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不靠兒女,不去養老院,幾種「新型養老」模式可供參考

2020-09-05 母嬰參考

老年生活要想過得好,自身選擇很重要。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你養我大,我養你老」本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可是如今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孩子養老似乎成為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老人們的心態開始逐漸發生變化,一些「新型養老」模式也開始興起,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生活方式安享晚年。

案例

李奶奶和老伴兒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均已結婚生子,都挺孝順的,雖說沒有住在一起,可是經常回家探望,退休後的兩位老人沒有幫子女帶娃,而是開始了新鮮又有意思的「旅行養老」。

夫妻倆在同一個地方待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既然也都各自成家,不再需要自己,而剩餘的人生終於可以為自己做打算。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李奶奶決定趁著身體硬朗,為了自己勇敢一次、瀟灑一次,和老伴兒約定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將年輕時沒來得及看的風景一個個去看透,感受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換一種生活方式,尋找屬於內心的那份平靜,並且現在金錢和時間充足,正是外出看世界的最佳時機,於是兩人便踏上了旅遊養老的道路。

現如今,旅行養老成為諸多老人追捧的養老方式之一。或許上了年紀,可是心不老,對生活依舊保持著熱情和活力,對明天永遠有期待,這種方式可以開拓眼界、舒緩心情,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除了旅行養老,各種新型養老模式不斷湧現在大眾視野,老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不再因為兒女沒有陪伴在身邊而苦楚孤單,選擇一種能讓自己活得開心的方式最重要。

新型養老模式

1、抱團養老

所謂的抱團養老就是一群老人生活在一起共度晚年時光,有點像大學寢室的感覺,幾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脾氣相合、知根知底的老人住在一起,沒事兒喝喝茶、聊聊天、做做飯、打打牌……慢慢悠悠地消磨時光,大家在一起暢所欲言、互幫互助,不再覺得孤單、無聊,給生活增添不少歡聲笑語。

老年時光最愜意的莫過於悠閒地坐在搖椅上,聽著廣播,這款See Me Here/不見不散多功能迷你音響剛好可以派上用場,它包含了經典歌曲、流行歌曲、古典音樂、相聲小品、精選評書、養生修心、傳統戲劇等多個欄目,可以根據老人愛好自由選擇,除了默認內容,還可以私人訂製,你想要的應有盡有,讓喜愛跳廣場舞、晨練散步、練太極拳的老人不會再枯燥。

關鍵是操作起來很方便,老人只要拿出點歌本,對照目錄輸入歌曲序號,在收音機上依次按下數字鍵,即可播放。

傳統老式收音機噪音大、音質差,有的人老人可能嫌吵,而這款收音機特別設有降噪功能,自動過濾屏蔽掉接受效果差的電臺,給老人一個身心愉悅的「聽覺享受」。

如果老人有睡前聽廣播的習慣,習慣性伴著電臺節目入眠,可是又擔心收音機一直播放費電的話,這款收音機又幫您解決了難題,它可以提前設置自動關機時間,讓老人酣然入睡不再分心勞神。


2、鄉村養老

大城市裡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人聲鼎沸,水泥堆積起來的高牆限制了老人的活動、封閉了老人們的心,而有的老人等到兒女穩定後,會回到鄉下種地、養花、養雞養鴨等等,平時沒事爬爬山、早起晨跑、和左鄰右舍嘮嗑等等,既鍛鍊了身體、愉悅了身心,又打發了無聊時光,整個人都感覺到精神煥發、神採奕奕,「田園式」的晚年生活怡然自樂,別提多愜意。

其實,人到了晚年才發現,子女不再是決定晚年是否幸福的關鍵因素,現在多數子女結婚後都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經營小家上,對於父母的依賴性和關注度越來越小,要是碰上經濟拮据,照顧老人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此,對於老年人來說,一定要為自己謀劃好晚年生活,給自己準備好後路,而不是完全寄希望於孩子身上。

人到晚年,最靠譜的東西只有三樣

1、房子

家是安身立命之本,我國人對房子的執念是根深蒂固的,老人一定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不要為了給兒女買房賣掉老家的房子,否則只能在退休的年紀裡東奔西走;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以和兒女分開住,能降低不少家庭矛盾,如果真的鬧掰了,總有個容身之處,不至於露宿街頭。

2、養老錢

靠孩子給贍養費,倒不如自己提前悄悄攢夠錢,千萬不要把一生的積蓄都花在孩子身上,如今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他們要承擔四個老人的養老重擔,車貸房貸已然讓其不堪重負,自身都無暇顧及更別說父母的養老需求。

為此,對於初步步入老年的父母來說,一定要給自己留足養老錢,以便應對生活不時之需,畢竟年齡越大,掙錢門路越少,花錢地方增多,稍不注意生個病,都是不小的開支。

3、好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自己健康,才能活得開心,也不會給兒女增加負擔,步入晚年生活後,一定要堅持鍛鍊身體,合理搭配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擴大交際圈,讓自己活得身心愉悅,用心去感悟餘生的美好時光。

相關焦點

  • "新型養老"走紅,老了不拖累兒女也不用去養老院,網友:嚮往
    養老一直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話題,由於當年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都是夫妻雙方不僅要頭頂4為老人,還要照顧自己膝下的兒女,儘管很多父母都不想給孩子造成負擔,除了要給兒女照顧孩子之外,還要儘量不讓自己生病給兒女減壓。
  • 「新型養老」方式,不去養老院不跟兒女住,都省心。老人說心裡話
    有天夏阿姨出了一個主意:要不咱們兩個搬出兒子家,一起抱團養老,咱們兩個人在一起住,肯定比和兒媳婦每天住在一起舒服。夏阿姨這麼一說,莫阿姨也覺得眼前一亮,這是個好主意,確實是兩個老姐妹一起抱團,好過整天和兒媳婦不對付。
  • 新型養老方式正在興起
    在張阿姨的眼裡,82歲的養老院就像一座閻王殿。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她已經向她的孩子發出了最後通牒:送我去養老院,殺了我。把我送進這種地方,純粹就是忤逆兒孫的作法!張大媽兒孫滿堂,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由於老伴走得早,平常的日子裡她都是輪流住在兒女家。 。
  • 新型養老方式來臨,要比傳統養老更合適,不拖累自己的兒女
    導語:中國傳統文化,「養兒防老」是自古以來做兒女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辛苦把子女撫養成人,就是希望晚年之後,子女們可以贍養自己,這就是古老的傳統美德。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但如今的社會已經變得潮流,老人也有自己的選擇方式來養老,他們不願意給兒女增加壓力,他們想用獨特的方式來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 70歲老人傾訴:「新型養老」,不去養老院不跟兒女住,彼此省心
    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養老院的出現,讓很多老人看到另一種養老方式,覺得自己老了,可以去養老院裡養老,不必麻煩兒女,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是,養老院還是有自身的不完善,很多老人去了以後不習慣,再加上氣氛陰霾,老人的內心恐懼,所以,很多老人寧願一個人獨居生活,也不願意去養老院。
  • 城市養老新時尚:不跟兒女煩,不去養老院,四個阿婆賽神仙
    大部分退休老人,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選擇不給兒女住,不去養老院,而是這樣組團養老。這種養老不僅能養老還能賺錢,一舉多得。她一氣之下,把那個男人掃地出門,從她的經歷中,我們四個人總結了一個真理:這年頭,誰都靠不住,唯獨靠自己。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不接受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寧可單過」
    為了了解老人退休後的真實生活和他們對晚年生活的期盼,我採訪了3位退休老人,他們跟我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也得到了一個總結:「我不接受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寧可單過」。再說了,我不是他兒子親媽,就算我給他帶大了孩子,他也不一定願意給我養老,這虧本的買賣我不做。」
  • 2位退休老人的心裡話:這2種新型養老模式我寧願自己過也不接受
    對於老人來說,兒女有出息又孝順,還有兒孫繞膝,這就是晚年的幸福。但是如今,這樣的晚年幸福卻是難之又難。如今新型養老模式正在興起,但也有些老人是寧願自己過也不願意接受的。讓我們來聽聽2位老人的心聲。出院之後,兒女們就商量著讓我輪流去他們家住給我養老。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是女兒嫁到了異鄉,兩個兒子也在不同的城市定居。輪流在兒女家住的話,我雖然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還有都能看到兒女們。不過我覺得這樣太折騰了,身體吃不消。還有,輪流在兒女家住,讓我沒有歸屬感。我拒絕了兒女們的提議,我寧願呆在自己的家裡自己過還安心點。要是實在老得不能自理了,我就去養老院。
  • 「不帶娃就不給養老」,新型養老模式讓老人苦不堪言:我寧可單過
    如果子女有絲毫不孝的舉動,哪怕只是不服從父母無理的安排,都會遭到懲罰。在現代,我們依然倡導孝悌之道。不過,現代人所提到的孝順,指的是孝敬但不愚孝。父母生養了我們,我們應該盡到給父母養老的義務,尊重父母的意見,可是,如果父母的要求太過無理,子女就可以不滿足父母的要求。
  • 人老了,不再是住兒女家和進養老院,這幾種新型養老方式可以試試
    人老了,需要養老。有些老人也許怕打擾兒女的生活,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很多老年人選擇老兩口一起生活,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寧可兩口子窮守一屋,也不願打擾別人的生活。這怕是很多老年人的真實的心理。身體的衰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獨。人越到老了,越需要生活在人群中抱團取暖。這時也有些老人會選擇和兒女住或者住養老院兩種養老方式。
  • 父母老了以後,除了靠子女養,還有這些養老方式,不給子女添麻煩
    有兒有女,不等於有人給養老有家養老院,裡面住著很多位,年近七八旬的老大爺。還有一個最小的女兒,談戀愛結婚,分分合合,日子不穩定,跟著她操碎了心。前年生病時,還是保姆陪伴,才熬過了一劫。現在,三個子女,誰都借不上力,不如在養老院待著了。」有兒有女的老人,活成了無兒無女的狀態,真的是一種說不出的辛酸,太悲催了。
  • 有退休金,聲稱養老不靠兒女的母親,突然求我給她養老送終
    我媽從小就很要強,也很理事,有養老金的她,曾豪橫的宣稱:以後養老不指望我們做兒女的,到老了也不給子女添麻煩,和我爸去養老院住。不靠我們養老,我當然省事省心,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的,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太大了,特別是獨生子女,到了中年,上有四位老人,下有孩子要養,還要忙工作,家銷大不算,關鍵是沒有精力啊!我媽說不用我們養老,當然我也輕鬆不少了。
  • 「新潮養老」走紅,不去養老院也不麻煩子女,網友:老了我也這樣
    父母把兒女拉扯大,當兒女的自然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不過時下在生活壓力較大的年輕的家庭中,夫妻倆既要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同時又要兼顧著贍養老人,這著實讓子女有一些顧之不及。於是有些老人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便選擇去養老院生活,但是這卻也並非是老人們理想的晚年生活模式。
  • 養老已成兒女最大負擔,可不管說的再好聽,為啥老人不願去養老院
    可是,現在很多人家都是獨生子女,老人年輕的時候只養了一個孩子,上了年紀之後也都只靠著這一個孩子養老。原本很多人都覺得贍養一個老人是很簡單的一年事情,老人也覺得這對孩子和自己都是一種減壓的模式,但實際上,養老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負擔」。
  • 人到老年,三種「新型」養老模式,您認為哪種最好?
    就拿養老問題來說,以前的觀念是「養兒防老」,但是目前看卻越來越不靠譜,因為兒女們生活壓力也大,為了生計有時候就忽略了老人的問題。與其把所有的希望全部壓在兒女身上,還不如探索一些新的養老模式。這三種養老模式,確實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了新方向。那種流行了幾千年的靠兒養老模式也不再是首選,養老方式的增多,對於老年人來說確實是福氣。
  • 老人晚年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兒女養老、社區養老,還是養老院
    現在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許多方式可供選擇:有居家兒女養老,有社區養老,還可以去養老院,這些養老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利弊,老年人該如何選擇呢?大家都知道人年齡越大,適應能力越差,因此老年人很多時候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因為在那裡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無論是人還是物都是非常熟悉的,絲毫不會感到陌生。跟兒女住在一起的好處是比較多,因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大家在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彼此對生活的習慣以及飯菜的口味都比較了解,在生活上的照顧會容易一些。
  • 「新型養老」正流行,老人不孤單子女不受累,讓養老變「享老」
    」正在流行,老人不孤獨子女不受累,讓養老變「享老」:關奶奶現已經70歲了,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老伴兒很早就過世了。因為關奶奶不願意在子女家居住,所以說,平時只有女兒會儘量在工作之餘抽空去看望一下關奶奶。不過好在,關奶奶有足夠的退休金,也不太依賴子女,她自己選擇了「社區養老」的方式,經常和小區裡的老人一起玩,一起聊天,每天都很充實,讓子女省了不少心。
  • 這3種「新型養老」正悄然興起,不用麻煩子女,也不用住養老院
    和子女溝通過後,子女表示工作的確非常忙,實在不行可以送他們去養老院。畢竟養老院裡面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會照顧老人,而且子女也能得到些許放鬆。但這種養老方式雖然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但卻無法保障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因為養老院的老人一般都不認識,如果碰不到聊得來的好友,再加上沒有家人陪伴在身邊,多少會覺得孤單和寂寞。
  • 一種新型養老來了,父母有人陪,子女不麻煩,你能接受嗎?
    有那麼一天,我們終將老去,那時,我們的養老會由誰來買單?是選擇居家養老,在年老病倒後,忍受著家人厭煩和抱怨?還是選擇妥協,在養老院的一間單人房裡,期盼著子女的看望,孤獨中養老?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這兩個選擇,或許怎麼選都是輸,養老生活都算不上體面。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兩種兒女是來要債的,我寧可自己養老」
    養老現在很熱門的話題,很多人都在討論這樣不同的養老模式,對於老人來說,只要老人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以下這幾種養老模式,卻是老人們非常反感的這種情況,寧願自己養老,感覺自己養大的兒女就像來要債的。這兩天兒子來接劉奶奶回去養老過,劉奶奶本來以為哥只生活會很快樂,劉奶奶,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是這樣的,平時在公園跳跳舞的鍛鍊一下,有空去買下菜,白天跟熟人聊一下,但是她去到兒子家後,發現一切都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