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虛榮心特別強,常常覺得很痛苦。他們關注的不是自己的生活狀態,而是跟周邊人比較以後,自己能不能勝過周邊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貸款買房,買車,然後變成了房奴和車奴,生活被毀掉了,因為有了負擔,不敢辭職。
俞敏洪說的挺有道理,很多人虛榮、很多人痛苦、很多人背著房貸和車貸,可是我不覺得他們都是因為虛榮。
如果一個男人沒房沒車,有多少姑娘真的想要嫁給他?女人找老公看條件很多時候也並不是想要沾多少光,確實有很多人想要通過結婚而改變命運,可是也有很多人只是看夠了身邊的姑娘結婚以後過得不好,不想自己辛苦還連累孩子和家人罷了,這跟虛榮大概也沒什麼關係。
更多的人只不過是被時代裹挾、在大環境的洪流中轉了向而已。《親愛中的自己》裡的芝芝就是典型的例子。
劉洋發了5萬塊錢的獎金得意洋洋地跟老婆芝芝說:「我發獎金了,5萬,給我媽3萬,給雨薇2萬。」
本來聽到發錢還挺開心的芝芝馬上就不開心了直接說:「給你媽1萬,給雨薇4萬。」
劉洋說:「給我媽的錢是能少則少是吧?」
芝芝:「我是覺得給你媽的錢每個月都沒有少,為什麼這次還要給這麼多?」
劉洋:「那就給我媽2萬,雨薇3萬。」
雨薇是芝芝和劉洋的女兒,劉洋的媽媽沒有什麼退休金,靠自己和劉洋養著,後來生病住院,醫生給她用進口藥被她偷偷換了,就想給兒子省錢,還引發了劉洋和老婆芝芝之間的矛盾,劉洋覺得就是老婆不願意給他媽用貴的藥。
為什麼劉洋會那麼肯定呢?就是因為芝芝平常的這種種反應,讓他不相信芝芝了。其實很多人批判劉洋,但是我覺得芝芝身上的問題也很大。
為什麼我們為下一代可以犧牲一切,對上一代人那麼苛刻呢?給婆婆的錢是每月給,給孩子,難道不是每月花的更多嗎?孩子上個普通的學校真的沒有貴族學校學到的東西多嗎?我們為了孩子拼盡全力賺錢、吵架、走關係,卻要求父母、公公婆婆給我們買房子、付首付。
這已經不是什麼虛榮不虛榮的問題了,是社會觀念的問題,不信你要是寫幾句關於芝芝不好的話,就有一大批網友在趕來罵你的路上。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別人的觀點推著走,會被平穩的生活吞沒,會被精緻窮洗腦。直到生命力出現不一樣的東西,發生不一樣的事情,才能幡然醒悟,知道自己最在乎什麼。
俞敏洪說:什麼是命運?命運就是老天不經意間加在我們身上的苦難。很多時候,因為突然的變化,我們才認清自己,反而讓青春和生活變得更純粹。
湖南臺最近的節目《青春在大地》裡的90後扶貧故事,有好幾個就是因為突然的事件,讓年輕的姑娘們想去做自己心裡最值得的事情。
90後女孩兒楊淑婷(韓雪扮演)原來是一名護士,她熱愛跳舞也熱愛生活,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變成一個殘疾人,她可能就像當時力求穩定的俞敏洪想要在北大當一輩子老師一樣一直做個可愛的小護士,再找個條件好的人嫁了,就這樣過一生。
車禍後的她胸椎以下都沒有知覺,她曾一度想去死,知道看到父母的辛苦,父親甚至在出事後責怪自己沒錢給楊淑婷治病,扇自己耳光。
靈光乍現,人的想法也會突然間改變,楊淑婷在那一瞬間,不僅想要活下去,還想改變跟她一樣的殘疾人和帶跟她們家一樣的貧困家庭致富,讓他們能正常生活,不至於因為一點病就想放棄生命。
她曾經為了勸跟她一樣的殘疾女孩振作起來,直接跟她說:「那你去死啊!你死了你的爸爸媽媽們會過得比沒有你的時候好多了。」說完就陪著殘疾姑娘差點被車撞到。
她的行為讓很多人覺得死真的很容易,活才是最難得,活得像個人,其實也沒那麼難。死而後生,你倒是能看開好多事情,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珍惜最該珍惜的人。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這樣,被生活推著走,如果沒有特別大的事情發生,就會像很多人一樣,找個穩定的工作。在父母的資助下買個房子,找個像劉洋一樣的老公,為了孩子一直奔波。變成了芝芝和劉洋的樣子,可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俞敏洪說的是有道理的,差距來源於對視,一直對視,產生的可能有奮鬥的動力,但更多是你會一直朝著別人的方向走,離自己越來越遠,還可能產生很多的嫉妒心理,因此導致更多的家庭矛盾。
芝芝就是這樣的,她看別人家看的多了,就像讓女兒進好的幼兒園,上更多的培訓班。可她從來不問女兒願不願意,也不看看自己的家庭條件能不能夠到這些。
我甚至都懷疑楊淑婷如果不是因為一場事故改變了命運,她會不會就變成芝芝這樣的人,也想讓女兒上最好的幼兒園。
跟有權有勢家庭的孩子玩,把夢想架構在老公和孩子身上,而不是努力地去做自己,自己去成就自己的事業呢?
而楊淑婷不僅成就了自己,還幫助很多人成就了夢想,建了自己的工廠,為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
這樣的事,四肢健全的梁淑婷做不到,坐在輪椅上的楊淑婷做到了。
所以其實芝芝一開始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都是有問題的,現在大多數人的幼兒教育問題都很大,我們用超負荷的補習班和成年人的視角強加給孩子的東西毀掉了孩子,「殺死」了他們,讓他們的青春不再純粹。
俞敏洪說:「人類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青春年華的純粹!」
《青春在大地》裡另一個95後扶貧姑娘就是個厲害單純粹的姑娘,她把一個村子一畝地300/400元的收入提升到了有村民個人年入百萬,23歲的她踏踏實實扶貧,認認真真做村官。
其實她本來也可以考研究生,在大城市做一名律政佳人,可是她回到村裡來繼續她的父親郭建平(許亞軍飾演)未完成的事業。
23歲郭子涵的青春熱血灑在農村的大地上,在很多姑娘輾轉在各種整形醫院和化妝品店的時候,她在連翹地裡,農民家裡轉。她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考這種基層的工作,她完全是因為她從小受到的教育。
來自她父親的言傳身教、種在她心裡的責任感、義務感和做自己的意識。我們不應該教孩子從小的夢想是賺錢,過好日子。不應該一直用成年人的視角教他們去看世界。
青春就是一乾二淨,想的都是最美好的事情,不是作業也不是誰的爸爸是當官的,誰的爸爸有錢。
農民出身,在北大考倒數第一還延期畢業的俞敏洪能創立新東方,可是那麼多優秀的名校學子卻做不到,就是因為俞敏洪能放下臉面,能一直努力。
可是大多數小時候被父母和老師過度壓榨的孩子早已疲憊不堪,工作以後再也不想努力去開闢新的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毀掉當代人年輕人的生活的是中年人的教育方式,是社會大觀念和潮流的裹挾,是人們內心沒有堅持做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