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女教授陳果: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2021-01-08 驛鹿向北

人這一生,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

20歲時,你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大多時候都在圖書館,於是有人說你不合群;

30歲時,你從不拒絕同事的邀請,努力迎合別人的習慣,於是有人說你太虛偽;

40歲時,你想要好好感受下生活,和家人經常計劃旅行,於是有人說你亂花錢。

走過半生,才發現不僅活得太累,還失去了自由。

追根究底,其實就如米蘭·昆德拉所說:

「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正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

你的疲憊,不過是因為太在意別人口中的自己。

01

有一種累,叫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最近,偶然看了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的一節課,感觸頗深。

她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一個觀點:

「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所以結論是什麼?結論是當你活成真實的你自己,還是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是你會更喜歡你自己。」

有人問過陳果一個問題:「別人喜歡你和自己喜歡自己,哪個更重要?」

她的答案是:「兩個都重要。但在兩者不能兼顧的情況下,自己喜歡自己更加重要。」

很認可這個觀點,畢竟,人活一世,被人喜歡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無論你做的有多好,都能聽到質疑的聲音,都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否定。

蔡康永在一次演講中做過一個測試,他先讓在過去一年中,對婚姻感到失望的觀眾起立,這時有幾個人站了起來。

接著又說,在過去的一個月,有過辭職念頭的請起立,陸續站起了幾個人。

每天刷朋友圈次數超過五次的請起立,也有很多人站了起來。

等他說完幾個選項之後,現場已經站滿了人。

然後他說了一段很深刻的話:「各位是女人,也有可能是母親、女兒、員工、老闆、妻子,這麼多角色要扮演,實在太擁擠,擁擠到讓我們失去了自我。」

演講的最後,他說道:「人生的幸福其實很簡單,不喜歡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不。」

人活著之所以累,是因為有的選擇我們根本無法兩全,有的人永遠也不會喜歡你,但你卻在費力去做這些根本沒有結果的事情。

誰也沒辦法讓自己的每個身份都那麼完美,所以如果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就會活得很擰巴。

被周遭的期許所控制的人生,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永遠無法擁有自己的靈魂。

人生最好的狀態,應該像作家莫言說的那樣:

「在喜歡你的人那裡,去熱愛生活。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去看清世界。就這麼簡單。」

02

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是不必討好

什麼是最簡潔的人際交往模式?

就是:你永遠要知道,你身邊90%的人你都得罪得起。

上周周末,我去醫院看望了剛做完手術的表姐,她的身體已經漸漸好轉。

一直以來,在家人朋友的認知中,表姐都是個活得小心翼翼的人。

或許是性格的原因,她上學時就常常受同學欺負,但卻忍氣吞聲,還說只是好朋友間的小打小鬧。

她和朋友的相處模式,大多時候都是給別人買很多零食,節日時禮物也沒少送,可關鍵時刻想找人幫忙,電話永遠都是無人接聽。

上班後,她省吃儉用攢了一些積蓄,有人問她借錢,她二話不說就借給了別人。

當她急用錢時,卻不敢開口讓人家還錢,總是怕斷送了這段關係。

本以為婚後會過得幸福,可由於她習慣性包攬家務,洗衣做飯,時間久了讓她的丈夫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她無時無刻不在討好。

直到丈夫在同事面前嘲諷她「唯唯諾諾的樣子讓人厭煩」,她才幡然醒悟:一味的討好換不來真心。

美國有位社會學家曾提到:「任何人際關係,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係。」

似乎生活總是這樣,受氣的都是脾氣好的人,體諒別人的人必須永遠善解人意,會照顧人的反而沒人照顧。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微笑換來的不一定是擁抱,也有可能是肆無忌憚的傷害。

這世上沒有那麼多將心比心,討好只會慣出來得寸進尺的人,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註定不好受。

正如《奇葩說》辯手董婧所說:今天你素顏上班,她說你醜,明天你化妝上班,她說你小妖精;不要去討好你身邊的人,他們真的很難討好。

人生下半場,過得舒服比什麼都重要。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應該是:互相尊重,不必討好。

03

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

聽過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一個弟子向師父求教:「師父,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師父反問。

青年不知如何作答,一臉茫然。

師父說:「譬如一斤米,在酒商眼中是酒,在乞丐那裡,就是救命的一頓飯。而米還是那米。」

青年聽到這句話,瞬間豁然開朗。

你的人生價值,取決於你看待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別人的看法。

被人誤會,不被理解,是人生的常態,也是表達者的宿命。

很喜歡電影《讓子彈飛》,每次看到老六的故事,都覺得深深的無力感。

飯店裡,老六被人誣陷吃了兩碗涼粉,只給了一碗的錢。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老六越來越著急,他百口莫辯,但卻不願背上如此罪名。

最後,他用刀剖開了自己的腹部,硬生生掏出來一碗涼粉,向眾人證明:「是不是只有一碗涼粉!」

看客們發現再看下去沒有了趣味,紛紛離去,只剩下老六一個人倒在血泊中。

向來圍觀人群只有看客心,又有幾個人真正想知道真相是什麼。

過多的解釋,都是徒勞,過多的證明,只剩涼薄。

有時候,面對他人的質疑和否定,沉默才是最有力量的回應。

作家劉同寫過這樣一段話: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性格能避免得罪人,說話直會得罪小人,說話委婉會得罪急脾氣,老好人會得罪有原則的人,圓滑的人會得罪聰明人。

既然都會得罪人,那就做好你自己,做好了自己,就不怕得罪人,因為你可以承擔後果。」

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人無需爭辯,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你自己。

人生在世最高級的活法是:

不要總去解釋,不要時時討好,不要一世卑微。

不委屈自己,才會有人欣賞你的自信;對自己好點,世界才會溫柔待你。

日本提倡醫學第一人日野原重明說過一個頗具哲理的觀點:

生而為人,做到三點就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第一,不在乎身外之物;

第二,不被他人評價所左右;

第三,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後半生,試著不再刻意討人歡喜,放下必須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的負擔,心裡自然會越來越踏實,終能停止受累。

點個讚吧,願你永遠能跟著自己的心走,活出自己的精彩紛呈。

相關焦點

  • 復旦女教授陳果:朋友是無用的
    每個人對「朋友」的定義見仁見智,尤其在當下這個人際關係層疊紛繁的社會裡,以至很多人並不知道真正的朋友到底該是什麼樣的。復旦教授陳果對此提出了一個理論——朋友是無用的。這種愛提「我有個朋友」的人是陳果教授口中的一種人:他們不知道朋友為何物,或者只是編故事騙騙眼前的對話者。而活在傳說中的「朋友」代表的是最劣質的友情,如同皮膚上的角質,有用時拿來擋兩下強光,無用時馬上找塊毛巾蹭掉。
  • 復旦女教授陳果: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陳果老師在視頻裡面講到什麼是自信:自信是什麼,自信是自己喜歡自己,自己信自己,自己認可自己。她講到她朋友所說過的一句話: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什麼叫做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在不幹擾別人的情況下,在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我們真的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 復旦女教授陳果:朋友不是為了索取,相反是為了奉獻
    真正的朋友應當不摻雜功名利祿,而總有人將友情作為一種可發展的資源,他們將那些有資源或有錢財的人稱之為朋友。中國有句俗語說:"臨時抱佛腳",就是一種利用,陳果教授講:"中國人對佛,對宗教是一種利用,無事不登三寶殿,除非你有所求,你遇到了人生的困境,才會去拜祭,才會去利用。
  • 復旦女神教授陳果,被「炮轟」,到底做錯了什麼?
    不出意外,這個老師立刻就火了起來,成了復旦學生口中的女神老師復旦大學學生邱澤宇曾在一檔節目上說:刷了兩年都沒有刷到陳果的思修課,陳果老師的課比雙十一還要難搶。其實更早之前陳果老師的視頻就已經在網上瘋傳,同時也刷爆了朋友圈,她的課堂很有魔力,像是普羅米修斯手中的火種一樣,像一束光亮,成為復旦學子們的殿堂她的神採飛揚,妙語連珠,經常令人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就連不經意的一句話,都啟人深思,發人深省她的陳果語錄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更是有人感慨:「如果當初大學的第一課是陳果講的,那我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
  • 陳果: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成熟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是愈來愈八面玲瓏,老於世故?還是見過天地愈謙卑,慣看秋風更通達?陳果說: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光源者,先熠熠生輝,後照亮他人。復旦大三學生邱澤宇在《開講啦》節目中,自曝刷了兩年都沒有刷到陳果的思修課。復旦同學曾這樣說,陳果老師的課比雙十一還要難搶。
  • 陳果教授:「言重了,該道歉時,還是要道歉的.''.
    陳果教授的觀點是:交朋友不能是你對我有用才結交你,一切道德,友情,人格不是待價而沽的,如果有人持這樣的思想去交友,去樹立道德觀,去看待自己的人格問題,那就是無用的。在陳教授看來一切道德,友情,人格就像空氣和水一樣是人類離不開的東西,如果帶有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色彩來對待這些,那才是無用的。
  • 復旦教授陳果:從「網紅」到被「趕下」講臺,理想終究幹不過現實
    最為出名的當屬她對於愛情觀念的分析,當時的學生,並未理性的分析陳果講述的愛情觀念正確與否,反之大家推崇,當時國內對於「網紅」的審美傾向還停留在美貌或獵奇的表面程度,而陳果教授的愛情觀點瞬間與「網紅」天壤之別,久而久之,陳果教授的課聲名遠播,隨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網紅教授。
  • 人稱"網紅"的陳果教授到受萬人抵制,一時之間咋就突然涼了呢?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給了不少人一夜成名的機會,復旦有位美女教師就趕上了這波紅利,她就是人稱"網紅"的陳果教授。這位主教思修老師,走紅之後,她的課程就一度遭人追捧。陳果老師講課生動,語句總結性強,是理想化的人生觀,對現實生活肯定沒有多少實際用途,但對人的心靈的淨化引導還是大有用處的。人本來就太複雜,不可能用一家之言代表全部人的心裡,也概括不了全部思想人也是多方面的,不能以一面論成敗。人的選擇也是多面的,不能因為陳果老師選擇了單身而詬病。
  • 復旦女神陳果: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知己摯友?聽完恍然大悟!
    陳果,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 曾師從哈佛大學神學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velyn。她的課能走紅,暴露的是這個時代人們普遍精神匱乏的問題。這次,復旦女神陳果講:「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知己摯友?」聽完恍然大悟!
  • 陳果教授《好的愛情》找到自己的愛神,讓你的愛情更長久
    可當我看完陳果教授講的感動之愛,我才明白感動之愛純粹是愛的傷害。陳果教授在書中講,如果強迫自己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無論幹什麼都會感覺到不自在。你帶著喜歡可卻不喜歡你的人去約會,你可能會感覺到幸福快樂,而不喜歡你的那個人,卻只能感覺到難受不自在,最後當她跟你約會完以後,會感覺到一身輕鬆,終於沒有了負擔。
  • 復旦網紅教授陳果,不認識「耄耋」兩字並讀錯,被要求停止授課
    首當其衝就是「網紅」,如今的「網紅」是什麼人都能當,有的靠顏值、有的靠撒嬌賣萌、有的靠喊麥在繁雜眾多的「網紅」中,也不乏有著靠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成為網紅的,其中就有來自復旦大學擔任思修課程的教授「陳果」。
  • 蒙曼、陳果、顏寧:婚姻並非人生必選題,不結婚並不欠誰一個解釋
    :從心出發去愛一個人1981年出生於上海的陳果,現在也有四十多歲了,從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又在復旦大學擔任了教授,被復旦大學的學生親切地稱為&34;,據說想要聽陳果老師的課比&34;還難搶,更有同學說在復旦上學兩年都沒有搶上陳果老師的思修課。
  • 復旦大學教授:不要去迎合「好人」的標準,始終會有人不喜歡你
    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言語,「你這麼好,一定要幫幫我」「你這麼好,一定不會忍心拒絕我的」等等言論。難道正是因為我們的好,才會任人肆無忌憚的道德綁架嗎?難道因為我們的好,就一定要幫助別人嗎?如果不幫助別人是不是就不好了,就變成壞人了?
  • 復旦教授陳果:哪種人才是真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陳果作為有著社會影響力的大學教授,在觀察這些現象時候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一個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多面的角色,帶給人生更多的是積極的意義。讓我們對於未來的朋友更有著更好的期待;用超越神學的說法來闡述,朋友會讓你期待來生、後會有期。
  • 《好的愛情:陳果的愛情哲學課》我愛你,因為你是你!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美好的愛情,可多少人愛的死去活來,最後還是分道揚鑣;那麼究竟好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呢?或許「復旦女神」陳果可以給你解答。愛自己,就是盡力地使自己活成一個自己會喜歡的人,並且用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 對方對你有沒有好感?這11個肢體語言幫你秒判斷
    剛開始認識對象時,因為不了解對方再加上自己害羞,所以總不知道要怎麼得知對方對自己的心意嗎?國外網站《brightside》知道你在想什麼,於是分享11種肢體語言,讓你從對方的反應得知「他/她到底喜不喜歡你」。▼如果對方盯你的眼睛超乎你預期的久,而後又發現他又偷瞄你,那對方喜歡你的可能性很大喔!
  • 復旦女博士陳果,事業有成,39歲依舊單身,愛情從來不是將就
    總有人會說的一句話就是: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人生就是這樣,誰也沒有辦法改變出生的命運,但是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人生。既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就只好將餘生逆風翻盤,活出漂亮的人生。而美女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看到漂亮的,誰都想多看兩眼。
  • 復旦美女教授陳果:朋友是無用的,孤獨者才有朋友
    我們不開心時候可以找朋友訴苦,遇到困難時可以找朋友協助。喜歡的東西可以和朋友分享,討厭的東西也可以和朋友吐槽。友情成了我們在這世界除了親情、愛情以外的第三種感情模式。但是在今天復旦大學的美女教授卻提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朋友是無用的。她認為「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時的慰藉,不是精神庇護所,不是人脈、橋梁,朋友無功利之用,只有孤獨者才有朋友。」
  • 復旦大學網紅教師陳果,將「耄耋」讀成「老至」,引來眾人詆毀!
    陳果在大學中教授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公共必修課。上過大學的都知道,這是一門枯燥無聊的課,而且要上一整個學期,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這門思修課,課上一般就是老師講老師的,學生玩學生的。 但陳果的課不一樣,她不講那些令人發困的條條框框理論知識,而是用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講哲學,讓學生的心靈接受哲學的滋潤。
  • 陳果:從女神教授到「萬人炮轟」;央視上將「耄耋」讀成「毛至」
    不知道並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偽裝知道。——託爾斯泰世人皆知無知的可怕,它有如黑夜無燈,或如身處迷霧之中無所自拔。可相較於無知更為可怕的是,假借世俗精神力量的偽裝來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