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養老新時尚:不跟兒女煩,不去養老院,四個阿婆賽神仙

2020-11-18 靜月驕陽

現在,都說養兒防老過時了,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這個現象更為突出。老一輩的奮鬥者,從小吃過很多,作為父母的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再受苦,希望孩子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大部分退休老人,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選擇不給兒女住,不去養老院,而是這樣組團養老。這種養老不僅能養老還能賺錢,一舉多得。


01、

我今年75歲,喪偶30多年,兩個女兒,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香港。退休後,曾經去國外住了一段時候,女兒家雖然有很大的別墅,和優渥的生活環境,可是,總是覺得在異國他鄉,沒有歸屬感。

葉落歸根,人老了還是在故土生活比較好。因此,我還是不顧女兒的勸阻,執意回到了深圳。這裡有我熟悉的圈子,還有我熟悉的味道。關鍵是,還有三個特別要好的閨蜜在等著我。

我的這三個閨蜜也都是單身,和我年齡大小差不多。都沒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在村裡住著老房子,孩子有的在國外,有的在市中心住。其中的一個閨蜜,曾經再婚過,搭夥在一起過了不到一年就散夥了,因為那個男人,看重的不是她的人,而是她家的房子和錢。

她一氣之下,把那個男人掃地出門,從她的經歷中,我們四個人總結了一個真理:這年頭,誰都靠不住,唯獨靠自己。


02、

我們四個人的感情真的宛如親姊妹,出去做什麼都在一起,每天早上8點去酒樓喝茶聊天,在茶市邊侃大山,邊調侃哪個老頭帥,總之,一個上午有八卦不完的話題。喝完茶11點去村裡市場買菜,因為那裡的菜都是附近菜農自己種植的菜,很新鮮而且不貴。下午就到其中一個閨蜜家裡去唱K,有時玩累了,四個人就擠在一起,湊合一宿。

我們四個人的年齡加起來快300歲了,對於新興事物,還是很感興趣的,每個人都有平板電腦,兩部手機,一個老年手機,專業和外界聯絡;一個智慧型手機,只和自己的孩子們及四個閨蜜聯繫。

這樣的話,我們用著也放心,不會擔心網絡詐騙,兒女們也放心。而且,閒時還可以和兒孫們視頻通話,家裡也都安裝了監控,一個人在家,萬一有個意外啥的,孩子們隨時都可以關注到。

智能改變生活,科技讓人舒坦,我們不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人。我們是最美的夕陽,依舊燦爛有光。

03、

我們四個人在村裡雖然住得不太遠,不過,偶爾下暴雨時,大家想喝個茶,唱個K啥的,感覺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的不方便。

為了更方便大家在一起玩,我們四個老少女,又瞞著孩子們,搞了一件大事情買房子。因為大家手裡都不缺錢,所以不用給孩子們商量。

我們就在海邊買了海景老年公寓,四家挨在一起,住對門,不僅方便走動,而且還能相互照應。因為是屬於投資型的物業,基礎設施和配套醫療都很完善,比較適合抱團養老。

平時自己可以隨時去住,節假日還可以帶孫輩們來這裡常住,不住時,物業就當酒店對外出租。每年的分紅,都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我和其他三個姊妹都約定好了,現在我們也才70多歲,還年輕,還能開心地玩個10年8年的,真的等到80多歲了,老了,我們四個就集體去老年公寓生活,不給孩子們添麻煩。而且,這也是孩子所希望的。

因此,女人,老了以後,不管孩子們怎樣,也不管有沒有老伴兒,最主要的是手裡一定要有票子,有票子,做事不求人,餘生不慌張,活得更從容。

04、

「組團養老」應該是一種新型養老方式。起碼,有以下兩種好處,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學習。

4-1、對於老人本身,抱團可以相互扶持。

幾個特別志同道合的閨蜜好友,彼此的秉性,生活習慣,家庭條件,以及各自的健康情況,彼此都比較熟悉和了解。

共同的愛好,相同的習慣,一樣的年齡,不同的家庭,組成一個特殊的團體,求同存異,讓老人們,彼此有個照應,又能一起開心玩耍,又不牽扯家庭財產糾紛,所以,能和諧、和睦的相處。

若誰有身體不適,或者小病小災啥的,都可以相互扶持,共同面對,一起養老不寂寞。相對於,老年人再婚,因生活習慣、財產分割等因素所制約,這種「閨蜜式抱團養老」,更容易相處和生活。

4-2、對於孩子們,既減輕負擔又相對安全。

老人身邊有人照顧,對於孩子們,可以更安心地工作,家庭也更穩定,不在一起住,也能減少婆媳、母婿等繞不開的話題和矛盾,更不會因觀念上的不同,老人和孩子們產生分歧。

不麻煩孩子,孩子有孩子們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日子,老人想孩子們的時候,大家一起聚一下,小聚更有利於家庭關係的融合,也會因彼此有距離,讓距離產生美,讓親情更穩固。

總之,有物質基礎的老人抱團養老還是有很多優點的,不過,前提是,一定要選擇好團友,團友之間彼此有共同的愛好和興趣,能獨立生活,又喜歡熱鬧的人,才可以哦。

人老了,不管是和兒女住,還是去養老院,亦或這種新型抱團養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形式很多種,不能拘泥於某一種。

-end-

相關焦點

  • "新型養老"走紅,老了不拖累兒女也不用去養老院,網友:嚮往
    養老一直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話題,由於當年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都是夫妻雙方不僅要頭頂4為老人,還要照顧自己膝下的兒女,儘管很多父母都不想給孩子造成負擔,除了要給兒女照顧孩子之外,還要儘量不讓自己生病給兒女減壓。
  • 70歲老人傾訴:「新型養老」,不去養老院不跟兒女住,彼此省心
    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養老院的出現,讓很多老人看到另一種養老方式,覺得自己老了,可以去養老院裡養老,不必麻煩兒女,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是,養老院還是有自身的不完善,很多老人去了以後不習慣,再加上氣氛陰霾,老人的內心恐懼,所以,很多老人寧願一個人獨居生活,也不願意去養老院。
  • 「新型養老」方式,不去養老院不跟兒女住,都省心。老人說心裡話
    有天夏阿姨出了一個主意:要不咱們兩個搬出兒子家,一起抱團養老,咱們兩個人在一起住,肯定比和兒媳婦每天住在一起舒服。夏阿姨這麼一說,莫阿姨也覺得眼前一亮,這是個好主意,確實是兩個老姐妹一起抱團,好過整天和兒媳婦不對付。
  • 老人,為什麼大多不願去養老院?
    孩子們都很孝順,無奈都不在身邊,好多年了都是姑姑獨自生活。冬天來了,大哥實在不放心老母親,把她接到身邊,可春天一到,老人就吵著要回鄉村,開始哥還以為姑姑是想念老家了,後來才知道,老母親是怕萬一有個閃失,城市裡非要火葬,說對不起祖先。女兒們住在鄰村,接姑姑去總是住不到兩天,就要回去,說各有各的老人,不如在自己家自在。
  • 別再說不靠兒女靠養老院!帶母親到養老院門口,她哭得像個孩子
    然而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很多老人根本無法接受養老院養老,王姐的媽媽就是這樣已經由兒女輪流養老8年,前一段姐弟幾個商量要不出錢送養老院,去到養老院門口,老母親不肯下車去看,哭得淚人一樣,於是只能作罷:
  • 兒女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順嗎?三個家庭生活狀況給出答案
    兒女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順嗎?三個家庭生活狀況給出答案。♦️ 導語:父母年齡大了,兒女將他們送養老院養老是不孝順的表現嗎?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他們的子女也已經五、六十歲了。他們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工作養家餬口。
  • 「驚呆,黃渤送父親去養老院,這麼不孝順?」養老壓力思考
    中午幹完農活回到家,雞蛋的影子都見不著,自己的兒女也從來沒聞到過雞蛋腥,家婆一個人偷偷吃了。當時女兒面黃肌瘦的,沒一點營養的東西吃,家婆竟然連孫女都不捨得給她吃,也不知道家婆是如何做得出來這種事。如此半年,有一天酷暑的天氣,阿姨幹活回到家,家婆坐在客廳啥也不幹,還讓阿姨去摘青菜。阿姨一氣之下,把那隻母雞殺了。
  • 八旬老人:在兒女家輪流式養老,還不如去養老院自在逍遙
    楊奶奶有6個孩子,四男兩女,兩個女兒就在本縣城的不同鎮上結婚成家,距離娘家也不遠,30分鐘的車程就到了。不像自己家的女兒,個個都嫁到外地去了,逢年過節回家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然而,楊奶奶也有自己的糟心事兒,只是外人不懂不了解而已。01楊爺爺20年前就離世了,留下楊奶奶一個人生活。老伴剛去世的那幾年,楊奶奶一個人生活得也算愜意。
  • 如果你老了,是選擇去養老院呢?還是喜歡在家養老?
    曾經見過一個讓人心酸的場面,一位老人就要遠離故土,隨兒子遠走他鄉,臨走的時候,去和自己的老友告別,老哥倆抱在一起,哭得跟淚人似的,那場景,就像生死別離一樣。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離別之日都難捨難分,何況跟自己的兒女分別呢?因為此去經年,也許就是永別之日,再想見面。已是枉然。
  • 選擇居家養老,還是養老院?聽聽兒女的真心話吧
    今天和大家聊聊這樣一個話題:父母老了以後,我們是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還是接到身邊居家養老?今天就來聽聽4個子女的真心話,看看他們是如何選擇的?「重任」,並且他也準備在父母老了以後,就把他們送到養老院去養老。
  • 等我和你爸老了,就去養老院
    從小,我媽就這樣跟我說,你不用擔心,等我和你爸老了,就去養老院待著,指望不上你。大多是兒女伺候到終老,少數人會去養老院。爺爺四年前就去世了,奶奶開始也是四個兒女輪流照顧,去年秋天,身體也是逐漸不行了,必須有個人貼身照顧,經過商量,把奶奶送去了市裡的養老院。在我想像中的養老院,應該是有專人照顧起居,井然有序的。據我爸說,那裡老人都是不穿褲子的,都坐在或者躺在床上,不穿褲子方便大小便。
  • 養老不靠兒女,不去養老院,幾種「新型養老」模式可供參考
    夫妻倆在同一個地方待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既然也都各自成家,不再需要自己,而剩餘的人生終於可以為自己做打算。,否則只能在退休的年紀裡東奔西走;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以和兒女分開住,能降低不少家庭矛盾,如果真的鬧掰了,總有個容身之處,不至於露宿街頭。
  • 轉變養老觀念,不要苦了自己也苦了兒女—跪求母親去養老院的無奈
    剛才跟媽聊天,看得出來媽心情很好,原來上午去養老院看了一個好朋友—我一直稱呼她馬阿姨,朋友的狀態很好,終於有說有笑,媽很開心。半年下來,身體都吃不消。兒女商量把馬阿姨送到養老院,油田的養老院條件其實是不錯的,以馬阿姨的身體狀況,會派專門護工護理。
  • 老人晚年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兒女養老、社區養老,還是養老院
    現在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許多方式可供選擇:有居家兒女養老,有社區養老,還可以去養老院,這些養老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利弊,老年人該如何選擇呢?這種其實是一種居家的養老方式,主要是自己生活在自己家裡,或是跟兒女住在一塊,這樣生活的好處是周圍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和環境,不會產生陌生感,也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感。
  • 沒有兒女的老人養老難,有四個兒女的老人,養老也這麼難
    我們家在北方的農村,老一輩講究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娘家父母的遺產不給閨女,到老了也不用閨女養老送終,到現在還是有人認這個理的。四年前爺爺去世,留下奶奶自己,隨著年齡增長,奶奶身體一天天不如從前了,這兩年就開始四個兒女輪流接到家裡照顧。
  • 養老已成兒女最大負擔,可不管說的再好聽,為啥老人不願去養老院
    但是,當真正想要實施的時候卻遭到了父母的各種拒絕,甚至有的老人寧願不再和子女聯繫,也不願意去養老院。很多子女都非常疑惑,為什麼國外的老人在上了年紀之後都自覺的去養老院,而中國的父母卻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去養老院呢?
  • 新時代老年人的養老,不靠兒女靠自己,既體面又有尊嚴,讓人羨慕
    一,導語原來的年代,老人養老只得靠子女,甭管家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只有這一種養老方式。在信奉三綱五常的社會裡,這樣做不但符合社會常理,還顯得子女孝順善良,是一種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但現在不一樣了,養老方式多樣化,有養老院、抱團養老、同居養老,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方式。
  • 讓兒女心甘情願給你養老的妙招:三不過度
    父母無法跟兒女同住,原因也很多。可能是因為工作緣故,兒女無暇照顧父母;可能是父母不適應城市生活,無法跟兒女同住;也可能是兒女不孝,不願意給父母養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不講理,讓兒女感到頭痛,不敢接他們同住,不然自己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都說養兒防老,我的5個兒女卻要送我去養老院。」未必是不孝
    若要是將老人送到養老院裡,就終會有人隱晦的說:這家的兒女不孝順,怎麼能將父母送到養老院裡,更有一些老人聽到養老院就害怕,覺得養老院裡的照料比不得親生的子女,送去了養老院就是不要老人家了。我奶奶神志還清楚,能走能動的時候,就死活不願意我爸將她送到養老院,總覺得自己兒女多,即使我爸養不起她,還有其他兄弟姐妹能讓她住,若是送養老院太過丟人。
  • 該不該送父母去養老院?看這四個問題就可以了
    ,結婚嘛,於是女方要求要買個房,也是合情合理的,完全可以理解的,由5年前出現這個問題到現在已經解決了,幾乎沒有人會再去問這個沒有道理的問題了,因為大家都有了答案,這是由廣大群眾通過實踐得出來的一個符合當代社會現狀的一個趨勢,那麼大家都會認為,結婚買房=應該的,如果你反對這個概念,那你就是在貶低女性,不尊重婚姻,或者是:注孤生、渣男、活該單身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