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個人公眾號上的一篇小文,受到了熱議,支持我的觀點的人有,強烈反對我的觀點的人大有人在,說我是「斷章取義」,根本沒有看到原始完整的視頻。為了證明我是不是斷章取義,我查找了原視頻認真觀看了一遍,特別是那個「道德無用論,人格無用論和友情無用論」。的確有歧義。
陳果教授的觀點是:交朋友不能是你對我有用才結交你,一切道德,友情,人格不是待價而沽的,如果有人持這樣的思想去交友,去樹立道德觀,去看待自己的人格問題,那就是無用的。在陳教授看來一切道德,友情,人格就像空氣和水一樣是人類離不開的東西,如果帶有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色彩來對待這些,那才是無用的。
我驚異了,是誰這麼不小心或者是別有用心用心良苦的剪輯了這樣一段巧妙弔詭視頻?
而我一不小心成了筆伐口誅者,實在是魯莽。的確言重了,該道歉時就道歉,道歉說明咱知錯就改。
但「黑暗和解論」卻不能認同,雖然陳果教授在微博上對此進一步做了闡釋,大概意思是人生都有黑暗的一面,有的時候要和人生中的黑暗和解,正視黑暗,才能控制黑暗云云。她的解釋也不那麼清晰明了。崔永元說:「能和陰暗和解的人,永遠看不到光明」。
那麼她的「和黑暗和解論」歧義很多,也挺雷人,不就是與人生中的邪惡和解嗎?不論黑和白都能把手言歡坐而論道了。
陳果教授被稱為「復旦三寶」,她講課時生動的語言,誇張的表情,隨意的走動,給大學講堂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據說聽課的學生趨之若鶩爆滿講堂,如果在校區內和陳果偶遇,學生們會興奮好幾天。
然而,陳果教授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如果仔細分析很多是正確的廢話,有悖常理的人生設計和美好憧憬。人人都嚮往「詩和遠方的田野」的高大上生活,但現實生活中大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其實陳果教授是又一個「心靈雞湯」的熬製者,我不能肯定她本人就像講課時說的那樣完美,我不相信這個陳果在現實生活中也如同她講的那樣做。女人們容易幻想那些「詩和遠方的田野」的生活,但在實際生活中都又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陳教授只是在大學的課堂裡忽悠那些對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的小學子而已。
而她自己卻沒有做到像她講的那樣,她的名利之心與普羅大眾一樣的重,她的團隊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推介她,為了什麼?為的就是出名,出利,其實陳教授有口是心非的「兩面人」的嫌疑。
看陳教授的講課視頻時總有這樣的感受,雖然她在課堂上激情飛揚,妙語連珠,幽默生動,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但大多是言論定義模糊不清,有感而發思路隨意,深入一想這不就是一堆「正確的廢話」嗎?
大學課堂是莘莘學子們的最高殿堂,有多少中學生為了進入大學而苦讀十年寒窗?如果不能夠嚴肅對待,隨性而為,把顛覆三觀的話當做出名,出位,出利的法寶,時時爆出厥詞濫調在公眾的視野內,即便是網紅一時,也是茫茫星河中的一顆流星,瞬時而逝。
有人戲稱陳果和於丹是「果仙子和丹女神」,有北於丹和南陳果的「美譽」。在他們團隊的推介下橫空出世,短時間內名傳大江南北。當年的於丹曾經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盛況,於丹的「雞湯」醍醐灌頂,於丹的書洛陽紙貴一書難求。
這些迅速躥紅的名師學者們無非都是裝腔作勢,登堂入室,蠱惑人心,鬼話連篇。歪曲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編造出一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曲解難懂的理論,為後學才俊們指一條看似高大上的人生之路,其實是一堆華而不實,根本沒用,甚至是愚昧心靈,愚化思想的毒品。
為出名,出利而語言出位,語言出位的目的就是吸睛吸粉吸金。
「揚州八怪」鄭板橋對名利二字有精妙的解釋:「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雨幾晴和。愁水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
周海中說:「 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貧,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要為名利所累。」
鄒韜奮說:「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