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2M。
十多年前,當我剛剛拿到心理學的教材時,一本書立刻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變態心理學》。
懷著激動的心情翻開之後,大失所望,這都寫的什麼玩意兒?難道不應該寫變態殺手的嗎?後來才知道那是屬於犯罪心理學方向的。而這本書只是寫與正常心理不一樣的異常心理是什麼樣的。
正所謂大家都一樣的時候是常態,而某些行為開始不一樣了,那就變態了。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好好的一個人,是如何走向變態的道路的。
談到人,就離不開兩方面基因與環境。
剛生下來的時候,就不一樣,雖然說誰還不是個寶寶,但是每個人的生理差別就體現出來了。
有的寶寶生下來才4斤重,有的寶寶8斤重;有的寶寶能吃能睡,有的寶寶奶都不願意喝;有的寶寶健健康康,有的寶寶天生就有缺陷……
這個時候基因的力量要大過環境對人的影響。寫在基因裡的信息決定了我們生下來是什麼樣子,和基礎的性格特點。
美國神經科學家James Fallon專門研究心理變態者的大腦和普通人的大腦的區別。他發現正常人大腦中某些高亮(活躍)的區域,在心理變態者的大腦中是黑暗的。他稱之為:額眶部皮質功能低下,懷疑是導致人缺乏同情心、與常人思維方式不同、造成心理變態的一種大腦特徵。
嗯……所以很多人生下來就可能是變態,殺手基因是存在的??
接下來隨著我們成長,開始與世界進行接觸。這個時候環境對人的影響就逐漸的增大,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會影響成年後的行為模式。
我們通過所有的感官去認識世界,通過對事物進行定義-聯繫-反應的方式學習。
比如媽媽是一個定義,聯繫是安全的,能給我們提供食物和我們玩耍的,於是反應就是見到媽媽就高興並且想要抱抱。
如果對媽媽的聯繫是不安全的,總是愁眉苦臉地對我們發脾氣,甚至忘記餵我們吃飯等等,產生的反應就會是逃避。
我們學習到那些東西是我們喜歡的,那些東西是我們不喜歡的。當然這裡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積累,逐漸構成了我們的世界模式。
比如,世界是否是安全的,他人是否值得信任,我自己是否是有價值的……
對待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我們每個人的認知基礎開始出現很大的差別。
從統計上來看,大多數的家庭對待孩子的方式是相同的,同時每個家庭又有區別。所以我們大部分人看起來都是正常的,不過,在某些方面會和其他人不同,也就是我們說的異常。小的異常沒問題,我們常常稱之為個性,但是太過脫離常態就容易被認為&34;了。
所以大多數的心理問題都是在某些方面的異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人其他方面還是正常的,那這些就是這個人的資源。
高危家庭(父母有精神疾病、抑鬱症、犯罪、吸毒等)的孩子出現&34;的機率更大。比如家族裡有精神病、抑鬱症等病史的人,組成家庭後的孩子出現相同問題的機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
這裡不僅僅體現在基因的遺傳上,同時因為家裡有這樣的病人,他們對待孩子和家人的方式也不同。他們更容易失控和陷入混亂,孩子從他們身上學不到穩定性,也容易跟著陷入同樣的境地。
相反的,如果一個孩子能夠被好好的對待,他變得正常的機率就會更大。什麼叫好好對待呢?說句雞湯裡總愛說的就是&34;。
能夠好好的被愛是很難得的呢。
提到環境對人的影響,還不得不提一個詞叫做基因的表達。研究顯示,生物身體裡帶有很多的基因,但是成長過程中,生物體並不會表達出它所攜帶的所有基因,有些表達得強,有些表達得弱,有些甚至處於靜默狀態。
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羅素·D·弗納爾德發現,在非洲淡水魚伯氏妊麗魚群中,頭號雄魚要比第二號雄魚體積大、吃得多、領地廣,同時享有最大的繁殖權。其外表也與眾不同,身上條紋色彩特別鮮豔。但當研究員把魚群中的頭魚撈走後,二號雄魚會迅速做出大規模基因表達的反應——體積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就能增長20%,並且身上也開始出現紅藍的鮮豔條紋。
而前文提到的James Fallon在後來的研究中意外發現自己就是&34;的人,也就是說他就是一位潛在的變態殺手。
剛開始不信,後來他通過研究家譜發現祖上有變態殺人狂,回顧自己的經歷,年少時沒少幹&34;,而且做&34;的時候,根本就不害怕,心態賊穩。競爭意識過於強烈,和自己孫女玩遊戲也要爭個你死我活,經常把朋友和自己帶入一些危險境地等等,用他自己的話說,想想自己挺混蛋的。
就是這哥們
但是他為什麼沒有成為一個變態殺手呢?
想來想去是因為他媽。
他說:我回憶起母親,想起她在院子裡,坐在三角凳上修剪杜鵑花。當時我心裡就想,她就是我凳子的第三條腿。我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基因和大腦,但母親是那條防止我傾覆的第三條腿。她總是堅定地認為我是一個好孩子,是她幫助我茁壯成長,成為了一個善良聰明的人。我被愛了,是這種愛保護了我。
也是這個回想,讓Fallon提出了一個&34;理論:決定一個人變態心理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基因,大腦損傷,以及環境因素。
他擁有戰士基因和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結構,但卻由於成長的環境充滿了善意和愛,避免了他心理最終的垮塌和變態。
現在為了預防自己犯罪,他會反覆問自己:善良的人會怎麼做!
比如妻子家人過世的時候,他想推託不去參加葬禮,而去海邊喝酒。但是他反問自己過後,意識到陪伴妻子更重要,放棄了喝酒的計劃,同時妻子也覺得他比以前更加的善解人意了。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變態的?
首先,我們得有變態的基因。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你有一個和其他人一樣的普通基因,很可能過上普通的幸福生活,想要變態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你得有一個糟糕的外部環境。這一點更加的重要!無論是家人還是外部世界,用盡各種辦法讓你感覺到不安,沒有價值,隨時處於危險邊緣等等,這些都是成為變態的重要條件。
如果你足夠幸運,身上所攜帶的變態基因直接就表達出來,可以很順利的成為變態。
如果不夠幸運,得需要一番&34;才能成為變態。
如果你極其不幸,身邊有愛你的父母,周圍有愛你的朋友和家人。那麼你很可能就會脫離變態的群體,成為普通人,過著普通的幸福人生。
還有,萬一哪天因為各種問題,腦袋被破壞了,也是一條捷徑呢。
記住,能夠好好被愛,它是變態的最大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