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走向平庸的。

2020-09-24 愛喝可樂的dd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越難沉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前幾天和朋友在聊天,他說最近自己的團隊招了一個新人,學歷,才能,待人接物都挺好的,唯一有一點不足,就是很難沉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叫他去完成一份PPT製作,他一會刷刷知乎,一會刷刷朋友圈,幾乎難以靜下心來。

我朋友以為這是他緩解壓力的一種方法,心想做出來的PPT好點,優雅點也就算了,結果當我朋友看到他的作品時,直罵他做的是什麼鬼。

小時候,由於對什麼事情都很懵懂,想要了解它們,必須沉下心來,仔仔細細地研究,不然就弄不出之所以然。而越長大,我們自以為對什麼事情都了解了,於是就三心二意,將注意力分散到四面大方,因而手頭上的事情做不好,想要做的事情,又做不成。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走向平庸的第一步,就是自以為什麼事情都懂。正如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平庸的人最大缺點是常常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這個世界分工極為精細,任何一個人,在這個社會的運轉過程,扮演的角色都不同,每個人都掌握著屬於他們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但就是有一些人,覺得什麼都會,樣樣都精通,自己給自己架上拒絕學習的枷鎖,自己給自己蒙上看見光明的眼罩。於是固步自封,閉門造車,遇到有人反駁他,立即開啟防護模式,把整個身體漲得像刺蝟一樣。

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全才,個體在社會潮流中,永遠都是一朵浪花,你不能單單靠你這朵浪花,就以為可以代表整個海洋。唯有承認自己非全能,才能具備遇到問題,多問為什麼,見到有趣的人,多嘗試與之交往的心態。

如果你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因而放棄更新自己的話,很好,你已經朝平庸,邁進了一大步。

走向平庸的第二步,三心二意。現在好好想想,你多久沒有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了。哪怕是認認真真地刷一次牙?期末備考的時候,你坐在教室裡,看似一股腦扎進題目裡,其實心裏面,早將寒假的旅行計劃規劃了一遍,又一遍;撰寫年終總結時,你端坐在電腦前,看似盯著word文檔在構思。其實這裡回回微信,那邊刷刷微博,好不忙碌;很顯然,期末考試出來,你並沒有拿到獎學金,沒有沉下心來寫成的年終總結,也爛得像屎一樣。

你什麼都想得到,結果什麼都得不到。

朱光潛先生有一個人生信念,是我十分佩服,並想貫徹到底的。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像中更好的境地。其實這段文字,可以總結成六個字:此身、此時、此地。

處於自習室裡,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安分複習,其他的統統擱到一邊。身在辦公室裡,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安心撰寫年終總結,其他的,等搞定再說。唯有不貪心,沉下心,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相關焦點

  • 80/90後曾經如何叛逆,又如何走向平庸?
    這是自我意識萌發的少年與成人社會的初次交鋒,或多或少讓我們想起了自己。十來歲的年紀,正是快速生長,對世界懵懂而好奇的時候。但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能按部就班聽老師灌輸各科知識,鮮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種模式化的評判標準之下,少年的鋒芒慢慢隕落黯淡,向平庸的現實妥協。
  • 《本能》讓你從平庸中脫穎而出,激發你內在的欲望助你走向卓越。
    《本能》一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讓你從平庸走向卓越。本能就是 由夢想驅動身體行動的強烈欲望。從前,我認為一個人的能力大小是天生的,他成功與否早就命中注定。可當我讀了《本能 》之後,才明白一個人如果沒有極度想成功的欲望,他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它在舒適的環境裡呆著。他的本能沒有被激發,他的潛意識是沉睡的。
  •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被「假平庸」騙走錢財的?
    04平庸根本不可怕我們為什麼那麼害怕平庸?我們還要看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期緊繃的神經容易誘發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狀態。高效的工作或學習根本不是靠壓力實現,而是需要良好的健康加上勞逸結合。另外,生活也同樣需要工作以外的東西,例如:婚姻、家庭、子女、父母、朋友等等。
  •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變態的?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好好的一個人,是如何走向變態的道路的。寫在基因裡的信息決定了我們生下來是什麼樣子,和基礎的性格特點。我們通過所有的感官去認識世界,通過對事物進行定義-聯繫-反應的方式學習。比如媽媽是一個定義,聯繫是安全的,能給我們提供食物和我們玩耍的,於是反應就是見到媽媽就高興並且想要抱抱。如果對媽媽的聯繫是不安全的,總是愁眉苦臉地對我們發脾氣,甚至忘記餵我們吃飯等等,產生的反應就會是逃避。我們學習到那些東西是我們喜歡的,那些東西是我們不喜歡的。
  • 父母很平庸,我們很平庸,子女很平庸。
    人,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接受,自己是個平庸的人。父母很平庸。我們很平庸。子女很平庸。我也是這幾年才逐步接受的,前幾年,有朋友談到讓子女回縣城發展,我都覺得他們好鬱悶,這是什麼時代?開放的時代,年輕人的時代,應該讓他們去一線城市闖蕩一番,咋能蹲在縣城呢?這兩年,恰好相反。我更理解了這些父母。
  • 一個姿色平庸的第三者,是如何套牢男人的心的?
    我們的思維是第三者應該是臉美腰細、雙腿修長、膚白眼大、長發飛揚的性感女人,偏偏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第三者比起原配都是姿色平庸,但卻套牢了男人的心。這種現象真是不符合這個看臉時代的一貫作風,憑什麼一個姿色平庸的第三者卻套牢著男人的心呢?
  • 越來越平庸的3個徵兆,你有嗎?
    一個人開始逐漸走向平庸,就越難獲得成功,就會越有這3個徵兆!1思想懈怠不再開動腦筋我們都知道大腦這種東西是越用越靈活,不用的話肯定就會退化。社會上處處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需要我們積極的去發現問題,去思考,這樣我們才能有所收穫。可有的人已經養成了懶散的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只是隨波逐流,缺乏思考和規劃。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永遠只是單調性重複,沒有任何的進步。
  • 生而為人,為何就你平庸?
    一、為什麼會平庸我們總是對自己很寬容,以各種藉口,逃避學習新技能、安慰自己自律從明天開始,今天先舒服地過。明日復明日,漸漸淪為平庸。二、不甘於平庸怎麼辦其實成功者和我們一樣,本質都是人,只是他們把自己的價值提高了,所以站了出來
  • 如何從平庸到優秀
    平庸不一定是笨,不一定是表現出一副屌絲樣,也不一定是買不起車、還不起房貸。相反,平庸的人有時還會妙語連珠、思維敏捷。
  • 平庸怎麼了
    從小出生寒門,平庸與生俱來。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庭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我在生活中一度飽受媳婦的質疑,其中重要的一個意思就是賺不到錢,平庸無能。我想說多少出生普通家庭的我們不得不接受平庸,我曾努力過,奮鬥過,2015年我30歲,人生而立之年我拿著積攢下的20萬和借來的10萬與同學合夥創立了一家管理公司,小有成就,但是結局也很雞血,合夥創業期間同學參與賭博欠下巨債,將公司的資金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全數輸光了,公司的車也拿去抵債。公司經營不下去一年後註銷了。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世界一直教我們成功,卻沒教我們接受平庸
    對於具體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通篇我們就感受到四個字:這個世界,永遠都在教我們如何成功,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面對平庸、接受平庸。01平庸才是人生的常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從各種媒介看到了各種的成功人士,他們住著別墅、開著寶馬、出入高級酒店、鮮花環繞、過得快意人生好不愜意。好像全世界都是成功人士。
  • 這世界一直在教我們成功,卻沒人接受我們平庸
    ,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就沒有人再有資格指責我的平庸。 唯一的答案就是,我們嘴上說著接受平庸因為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認知就默認就是「你不可以平庸」。,卻從來沒人指出,他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當生活不再以分數為綱的時候,我們該用什麼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 在平庸的人群裡找到平庸的你
    別在平庸的人群裡找你想要的安全感 ,你要的答案,總是自欺欺人,我們總在磨刀,卻不敢砍一刀。莫言《晚熟的人》裡說,我們那個時候很愚笨,看盡了別人的聰明,有一天他們用盡了自己所有的戰術,我們才想到了自己才欣然出場。
  • 我們,最怕自己活得平庸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一個狀態;工作了一天,晚上自己獨處的時候,開始對自己不滿意,對自己現有的工作不滿意,甚至是對自己的薪資不滿意;不甘心自己就這樣平庸,想到自己以後的生活沒有任何激情,就立馬對自己立了目標。
  • 高級的我們,平庸的你我他。
    小時候,我們有了情感,還不懂感情為何物。長大後,我們有了感情,卻忘記了情感的真諦。從前,我們不懂感情是什麼,但是我們的情感很真摯。現在,我們明白了感情是什麼,甚至學會了操縱感情,去玩弄情感。從個人發展來看,我們變得平庸了。我們慢慢的磨平了自己的稜角。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我們變得佛系起來。
  • 甘於平庸,歸於平庸
    每個人都不甘於平庸,但是又不得不接受我們自己的平庸。 我想說的是其實你已經足夠好了,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在要求我們要足夠優秀,仿佛對每個人來說成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看著自己身邊的人,受到周圍的影響,我們對於成功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迫。 可能是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所有人都在要求你要變得優秀,卻沒有一個人懂你的苦。
  • 拒絕平庸?
    我還記得當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拒絕平庸。 事到如今,已經大學畢業四年,我曾以為我會做一份驚天動地的工作,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可事實證明,讀書時的成績平平,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現在找的工作也很平平,沒有上升到國家,也沒有涉及到未來。放眼今後,我應該也會像所有女孩子一樣,結個婚生個孩子,相夫教子。 所有的拒絕平庸,都只存在於,小時候美好的理想,夢想。
  • 這世界一直教我們成功,卻沒人教我們接受平庸
    ,索性還有人傾聽我們的痛苦,分擔壓力,但是如果這些都無法言說,那該是多麼的絕望與傷心。當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崩塌,那他要重新建立起來,要有多大的信心與勇氣,又是否會有人能夠支持與理解他,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一朵還未曾絢麗綻放就凋謝的花朵。
  • 《心靈奇旅》並非平庸生活的安慰劑,生而為人,人間如何值得
    陳嘉映先生在《何為良好生活》一書中關於「我該怎樣生活」表述道:「主要不是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不是選對或選錯人生道路的問題,而是行路的問題——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知道這條路該怎麼走:我們是否貼切著自己的真實天性行路。」作為《尋夢環遊記》對「亡靈之地」絕妙建構的延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這一次將「生之來處」用《心靈奇旅》描繪得如夢如幻。
  • 大連理工男自殺:沒人告訴我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
    悲劇的根源或許在於:我們總是教孩子要變得優秀,卻沒有告訴他們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曾經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拒絕平庸》,天下的父母,都期望孩子的人生有所建樹,趨於卓越。但回過頭看,父母對孩子的初心,拋開一切條框的束縛,最終不過是「健康快樂」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