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2021-01-14 讀者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被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了一天屏,這首歌兒就像樸樹的《平凡之路》,循環了一天後已被深深洗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旋律不停回放。


其實今年1月在高曉松的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裡我們就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歌最先曝光的前四句,終於在3月18日凌晨,我們如約等到了這首歌!在美國留學的同學說,下載蝦米等到12點掛VPN就是為了聽許巍的這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媽媽坐在門前,哼著花兒與少年

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

那些幽暗的時光,那些堅持與慌張

在臨別的門前,媽媽望著我說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她坐在我對面,低頭說珍重再見

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

那些歡笑的時光,那些誓言與夢想

在分手的街邊,她緊抱住我說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我獨自漸行漸遠,膝下多了個少年

少年一天天長大,有一天要離開家

看他背影的成長,看他堅持與回望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笑著對他說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裡我們看到了高曉松和許巍的真實寫照。當民謠老炮兒高曉松詞曲遇上搖滾老炮兒許巍的唱腔,黯淡的記憶有時也能閃爍流光。即使在泥塵裡摸爬掙扎,也別忘了手中的玫瑰,向著彩虹的方向。



高曉松:一個懂點科學知識的藝術家


高曉松曾在一次專訪中說,「我覺得勇敢最重要的標誌是敢於選擇生活之路,其他的都是本能,談不上勇敢。敢談戀愛怎麼能稱得上是勇敢,這不過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物繁殖需求。」


出身書香門第的高曉松從小就要培養學習琴棋書畫,1988年高曉松考上清華大學。在清華讀了3年雷達專業後,高曉松發現自己不適合當科學家,於是毅然退學,在中國還沒有唱片公司的年代,高曉松把音樂做得風生水起,而後又轉向電影,拍了兩部電影。




接著他突然出國,回國後帶來了振聾發聵的個人文化歷史脫口秀《曉說》,在優酷一舉創造了5億點擊量這個難以逾越的紀錄,千百萬粉絲等待第三季的時候,他又一轉身,在愛奇藝推出了《曉松奇談》。


正如高曉松所說:家裡希望我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科學家,但最終我卻變成個懂點兒科學知識的藝術家。


許巍:平靜的音樂行者,永遠的學生少年


1986年,許巍離家出走,在高考和吉他之間他選擇後者。1993年,許巍的「飛樂隊」煙消雲散,北漂又成了他毅然決然的選擇,這一切的躁動與選擇,無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在別處》雖不能填飽肚子;《那一年》雖擦不乾眼角的淚水;《藍蓮花》的禪宗詩意高度傳唱,再次告訴許巍他: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2014年許巍「搖滾故鄉的英倫之行」,登上Womad世界音樂節,磚頭鑲在利物浦洞窟酒吧前的名人牆,許巍終於成了平靜的音樂行者,永遠的學生少年。




了解許巍都知道他得過抑鬱症,許巍談起那段經歷,他說,人的成長過程是在慢慢尋找的,得對生活理解了才行,很多原來認為是對的東西,到後來才發現不對。


年少無知的時候總難免「為賦新詞強說愁」,或許許巍真的有過為了「像搖滾音樂人」而沉淪和放縱的念頭,但很快,他的生活真的陷入了尷尬、迷茫、窮困之中,不是頹廢可以形容的。   


許巍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健康的生活時間表,不再晨昏顛倒,而是每天8點起床,鍛鍊,讀佛經,然後練琴,寫音樂。他說:「聽音樂的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生活的,我必須跟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樣才行。」  


他說自己從17歲就開始漂泊動蕩的生活,直到34歲的時候才開始踏實,這樣的生活對他而言,彌足珍貴。



高曉松和許巍的人生有太多的意外和驚喜,正因為他們都不苟且偷生之人,所以才找到詩和遠方。那些曾經以為忘記的畫面會重新在腦海中翻騰,那些被現實打擊而放棄的夢想重新點燃,就像未曾離開過一樣。


許巍聲音溫暖但又滄桑憂鬱的搖滾老炮兒,前方燈塔不會熄滅,未來依然還很熾烈。雖然這首歌帶有十分濃厚的悲觀萎靡色彩,也有人認為它過於矯情,可是,這似乎就是這首青春詩歌的顏色。


編輯:wizard小寧


讀者·文房推薦: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星野道夫:永恆的時光之旅


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 》繪本故事

書丨不僅僅是寫給孩子和戀人的《世界小史》



書 |「《教父》三部曲」最新譯本


書 | 《留住故事》系列兒童繪本

本 | 3年、5年、10年連用MIDORI人生筆記本


物丨臺灣物外Ystudio黃銅鑄造文具系列



相關焦點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固執地把微醺的日光阻擋,近乎瘋狂夢裡幾度回首,輕聲吟唱....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我們應該有詩也應該有憧憬的遠方。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許巍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這首歌中有這麼幾句歌詞,「我獨自漸行漸遠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被玩兒壞了的詩和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然後切換到了許巍和曉松老師原來的作品——《兩天》、《B小調雨後》,還有給鄭鈞寫的《一霎那》 。一邊聽,一邊感嘆當年的曉松真牛逼,當年的許巍無論是哪種風格的歌,也不會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的小心肝兒啊,那被玩兒壞講濫了的生活、詩和遠方啊。到底有幾個人能夠像許巍那樣破釜沉舟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靠近夢想的彼岸,最終找到自己的詩和遠方呢。
  • 熱愛生活的女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是的,熱愛生活的女人,怎麼可以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讓我們來一場愛的暴走吧。01傍晚5點,到達桂林北站。肚子很餓,得先找點東西墊巴墊巴。看到旁邊有一家賣糯米飯的店,看得我眼饞、嘴饞,也就買了一個。
  •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哪還有詩和遠方。
    今天,忽然聽到同事在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不由想起這一路走來,見到了太多的人,經歷了太多的事。「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多麼文藝的一句話,曾因這句話而去關注它的作者高曉松先生,也曾將句話寫在筆記本的首頁,以此激勵自己。
  • 周末好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本周「周末好歌」,一首來自高曉松填詞作曲,許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送給此刻每一個努力追求光明未來的你,讀者周末好歌,和你一起聆聽生活的美好。 媽媽坐在門前哼著花兒與少年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那些幽暗的時光那些堅持與慌張在臨別的門前媽媽望著我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
  • 生活不止是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是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文/李廣鳳.你一定注意到了,我把人們的說法給反了過來,多少有些叛逆和反骨的意思。我不是要在這裡來證明這兩種說法哪個對?哪個錯?其實哪個都沒有錯,不過是這一反一正的語句置換中,代表的是持兩種生活態度的人。一提起詩與遠方,大約人們就會聯想到"十指不沾陽春水",不食人間煙火味之類的詞藻,也罷,我到也真這麼覺得與詩,與文結交的人,終究骨子裡藏有那麼一種與生俱來的蘭心蕙質。比平常人多了一股子文化的氣息和內在的修養,頭腦裡 多了一些思考和夢想。
  • 對高曉松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一些感想
    想起圓桌派對詩與遠方的理解,我大失所望,這個看似正經的座談節目,貌似只停留在「我們應該」的幻想裡!於是詩就成了享受,遠方就成了旅遊。當然,這樣的理解並沒有錯,我也不想反駁,只是覺得一個上電視的節目要有點深度,有點思想。不然只是空有內容罷了!
  • 誰讀懂了許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成長的路程會遇到許多的事情,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無法控制的,但是發生的事情逃避永遠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那我們應該怎麼辦了?我們應該敢於面對他們,才能讓自己在這過程中成長。雖然眼前苟且,但是走過去後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陳情令》魏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總是聽到有人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因為諸多原因導致生活,事業,人生總有那麼多的困難,但無論怎樣,生活還是得繼續,該走的路還是要負重前行。這一路走來,你想生活給你留下些什麼?是遺憾還是精彩,存在遺憾的生活只是一味地逃避困難,而精彩的生活懂得學會成長,學會珍惜,讓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魏嬰便是如此,生活給他的苦難太多,家園被毀,親人死在眼前,被世人唾棄,甚至於摔得粉身碎骨。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曾放棄過生活,他笑著面對生活,即使被別人說成是「離經叛道」,他也要一條獨木橋走到黑,因為這就是他的生活,一直堅守自己的初心「鋤奸扶弱,不愧於心」!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下半輩子的苟且丨文化觀察
    如果不像某些人那樣掌握大量的社會資源,我們即便得到了嚮往已久的詩和遠方,也很有可能是換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在那裡一邊讀詩一邊苟且著。✎高曉松和他的名句這幾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高曉松作詞、許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屏,歌云:「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了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 名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到底應該怎麼理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看似文藝風爆棚,讓人難以理解,實則卻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無數人奮勇向前的時候,這一句話,更是成為了無數年輕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根本。懂得其中真正要表達的意思,那麼也就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窮和遠方的苟且。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面朝大海,就不能春暖花開??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眼前的狗屎!
    公號id:weseer經作者授權轉載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新褲子 - 關於失眠和夜晚的世界雖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歌和田野」,但眼前的苟且無窮無盡,遠方的詩歌和田野遙不可及——真是件令人痛苦的事。
  • 一顰一蹙,皆是生活。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不完美!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高曉松的母親對他說的這句話,曾經一度刷屏了朋友圈,甚至也被一些人引申為辭職的理由:「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還有詩和遠方……」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平時張口閉嘴就是「讀書無用論」和「讀書好不如賺錢早」的那些人,在那一段時間裡,朋友圈也儘是「詩和遠方」,仿佛自己也是一個文藝青年。
  • 高曉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一開始不理解他為什麼對這句話念念不忘,因為在筆者短暫的生命歷程中,看到那些生活中的戰士往往都代表著兩個讓人嫌棄的概念「矯情」、「擰巴」。這兩個詞都是形容愛鑽牛角尖並且樂於此事的人,而經過朋友的一番解釋筆者突然也被這句話而感動了。他說: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每天面對的並不是生活給我們帶來的經濟的壓力。而是我們想要突破那些禁錮我們思想枷鎖的固定課程還有學校中的各種奇葩規定。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小時候覺得理想就是理想理想給不了現實所需要的一切,卻給你一個長遠的目標從小到的理想是一盞燈,去向理想的路是孤獨的,為了不迷茫活在當下,有很多的人選擇了現實有很多的人選擇堅持,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堅持還是為了現實總會有舍有得,活在當下再進一步成了很多人的選擇,還記得有一朋友說過在北京八年,與自己相愛的人相遇、相知、相守、相伴,最後結婚卻沒有選擇在北京,他們迫不得已選擇了那個生活節奏慢的城市
  • 央視主持人季小軍朗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作者:高曉松 朗誦:季小軍媽媽坐在門前,哼著花兒與少年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那些幽暗的時光,那些堅持與慌張在臨別的門前,媽媽望著我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她坐在我對面,低頭說珍重再見雖已時隔多年,記得她淚水漣漣那些歡笑的時光,那些誓言與夢想在分手的街邊,她緊抱住我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我獨自漸行漸遠,膝下多了個少年少年一天天長大,有一天要離開家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海子的詩和遠方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 劈柴, 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在他那,我們總能讀到麥地、大海、村莊、鮮花、天空、太陽……讀他的詩便從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輪轉、風吹的方向和麥子的成長」。我們今天閱讀海子,不僅是為了懷念,也是因為他寫盡了我們的青春、夢想、愛情和生活,也是為了證明我們並未在浮華的物質生活中老去,也是為了證明我們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先正時評:致驢友,生活不止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詩與遠方,和責任與擔當許巍的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火了,幾乎每個人都開始嚮往詩與遠方。當然,其實沒有這首歌的時候,一樣有人嚮往自由旅行,比如那封著名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所謂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了的地方。雖有這句至理名言在前,但是人總是好奇的,因此,喜歡徒步旅行並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