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痛苦的根源是讓我們幸福快樂的基本前提

2021-01-09 傾心一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不少人似乎什麼都不缺,他們看起來很幸福,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當你們運氣特別差的時候,可能也像我一樣曾在街上徘徊過,也可能環顧四周,疑惑過,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就不能像別人一樣幸福呢?他們沒有經濟的困境,沒有慢性的恐懼。他們從來不會有暴風雨來臨前的感覺,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他們那樣呢?

大家其實都在被痛苦折磨

其實秘密就是:他們和我們一樣痛苦。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本就是不相通的」。所有的人類,只要不是早早的夭折,都會感覺到,或將會感覺到失去摯愛的痛徹心扉。每個人也都會,或將會感覺到身體上的痛苦。人人都會感到悲傷和失望,也都會感到焦灼和害怕。甚至很多時候會因為自己的痛苦而抱怨,由此而傷害了身邊的人。我們都曾經有過尷尬和屈辱,或者羞恥的感覺。人都有難以言說的傷痛秘密。我們習慣於露出燦爛的,幸福的面容,假裝事事如意,生活「順心」。但事實並非如此,也不可能如此。生而為人,就是會比這個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感受到的多得無法以數量來計算的痛苦。

人類的語言能力使我們處於一個特殊的位置。只是簡單地說出一個詞彙,就聯想起該詞彙所指的物體。比如說到「美食」,我們會馬上想到自己最愛吃的食物,這個詞是沒有什麼傷害力的。但是假如你說出物體的名稱或說一個動詞是令人恐懼的呢?比如「永別」,這又意味著什麼?不管是什麼,只要一提起就讓害怕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會痛苦的根源了,這也是所有使用語言的人類的真實狀況。

恐懼和焦灼

如果有人讓你說出你曾經受到過的傷害,當一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裡,或者一句傷害到你話被你再次讀出來的時候,是不是會有一種抗拒或害怕的感覺?雖然事物之間的聯繫是雙向的,有語言能力的人類卻單向地了解了事物之間的關係,這就是因為人類擁有把任何東西看成是別的一些代表性的東西的能力,我們可以叫思維聯想的能力,也可以被認為是單向的「自以為是」,但人類不管逃到哪裡都無法躲避自己思維的過程中發生這樣的相互聯繫。

實際上情況可能更糟糕,我們不僅無法通過逃避痛苦的場景來避免痛苦,甚至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也有可能產生痛苦。比如父母已經白髮蒼蒼,而今天你看到了這輩子見過的最美的夕陽,此時的心裡會是什麼感受呢?是讚美夕陽的美呢?還是感嘆父母的老去呢?對人類而言,避開會引起心理痛苦的提示並不會有效地避開麻煩的情緒,因為只要有能引起相應詞彙聯繫的暗示出現,就會讓人再次想起痛苦的感覺。

大家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幸福快樂的生活,首先應該了解我們為什麼會痛苦,不是因為別人傷害了我們,也不是因為我們的運氣差,更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遇到對的人,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只是所要面對的事情不一樣而已,大多數人用來避免自己痛苦的辦法也都是行不通的。人不可能不思考,不說話,不看東西,那我們就無法避免內心而產生的諸多的恐懼和痛苦,甚至會抑鬱或者崩潰。了解了痛苦就要想辦法去面對,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痛苦的侵蝕。

贊同小編觀點的朋友們請多多關注,下一期跟大家分如何面對痛苦的一些方法。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我們誤以為的快樂源泉,其實正是痛苦的根源
    用他的話說:豬頭肉和啤酒已經對我沒有吸引力了……恰巧昨晚讀書,有一句話剛好適合當前的語境,我便說與他聽——當我們把自己從錯誤的獎勵承諾中解放出來時,我們常常發現,我們誤以為的快樂源泉,其實正是痛苦的根源。他若有所思,點了點頭:「就是遊戲玩多了唄!」我們都知道在經歷了磨難或者完成某種任務後要給自己適當的獎勵,讓自己能夠更加快樂。
  •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引發人痛苦的原因很多,諸如疾病、災難、生活打擊等。如果能正確面對,其實這些痛苦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就會消減,傷口就會自然癒合。但如果欲望沒有得到適度管控,不知道節制,欲望與能力不匹配,那痛苦就會如影隨形地跟著你,而且極易造成「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悲劇。
  • 以幻為真是痛苦的根源,以幻求真才是幸福的源泉
    經常在悟空問答遇到有關如何解決焦慮、痛苦、抑鬱等不良情緒的問題。產生這些不良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來自社會、家庭、婚姻、工作等等層面。但最終歸根結底是自身對於人生認識的迷茫和主觀上的太過於追求所致。以至於事與願違時,表現出懊喪和痛苦。從而不可自拔,一蹶不振。
  •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我們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在本書的第一章裡,羅素就跟我們一起探討了人不幸福的根源。第一章裡,羅素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他們不那麼全神貫注,就像那些不自己開車的人一樣,他們就會流露出難以名狀的厭煩和些許不滿。」緊接著,羅素總結出人們生活不幸福的兩大根源,一是社會制度,二是心理狀態。而在他看來,後者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前者決定的。
  • 心胸狹隘,是人痛苦的根源
    生活中,我們時常能聽到有人說」誰誰真小心眼,真小氣」這樣的話,其實,就是在說一個人心胸狹隘的意思,生活中心胸狹隘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愛計較、多疑慮、常執拗、善怨恨。王陽明曾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 生命探索|人生痛苦的根源
    人之所以痛苦,並非由於記憶,痛苦的根源在於把自己看得太重。釋迦佛徹悟後當即便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和我一樣的智慧德相,只是因為對自己太過執著,才不能覺悟。莫要曲解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含義,這句話的本意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 宗薩蔣揚欽哲:直探情緒根源,快樂與痛苦來源於何處?
    對某些人痛苦的定義,是其他人快樂的定義,反之亦然。對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夠生存下去便是快樂。即使在個人身上,痛苦和快樂的定義也時有變動。一個輕佻的調情時刻,可能因為其中一人想要更認真的關係而突然變調,期待轉為恐懼。當你是個小孩的時候,在沙灘上堆築沙堡就是快樂。在青少年時期,欣賞美麗的異性是快樂。
  • 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人之所以痛苦,完全是由於欲望得不到滿足。但欲望終歸是欲望,也許它永遠都無法滿足,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可見欲望無窮無盡,欲望只會漸漸毀掉人們感知幸福的能力,終日活在無盡的痛苦和煩惱當中。當我們被欲望牽絆並感到痛苦時,
  • 人痛苦的根源(深度好文)
    永遠有人比你好看,比你有錢,重要的自己越來越好。無謂的比較只會讓人陷入痛苦,而痛苦一旦蔓延,會讓人一直停滯不前。有句話說得好:優於別人,並不高貴,高貴的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所以,重要的是改變比較的初衷和與人比較的意義,讓比較成為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動力。
  • 自我認知清晰才是解除一切痛苦的根源
    自我了解是一切的前提,是智慧的開始。只有洞察生命的內在本質,才能發現人的痛苦、矛盾和困惑的根源。然而,對這段關係的理解和解決方法因人而異,導致了各種各樣的人生奇遇,從極度快樂到極度痛苦,從極度懶惰到極度疲憊。人的欲望太多,從外界吸收的標準太多,充滿矛盾。如果人不能理解自己——了解自我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和人生意義,即解決「你是否優秀,為什麼優秀」和「你想要什麼,最值得擁有」兩大問題?
  • 人痛苦的4大根源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在痛苦中煉心。作者:洞見·HeiFa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感到痛苦?有個高贊回答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仔細一想,確實如此。就像《今日簡史》中所寫:「各種痛苦最深層的來源,都在於自己的心智。」歸根到底,人痛苦的根源,不過是以下4種。
  • 痛苦的根源不在外界,而在於你的內心,做到這3點痛苦會離你遠去
    誰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順風順水,然而現實告訴我們,生命當中不如意的事情,幾乎是比比皆是。慢慢的,似乎對於整個世界越來越痛恨,似乎對於身邊的一切越來越消極。生命真的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程,當你快樂的時候有多快樂,那麼你痛苦的時候就會成倍增長。有時也在思索,為什麼自己的生命當中有那麼多痛苦的事情?
  • 放不下,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現如今,他比之前更加痛苦了,他一遍又一遍的折磨自己,朋友們看著都特別心疼。其實快樂與痛苦是可以自行選擇的,很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選擇了痛苦,最可笑的是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既然一件事情只能夠給大家帶來痛苦而無半點快樂可言,大家又何必執迷不悟,緊抓在手中不放呢?
  • 愛,是痛苦根源
    愛,是痛苦的根源。世間所說的愛,無非是愛國、愛某團(群)體,愛家人親情,愛某人,愛某物、某嗜好、某事件。而這些,從剖析人性靈魂的角度看,都不是純粹的愛。愛國愛某團(群)體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五講四美三熱愛」,樹立正面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這個「愛」是泛愛,具有它的社會屬性。我們愛它們,但如何去表達去做去體現?
  • 從宅人本質說起——偽宅才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為什麼當宅的願望實現的時候,我們反而會很痛苦,想去上班呢?這不得不從宅人的本質說起。從宅人定義和分類來看,我們疫情期間在家不能出門並不叫宅!只能叫偽宅。要知道宅人的稱呼起源於日本,本來是指某些沉迷於自己興趣,而不問時世不與他人來往,除了自己的興趣其他的一切事情都不以為意(包括個人衛生、人際來往、維持生活的基本收入等)。
  • 痛苦的根源,就像故事中的猴子一樣!佛法教會我們如何不痛苦
    我們就如同猴子掰苞谷一樣,猴子第一個想法是「苞谷很香」,這是它掰苞谷的動力;掰下苞谷時,又看到這裡苞谷很多,於是想「我得多要一些」;當它掰了很多苞谷已經拿不住時,又覺得「前面還有很多,把這些先撂下,我再去掰別的」。
  • 斯圖爾特痛苦的根源來自於哪?
    各位書友,今天要共讀的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176頁——第189頁,在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思考以下問題:1.斯圖爾特痛苦的根源來自於哪?2.我們如何建立與現實相適應的信仰與世界觀?02明白怎麼回事「我同意你的說法。」斯圖爾特說,「是的,我相信世界上有一個邪惡的上帝,他會割斷我們的喉嚨,可我不清楚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小時候,父母就說:『上帝是愛芸芸眾生的,我們也要去愛上帝和耶穌,而且愛無所不在。』」「既然如此,想必你的童年一定很幸福,是嗎?」
  • 期待,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患自閉症的孩子,讓她無比失望,一度活成行屍走肉,深陷痛苦泥淖。她痛苦的根源,是內心的高期待。實際上,以她的經濟實力,能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專業託養教育機構,甚至能提前做到保障孩子一輩子生活無憂。只要她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優秀,還有一點改變不了的缺陷,她的人生就會按軌道前行到終點,不至於因為極度的焦慮和恐慌,導致生活痛苦翻車。
  • 人生不如意、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自己人生不如意,甚至可以說是痛苦,尤其是一些有不好經歷的人更容易陷入痛苦不如意的境地,有的甚至一度陷入崩潰的邊緣,痛苦程度可想而知!說到為什麼自己感覺不如意,痛苦的原因時。大家一定會說出很多很多的原因。
  • 一切痛苦的根源,源於對自己的認知不夠深刻
    易有陰陽,事有正反,只要我們生存於世,遇到萬事萬物都會有對立統一,陰陽正反兩面;每個人在人生路上都會遇到挫折,面對磨難,有的人會痛苦不堪,難以自拔,有的人激情高昂,很快就戰勝了困難,向另一個巔峰,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