那一刻,她突然覺得爸爸老了,也是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是啊,小時候,父母就像一棵參天大樹,支撐起了我們的整個童年,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總是美好的,但是再強壯的樹也會有衰老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總是躲在大樹低下,總有一天,大樹開始衰老,那個時候,你必須成長,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怎樣才算成長呢?就像前段時間吳昕在節目裡說的那樣「在之前總覺得經濟獨立了,或者成家立業了,就長大了,其實只長大了一半。直到有一天,遇到事情了,你會發現爸爸媽媽都看著你,等著你做決定的時候,其實那才是真正迎來完全長大的一刻。」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做好成長的準備,我們膽怯長大,總是希望一轉身就有依靠,但總在那麼一瞬間,你必須長大,因為那個時候,你的依靠也需要你的依靠。
前段時間看到一句特別扎心的話:如果你的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的成長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還來得及,希望所有的父母能老去的慢一些。
如果可以,希望所有的子女都能夠讓父母放下肩上的重擔,放心的去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