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朋友,總覺得自己過得不是很好。他跟我說,你知道我最發愁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嗎?
「過年的時候。一到過年我就特別不願意回老家,每年都是媳婦逼著我才一起回的。一回老家看見我那些沒考上學的同學,混得都比我強,我就難受。同學間的聚會,我是能推就推的,不想面對他們。看他們開著好車,住著大房子,孩子也都上著大學,有的甚至給老家的爸媽也買了樓。而我呢?覺得自己太窩囊了,沒大房沒好車,爸媽到現在還住著破舊的老房子。所以,每次回家我都會感冒,不舒服,哪兒都不想去……。」
當朋友以這樣的狀態出現時,我覺得他對自己似乎很不滿意,日子過得也不快樂。其實,在我看來,他也有車有房,只是不夠豪氣而已,孩子更是爭氣,前兩年考上了一所省重點大學,媳婦對他真是不錯,也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可他為什麼只是抱怨甚至不快樂?
追其原因,大概是已經被自己對自己的不滿打垮了!
心理的研究發現,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都是把別人或者環境對自己的不滿,植入了內心。
就拿女人來說吧,世上的美女千千萬萬,但有勇氣說出自己美的女人少之又少,據調查顯示,大概只有2%的女性願意用「美」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更有三分之二的女人覺得自己很普通,甚至許多女性還覺得自己「難看」,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不符合大眾所謂的「美女」標準——苗條、白皙、瓜子臉、雙眼皮、高鼻梁……等等諸如此類,於是,內心成長不夠的女性,就會不斷地用大眾的形象標準來比照自己,越比越不滿意,越比越不符合標準,所以,想要說自己美,真是難乎其難啊!
其實,每個女性都有一些自己獨特而惹眼的地方,比如濃密的頭髮,閃亮的眼睛,勻稱的身段……,只不過,我們幾乎很少關注自己的這些獨特,總是不由自主地用外界的要求來要求自己,甚至外界的攻擊也變成了對自己的攻擊。如果有一天,社會流行以「胖」為美,那是不是胖女孩就可以大張旗鼓地炫耀一下了呢?
就像我的朋友,他的不滿就來自於不假思索地跟著大家走,大家說,要先有錢,在同學面前才有面子,於是終日焦慮財富不夠;大家說,要有大房子才能更幸福,於是總覺得自己住的房子小……。其實,你沒看見,這個「大家」只是低頭急促向「錢」走,根本不管你我是否有壓力,是否真快樂!
所以,想讓自己對自己滿意,依靠外界的力量只能是徒增煩惱,只有當我們自己認可、讚賞、喜愛自己時,那個快樂自信的自己也才會出現。
所以,快樂不快樂,看來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那如何培育我們的快樂?
痛苦的來源往往是「比」出來的,「比」其實分開看就是兩把匕首,「比」的結果一定是傷害。
外界事物可以比較,但人是一定不能比較的,誰好誰不好?誰輕誰重?
就像我的朋友,無法容忍老家的同學比他混得好,容忍不了,一個上了大學混得還不如小縣城的普通同學,當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所謂的成功時,就會痛苦、糾結、失落。
所以,總是注意其缺憾,就會不斷地強化記憶痛苦,那快樂只會離你越來越遠。
不妨放下比較,多去關注自己擁有的一面,沒準你的「不滿」正是大家羨慕的地方呢!試著找找自己曾擁有的美好的經歷,一一歷數,你會發現自己「擁有」的遠遠多於「失去」的,所以,當去關注這些美好時,快樂的感覺也會越來越豐沛。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但現實是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們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無論多大年齡,無論多高地位。
但沒人願意犯錯誤,因為犯錯誤會暴露自己的無知,會傷害我們的自尊,暴露了我們的缺陷和不足,害怕他人瞧不起的目光等等,如此複雜的情感充斥著我們的內心,所以怎能允許自己犯錯誤?
可如果真犯了錯誤,那又會如何?
所以,當一天工作結束時,你可能對自己不滿意,又看到了那個負面的自己,責怪自己「什麼事也沒幹好」,此時,最好的建議就是,為什麼不去數一數今天的自己都做完了那些事,回想一天的經歷,記下那些愉快的事,學到了哪些東西,施展了哪些才華,以讚賞的態度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擁有的一切,那就更容易體會到生活中「圓滿的一面」,而不是耿耿於懷於「空」的一面,如此這般才能善待自己,接受自己,我是一個不完美的人,這很正常。
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成功點,小到學會了「蛋炒飯」,大到學會了「開飛機」,只要自認為做過的不錯的事,都可以是成功的經驗。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對蜥蜴的研究就很有說服力。他發現,蜥蜴從來不吃嗟來之食,它已經進化到需要匍匐前進、撕碎食物方才進食,獵食是它的優勢和美德,如果那一天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美德,胃口就不會甦醒。所以,蜥蜴是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它們沒有獲得幸福的捷徑。而人類就比蜥蜴複雜得多,但無論如何複雜,有一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要去做,通過做事情,我們來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所以,做事情是獲得自信快樂的最好方向,即便對於孩子老人也是如此。
當然,培育快樂的本領還有很多, 無論有無時間,都可以先從體悟自己快樂的感覺開始的,比如:看見自己樣子的快樂,聽到自己聲音的快樂,聞到自己味道的快樂……。當一個人自我欣賞的能力與日俱增時,真正的快樂也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