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女教授陳果:朋友不是為了索取,相反是為了奉獻

2020-12-15 煙寒若雨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而城市化的進程迫使很多人離開故土,如果"有方"指的是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物質以及精神生活來到異鄉,那麼在眾多異鄉人聚集的城市中,人際關係主要存在於朋友之間

當然,這裡所說的朋友涵蓋的範圍很大,有些是真朋友,有些卻只是空有的頭銜,復旦女教授陳果,就曾對朋友做出過這樣的解讀:真正的朋友是在這嘈雜世界中的一方淨土,於你而言,應當是無用的

一、無功利之用,友情不分貴賤

真正的朋友應當不摻雜功名利祿,而總有人將友情作為一種可發展的資源,他們將那些有資源或有錢財的人稱之為朋友

與他們一起創業或者交易,或者將自己的事業託付給這些可利用的"朋友",但往往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導致事情沒有做成,反倒影響了彼此

中國有句俗語說:"臨時抱佛腳",就是一種利用,陳果教授講:"中國人對佛,對宗教是一種利用,無事不登三寶殿,除非你有所求,你遇到了人生的困境,才會去拜祭,才會去利用。"

舉個例子,很多人評價老師多半採用"猜題準"、"給分高"來判定,如果符合這兩個條件,就表示這是一位好老師,而不在意老師是否分享了真正的精神財富。

這樣的評價標準究竟是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有用。而與之相反的"無用",便是無功利之用,尤其對待朋友,更應該是"無用"的,之所以要交朋友,並不是為了利用他

真正的朋友,應當是不分高低貴賤,一起做喜歡的事情,畢竟若是友情與利益產生交織,結局未必是完美的。

《後漢書·吳佑傳》曾講一位叫公沙穆的人,到京城太學裡求學,他沒錢沒糧,只好穿著勞動人民的衣服給人家幫工

他在吳佑家幫工春米時,吳佑同他談話,大為驚奇,覺得公沙穆的品德和學問都十分了得,見地不凡。於是兩人就在杵臼之間結為好朋友。這就是杵臼交,意思是說人在選擇朋友時,不要因貴賤的不同而有所輕

上述便是不摻雜功名利祿結交的朋友,對待友情不要被短暫的利益蒙蔽雙眼,不要讓友情摻雜太多利益,這樣才會發現很多值得守護的感情

二、無慰籍之用,應當有共鳴之處

很多人都以為朋友就是自己的精神庇護所,每當遇到了一些自己不願去面對、不願去承擔的煩惱時,才想起朋友的存在。

如果是這樣,那說明你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因為這是在本質上是利用朋友,在未考慮朋友心情時,將朋友作為自己宣洩的"垃圾桶",未曾想到過朋友不應該這樣利用,因為朋友是無用的。

朋友這一統稱包含的人有很多,可謂稱心者不多,所以得之應當珍惜,但結交朋友,切不可將精神安慰作為一種利用,不能將朋友作為自己的"垃圾桶"。

結交朋友不是為了尋找一個宣洩渠道,向朋友宣洩很多不良情緒,朋友不是精神上的庇護所。真正的朋友之間,感情都是相互的,彼此擁有可以產生共鳴的默契,而不是歇斯底裡的渴求他的理解。

如韓愈之於孟郊韓愈與孟郊作為同一個詩派的創始人,可見他們之間的思想有多麼相近,詩歌主張和風格也都類似,而且兩人平日交往頗多,情誼深厚。

792年,兩人一同考進士,但結果卻是韓愈考中,而孟郊卻名落孫山。韓愈得知消息後來到孟郊家中探望孟郊,只見孟郊落榜後壓抑憤懣,韓愈便開始作詩以安慰孟郊。

韓愈雖然自己考中進士,但他卻能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窮書生,落榜後是何等失望與怨懟,因而韓愈對孟郊的關心與安慰是真情實感、情真意切的

在孟郊離開長安後,韓愈還曾寫《孟生詩》,就是為了能夠為孟郊習得一片"用武之地",以此來舉薦孟郊,希望其能被別人重用

真正的朋友,是在你遇到困難的關鍵時候懂得你的心思,真正的朋友,是悄悄關心你的一切。韓愈懂孟郊傷心困難的窘境,而孟郊也能與韓愈產生內心的共鳴。

人們經常用"知音"來形容在思想上,擁有共鳴的朋友。俗話說:"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可見擁有這樣的朋友何其困難。"知音,知其音律者",歷史上的知音之交則以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為代表。

俞伯牙那美妙的弦音只有鍾子期能領悟的透透徹徹,鍾子期懂得俞伯牙內心所想,所以他彈奏的琴聲更是知曉的。後來鍾子期早亡,俞伯牙得此消息後徹夜未眠,悲傷地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彈了人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憤然弄斷了琴弦,決心再也不彈奏曲子

儘管世上再無高山流水之音,但曲子的美妙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和耳邊,他們的"知音之情"千古流傳。

他們一個是隱於深山的樵夫,一個是侍奉帝王的大夫,地位相差懸殊,然而他們卻能結成生死知音,這種友情的境界似乎更為純潔,只是懂得彼此,便足夠成為一生的朋友知己。

正如復旦女教授陳果所言:"朋友不是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為了奉獻",之所以結交朋友,不是為了索取他們對自己的關懷,而是自己本身有很多愛要奉獻,要付出,而之所以愛那位朋友,是因為他可以讓自己感受到來自精神世界的默契感。

三、無庇護之用,應當純潔至上

說起歷史上最為純潔的友誼,得到肯定的還有管鮑之交。的確,鮑叔牙和管仲的友情不摻雜任何市儈色彩,友誼幾乎都是發自純潔的心靈。

即使位置懸殊之時,管仲也沒有要求鮑叔牙"庇護"自己一生,遂成為千古交友之道的典範,他們兩人之間的交情受到後人的頂禮膜拜

管仲三次出去做官,三次被君主趕了出去。鮑叔牙只是認為他沒有遇到好時機,並不是管仲自身沒出息。還有更沒面子的事,管仲曾三次參與作戰,全部戰敗,而且每次都當逃兵。鮑叔牙不覺得管仲是貪生怕死之輩,而是認為他上有老母,不忍心撒手先去。

"管鮑之交"難能可貴的是兩人友情得以善始善終,管仲協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也印證了鮑叔牙非同凡響的識人眼光。

管仲從沒想過要在鮑叔牙身上得到保護,得到一官半職,而是憑藉互相扶持與鼓勵,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番成績。

而在實際生活當中,當自己出現危機的時候,很多時候不會去找朋友幫忙,而是找那些與自己利益清晰的人幫忙,再比如,很少會向朋友借錢、很少讓朋友出面解決很困難的那些困境

為什麼?因為友情是如此純潔,我們不忍心因為個人原因,讓自己的朋友承擔功利。愛自己的朋友,就不會在不必要的時候帶給他麻煩,結交朋友不是尋求朋友的"庇護",不是一味向朋友索取。

相反的,作為朋友,可能還會對你更加嚴格,他們不會一味庇護你,而是嚴格要求你,鞭策你。他們不會一味贊同你,向你妥協,那只是盲目跟從的庸者不是朋友

朋友之間,是像管仲和鮑叔牙這樣無需刻意靠近,也不要求朋友"庇護",只有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三觀"一致,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誼無關利益,無關一切世俗的東西,是發自內心的最純真本我的思想。

"朋友如空氣,朋友如水。"什麼意思呢?陳果教授給出這樣一個答案:並不時常想起,但卻無處不在,這是朋友帶給我們的一種同在感。真正的朋友是無時無刻都與自己相互學習和進步的,相互懂得和珍惜的。

真正的友誼,會讓一個人人生的路上得到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就像陳果教授所言:朋友是無用的。但他們卻在無形中對我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督促我們前進,無用勝似有用,無心亦是有心。

相關焦點

  • 復旦女教授陳果:朋友是無用的
    朋友是什麼?是交際場中廖有瓜葛的相識者,是生活中聯繫緊密的關係人,還是感情與精神上的支撐?每個人對「朋友」的定義見仁見智,尤其在當下這個人際關係層疊紛繁的社會裡,以至很多人並不知道真正的朋友到底該是什麼樣的。復旦教授陳果對此提出了一個理論——朋友是無用的。
  • 復旦女教授陳果: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陳果老師在視頻裡面講到什麼是自信:自信是什麼,自信是自己喜歡自己,自己信自己,自己認可自己。她講到她朋友所說過的一句話: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什麼叫做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在不幹擾別人的情況下,在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我們真的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 復旦教授陳果:哪種人才是真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陳果作為有著社會影響力的大學教授,在觀察這些現象時候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個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多面的角色,帶給人生更多的是積極的意義。讓我們對於未來的朋友更有著更好的期待;用超越神學的說法來闡述,朋友會讓你期待來生、後會有期。
  • 復旦美女教授陳果:朋友是無用的,孤獨者才有朋友
    「多個朋友多條路」,似乎朋友是我們在這個社會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存在。我們不開心時候可以找朋友訴苦,遇到困難時可以找朋友協助。喜歡的東西可以和朋友分享,討厭的東西也可以和朋友吐槽。友情成了我們在這世界除了親情、愛情以外的第三種感情模式。但是在今天復旦大學的美女教授卻提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朋友是無用的。
  • 你說的是真心話而別人覺得是笑話,陳果說什麼叫真正的朋友?
    上初中以後,發現身邊的人都有可以在一起鬧的朋友,而我每次都尷尬地站在一旁,直到和班上幾個女生熟悉之後,我覺得他們是天底下最可愛的女生,後來他們開始和我訴說對方的壞話,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是看到他們還當面笑得那麼開心的時候,我覺得好噁心。
  • 真正的朋友(好文)
    世界之大,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每個人對朋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人群來來往往,最終留下的都是值得珍惜的,有些人成為了生命中的過客,有些人就成為了朋友!在不同年齡段,我們結識的朋友也不同,選擇朋友的標準也不一樣。越長大越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能夠坦露心聲的也就那麼幾個,那是因為時間已經替我們做出了篩選。
  • 復旦女神教授陳果,被「炮轟」,到底做錯了什麼?
    有這麼一位老師,一個從穿衣打扮到言談舉止都與眾不同的老師站上了講臺,不再單一的向學生們灌輸知識,而更像朋友一樣和學生們暢聊詩詞歌賦,人生理想,教導學生們要與黑暗和解,與自己和解,為原本死板的課堂帶來一抹亮色。
  • 陳果教授:「言重了,該道歉時,還是要道歉的.''.
    為了證明我是不是斷章取義,我查找了原視頻認真觀看了一遍,特別是那個「道德無用論,人格無用論和友情無用論」。的確有歧義。              陳果教授的觀點是:交朋友不能是你對我有用才結交你,一切道德,友情,人格不是待價而沽的,如果有人持這樣的思想去交友,去樹立道德觀,去看待自己的人格問題,那就是無用的。
  • 復旦陳果:「朋友無用」視頻火遍朋友圈,原是7年前一堂大學思政課
    這幾天,一段講課視頻在朋友圈迅速流傳,說的是朋友——朋友「無用」。 「之所以交朋友,不是因為朋友『有用』。朋友不是為了索取,相反,是為了奉獻。之所以交朋友的原因,是因為有那麼多的愛要奉獻。不是為了被愛,而是去愛別人。為什麼要愛他?因為這個人讓你感受到了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氣,朋友如水。
  • 復旦女教授陳果: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01有一種累,叫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最近,偶然看了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的一節課,感觸頗深。她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一個觀點:「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所以結論是什麼?結論是當你活成真實的你自己,還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是你會更喜歡你自己。」有人問過陳果一個問題:「別人喜歡你和自己喜歡自己,哪個更重要?」
  • 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01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朋友,記憶猶新的是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曾提出的:「朋友無用論」。在她看來,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交朋友也如是,並不是因為朋友有用,不是為了利用對方,我們才去結交。」深表贊同。任何建立在功利目的之上的關係,必定經不起考驗,也自然不會長久。就像北宋的範仲淹,仕途得意時,門庭若市。後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潁州。當他離京時,平日和他交好的官員朋友們,唯恐被打成同黨,紛紛避而遠之。
  • 復旦教授陳果:從「網紅」到被「趕下」講臺,理想終究幹不過現實
    最為出名的當屬她對於愛情觀念的分析,當時的學生,並未理性的分析陳果講述的愛情觀念正確與否,反之大家推崇,當時國內對於「網紅」的審美傾向還停留在美貌或獵奇的表面程度,而陳果教授的愛情觀點瞬間與「網紅」天壤之別,久而久之,陳果教授的課聲名遠播,隨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網紅教授。
  • 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曾有人說: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共通的靈魂,來填補生命的孤獨。這也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在世界的兩端,守護著彼此的孤島。不為索取,不為回報。正如陳果老師說的:人之所以交朋友,是為了奉獻與愛,為什麼願意去愛呢?因為這個人讓你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默契感。Ta不是你的親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你跟Ta碰撞出了精神上的默契。 因為有Ta的存在,讓你在這世上,不再寂寞,不再孤獨。真正的朋友到底是什麼樣的?
  • 人稱"網紅"的陳果教授到受萬人抵制,一時之間咋就突然涼了呢?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給了不少人一夜成名的機會,復旦有位美女教師就趕上了這波紅利,她就是人稱"網紅"的陳果教授。這位主教思修老師,走紅之後,她的課程就一度遭人追捧。一個自己的婚姻還在刮旋風,沒有著落的大齡剩女,還在給人們的戀愛婚姻出主意,指點江山,這不是自己盲人騎瞎馬,還在給大傢伙做指路明燈呢??
  • 復旦網紅教授陳果,不認識「耄耋」兩字並讀錯,被要求停止授課
    首當其衝就是「網紅」,如今的「網紅」是什麼人都能當,有的靠顏值、有的靠撒嬌賣萌、有的靠喊麥在繁雜眾多的「網紅」中,也不乏有著靠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成為網紅的,其中就有來自復旦大學擔任思修課程的教授「陳果」。
  •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萬人炮轟」;央視上將「耄耋」讀成「毛至」
    這位曾經名聲在外的復旦教師就是人稱&34;的陳果教授。原本身為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的她,自從任教以來,便與&34;結下了不解之緣。初入大學生涯的眾多學子,本就對愛情一無所知;加上陳果巧妙的言論轉換,很快,陳果的課程就成為了眾多校內學子奉若至寶的精神食糧。當時的一眾學生,並未在第一時間理性思考陳果講述愛情觀念的正確與否。反之,更是選擇了第一時間大力推崇。久而久之,陳果的課程也逐漸聲名遠播。而她成為網紅的契機,也恰好在此時成熟落地。
  • 陳果教授《好的愛情》找到自己的愛神,讓你的愛情更長久
    慢慢地舍友跟我同桌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多,變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舍友覺得時機成熟便嘗試跟我同桌表白,然而同桌就像開玩笑一樣說,沒有可能。室友不死心,繼續對我同桌比對自己還好。室友從網上買來毛線在宿舍一天半沒有出去給我同桌織了一個卡其色包包。室友捨不得自己花錢吃貴的午飯,卻大方地給我同桌買了兩箱三隻松鼠讓同桌有零食吃。
  • 復旦大學網紅教師陳果,沒有下課,她還在課堂上優雅地綻放
    這話用在復旦女博士陳果老師的身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關於陳果的報導出現在各個網絡平臺。其中,不乏一些自媒體寫手為了流量炮製出來的流言和謊話。比如說,前不久,一些類似於新聞媒體的帳號就發布了關於陳果老師的不實報導,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 女孩愛上一位已婚男人,不懂索取一味奉獻,結果可想而知
    誰知這女孩在聽懂了我的委婉表達之後,認真而執著地問:愛難道不是應該只須付出不講索取的嗎?我愣然,瞬間無言以對,甚至有些自慚。是啊,這正是一種愛的至高境界。絕不睜大眼睛搜尋成果,一味傾其所有給對方以溫暖和呵護,一種很無私的愛。可怎麼這種自幼聽熟了的道理,放到諸如女孩奉獻、男士索取的故事裡,我卻覺得好像咽下一顆不合飲食習慣的東西,不是滋味。
  • 復旦「思修課」教師陳果:學點哲學,讓生活多一個選項
    「朋友不是實用品,朋友是奢侈品。朋友無用。」2010年,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副教授陳果的「思修課」的兩段視頻被學生上傳到網絡之後,得到廣泛關注,這位復旦女神老師的課堂也因此吸引了愈來愈多學生及校外人士。他人的某一句話會像一束光投射進我們混沌的內心,點燃我們胸中潛伏許久的激情,陳果也希望她的思考和感受能給學生和讀者帶去一些共鳴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