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我家小兩口》裡,若風帶小戚回父母家,小戚和婆婆之前出了一些問題,若風想解決一下。
兩人是開車夜裡到的,若風給媽媽打電話,媽媽自然希望快一點見到兒子,就說如果兩人趕緊休息,還能趕回家吃午飯。
若風答應了,但是他沒有和小戚商量。小戚不想那麼早去,她有嚴重的起床困難症,她希望能按照之前說好的,下午兩點再出發去婆婆家。
最終,若風還是決定提前出發,小戚明顯很不高興,她理解不了為什麼說好了的事情要變卦,若風也很火大,就覺得早起一會怎麼了,早點回家怎麼了,他媽媽一定會等他們吃午飯。
兩人都覺得自己有理,若風終於崩潰了,發起了脾氣,也不回家了,要找個地方和小戚說清楚,還放了狠話: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一定會離婚的。
小戚嚇壞了,不想從若風口中說到「離婚」兩個字。過了一段時間,若風情緒緩和了,過來哄她,小戚說若風肯定是覺得全世界沒有別的男的娶她了,所以他才行行好娶了她。
若風說不是,小戚說那你為什麼愛我,若風的回答是小戚很愛他,陪伴他,理解他,包容他。
看到這裡,觀察室裡的戚薇搖了搖頭,說,這個理由,我不會接受的。
不過,先別急著批判若風,小戚之前進行心理諮詢時,跟諮詢師說和若風結婚是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認識一個男孩了。
感覺這兩個人結婚,就像兩個小孩在過家家,結婚的理由都不是因為足夠愛對方。
可是既然已經結婚了,就意味著人生步入了新的階段,心態上應該以更成熟、更包容的態度去看待這段婚姻。
即使小戚沒有起床困難症,她也不會想早出發的,她根本就是在害怕和婆婆早點見面。如果她和婆婆關係好,即使有起床困難症,可能也會努力克服。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她和父母很長時間沒見面,肯定也會想第一時間見到父母,才不管幾點呢。
站在各自的立場,兩人都沒有錯,一個想早點見到父母,很雀躍,一個不想見到公婆,很忐忑。
這樣的事情在婚姻中太多了,如果非要爭論出個對錯,不僅爭論不出什麼結果,反而會弄得兩敗俱傷。
第三,小戚真的是太自卑太沒有安全感了,若風呢,顯然也沒有給到她足夠的安全感。
若風說小戚漂亮,她的第一反應是你瞎了嗎?而且竟然覺得若風娶她是因為可憐她沒人要,在她心裡,應該是覺得若風娶她是對她莫大的「恩賜」。
若風娶小戚的理由,竟然是因為小戚對他好。可能他的本意不是如此,但是第一反應說出來的話,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
有矛盾時,他願意低頭哄她,並不完全是因為他足夠愛她,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能夠過得安穩。反正已經結了婚了,愛有沒有那麼多並不那麼重要,有的人是會這樣想的。
本來,他們結婚的原因就很奇葩,若風追求另一個女孩不成,衝動之下轉而向前女友小戚求婚,小戚答應了,可是心裡還是放不下這件事。
她本來就很自卑,這件事,會讓她更自卑。
再說接下來小戚和婆婆解決矛盾之的過程。
小戚比較糾結的是兩點:
一是婚前若風的媽媽不認可她,覺得若風應該找個對他事業有幫助的女人;
二是小戚快生的時候,若風媽媽因為沒法照顧孩子,而小戚的媽媽為了給女兒帶孩子,提前辦理了退休。
若風媽媽提出給小戚媽媽一些錢作為補償,而這傷害到了小戚,她覺得若風媽媽不尊重她的媽媽,因為她媽媽不是為了錢才給她帶孩子的。
先說第一點,若風媽媽解釋說是因為若風對她說小戚只是普通朋友,所以她就沒把她當成未來的兒媳婦,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還是若風的問題。
如果不是,其實小戚也大可不必糾結,婚前不被婆婆認可,不代表婚後她就不認可你。
即使她真的不認可你,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比如多跟她溝通啊,買禮物討好她啊來獲得認可。
有人說討好婆婆沒有必要,像Papi醬,雖然結了婚,過年還是各回各家,父母和公婆都沒見過面,多麼好。
是很好,但是有點不現實。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孩子,兒媳和婆家的互動、女婿和丈母娘家的互動,都是不可避免的。
能夠適當地討好婆婆,其實是一種智慧,不代表你就弱了,而是因為你的另一半值得你這麼去做。
第二點,媽媽帶孩子,婆婆給錢,這種做法對不對呢?
網上的評論基本上是兩邊倒。
一邊是認為認為婆婆這樣做很對,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錢的就出錢嘛,婆婆有錢不給,才真的是不懂人情世故。
另一邊則跟小戚一樣,覺得媽媽來看孩子是為了我不是為了錢,婆婆這樣做,是把媽媽當成保姆了,我媽媽才不缺那兩個錢呢。
這個問題,同樣無解,沒有對錯。
有第一種想法的人,是按照傳統,覺得孫子孫女是婆家的人,婆婆來帶是應該的,如果帶不了,就出錢,沒毛病。很多人也認可這種做法。
有第二種想法的人呢,則覺得都什麼年代了,媽媽帶孩子也是應該,談錢就傷感情了,但是婆家得看在眼裡,得尊重媽媽的付出和犧牲。
說到底,第二種想法,媽媽帶孩子,兒媳婦委屈,其實還是默認了帶孫子孫女是婆婆的事,而不應該是媽媽的事。只不過,她希望媽媽的付出不要用錢來衡量。
嚴格意義上來說,出錢和帶孩子都不是婆婆和媽媽的義務。像維嘉說的,老人能搭把手,是孩子的福氣。
可是現實擺在這裡,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如果雙方想法一致的話,就不會有什麼大的矛盾。
我身邊就有好幾個媽媽看孩子、婆婆給錢的,有的媽媽很坦然地收了;有的媽媽不收,一是不差錢,再就是理解,都是為了孩子。
還有的為了面子上好看,做得比較含蓄,比如說有的婆婆把錢給兒媳,暗示兒媳給親家點錢,兒媳給不給,就是她的事了。
當然也有媽媽看孩子,婆婆不給錢的。
這個沒有標準。關鍵是互相理解就好了。小戚是想的太多了,事情說開了,若風媽媽明顯是覺得看不了孫子覺得有虧欠,所以才拿錢做補償,並不是不尊重親家。
明顯看得出來,若風媽媽也很委屈,但是她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若風爸爸也很通情達理,在旁邊一直說若風媽媽不會說話,讓小戚不要介意。
婆媳之間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夫妻之間的問題。如果夫妻之間感情穩定,會有足夠的力量去抵禦家庭人際關係帶來的不和諧。夫妻感情好,其他都是次要的。
小戚在單親家庭長大,本來就沒有安全感,和若風結婚又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加上她產後一直沒有恢復工作,心理就很脆弱,一點問題就會想東想西。還有若風一直沒有上交工資卡,也讓小戚覺得他不夠愛她。
若風呢,雖然也經常哄她,但是耐心還是不夠。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你要加倍加倍對她好,她才能確定自己是被愛的。
可這不只是若風的問題。對方再給你安全感,也給不了全部你想要的。
說到底,即使是夫妻,對方也沒有義務去負責你的喜怒哀樂。小戚太自卑太敏感了,明明就很漂亮,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我覺得小戚與其向外探求,不如向內尋找。沒有人能讓你真正快樂起來,除了你自己。
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起來以後,才會發現,很多事都不再重要,更沒有必要去浪費時間糾結,真心希望小戚能夠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