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少淵 願我的文字能溫暖你~
-01-
很多時候,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會出現一些讓我們難過、痛苦的事情。有些事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變淡,但是有些事情卻如同附骨之疽,始終折磨著我們,讓我們每當想起這些事情都會覺得痛苦不已。
而有些事情,我們明知道繼續下去是對自己有害的,但卻因為一些原因,始終捨不得放棄。最終自己只能越陷越深,到最後傷得更重。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人所有的不開心,無外乎看不透,放不下,想不開,忘不了。正因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如果能夠看得透,放得下,想得開,忘得了,那麼也就沒有那麼多煩心事了。人生快樂且豁達。這其實也是每個人修行的最終目的。
而在婚姻中,許多已婚人士都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而他人的婚姻很幸福。這其實也是因為看不透的緣故;而明知道對方不適合自己,卻還要堅持在一起,這是因為放下下的緣故;覺得自己總是這麼痛苦,是因為想不開的緣故;而失去了愛的人之後,始終無法開始一段新感情,這是因為忘不了的緣故。
-02-
優柔寡斷,幾乎是所有人身上都會有的缺點。而在婚姻中,許多人更是太過於優柔寡斷了,所以才會導致婚姻越來越痛苦。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說的就是這種人。
尤其是女性,因為太重感情,太珍惜自己的付出,所以明知道另一半不是良人,卻還要堅持下去,任由對方傷害自己,直到忍耐不下去才會放手。
可是這期間花費的都是她自己的時間,浪費了這麼多時間結果卻換來這樣的結局,這就是因為放不下的惡果。
一位離婚女人在經歷了婚姻失敗之後,才恍然大悟:成年人的婚姻裡,最重要的還是及時止損。
阿梅今年32歲,曾經有過一段長達5年的婚姻。在這場婚姻中,她始終扮演著付出者的角色,希望能夠感動丈夫,改變婚姻。可是到了最後她都沒有做到,反而把自己傷得遍體鱗傷。離婚後的她才追悔莫及,後悔自己浪費了這麼多年時間,在一個不對的人身上。
阿梅與前夫于斌,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人。但卻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但是這樣的婚姻對兩個人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03-
阿梅與于斌是通過相親認識的,那時候的阿梅已經27歲了,這在她們老家屬於剩女的範疇了。正因為如此,阿梅的父母十分著急,於是逼著阿梅去相親。
而于斌就是阿梅父母的一個朋友給介紹的,當時說于斌條件不錯,這才給阿梅介紹。
于斌比阿梅大三歲,剛認識的時候就已經三十歲了。阿梅與他接觸了幾次,覺得于斌人比較老實,甚至有些內向,不喜歡說話。但是對自己還算貼心。
于斌在當地一家國企工作,阿梅是一名老師,兩個人的家境也算門當戶對。接觸了幾次阿梅覺得于斌還可以。但是她也沒有喜歡的感覺,父母就勸她,結婚是結婚,要什麼喜歡的感覺。兩個人過日就要踏踏實實的,細水長流。
阿梅聽信了父母的話,於是和于斌認識不到半年就結婚了。
結婚沒有什麼阻礙,雙方家長都很同意這件婚事,婚禮就這樣順利地舉行了。
婚後的生活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熱烈,婚姻生活非常平淡。于斌是那種非常無趣的人,他把自己限制在自己製造的圈子裡,不肯出來。他朋友很少,不喜歡交際。下班回家就知道玩遊戲,這算是他唯一的愛好了。
-04-
阿梅覺得,于斌不喜歡自己,自己也對于斌沒有心動的感覺。所以婚姻才這麼平淡無味的。但是她想改變這種狀況。畢竟一輩子這麼長,如果一直這樣,還不得把人逼瘋。
於是她努力地想要改變于斌,這也是她的錯誤之一。總想著改變另一半,到最後卻只能徒增矛盾。于斌根本不願做出改變,他對阿梅說的那些嗤之以鼻。覺得阿梅就是在無理取鬧。自己按時上下班,沒有狐朋狗友一起廝混,工資按時上交。你還想要什麼?
夫妻倆開始有了爭吵,于斌脾氣很倔,每次爭吵他都不會主動道歉。都要等到阿梅主動和他說話,打破冷戰。
無趣、死腦筋、冷暴力,這就是于斌給阿梅的感覺。
其實如果阿梅能夠及時止損,在結婚不到一年的時候就直接離婚,反而不會像現在這麼慘。但是她沒有,她選擇了忍耐。
這一忍,就是五年。五年來,幾乎耗盡了阿梅所有的熱情和心血。于斌就是不為之所動。就算兩個人養育了孩子,于斌還是我行我素,絲毫沒有改變。夫妻倆根本就是格格不入。
-05-
在孩子的教育上,于斌也是做起了甩手掌柜。阿梅不僅要做家務,還要照看孩子。一天活得很累,而在于斌那裡,得不到一絲安慰。
她終於厭倦了這樣的婚姻生活,也厭倦了于斌,於是提出了離婚。沒想到于斌還是滿不在乎地同意了。
阿梅欲哭無淚,自己堅持這麼多年,卻換來這樣一個結局。早知道當初就應該及時止損,自己還能不這麼受傷。
經濟學有個法則叫鱷魚效應: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機會就是犧牲一隻腳。
成年人的婚姻中也是如此,如果發現對方真的不適合自己,自己也改變不了對方,婚姻就是在彼此折磨的時候。那麼請毫不猶豫,直接選擇及時止損。
因為就算堅持下去,也只不過是自己折磨自己,而且還在折磨對方。倒不如彼此放手,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成年人的婚姻裡,請權衡利弊,請及時止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