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畢業後我們越來越不快樂
2-我們究竟為什麼不快樂
3-如何真正的快樂起來
4-其他讓自己快樂的方式
5-記憶裡最快樂的樣子
畢業後,忽然會變得很難快樂。
知乎上有個話題叫做#為什麼我大學生活費一千五已經感覺很爽了,但在社會上月入上萬也只是普通生活水平?
大學裡的床鋪費一年才1-2千,畢業後合租一個小小的單間就要2000了...
大學裡一頓午餐只要十多塊,上班點個外賣動輒二三十塊...
大學裡也沒啥咖啡廳,上班了同事說去買星巴克,你去了好意思不買嗎...
大學大家AA去聚餐,上班了今天A同事請奶茶,明天B同事請咖啡,後天也該你請個奶茶了...
大學門口小攤子個煎餅果子,只要5塊,我前幾天上餓了麼點了個煎餅果子要25元...
學校是以學習為核心價值的地方,人是可以自由根據價值傾向集結的,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不用太考慮其他因素。
可是到了走入社會就不一樣了,羚羊、猴子、大象、鹿、犀牛、獅子都在一個生態裡,彼此實力懸殊,一邊屠殺和被屠殺。
在這裡沒有人在意你是否過得快樂,大家只看到你是否能創造價值。
為社會和資本家創造價值,不斷輸血,還要負重前行——婚戀、升職加薪、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父母保險,以及社會「攀比」,所以好像有時候真的很難開心。
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工作,往往有時候就會變得焦慮、抑鬱,從而上癮、暴食、自我懲罰,也越來越喪失了快樂的能力。
在這個叢林裡,錢和快樂都是奢侈品,想有好多財富,很難,想讓自己真正發自內心的平和、愉悅,也很難。
那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我們難以快樂呢?
996,007消耗我們太多的身體精力了,讓我們變得疲憊不堪。
試想一下,早上7點出門上班,8點下班,到家了還要加班或者學習新技能,明明已經很累很困了,但是還要繼續加班,高強度的工作時間和壓力,都會讓我們身體陷入疲憊。
意志力就像肌肉,用多了就會疲勞,當你不斷告訴自己趕緊工作,早點做完,其實我們很容易進入身體的適應症候群——疲憊階段,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不僅工作效率會降低,而且也會變得壓抑煩躁。
如果長期一直讓自己消耗意志力的工作,那麼我們也會慢慢失去感知快樂的能力。
生理學上說,如果我們不斷重複做某一件事情,我們某些神經細胞就會建立長期且固定的聯繫,比如你每天都容易生氣、焦慮、抑鬱、恐懼,那麼,你的那些神經細胞之間聯繫越緊密,神經網絡就會也越發達。
不僅如此,當我們的身體或是大腦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叫「胜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隨之被細胞周圍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
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特定的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也就是說 ,如果你是個焦慮的人,如果你很長時間不焦慮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需求想要去變得焦慮。
其實就是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的條件發射了,成癮行為就會這樣建立。
所以有句話說,是我們創造了我們的世界。如果我們一直充滿負性情緒,整個人也會越來越消極、負面,你的胜肽讓你更消極,更抑鬱,久而久之,你就難以自拔。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提到,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失落了真實的自我。
我們總是不清楚自己是誰,也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但是我們會去盲目追求和攀附那些我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
當你欲望滿足時感到快樂,這個快樂恰好不是快樂,它就像陽光下的露水一樣,很快就蒸發了,這種快樂,是憑藉外部給予自己的一種條件讓自己快樂的。
比如金錢,權力,好包,好表,滿足之後,這種快樂很久消逝了,它們並非是真正的快樂,而只會激發你更大的欲望。
真正的快樂,不是從外在的東西或是別人身上尋找,而要從你自身出發,尋找真正的自我,能夠發自內心的感覺到喜悅和滿足。
你是不是這樣,遇到挫折或者挑戰時,就想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內,不願意走出來。
明明就要考試了,但是想到這件事就焦慮,乾脆暴食一頓,讓自己先放縱下,稍微逃避下這焦慮的情緒。等暴食吃的消化了,其實該來的還是要來的,躲是躲不過去的。
一直活在舒適區裡,逃避問題,當問題來了,你就也會習慣性的用暴食或其他方式比如打遊戲等等來逃避問題,你並沒有解決問題,只是想要延遲解決問題,你還是不會快樂,還是處於焦慮中。
慢慢的會從只對事情焦慮變成對事情和對事情導致的暴食焦慮,那麼就更加痛苦了。
我們做自己不熟練的,被迫的,但是不得不面對的,往往阻力大,壓力大,比較痛苦,耗費注意力和精力多,動用太多意志力了,就會覺得疲憊心累。
而我們做自己喜歡的,熟練的,能投入的,不需要意志力的事情,才會很少的耗費精力,也會覺得適應和快樂。
所以最好是少動用意志力去做某件事,把不喜歡的事情可以變成一種喜歡或者習慣去做,從中找到喜歡的點多嘗試。
比如,「我」想運動,但是我討厭跑步,覺得無趣且枯燥,於是我就找了個朋友每周打一會籃球或者羽毛球。
比如,「我」晚上還要加班,但是我很累,此時不妨洗個熱水澡,給自己泡一杯清茶,點個香薰,然後安靜的工作。
心理學有一種狀態叫做心流,在你專注進行某種行為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比如你很喜歡畫畫,沉浸創作時你會有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進入心流狀態後,你完成這件事,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並沒有太多消耗。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在你不喜歡的事情中去挖掘到喜歡的地方,然後慢慢接觸它喜歡它,這樣就會變得輕鬆和自然。
想要破除思想的癮頭,就要先改變對一件事的看法,比如當你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比較消極怯懦的人第一反應就是肯定做不好,不做了,放棄吧,會在第一時間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讓自己陷入低自尊人格和消極的思路裡。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試著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比如當你遇到加班,直接的反應可能是:媽的,我都累死了,還加班,真不想幹了。
不如換成:多加班學點東西吧,以後早點跳槽,還能漲薪,一切都是為自己,加班累了,我就下樓買杯咖啡喝喝好了。
遇到事情先去思考它的積極面,建立一個積極的反饋系統,這樣我們情緒才會變得積極穩定和向上。
看到閨蜜買了LV包,自己也想買,看到小紅書博主買了口紅,自己也要要,看到別人90斤,自己也想這樣。
欲望很大,但是自己能力很差,也不願意付出努力。你會發現你曾因為那是目標,但是那其實是痛苦。
因為這個落差會讓你焦慮,抑鬱,痛苦萬分。這就是欲望,一直痴迷,但是求而不得,這種執念會讓人越來越迷失自我,越來越難以自拔。
所以想要讓自己真正快樂,我希望你可以克制和降低自己的欲望。
金庸最好的一部小說就是《天龍八部》,一個哲理就是求而不得,眾生皆苦。不妨看看,會有啟發。你會意識到真正想要得到快樂,不是實現多少欲望,而是放下一些欲望。
與其優柔寡斷,杞人憂天,不如跳出舒適圈,去解決問題,很多時候你只是想要推遲、拖延、害怕不完美所以一直逃避問題,暴食也好,遊戲也好,只能讓你獲得短暫的多巴胺快樂,那不是真實的。
走出舒適區,面對問題,不斷的去解決問題,你會發現問題本身並不難,伴隨著問題的解決,你也會不斷強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你會發現自己也在變得越來越強大。
當你真正的強大,能從容自若的應對問題時,你會有成就感,變得快樂和自豪。
我們繼續說一下可以從自我內在能找到的快樂的生活方式:
雖然我個人也是個工作狂,但是我也主張勞逸結合,工作和生活是需要平衡的,不要讓工作成為你人生的全部。
如果我們一直處於高強度+高壓力+高焦慮下,身體會一直處於應激狀態。應激狀態會讓我們情緒變得消極緊繃,身體激素變紊亂,甚至產生病理性的問題。
保證休息,適當運動,放空心靈是很重要的,和朋友去美術館看看藝術照,去戶外繞湖騎行,去影院看一場酣暢淋漓的片子,或者去泡湯,好好享受下。
像觀音,每天晚上下班了都會帶狗去散步一個小時,也是一種休息和放鬆。冬天的夜晚,月明星稀,寒風拂面,讓人清醒又銷魂。
我曾經碰到個別女生說,我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其實我覺得可能某個階段你不喜歡你現在的生活方式,所以你就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無趣的。我也曾經經歷過這階段,覺得做啥都無趣。
其實人還是興趣愛好的,愛情公寓裡不是說嗎,你的興趣愛好才是支撐你活著的最大動力。
烘焙,試試看做點簡單的美食,如烤麵包、牛奶布丁,不僅低卡,滿足食慾,而且也可以打發時間。
散步,冬天陽光好的時候去公園裡散步一會,看著滿樹黃金葉飄落,也令人心曠神怡。
泡湯,冬天泡湯也是非常解壓,褪去一身疲憊,重新灌入能量。
護膚,每個女孩子一定都很熱衷護膚,安靜的躺著做面膜,做護膚就很美美噠。
學習理財,每天學點定投,每天都有幾百塊到帳,可以好好吃頓肉。
看經典的影片,最近看了的是《人工智慧》,講述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定義愛。
打卡美食,也是人生一件幸事,會讓你感覺到味蕾和多巴胺的雙重碰撞。
運動,運動會幫助大腦釋放血清素,人情緒會變好,對調節身心也很有幫助的。
種花,最近買了幾顆秋植酢漿草種球,特別漂亮的小花,我在等待它花開爆盆的那天。
興趣愛好這個東西呢,就是幫助自己去發現生活的美好,不要覺得它是浪費時間的,它其實是幫你慢慢的拾起來你對生活的火焰和希望。
哈佛成人發展項目自1938年啟動,密切跟蹤了724個人的一生,年復一年,了解他們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狀況等等。
5年的研究,長達幾萬頁的數據記錄, 哈佛研究團隊得到的最明確的結論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更加快樂和健康,而不是財富、名望, 或更加努力工作。
家庭關係良好,有眾多朋友、愛與鄰居交往,會比那些不擅交際、離群索居的人,更快樂、健康、長壽。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這段關係質量很高,才會感覺到快樂。
好朋友會讓我們的快樂如虎添翼,不妨從結交一些沒有任何利益相關的朋友開始。
我這麼多年,我有個習慣,就是寫日記,在深夜,開個檯燈,寫一會日記,那麼你肯定好奇會寫點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都是瑣碎的事情。
比如這個月過完了,我會就下來這個月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比如賺了多少錢,有沒有給媽媽買點什麼,有沒有和媽媽通電話,有沒有給狗買點零食,有沒有和朋友保持聯繫,這個月有沒有什麼地方我做的不好。
比如說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拖延了,沒完成,或者是有沒有讓情緒焦慮甚至失控,或者是這個月壓力大了有沒有做點減壓的事情,或者是有沒有什麼無效社交但是還跑去浪費了時間。
反思自己不會讓當下這一刻變好,但是會讓我以後我們會好,情緒更穩定、從容。
Paulo Coelho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說:
我現在還活著。當我吃東西的時候,我就一心一意地吃;走路的時候,我就只管走路;如果我必須打仗,那麼這一天和其它任何一天一樣,都是我死去的好日子。因為我既不生活在過去裡,也不生活在將來中,我所有的僅僅是現在,我只對現在感興趣。
假如你能總是活在當下,吃好嘴裡的飯,做好手頭的事,剎那間領悟其中的美和喜悅,而不眷戀它帶來的快感,那麼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此時此刻,你正在看這篇文章,那麼就好好的看完,累了就休息會,衝一杯咖啡,不慌不忙的慢慢度過這個下午。
1
我上大二的時候,第一次拍平面,對方給我了500塊,那天我特別特別高興,因為第一次賺的那麼多,於是結束後我路過一個小攤子,買了一塊帶著紅絲青絲冬瓜的五仁月餅,還去便利店買了一瓶可樂,一路坐著公交車開開心的到學校。
我覺得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五仁月餅,因為那天勞有所得,有一筆不錯的收入,然後吃到了最好吃的東西,就很開心。
2
後來,我畢業後,有段時間住在陝西南路,有段時間下午2點多就可以下班了,於是我就沿著馬路一直走,漫無目的的走。
秋天的下午,陽光鵝黃溫柔,恬靜曖昧,一朵朵雲徐徐飄著,黃色的、橘色的樹葉慢悠悠的落下,風冷清而淡然的吹著。
買一杯招牌絲襪奶茶,看著馬路上時不時飄起來幾片葉子,慢慢走著,時間靜悄悄的流淌,你就覺得好像完全沒有任何煩惱一樣,度過一個下午。
這樣的美好,以至於多年後的我工作很忙很忙了,回想起這個場景,總不免溫存一翻。
這就是我覺得最快樂的時光,你呢,在你的腦海深處,最快樂的場景是什麼樣子的呢?
保持快樂,是一項我們需要終生學習的能力,
之所以會寫這個話題,
是因為在我們打卡的時候,
發現暴食的女孩子是越來越多了,
持續慢性焦慮、抑鬱的女孩子也是很多。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你並不快樂,
你一點都不快樂。
如果說快樂也是需要一定方法和技巧的,
那麼哪怕是人工的快樂,
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方式,
給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些發自內心的快樂。
大多數的成年人都很苦逼,
可能醜,可能胖,可能窮,可能沒有人愛你,
但是你要相信只要你願意,
你是有能力讓自己變得開心的。
2020年12月星球課程減肥營
生酮/中蛋白/輕斷食/斷食/德妹等課程
月瘦6-20斤
350元起
另,大瘦教大課程也上線
大課程:
飲食+營養+減肥+飲食障礙+習慣+意志力+情緒
20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