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你的伴侶,是這樣一個人。
經常性情緒低落,你問Ta怎麼了,總是笑笑回答沒事,但你覺得就是有事。
約會時心不在焉,看電影不投入享受劇情。下次讓Ta挑影片,Ta說隨便。
你生氣了,Ta會主動道歉,言辭懇切態度真誠,仿佛再生氣下去就成你不懂事了。
問Ta什麼意思從來不肯說,有時候會回答不知道怎麼說,感覺從來沒有有效溝通。
答應的事情總是有突發狀況出現導致爽約,會道歉買禮物承諾下次,可是你不敢再信了。
總之一切看來都很正常,Ta是愛你的,所有問題似乎都是意外,可是你就是和Ta相處得很累。
想分手了,又不捨得。
我們好像都沒錯,為什麼愛得那麼累?
一兩次的爽約和情緒低落可能是正常情況,但交往過程中,如果你長期感到被忽視,伴侶卻又口口聲聲說著愛你,你想生氣又找不到理由。
那麼多半是因為你受到「被動攻擊」了。
被動攻擊是人格障礙的一種,發動被動攻擊的人,有的是故意為之,但大部分都是在無意識下發動的。
那是一種潛意識中以消極的行為體現的非言語攻擊,單次造成傷害不大,可就是讓人膈應。
受到攻擊的人好像覺得回擊是小題大做了,就算想生氣,對方也是急忙道歉,再糾纏不休反而映襯得自己小氣。
在親密關係相處中尤其如此。
分手吧?
不至於。
繼續吧?
不舒服。
最讓人抓狂的地方是,你根本分辨不出Ta的攻擊是真的,還是無意為之。
如何識別被動攻擊?
親密關係中,通常看兩點。
1.從其他事情的表現上,確認Ta對你的愛還剩多少。
不要只看單一的事件判斷,有過一兩次的爽約行為,你不確定Ta的道歉是否真誠,那就看Ta平時是怎麼和你相處的。
如果平時態度依舊消極,連吵架都吵不起來,經常發起冷暴力。
言語順從,態度違和。
那基本可判斷屬於被動攻擊了。
常見的被動攻擊話語有。
「隨便你怎麼想吧」
「是我錯總行了吧」
「你要這麼說我也沒辦法」
2.觀察Ta與他人的互動。
被動攻擊是Ta的性格,還是只是對你一人的不滿?
如果是後者,那麼Ta只會體現在親密關係中。朋友相處是不會出現,身邊人對Ta的評價都是正常的。
這很容易識別:你在和共同朋友吐槽Ta不好,想要分手時,大家都覺得你過於小題大做,那基本可確定是對你一人實施的攻擊行為了。
這麼說來,對方是有點「綠茶行為」感覺的。
確認在親密關係中遭遇被動攻擊了怎麼辦?
1.提供表達機會。
被動攻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在關係中感到身處低位,不敢發起主動攻擊行為。
可謂是「沉默的抗議」。
既然如此,在伴侶偶爾表現出正常的情緒宣洩的時候,給予肯定的言辭,有助於對方重新認識這段關係。
你需要讓Ta明白,你樂於看到積極的溝通,以獎勵行為去給予伴侶正向強化,逐步減弱Ta被動攻擊傾向,直到消失。
2.不要以行動鼓勵被動攻擊行為。
不幸遭到被動攻擊後,如果你真的受到刺激表現生氣,那無論對方是否有意為之,在內心中都是會對攻擊行為進行強化的。
因為Ta發現這麼做有用,潛意識中不自覺就會增加更多的被動攻擊。
你要做的是不動聲色,不要給予直接反饋,最理想的處理方式是,冷靜理性地指出Ta行為被動的心理動機,並且鼓勵Ta有話可以好好說出來。
3.試著積極溝通。
不要採用批評指責的方式,高高在上的態度只會引來道歉,引發新一輪的攻擊行為。
明確告訴伴侶你內心的真實感受,不滿意Ta哪些行為表現,讓Ta知道你何以感到難受。
注意言辭的推敲,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是兩個人的問題,是你們在關係的博弈中生出的怪物,所以不要責怪,要明白這是「我們共有的問題」。
最後,如果你長期遭受被動攻擊,試過各種調整方法卻見效甚微,可以嘗試通過求助解決。
或者,分手也是另一可選項,別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