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說養兒防老過時了,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這個現象更為突出。老一輩的奮鬥者,從小吃過很多,作為父母的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再受苦,希望孩子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大部分退休老人,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選擇不給兒女住,不去養老院,而是這樣組團養老。這種養老不僅能養老還能賺錢,一舉多得。
我今年75歲,喪偶30多年,兩個女兒,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香港。退休後,曾經去國外住了一段時候,女兒家雖然有很大的別墅,和優渥的生活環境,可是,總是覺得在異國他鄉,沒有歸屬感。
葉落歸根,人老了還是在故土生活比較好。因此,我還是不顧女兒的勸阻,執意回到了深圳。這裡有我熟悉的圈子,還有我熟悉的味道。關鍵是,還有三個特別要好的閨蜜在等著我。
我的這三個閨蜜也都是單身,和我年齡大小差不多。都沒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在村裡住著老房子,孩子有的在國外,有的在市中心住。其中的一個閨蜜,曾經再婚過,搭夥在一起過了不到一年就散夥了,因為那個男人,看重的不是她的人,而是她家的房子和錢。
她一氣之下,把那個男人掃地出門,從她的經歷中,我們四個人總結了一個真理:這年頭,誰都靠不住,唯獨靠自己。
我們四個人的感情真的宛如親姊妹,出去做什麼都在一起,每天早上8點去酒樓喝茶聊天,在茶市邊侃大山,邊調侃哪個老頭帥,總之,一個上午有八卦不完的話題。喝完茶11點去村裡市場買菜,因為那裡的菜都是附近菜農自己種植的菜,很新鮮而且不貴。下午就到其中一個閨蜜家裡去唱K,有時玩累了,四個人就擠在一起,湊合一宿。
我們四個人的年齡加起來快300歲了,對於新興事物,還是很感興趣的,每個人都有平板電腦,兩部手機,一個老年手機,專業和外界聯絡;一個智慧型手機,只和自己的孩子們及四個閨蜜聯繫。
這樣的話,我們用著也放心,不會擔心網絡詐騙,兒女們也放心。而且,閒時還可以和兒孫們視頻通話,家裡也都安裝了監控,一個人在家,萬一有個意外啥的,孩子們隨時都可以關注到。
智能改變生活,科技讓人舒坦,我們不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我們是最美的夕陽,依舊燦爛有光。
我們四個人在村裡雖然住得不太遠,不過,偶爾下暴雨時,大家想喝個茶,唱個K啥的,感覺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的不方便。
為了更方便大家在一起玩,我們四個老少女,又瞞著孩子們,搞了一件大事情買房子。因為大家手裡都不缺錢,所以不用給孩子們商量。
我們就在海邊買了海景老年公寓,四家挨在一起,住對門,不僅方便走動,而且還能相互照應。因為是屬於投資型的物業,基礎設施和配套醫療都很完善,比較適合抱團養老。
平時自己可以隨時去住,節假日還可以帶孫輩們來這裡常住,不住時,物業就當酒店對外出租。每年的分紅,都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我和其他三個姊妹都約定好了,現在我們也才70多歲,還年輕,還能開心地玩個10年8年的,真的等到80多歲了,老了,我們四個就集體去老年公寓生活,不給孩子們添麻煩。而且,這也是孩子所希望的。
因此,女人,老了以後,不管孩子們怎樣,也不管有沒有老伴兒,最主要的是手裡一定要有票子,有票子,做事不求人,餘生不慌張,活得更從容。
「組團養老」應該是一種新型養老方式。起碼,有以下兩種好處,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學習。
4-1、對於老人本身,抱團可以相互扶持。
幾個特別志同道合的閨蜜好友,彼此的秉性,生活習慣,家庭條件,以及各自的健康情況,彼此都比較熟悉和了解。
共同的愛好,相同的習慣,一樣的年齡,不同的家庭,組成一個特殊的團體,求同存異,讓老人們,彼此有個照應,又能一起開心玩耍,又不牽扯家庭財產糾紛,所以,能和諧、和睦的相處。
若誰有身體不適,或者小病小災啥的,都可以相互扶持,共同面對,一起養老不寂寞。相對於,老年人再婚,因生活習慣、財產分割等因素所制約,這種「閨蜜式抱團養老」,更容易相處和生活。
4-2、對於孩子們,既減輕負擔又相對安全。
老人身邊有人照顧,對於孩子們,可以更安心地工作,家庭也更穩定,不在一起住,也能減少婆媳、母婿等繞不開的話題和矛盾,更不會因觀念上的不同,老人和孩子們產生分歧。
不麻煩孩子,孩子有孩子們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日子,老人想孩子們的時候,大家一起聚一下,小聚更有利於家庭關係的融合,也會因彼此有距離,讓距離產生美,讓親情更穩固。
總之,有物質基礎的老人抱團養老還是有很多優點的,不過,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好團友,團友之間彼此有共同的愛好和興趣,能獨立生活,又喜歡熱鬧的人,才可以哦。
人老了,不管是和兒女住,還是去養老院,亦或這種新型抱團養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形式很多種,不能拘泥於某一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