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聽到同事在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不由想起這一路走來,見到了太多的人,經歷了太多的事。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多麼文藝的一句話,曾因這句話而去關注它的作者高曉松先生,也曾將句話寫在筆記本的首頁,以此激勵自己。
還記得畢業前夜,我們回顧四年生活的點滴,也暢談著各自的理想和以後的方向。臨別時以「願歲月對你溫柔,未來可期」祝福彼此。我們自己也以「遭受社會的毒打」來自嘲,明知這一路註定磕磕絆絆,但我們仍然滿懷期待,因為我們堅信能夠到達遠方那片景色優美的田野。
這一路走來,見到了太多的人,經歷了太多的事,我們都成長了很多,褪去了曾經的稚嫩,也改變了曾經的想當然。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也只剩下苟且了,哪裡還有所謂的詩和遠方。
梅姐,她和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包括生活瑣事,各自的家庭,情感,工作,甚至包括一些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事情,和她一起工作,真是一件幸事。她護理專業畢業,畢業後當過一段時間的護士,後來專職做了幾年的家庭主婦,然後來到現在的公司。我們現在的公司就是她姐姐創辦的,一個小規模的公司,市場部就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們一直說我們是屬於創業型公司。
我們也曾談過來這個公司的理由,我是想學一點市場方面的知識,她是希望能幫助她姐姐把公司做起來。今年,疫情爆發,各個行業都步履維艱,一大批企業倒下,一部分也是苦苦支撐。業績量下滑,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收入。後來她非常含蓄對我講了她要離職的想法,因為我們之前都曾許諾共同努力,將公司市場部門做起來。雖然不舍,但我非常理解,也支持她的選擇,畢竟每天一睜眼就是一家人日常消費,房貸,車貸等等的壓力。
秦哥是梅姐走後和我交流最多的。他說,他每個月四千多的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他是畢業後就結婚的,當時貸款買了房,房子裝修,斷斷續續裝了一年,正常的裝修不過就3個月的時間。家裡的家居家電,都是這個月房工資,買一件,下個月發工資,再買一件,東拼西湊才買齊的。到現在還不敢要小孩,畢竟孩子的消費太高,怕養不起。
堯堯,公司助理設計師,他和我年齡相差不大,情況和我差不多,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一類的。梅姐常常羨慕我,說你多好啊!沒什麼壓力,真的沒有嗎?
我們不敢戀愛,不敢社交,最害怕的就是回家,那個讓人嚮往,卻又害怕的地方。害怕被親戚拿來比較,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
特別喜歡一句話,「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這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可護父母安康幼子成長。」是的,曾經都說談錢庸俗,現在還是談錢比較好。
曾經的同學相聚,還是那樣說個不停,但主題變了,不再談論理想,也不再談論所謂的遠方。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哪還有所謂的詩和遠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