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行動、認知"挽回法,讓你不再為愛疲憊!

2021-01-09 網易

  為什麼愛情會又累又愛?

  也許有些人說,因為對方不是適合的人。

  可你有沒有想過,愛和累這兩種幾乎對立的情緒,為什麼會同時在感情裡出現呢?

  證明你對這段感情,既滿足,又不滿足。你的部分預期高於了現實所能達到的水平,所以你很累。

  我特別不贊同有一些人,只會告訴你"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不解決掉一些親密關係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下一個很可能只會繼續重複之前的錯誤。

  然後呢?難道你要不停地換伴侶嗎?

  換個角度想,同樣是雙向選擇,如果這事放在工作上,你覺得跟這家公司不適合,於是趕緊跳槽,那家公司幹得太累也沒有價值,於是又跳槽。到頭來,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也沒有真正積累到什麼經驗。這時候,身邊的人才不會覺得你很瀟灑很決絕很有態度,他們只會覺得你"不靠譜"。

  回到親密關係裡,其實也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

  首先,一次好的挽回的基礎是"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

  然後,你就會面臨兩個結果

  1、 成功複合

  2、 更加明確自己的這擇偶標準

  

  所以啊,用正確方式挽回,才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逃避問題,還是用錯誤的方式挽回,很可能只會面臨"再次分手"和"再次受傷"。

  01、為什麼我們總是越愛越累?

  累=期望落差+無力感+持續性

  也就是說,在一段關係裡,你的需求不被滿足,且你無法改變,且這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你就有了"累"的感覺。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特別有意思。她對自己的婚姻非常不滿意,原因是她覺得結婚後,自己的生活質量下降了,丈夫賺錢不多,做事也總是。

  差將人意

  但有趣的是,在所有人的眼裡,都覺得她丈夫非常了不起,她丈夫在她最脆弱的時候不離不棄照顧她,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賺錢能力比她高出好幾倍,還在自己的婚房上加上了她的名字。身邊所有人都羨慕她,甚至她的父母都對她丈夫讚不絕口,但她就是不滿足。

  因為在她的視角裡,她理想伴侶應該更能幹,給她更好的生活,讓她不用為了這些家庭瑣事而煩惱。但是她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如果重來一次,能找到更好的伴侶嗎?很顯然,不能。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這樣的人,他們不滿足現實,但又無力改變。我把他們稱為"心理價值過高"的人,而他們的現實價值並不能與之匹配。不斷地給自己強烈地心理暗示"我值得擁有更好的",但本身的實力並不匹配,於是期望落差就實現了。對於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改變你的另一半,而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學會接納真實的客觀自己。

  否則就會一直陷入一個"累"的循環中:

  

  a期望落差=判斷力的缺失

  舉個簡單的交換例子,你拿著5塊錢去菜場買菜。青菜2塊一斤,牛肉50塊一斤。你要麼買青菜,要麼想辦法弄到50塊去買牛肉。而不是拽著5塊錢,去質疑牛肉的價格不合理。反覆問對方"5塊錢為什麼不能買一斤牛肉,牛肉憑什麼這麼貴?"

  是不是很可笑?同樣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們能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你們的價值匹配度是很高的,如果你嫌棄對方不愛乾淨、不會賺錢、不夠體貼,是不是也該想想,對方可能也在接納你的壞脾氣、控制欲和拖延症。如果你本身是一個完美的人,又怎麼會跟一個不完美的人走到一起呢?

  所以啊,感情裡最忌諱的就是以彼之長,攻擊他人之短。你首先得明白,對方讓你感到累,究竟是你的期望過高,還是對方真的做錯了。

  

  b無力改變=行動力不足

  如果對方真的做錯了事,真的與你價值不匹配。那你就要想兩個問題:

  1. 你為什麼沒有勇氣離開?

  2. 你為什麼沒有實力改變?

  比如最常見的一個問題,你的伴侶出軌了。你非常愛他,你不想離開他,可是你又恐懼他會不會拋棄你,會不會因此傷害你。於是你就一直在憤怒和諒解中徘徊,無法說服自己,又無法改變現狀。這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無力,覺得命運跟你開了一個玩笑,然後非常疲憊地維繫著搖搖欲墜的感情,最後的結局往往是,既沒有留住對方,又讓自己很受傷。何必呢?

  我明白很多人跨不出改變的那一步,是不願也不敢承擔更壞的結果,不想承擔分離的痛苦,不想感受嘗試了之後被否定的自卑。但是問題不解決,就永遠是個問題,這裡送你兩句話。

  1. 不要把事情停留在"想"的層面,要去做。

  2. 發洩情緒≠處理問題,正確的處理方法才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

  我發現,在感情裡容易受傷被動的人,往往在現實其他問題的處理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建議你可以從身邊的小事開始掌握主動權,比如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say no!比如獨立去完成一項有難度的任務,並且樹立自己的生活框架。

  c持續狀態太久=自我調節偏差

  其實"累"是一個親密關係中,比較可怕的狀態。

  因為痛苦、憤恨、暴怒,往往都是一個短暫的情緒,而"累"則是一個很長期的壓抑狀態。而兩個人都很累的關係,是非常脆弱的,誰也不知道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哪裡。

  很多人都會在這個階段陷入一個"自我憐憫"怪圈,因為你的心理邏輯是:這件事不是我造成的,是外界強加給我的,所以不該由我來解決,我等著對方來解救我,讓事情變好。然後你就會開始忍不住拖延,但是在等待過程中,倆人的關係並沒有變得更好,反而可能出現了新的問題,失望的情緒就逐漸累積成絕望。

  解決親密關係的問題,其實也是在解決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自己長時間處於一種負面低氣壓的狀態裡,需要進行一定的自我調節,才有可能影響關係的走向。

  

  如何調節這種疲憊常態呢?

  1. 直面問題,展示底線。

  直接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但不要給對方做決定,表達自己的態度即可。

  2. 環境分離法。

  當你在一段關係中過於疲憊,但是你又想不到好的方法解決,那就先短暫地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去一個更為舒適自在的環境裡生活5-7天,去社交,去旅遊,在這個期間,不要聯繫對方,然後開開心心地回來。這樣的一個情緒轉移和調度,不僅能讓你從其他視角去思考問題,還有能讓對方產生心理價值落差,從而更加主動地去解決問題。

  02、如何利用習慣、認知、行動三要素挽回愛情?

  以往我在說挽回的時候,特別反對大家一邊想要挽回愛情,一邊想要改變對方的做法。當然,我說的接納對方,並非完全的順從,而是從情緒上去接納對方的合理性,讓他有跟你一起變好的動力。

  所以我接下來說的挽回方法,可能更多的不是挽回一個人,而是讓你們的關係走進一個良性循環中,是讓你通過改變和控制自己來影響對方,以及如何最大程度激發他對你的需求感。

  接下來說的,是所有挽回技巧的基礎和核心,如果你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奧義,那任何的話術和技巧對你來說也就不在話下了。

  其實要想讀懂一個人,甚至掌握一個人的心理規律並不難。首先,你得知道影響一個人心理活動的三個要素,習慣、認知、行動,並且這三要素互相會對彼此產生影響和作用。

  

  1. 習慣

  在挽回這件事上,對你最有利的因素是"習慣",因為你跟他在一起的時間產生了許多慣性,這已經是既定事實了。一個人要完全戒斷自己的習慣,是需要至少21天的時間,甚至更久。

  許多習慣會直接影響行動,導致條件反射。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我一個來訪者跟我說,跟同居5年的伴侶分手了,每天白天的時候,他狀態還不錯,但是晚上睡覺前,他玩好手機,習慣性轉身想要幫對方蓋被子,但是發現身邊已經沒有她了。

  諸如此類,只要你們一起生活的時間比較長,你們留下的生活痕跡也會很多。

  習慣還會造成認知的延遲,即對方在跟你分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認為你是他的另一半,甚至會預判,你會一直愛著他。從意識上來說,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經跟你分手了,但從潛意識上來說,他還沒來得及接受。所以很多人主動提出了分手,但是在另一方有了新歡的時候,又忍不住想要去複合,因為習慣讓他認為"他還沒跟你分開"。

  這麼看來,習慣其實為你製造了很多心理機會,但同時,也有一個弊端,就是當你自己習慣了伴侶身份去跟對方聯繫的時候,很可能會導致對方更強烈的拒絕和迴避。甚至你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因為你的認知比對方的更加延遲,你是被迫接受"分手事實",而不是主動選擇的一方時,你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你對分手的抗拒情緒,這反而會轉變為你對對方的攻擊,不利於你的挽回。

  2. 行動

  行動因素在挽回中是把雙刃劍。

  當行動一直積累,就會改變習慣。所以這就是我不提倡斷聯的原因,一旦斷聯時間過長,對方就會用新的習慣覆蓋舊的習慣,所以挽回儘量還是要趁熱打鐵。不然你就失去了很好的慣性加持,變成重新追求了。

  當然,行動有非常厲害的一個功能,就是它能影響認知!因為作為人類這樣的高級動物,我們太喜歡給自己的行為找個原因,找個理由了。尤其是當我們做出與日常行為不符的行動時,我們就會在心理層面不斷對自己進行合理化,直到我們找到那個理由。

  舉個例子,如果你能通過一些"情感介質"來聯繫對方,並且讓對方跟你繼續進行一些"親密關係相似性行為",比如如果你們有孩子,你們可以共同為孩子舉辦生日會,或者帶孩子出遊。比如你可以邀請對方一起回家看父母,或者一起出席朋友的聚會,再或者一起完成一個沒有完成的旅行等等。

  

  用一個對方無法拒絕的"情感介質"去引導對方的行動,並且在行動中持續輸出積極情緒和對你有利的價值。這樣在行動結束後,他就會為自己的行為進行合理化,"我為什麼不能拒絕她,難道是我還愛她嗎?"一旦他為自己進行了這樣的心理暗示,挽回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但記住,一定要儘量在共同行動中給對方舒適的體驗感,如果你的狀態是強勢的、咄咄逼人的、消沉的、負面的,那對方在進行合理化的時候,就會認為是"我只是在同情她,是我迫不得已。"

  3. 認知

  改變認知是挽回中最難的部分,所以我放到最後說。而且啊,當一個人的認知強度非常高的時候,也會很快速地改變行動和習慣。

  認知的強度越高,改變行動的速度越快,你挽回的時間和戰線就越長。

  舉個例子做對比,如果你們分手的原因是因為你對他發了一次火,但是之前你一直對他非常溫柔,那麼他對你"壞脾氣"的認知程度,是比較低的,等到負面情緒過去了之後,就會想起你的好,行動上也會比較猶豫。

  但如果,你每個月都要跟他吵架幾次,甚至指責、辱罵對方,破壞對方的自尊感,那在他絕望分手的時候,對你的認知就是一個性格惡劣,脾氣極端的危險伴侶。這時候他對你的"壞脾氣"認知程度是比較高的,所以這時候,如果你一反常態,非常溫和地挽回對方,他是無法在短時間內信任你的,需要你有很強大的意志力,持續地用新的印象去覆蓋舊的刻板印象。

  最後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在前面的基礎上,他的原生家庭父母有一方的脾氣也非常暴躁,經常辱罵他,甚至動手打他,那麼他就會將童年陰影的認知部分,再加到對你的認知中,因為曾經的經歷讓他非常痛苦,而你很像曾經給他帶來痛苦的一些人,所以你也會一直帶給他痛苦。這就是一個高強度的認知,高強度的認知是很難很難改變的,如果你不幸地成為第三種情況,那麼做好準備,沒有3個月以上的積累和鋪墊,難以挽回。

  

  最後,認知塑造習慣,最關鍵的一件事,叫做"意志力"。

  比如一個人想減肥,他習慣了每天吃夜宵,那他減肥的意志力就會影響他是否能夠改變吃夜宵的習慣。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有自我生活節奏,有主見有想法有意志力的理性人,當他決定了要分手後,挽回的難度就非常大。但是好處是這樣的人會更理性地找新歡,不太會因為寂寞很快地再投入感情中。所以挽回的方法就一個,滿足對方的理想伴侶標準。

  比如說,他喜歡有事業心獨立的伴侶,那你就別天天纏著他不放,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事業和自己的愛好上。比如說,他喜歡顧家的溫柔的伴侶,那你就別天天出去玩,進修一下廚藝和家務,然後不動聲色地展示給他。因為這樣的人更喜歡自己主動出擊,主動選擇,所以對這種人,永遠不要主動提複合,你越主動,在他心裡只會越扣分。

  總結一下,當你想要挽回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先從對方最習慣且不抗拒的事情下手,讓他產生行動,然後再從行動中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合理化,然後逐漸鞏固他的認知,讓積極的正面印象成為習慣,這樣一個積極的正向循環就產生了。

  所以,愛得太累從來都不是因為愛錯了人,而是你沒有在關係中找到一個適合你們的相處方式。而分手,也不是一張病危通知書,你可以把它看做一次親密關係的體檢,幫你找到了你們關係的問題所在,然後保持好心態,做正確的調整,很大機率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即使真的挽回不了,在挽回的過程中,你也逐漸積累了愛的能力,這份努力和付出不是沉沒成本,是你未來通向更好的幸福的基石。

  所以,放心去挽回,別怕,有我在。

  

  心理測試:測試你分手後複合的概率

  分手後你是否想過兩個人還有多大的可能會複合?這套測試題幫你測試分手後複合的概率有多大,一起來試試吧!

  1、 現在你的手機裡是否還存著前任的聯繫方式?

  A.是 (5分)

  B.否,全部刪除了 (0分)

  2、你們分手的原因是什麼?

  A.客觀原因,家裡不同意 (1分)

  B.異地戀,沒有未來 (2分)

  C.TA認為我脾氣很差,我們性格不合適 (3分)

  D.有第三者介入我們的感情 (0分)

  E.我們吵架之後誰也不願意低頭,一怒之下分手 (5分)

  F.我覺得TA脾氣很不好,總是抱怨,被TA甩掉 (6分)

  3、 以下四種說法,如果非要選一個你最認同的,你會選哪一個?

  A.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就應該愛TA 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否則就稱不上是真愛,頂多是喜歡 (2分)

  B.感情雖說是你情我願,但是事在人為,對方的愛也是可以把控的,只要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愛情就能被引導 (4分)

  C.強扭的瓜不甜,如果TA不想複合,我尊重TA的想法 (1分)

  D.感情世界永遠不可能是平等的,想複合的那個人必然要不吝惜自己的付出 (6分)

  4、在表達一件事情上,你更看重什麼?

  A.說話表述的精確程度 (2分)

  B.說話給對方感受到的強烈印象 (1分)

  C.說出的話周圍的人是否感到舒服 (6分)

  D.說出的話所能達到的最終目標 (4分)

  5、你認為自己的情感上的基本特點

  A.情緒化嚴重,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0分)

  B.自抑能力強,表面風平浪靜,但內心情緒起伏大,一旦挫傷很難平復 (2分)

  C.一切都是浮雲,天生不容易動怒,朋友都誇讚的好脾氣 (6分)

  D.感情不拖泥帶水,較為直接,只是一旦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發怒 (3分)

  6、 曾經挽回過前任嗎?

  A.挽回過,但是被拒絕了,沒有再繼續挽回 (4分)

  B.沒有,不知道對方心裡怎麼想的,不敢開口 (2分)

  C.挽回過好幾次,對方很排斥,拉黑,不希望再見到我 (0分)

  D.試探著開過口,但是對方認為我們不合適,希望我找到幸福 (6分)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習慣、行動、認知」挽回愛情?
    習慣條件反射形成行動,行動合理化成為認知,認知塑造習慣。 行動量變積累成為習慣,習慣延遲成為認知,認知改變行動。 認知塑造習慣,習慣條件反射成為行動,行動合理化成為認知。 那麼具體到挽回愛情這件事上,該如何巧妙運用「習慣、行動、認知」呢?
  • 4步定位法,幫助你的認知突圍,讓解決問題模式更簡單
    人們貌似習慣了用複雜的思維、複雜的辦法來認知事物、解決問題。然而,一旦一個人對某件事認知簡單,用簡單的思維和辦法來處理問題,多半被冠以「頭腦簡單」、低能和「笨蛋」等稱號。事實上,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害怕簡單,根本原因不是人們真的喜歡複雜,而是不願意思考,於是只能人云亦云。」
  • 「枕頭法」幫你增強溝通中的認知複雜度和同理心,不再做嘮叨父母
    美國作家羅納德·B·阿德勒和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著作《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結合各種接地氣的案例為我們剖析了影響溝通的諸多因素,比如認知、文化、性別、環境等。同時還為我們詳細講解了各種溝通方法。
  • 只有內心覺醒,改變認知,才能不做認知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自媒體人周嶺曾經跟你我一樣,毫無自律,陷於焦慮與雞血的惡性循環中,36歲之前仍是這樣。但他從2017年開始了改變,不再假裝努力,而是發自內心實現了覺醒,成為了自律、涉獵廣泛的成長諮詢師、自媒體創作者。他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 高段位挽回秘籍:假想敵挽回法的實用與原理詳解
    不然還是誠實為上,否則被看破手腳很有可能帶來一連串負面效應,被認為是一個不誠實的人。你最好真的去認識數個異性,並且展開約會。首先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你還在一個想挽回前任的狀態。千萬不要跟這時候的約會對象發展成浪漫關係,因為這樣只會使情況更加複雜,為挽回添加更多變因。
  • 一段很累也很愛的感情有挽回的必要麼?
    愛不動了,但還是想愛,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放棄捨不得,不放棄卻已經是互相折磨,這段感情是否值得挽回,又該怎麼挽回呢?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值得的標準不盡相同。我們在一段感情中投入了很多,也很努力認真,但就是不知道怎麼去愛才對,本身也是因為雙方對愛的認知不夠,沒有形成一個舒服的相處模式,所以總是總是覺得特別累。
  • 遠離3種認知偏差,你也可以認知升級,事半功倍
    所謂認知盲點,就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件事是完全陌生的,當它出現的時候,我們完全覺察不到怎樣思考,怎樣行動。但是客觀環境又使我們又不得不有所反應,要麼表達些什麼,要麼去做些什麼。一般來說,1為總分的評分,達到0.6-0.7是較好的了,這樣你才會不斷為你的目標而奮鬥,而不會出現期限不到就自我糊弄的情況。我制定學習目標是採取&34;,第一梯隊是必須全來完成的1到兩個目標,為了輔助,第二梯隊是3到4個支輔助目標,第三梯隊則是不影響前兩個目標的,但又不得不完成的支撐目標。
  • 分手後,又想挽回,是愛還是習慣?
    很多情侶之間,爭吵升級,矛盾不斷,分手時異常乾脆,恨不能老死不相往來,然,一旦真的分開了,不出幾天,又會心生糾葛,想回頭,更想挽回。分手後,不出幾天,有人後悔,有人挽回,可一旦真的複合,矛盾又重演,再吵,再分開,無限循環。你以為,分手後的那種想念,是因為還愛,所以才回頭。而回頭後,你才會發現,心裡對這個人不過是一點點留戀,一點點不甘,真正的愛早就在吵鬧中不見了。明一認為,分手後,又想挽回,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愛,不過是習慣。
  • 「情緒共鳴法」—挽回前任並不難,只要你知道這一招
    女人啊,總是感性的,也註定了喜歡欺騙自己,當男人愛你的時候,你要試圖找出他不愛你的證據,可真正當他不愛你的時候,女人又喜歡在一些蛛絲馬跡中翻出他還愛你的證明。其實這種思維非常不利於感情的發展,還會將問題推至一個高峰,在感情出現問題之後,只有正面積極地去解決,才有一絲挽回的餘地。
  • 怎樣挽回一個不再愛你的人?情感挽回的十大技巧
    感情中最不能讓人忍受的就是自己付出了全部的感情,還沒有得到一個人的愛。不過在那個人離自己遠去以後又想著再去搏一把,怎樣挽回一個不再愛你的人? 對於你來說是現在的當務之急。那個人不在愛你的時候,你發現你所有的感情都已經一文不值了。此時的你總是想著辦法讓那個人停住,離開你的腳步。
  • 挽回感情的方案,有行動才會有效果-心態篇
    挽回過程中必然會讓你產生很多情緒波動的,很多人挽回失敗,就是經受不住這種複雜的情緒,自己選擇了放棄。想要挽回,首先要過的,就是自己的情緒這一關,那麼該如何調整情緒?這離不開你對挽回的決心,你要把挽回當成一種「艱難的任務」,對於真性分手來說,確實是挺艱難的哈哈。
  • 趙曉菲:不再愛就不再糾纏,即使痛徹心扉。
    還有想為她去送傘的衝動。電話鈴響起,還想著是不是他打來的?逛商場時總是期盼著能碰上他見一面都是驚喜。大街上總是不斷回頭,希望偶爾有他的身影,也讓自己心安。午夜夢回總是她的音容笑貌和偶爾對自己的溫柔。愛她想她好像成了一種習慣,縈繞在生活的每一個空間。
  • 為找尋幸福,7年來他尋道求法拜訪名師,終於找到了一條離苦之路
    四處拜訪名師、尋道求法,只為解決內心的困惑。直到筋疲力盡,身心俱疲。世上根本就沒有幸福這個東西,也根本就沒有解脫之法和什麼所謂的安心之道,我不再找了,認命了,放棄了。人有兩種認知的產生:一是局部認知,也叫記憶經驗,即我用我的經驗和認知來判斷、分析、下結論、行動;二是根本認知,即我用生命事物的本有法則規律來認知、判斷、分析、下結論、行動。我們通常是以局部認知為認知主導,這便是苦形成的原因。
  • 一個人的認知越清晰,行動就越堅定
    通過「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等思維規律,你將真正看清自己;通過「深度學習、關聯、反饋」事物規律,你將洞悉如何真正成事!你的努力也許只是假努力一群人在一塊地裡挖蘿蔔,別人都是掘地十米去挖蘿蔔,但是有的人只挖一米,就把蘿蔔硬生生給拔出來了。別人繼續挖那個蘿蔔的時候,他就轉而去挖別的蘿蔔去了。
  • 親密的關係度,在於能否相互認知
    到梳理人際關係,一元知、二元認知、三元認知。問題要分層,關係也要分層。談3種分層關係,意願的分層,社會的分層,人與社會關係。你的好友即你的整個世界。你的整個世界都在各種社交、社群帳號裡。因為真正與你有過聯繫的人不會很多,也許是1周1次,也許是1個月1次,也許是1年1次,聯繫的頻次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一次物質獎勵與一段旅行,應該怎麼選?讀者可以找到日常生活的解決方案。155黃金人脈圈裡,有多少個真正能用得上呢?工作時間時長與社會分層的關係。聯繫的頻次越多,相互認知的越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越緊密。
  • 《認知覺醒》:高手和普通人的根本差異在於認知能力上的差異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認知覺醒》,讓我很受啟發。書中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想要改變自己命運,成為某領域高手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
  • 《認知覺醒》:提高思維認知,不再迷茫惶恐,重新定義你我的人生
    周嶺在書中提出了深度學習的三個步驟:1、獲取高質量的知識:高質量知識意味著放棄快餐式的學習,將快學、多學帶來的安全感轉化為接受挑戰、直面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選擇直面而不退縮,才是一個人進步的開始。2、深度縫接新知識:將學到的知識記錄下來對個人的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真正起作用的,是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聯結,把學到的東西轉換成已有認知體系中的一部分。
  • 愛的認知力
    愛,是現代社會人的底層能力,具體來說可以拆解為:認知力、溝通力、選擇力和行動力,這四個力也是一個人實現自我成長的能力構成,所以說,獲取愛與被愛的能力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成長。在談如何擁有愛的能力之前,我們先聊聊愛的感受。
  • 為女兒一生幸福 || 我要培養她3個「愛」的習慣
    我認為學會如何去愛很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愛」的三個習慣。你不給我想要的,我也不會讓你開心。我想這可能是一種認知偏差 ,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當初在一起是因為相愛嗎?這種做法是愛對方的體現嗎?還是僅僅以自我為中心,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自己的期待為什麼不是自己想辦法來完成呢?首先,看清這一點,然後對自己負起責任來,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做哪些事情對自己有利?哪些東西是發自內心的期待,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 認知性分手該如何利用對方心理有效挽回?
    所以,在這個階段,你要抓住的是,男人們會開始對你的一切感到好奇。如果你能讓他靠近你,了解你目前的狀態,你的挽回基本上沒有問題。基本上,分手是因為認知問題,什麼是認知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普遍的現象,例如:女孩認為她們的男朋友應該記住她們女朋友的口紅色號,這是一種關心的表現。但是男人可能會認為這種事和他們自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