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寬恕,該怎樣獲得與給予

2021-02-11 AT信凌可幸福社群

生活是一天一天的經歷,是一件一件事情的累積,是每一次面對他人和事物的時候的起心動念的呈現,是每一個真實的感受的流淌,真正更廣大的寬愛與仁恕也需要在生活裡去經歷試煉,之後,才能逐步淬鍊出更廣闊的心量,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發生。

恕和愛本身或者說它們的本質是同樣一股能量

愛和寬恕,是沒有固定順序可言的。它們是我們內在相互作用的兩股能量,甚至可以說,本質上,它們是一樣的能量,只是在現實層面的表現不同。所以誰先誰後這個問題會陷入一種自我悖論的循環。有人說,你要去寬恕,否則你內在的愛會被凍結,你怎麼感覺到愛呢?那麼,你問,我怎樣才能做到寬恕呢,我就是做不到啊?然後他回答你,你要學習去愛。也有人說,你要打開你內在的愛,有了足夠的愛的力量,你才能真正去寬恕他人,否則寬恕會變成對自己的刑罰。然後你問,那我怎麼打開內在的愛呢?我的內心都是怨恨啊,然後答案又是——你要寬恕。很顯然這是一種不斷自證的悖論和循環。


所以,要想理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無論哪種說法都是片面的。寬恕和愛本身或者說它們的本質是同樣一股能量。只是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表現,或者說可能有不同的現實路徑。


從現實層面來說,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因為某些機緣,他經驗到了愛,然後自己內心也在愛的力量中更加敞開了,這時候,他再想到過去,那些曾經以為無法放下的傷痛是也就沒有那麼重了,然後,也就自然慢慢放下了某些曾經不能寬恕的部分。這是你發來那段話所說明的情況。


然而,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對有些人來說,愛就像巧克力之於中國古人,你再怎麼描述,他也無法想像巧克力的味道是什麼樣子的,因為他的人生經驗裡的確幾乎從沒有過那種感覺。至多只是一些溫暖的瞬間,或者感動的時刻,可是他內心深處裡,還是沒有那種愛的流淌的感覺的。這是你的問題裡,你的情況。然而,這是不是說這樣境遇的人就無法寬恕,會一直活在過往的牽絆裡呢?當然不是。某一刻他也可能因某些其他的機緣突然發現嗔恨很無趣,這是在耗費自己的生命,雖然他還是不知道愛流淌起來的感覺是什麼,可是他不恨了,內心就輕鬆了,也就是所謂「放下」了,然後在敞開裡,他也就有了更多地經驗愛的可能。

當然,這也只是舉例。更多時候,更多情況下,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在生活中,是很難講清楚,愛和寬恕究竟哪個先發生的,更不能拋開「人」的當下的因素一概而論。所以療愈不是機械的,不是告訴我們1+1=2的科學,而這樣武斷地給寬恕或者愛下定義本身就是很片面的,甚至是可能帶來誤導的。事實上,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條條大路都可以走向內心的成長。前提是接納自己,勇於面對自己的真實現狀,並在真實的基礎上前行。那麼,寬恕可以是愛的種子結出的果實,也可以是把愛的種子種下去的開始。它們也可以是互相促進,一起發芽一起成長,又合而為一的純然的宇宙的能量。

正更廣大的寬愛與仁恕也需要在生活裡去經歷試煉。

從本質上來說,有真正的愛的流淌,不會沒有寬恕,有真正的寬恕,也不會沒有愛的流淌。可是,這種本質上的愛和寬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概念,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愛和寬恕,常常都是有條件的。這也是我們在人的層面不可逃避的真相。生活是一天一天的經歷,是一件一件事情的累積,是每一次面對他人和事物的時候的起心動念的呈現,是每一個真實的感受的流淌,真正更廣大的寬愛與仁恕也需要在生活裡去經歷試煉,之後,才能逐步淬鍊出更廣闊的心量,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發生。

真正的寬恕和愛的感覺呢,就好像是玫瑰花,小王子一次到了別的星球,第一次見到了美麗的玫瑰花,聞到了玫瑰花的芳香。他很開心。然後,回到自己的星球,他就想講給小夥伴聽,這世界上有那麼美麗的一種花,那麼芳香的一種味道。可是慢慢的,他發現怎麼講別人也不知道什麼是玫瑰花,什麼味道是玫瑰的香味。他試圖去打比方,用他的星球的各種事物去類比,他又試圖去說清,玫瑰花不是長在大樹上的,也不是跟小草開出的花朵差不多的。可是他發現還是沒有用,人們就是不知道什麼是玫瑰花還有那美妙的玫瑰花的香味。小王子有點沮喪,也有點失落,他心想,怎麼你們就是不明白呢?那是玫瑰啊,那是玫瑰的味道啊。


小王子變得悶悶不樂了。直到有一天小王子的星球上來了一個朋友,他說到自己的星球有美麗的海,小王子也是怎麼想到想不到那海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忽然,他懂了,原來只有自己真的看到了體會到了才會知道那是什麼。而想分享,不如就跟小夥伴們互相支持彼此,走在他自己的尋找內心的玫瑰花,與內在的玫瑰的香氣相遇的道路上吧。他想,下一次我要把我的玫瑰花,種在我們的星球上,這樣別人就自然知道玫瑰花的樣子,聞到玫瑰的香氣了,而他們也可以種下屬於自己的玫瑰花的。於是,小王子就又高高興興地玩耍了。

所以,我們的分享也是如此,如果帶著自己固有的信念——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先,什麼是後,那麼,就會阻礙到他人自己的經驗,同時也會讓自己陷入到挫敗,或者爭辯與分析當中。而真正的分享,就像小王子的領悟一樣,需要我們自己去真實的接納和允許他人獨特的步驟才能發生。

真正讀懂自己的內在,發掘出自身的無限潛能,自然能讓我們變為更好的自己。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就從一切的根源——讀懂自己開始改善吧!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及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確保文章的準確性,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輸入下列「關鍵字」欣賞更多心靈美文

情緒心理|人生態度|智慧人生|相處之道|親密關係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懂自己的方法

相關焦點

  • 愛與寬恕祈禱文
    以蚌蛤為例,我們本初的心正如蚌蛤的肉般,是鮮嫩、柔軟的,當蚌蛤毫無戒心的打開它的殼,我們如果用牙籤去戳它的肉,它會立刻緊縮,把自己緊緊地封閉起來!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因為經不起一再的受傷,而把自己一層一層地武裝、防衛、封閉起來!因此,寬恕的祈禱就是幫助我們接受自己、接受別人的過程!
  • 學會寬恕,寬恕別人,更是寬恕自己
    最近,讀了一本書《學會寬恕》,這本書。剛看這本書的時候,仿佛讓自己的心靈有輕微的悸動。這本書讓我慢慢的學會寬恕,寬恕別人,更是寬恕自己,放過自己。其實人一生中,會經歷很多事,想不開,放不下,全部都是因為沒有學會寬恕,在自己瑕疵的空間裡,苦苦掙扎。
  • 賽巴巴:擁抱這份寬恕謊言的和平
    我可以說是通過寬恕嗎?是的,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寬恕的知識。當我們談論寬恕的時候,當你談論寬恕的時候,有一種傾向是非常有選擇性的。你會原諒這個或那個,但是其他的事情被認為是不可原諒的,而其他的被認為是不可原諒的。多荒謬啊。但是,作為人類的快樂的一部分,難道不是前進和發展的荒謬之處嗎?
  • 你覺得一個出軌的人值得被寬恕嗎?老公出軌回歸家庭後,怎樣過
    沒有踏入婚姻的人會說,這是自個必定不能答應的,不能讓自個的豪情被玷汙,也不會和這樣的男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可是現已步入婚姻的,有家庭有孩子主意就會分歧樣,覺得這日子抵擋著還能過,只需他保證下次不會再犯,想讓婚姻恢復安靜,莫非真的可以嗎,老公出軌回歸家庭後,該怎樣邁過心裡的坎?
  • 研讀書籍《學會寬恕》: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包容是一個淺層次的詞,如果從更深層次意義來說,那就是寬恕。學會寬恕的人,就像是在人生當中完全看透的聖人模樣,所以會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持以寬恕的態度,不僅會讓自己快樂,也會給予別人快樂。整本書利用三個部分的區分,總結了人類不滿的根源,寬恕是一種選擇,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寬恕者的內容,在書的前言部分,譯者張勇採用聖經箴言中的一句話來告訴我們寬恕的力量。這句話是:「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 《學會寬恕》:如何原諒那個傷害自己的人?首先要學會寬恕自己
    ,就是放過自己」原諒那些你曾經在乎的並且給你造成過傷害的人,你才能夠真正地從慍怒、憤恨、自我價值感低中走出來,獲得平靜。可是,越長大,你越會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有前置條件的。有的孩子想要獲得父母的愛,必須成績好,就如《隱秘的角落》裡的周朝陽;有的孩子因為是女孩,從小就得不到母親的愛,就如《都挺好》裡的蘇明玉
  • 寬恕,不是為了他人,而是讓自己自由
    當你想起或看見對方時,只有了解與愛,沒有一絲憤怒或憎恨,處於完全平靜的狀態。你必須了解,寬恕並不是忘記,而當你寬恕後,那個曾經傷害你的人就再也不能控制你了。舉例來說,若你憎恨壞脾氣、愛評判的人(你的內在有這樣的負荷),那麼你這輩子就會持續遇到脾氣不好、愛批判的人。
  • 接受你的負面想法,即獲得自由
    究竟該怎麼想,我們有無數種選擇,而力量的源泉永遠存在於當下。此時此刻你在想些什麼?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念頭?你打算讓它決定你的未來嗎? 2. 接受你的負面想法,即獲得自由 孩提時代,我們了解自我、感受生活的途徑是身邊大人們的種種反應。因此。
  • 《學會寬恕》:一直痛苦一直醜,學會寬恕才美麗
    寬恕與你的治癒有關,與傷害你的那個人無關。寬恕是一種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技能,就像學習扔棒球一樣。。寬恕可以幫助你控制情緒。。寬恕能增進你的精神和身體健康。。寬恕是成為一個英雄,而非一個受害者。。寬恕是一種選擇。
  • 《學會寬恕》:人生,輕裝上陣,才是幸福的妙招
    但是,在閱讀了美國費雷德·羅斯金的《學會寬恕》之後,關於婚姻中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又有了新的見解。趙薇說:「捍衛家庭的題材,其實可以out了,現在的女人可以很酷的對待婚姻。」是啊,學會寬恕,輕裝上陣,才是真正幸福的妙招!
  • 想要對抗不滿,只能「學會寬恕」
    想要讓「不滿」著陸,收穫內心的平靜,有時需要學會寬恕。《學會寬恕》一書的作者弗雷德·羅斯金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博士、寬恕研究項目開創者,他招募了一些無法從人際關係的傷害中恢復的人,測量寬恕訓練的有效性。
  • 《終生成長》:拒絕失敗,從學會寬恕自己開始
    以至於忽略了這件事給予我們的經驗和對於培養能力的重要性。固定型思維還容易讓我們放大一件事的後果。比如說對於一個固定型思維的人而言,失敗帶來的打擊是很大的。不僅會沮喪、迷茫,甚至於自暴自棄。當負面情緒過多的時候,可能這個人已經忘記了這件事本身的後果,而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想像出的牢籠之中。
  • 你去了解人性,不為別的,為了寬恕
    你去了解人性,不為別的,為了寬恕。悲觀主義者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辜負,不是我們辜負別人,就是別人辜負了我們。但活得灑脫的人,從來不談辜負,而是懂得在人性面前學會寬恕。 當然寬恕不是無條件的,代價就是從此以後不再相逢,成為陌路。如若抬頭不見低頭見,那就請你的善良裡面有點鋒芒。我們去寬恕一個人,往往不是因為別人需要,而是我們自己需要。寬恕的意義是放下,放下你心中的所有執念和不甘心,讓自己重獲新生的自由。只有這樣,你的一切才是嶄新的! 如果你可以做到慈悲,你生命中便不會有壞人,也不會有不可原諒的人。
  • 四個寬恕他人的方法
    面對他人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我們最好的態度就是寬恕。所以,當我們遇到不公的對待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試著將痛苦和仇恨轉化成積極的一面。有人說:「你不原諒給你帶來傷害的人,這並不能報復他,而如果你寬恕了他,你反而會擺脫仇恨的束縛,從而獲得自由。」
  • 學會寬恕,真好
    寬恕,是一種忘記,忘記煩惱和憂傷。寬恕,是一种放下,放下重擔和勞苦。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寬恕,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無法忘掉,無法解脫,只能轉化,轉化的方式,就是愛與寬恕,寬恕的方式是,不要怪罪別人,包括不要怪罪自己。其實,陰影和傷痛都是可以療愈的,療愈之後就不會痛了,所謂一輩子無法忘記的痛,是因為不願去寬恕的報應。
  • 愛之語(一)寬恕之美
    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兩個大小球體相撞時,都會獲得相同的衝擊力,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外面的世界就是我們內心的投影,就像空谷回音一樣,我們說:「您好」,空谷也會回應:「您好」;我們說:「我恨你」,空谷也會回應:「我恨你」。所以當我們遇到痛苦、遭到傷害時,不妨換一個角度,試著去寬恕別人、理解別人。其實一切的矛盾,都來自於理解不到位。
  • 寬恕的真相
    無論是宗教、還是心理學、靈性書籍等等,它們都在勸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仇恨,要去寬恕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部分人的理解是:寬恕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正人君子的表現。寬恕將君子與小人拉開距離,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良善以及高尚的品質,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事實,寬恕並不能證明自己的大度,因為真正大度之人並不會累積仇恨,沒有仇恨就不需要去寬恕,寬恕只能證明你內心充滿著仇恨。寬恕的真相是療愈,當你累積了對別人的怨恨,仇恨的心使你百般煎熬,然而,你通過原諒別人的方式讓自己放下仇恨,以此消除內心之苦。
  • 《學會寬恕》:你傷害了我,我卻一笑而過,因為傷害是虛構的謊言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種種不順心的事情:大如老闆的欺騙、配偶的不忠、朋友的背叛、父母之愛的缺失、以及意料之外的偶然事故;小如排隊遇到加塞兒、同事打小報告、創意被剽竊工作被否定……正因為生活中像這樣不如意的事情經常發生,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總會覺得人生很苦,痛苦很深,快樂很淺。
  • 面對配偶的不忠,你會選擇寬恕嗎?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這無疑會加重我們的不滿和悲傷,對於這種惡性循環的心理作用,我們該如何去戰勝呢?事實上,很多人明白並且厭惡這樣的處境,但就是找不到方法應對,也無法理智的去分析壞情緒的來由,更不知道在這種消耗中其實損失是你自己。你經常陷入痛苦之中,就會耗盡你的健康和生命,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最低級的決定。
  • 《學會寬恕》是為了自己,還是寬恕別人?
    這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 《學會寬恕 》。作者弗雷德.羅斯金說 :「寬恕並不意味著忘卻或否定痛苦的事情曾經發生過 。寬恕是一種堅定的確信 ,即壞的事情再也不會毀掉你今天的生活,儘管他可能曾經毀掉你的過去 。」一、寬恕是為了你自己身心更加健康,不是為了冒犯者 。提起寬恕,有人肯定會說:未經別人苦 ,莫勸別人善 。其實是大家誤解了寬恕的含義,寬恕是為了讓自己更輕鬆,身心健康 ,而不是為了傷害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