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每天分享有趣且實在的情感乾貨。
文|WeGo_老王
不知何時開始,結婚仿佛成了一項任務。
只要你滿足兩個條件:
1.已工作。
2.單身。
身邊突然就出現一堆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你都叫不上名字的親戚來表示「慰問」——找對象了嗎?結婚了嗎?怎麼,還沒有?不會吧不會吧。
老王結婚早,倆孩子都上小學了,未有機會體驗如此「親切問候」,倒是在一旁抱著吃瓜看戲的心態挺樂呵的,看孩子被逼到那份上,也不多我一個出手迫害了。
朋友圈有個姑娘,有天凌晨發了這麼一張圖。
第二天早上不見了,應該後來刪的。
成年人的壓抑就是因為這樣的小事悄無聲息地發生著,還是以自嘲自黑形式的,完了還得挑個方便時間,有限時的崩潰,真實到可怕。
結婚有那麼重要嗎?重要得非得把孩子逼到崩潰邊沿?
三十歲就該結婚了,不問緣由,那是不是七十歲就該埋葬,無論死活?
雖然作為已婚已育人士,由我來說這番話似乎沒多大說服力,但我真的認為婚姻不是必須的,它只是人生其中一個可選項。
大齡未婚不是怪物,不必用看珍禽異獸的目光看待。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親戚都是好意關心,父母是為你擔心,結婚組織家庭了才算穩定下來,人總要組織個家庭,才有落腳的地方,怕你老了沒人照顧,不結婚不生娃是不孝之類阿巴阿巴阿巴。
但我想反駁,當一個人連自己的人生大事都沒有完全的獨立自主權的時候,這種社會現象又真的合理嗎?
在不久的過去,婚姻確實起到了保險的功能。把兩個人捆綁在一起組成利益共同體。但現在我們的經濟社會文化都在進步,隨著各項保障措施的完善,人們早就發現單身也是能好好活下去的了,甚至活得更自由更瀟灑,所以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晚婚晚育、不婚主義的人越來越多。
從這個角度來說,結婚已經從默認的必選項,變成了可選項。選擇婚姻是因為你感到這樣更好,而非不得不這麼做。
說這些話不是鼓勵你們都當單身狗去吧,別結婚了,一個人自由自在,不是想以過來人的身份,感受到圍城的束縛後,反過來勸你們別結婚。
我不後悔早結婚,因為本質上我還是個傳統家庭觀念很重的人,這個觀念不會因為教育程度的提高,或是深入了解一些戀愛婚姻的問題後就輕易轉變,相反我愛我的妻子和孩子,會因為感到幸福來之不易而倍加珍惜。
我只是想勸告大家要讓自己擁有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隨大流不一定是對的,結婚是一種主動選擇,而不是被迫走進人生的新旅程。
職業關係,我真的見過太多不幸福的婚姻,其中大部分的開始,就是被迫的。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被迫走進一段關係,而非主動選擇的時候,遇見問題他不會考慮如何解決,不願意承擔責任。
如果他在婚姻中感到痛苦,又因為身不由己無法奪門而出,他會選擇直接在牆上鑿個洞口鑽出去——背叛出軌就是這麼來的。用對方的原話描述就是「在這個家裡覺得透不過氣」。
所以我想勸大家,如果你們還年輕,不用急著給自己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和選擇,你完全可以有獨立自主權決定自己的人生該怎麼過。
如果你是某位長輩,恰好刷到了這篇文章讀到這裡,給年輕人多些寬容吧,他們自己的事自己最清楚,也是很著急的,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網上自嘲單身狗了。通過對現狀的自我調侃去做到自我接納與和解,可能是他們目前唯一能緩解壓力的方式了,就算是出於好意,壓力還是適可而止吧。
光是活在世上就已經夠累的了,結婚什麼的隨緣不好嗎?適當的主動,別太執著,當成一個可選項。
單身有單身的自由,結婚有結婚的幸福。
結婚也可以很自由,單身也可以很幸福。
良性的關係一定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讓你感到安全的、忠於本心出發去選擇的。
還是那句TVB經典臺詞,某路過買菜市民劉先生說得好:
「做人呢,最緊要開心」
感謝閱讀,私信,發送「22」,可領取一份挽回愛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