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早餐儀式感,午餐簡潔,晚餐豐盛,卻被稱「美食沙漠」?

2021-01-15 美食消消樂樂

英國人早餐儀式感,午餐簡潔,晚餐豐盛,卻被稱「美食沙漠」?

一說到美食,我們基本想到的都是中華美食,中餐文化博大精深,在全世界都有很深的影響,中國八大菜系及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美食,還有各種小吃零食,完全讓人吃到就停不下來!但是在地球的另一邊,相比起作為美食勝地的中國,這個國家被網友稱為"美食沙漠",這個稱號是連他們本國人都承認的。

這個國家就是英國,一提到英國美食想到的就只有炸魚薯條,但是他們的美食體系真的如此單一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英國人的一日三餐,看看這個"美食沙漠"稱號是否名副其實。

早餐

英式早餐其實是世界聞名的,英國人的早餐文化是相當悠久和成熟的,當地人也是以早餐文化為傲。英式早餐的種類相當豐富(當然和中餐沒法比),一般情況下會有油炸食物、培根香腸火腿、煎蛋烤番茄等等,基本上在英式早餐中你能吃到多種烹飪手法下的食物。將這些滿滿當當的食物擺盤,再配上麵包果醬,或者是英式紅茶,就可以享受上儀式感滿滿的英式早茶了。

午餐

一般來說午餐應該是能量攝入最多的一餐,但是英國人的午餐最為簡潔,很多英國上班族就直接在便利店買個三明治就搞定了,三明治全世界各地都有,畢竟它的做法相當簡單,只需要兩塊麵包,然後往中間夾食物就可以了。還有最有代表性的英式午餐就是炸魚薯條,英國人對它有種異常的執著和熱愛,它的做法和我國寧波面拖黃魚有異曲同工之處。

晚餐

以現在健康飲食觀念來看,晚餐應該是一天中能量攝入最少的一頓,但顯然英國人是反其道而行之,英國人非常注重晚餐,他們認為晚餐才是正餐,只有晚餐才是一家人坐到一起吃的飯。傳統英式晚餐是一葷兩素,當然素食主義者除外。

"一葷"是無論雞肉牛肉等肉類都可以,但是必須要肉類作為主菜,烤雞炸薯條和啤酒燴牛肉就是英國人的最愛。"二素"的範圍就比較廣了,但是稍微了解的都知道,英國人對土豆和胡蘿蔔是非常喜愛的。還有各種水果派和肉派也是英國人的愛。

英國人的一日三餐看起來還算可以,但是總體來看就能看出英國食物都是偏向油膩,看著看著就膩了,雖然看似花樣多,但是相比起中華美食來說,"美食沙漠"也是名不虛傳了!

相關焦點

  • 早餐豐盛午餐吃飯晚餐餃子,過得有滋味
    早餐要做得豐盛一些,早餐要吃得像皇帝,要有穀物、肉類、蔬菜水果等,午餐要吃得像平民,午餐要葷素搭配,要有營養,而晚餐消耗少,要吃得少一些。我們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噹噹,讓在外地的女兒可以放心,我們也會有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下面就分享一下我們兩人的一日三餐吧!這是今天的早餐,有牛肉肉夾饃、紅糖芝麻餅、玉米粥和水煮菜心。這些日子,我們都宅在家裡,我有時間好好地做想吃的美食。
  • 9道美味的素食早餐、午餐和晚餐
    「有些人不會在準備肉食的餐館裡吃飯,而另一些人則不介意用同樣的烤肉架來準備他們的食物,」又名植物營養學家莎倫·帕爾默說。有些素食主義者不擔心食品中含有微量成分,而有些人則會仔細檢查食品標籤。許多素食者也不買動物製品,包括皮革、絲綢或羊毛。他們也可能會避免使用在動物身上做過測試的家居用品和化妝品。看看當你成為素食主義者後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純素者如何獲得蛋白質?
  • 吉隆坡唐人街10大餐廳,從快餐,海鮮和西式到早餐,午餐和晚餐
    從快餐,海鮮和西式美食到早餐,午餐和晚餐,這裡是吉隆坡唐人街最受歡迎的餐廳。KEDAI KOPI LAI FOONGJalan Tun HS Lee的典型中式咖啡店供應小販食品,麵條,雞飯,當然還有咖啡。顧客傾向於吃飯,坐下來喝咖啡幾個小時。Kedai Kopi Lai Foong的亮點包括魚頭面,咖喱雞肉和豬肉飯以及不同類型的湯。價格從6令吉(1.50美元)開始。
  • 一日三餐,早餐像國王,午餐像平民,晚餐像乞丐,別犯了這些禁忌
    「人是鐵,飯是鋼」人的一日三餐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們採取一日三餐原則,不僅僅是為了吃飽,還是為了讓機體正常的發育以及保持身體健康。俗話說「早餐吃得要像國王」「午餐吃得要像平民」「晚餐吃得要像乞丐」那我們在這幾個階段應該怎麼吃,才是正確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早餐不犯愁,午餐不糾結,晚餐不隨便,一個人的三餐不將就的吃法
    早餐不犯愁,午餐不糾結,晚餐不隨便,一個人的三餐不將就的吃法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很多人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因為吃什麼而犯愁,早餐不知道吃啥好,路邊的油條太過於油膩,早上不便吃得如此油膩。
  • 早餐吃豐富,午餐吃滿足,晚餐吃均衡,一日三餐都吃好
    早餐吃豐富,午餐吃滿足,晚餐吃均衡,一日三餐都吃好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很多人因為時間和精力,往往會隨便應付一下吃飯。說起吃飯這事,有人注重,有人隨意。吃飯是件簡單的事,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一日三餐怎麼搭配才最健康?
    俗話說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很多人會對其有誤解,比如說常見的減肥的人會在減肥期間認為既然晚上要吃得少,那麼不吃不是更好?首先早餐的時候要吃好,這裡的好指的是要補充充足的能量,因為經過一晚的休息之後體內的營養物質也被消化了不少,因此這個時候需要及時的進行補充,不僅是補充能量同時還能保持新的一天的元氣,給上午的工作提供動力,因此早上的時候要吃好,建議主食可以選擇一些麵條、饅頭、包子,另外還需要搭配雞蛋、牛奶已經一些蔬菜等,這些食物中不僅會含有澱粉能夠在體內轉化成糖分,另外還有蛋白質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還有蔬菜是因為裡面含有維生素不僅提供營養還能促進消化
  • 蘇州老兩口的早餐,精緻多樣,有儀式感,網友:生活過成詩,羨慕
    蘇州老兩口的早餐,精緻多樣,有儀式感,網友:生活過成詩,羨慕!多年前看小說《圍城》,裡面有段話:婚姻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一句話道出了婚姻的真諦:你無限嚮往的地方,也許正無數的人在逃離,美不美好自己體會過才知道。
  • 女人追求的儀式感到底是什麼?
    不,她介意的是男人不在乎她,在七夕這麼特殊的日子,男人都不願意多花費點心思,那麼這個人怎麼值得託付終身。過節就是花錢過儀式感,還不如攢錢買房微信上問一個小姐妹七夕怎麼過的?她一臉無奈回復我:「沒有過呀,男朋友覺得過節的儀式感非常花錢,還不如攢錢買房。」
  • 新生代緣何中意儀式感?
    以上,你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叫「儀式感」的神秘力量,在我們生活中的具體投射。儀式感,一個無數年輕後浪的常掛嘴邊的「教條」,是時候窺探它神秘面紗背後的真顏了。理性認知儀式感儀式感由兩部分組成,即「儀式+感」,儀式只是形式,重要的是感覺。
  • 美不美,白富美,哪裡富,愛情富,生活需要儀式感
    我們被儀式感綁架!有人感覺上班累死累活,哪有時間搞形式主義!儀式感不是非要消費的!它也不等同於消費!比如一個晚安吻,一頓愛心早餐!或是燭光晚餐(那得精心準備,那個人值得,這頓飯就值得費工夫!)。這都是儀式感,適當的儀式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愉悅自己的心情!每一件小事在做之前,只要你賦予它一定的意義,它就不是一件小事,這就是儀式感,很簡單,也很重要!
  • 美好生活離不開「儀式感」
    生活處處有儀式感,而生活中的我們也不能沒有儀式感。儀式感關乎於美好,感恩、意義和珍惜。它是一種有規律的,不斷重複的社會行為;有著獨特的象徵意義。比如你每天讀一本書是儀式感,每天堅持運動,每天固定性的要做什麼事項;這些都是儀式感的表現。儀式感一般很難用語言來進行闡述,因為它貫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早到晚,從春到東,從生到死;儀式是無處不在的。儀式感能夠幫助我們在自由和秩序之間取的平衡;是一種通過不斷重複來幫助人們獲得內心平靜的行為。
  • 母子2人的早餐,發圈引來無數點讚,網友:好好吃飯,有儀式感
    意面,一份炒蝦仁一份炒培根,還閒情逸緻的用模具把胡蘿蔔壓了點圖案,煎雞蛋、洗切水果,全部擺好拍照,伺候小傢伙起床吃飯,時間居然還早,出門前還有時間發圈,沒想到各位網友還有時間點讚,還留言說,簡單的生活也可以很有儀式感
  • 你給我儀式感,我給你驚喜的愛
    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戀愛也是需要儀式感,如果一個男生看上一個女生,想讓她做女朋友,但是什麼都沒有準備。直接問,你願意做我女朋友嗎?就會顯得很沒有誠意,他應該精心準備一場約會,然後誠心告白。女生並不是需要多大的驚喜和場面,只是看看這個男生是否有誠意。
  • 兩口子的中秋晚餐,葷素搭配營養好,喝杯小酒,豐盛有儀式
    △兩口子的中秋晚餐這麼多年來也已習慣了老兩口過節,簡單的做幾個菜,對飲兩盅,有過節的儀式就好了。現在的生活好了,平時想吃啥就買點啥做啥吃,感覺天天像過節似的,到了過節反而沒有什麼特別想吃的,不想出去買菜了,就家裡有啥吃啥吧!
  • 今天晚餐都是家人喜歡的,曬圈網友:有生活的煙火氣,看著舒服
    ,就算吃不到,看著心情也會好,你的美食裡有生活的煙火氣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真的挺愛看的,這是我沒想到的,其實很怕人家說我愛炫耀。說到一日三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個是沒錯,但是,大家現在的情況是只有晚上才有心情坐著好好吃頓飯,晚餐反倒是最重要的一餐,所以,家裡的晚餐相對是豐盛一些的,但也不能讓身體負擔太重,今晚家裡滷了牛肉和海帶,煮了一鍋祛溼湯,炒了豆角和茄子,主食是炒飯,還有水果,大家各取所需,很滿意。
  • 婚姻,真不需要那麼多的儀式感
    「愛情需要儀式感」。「增加儀式感的N件物品」。《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明明經濟條件不好,也每天打扮得一絲不苟,穿著黑色小禮服,戴著假珠寶,駐足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地將早餐吃完。看看吧,儀式感有多麼重要!現實生活那麼寡淡,儀式感才能讓我們重拾溫暖和高貴。
  • 幸福女人的背後,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
    生活有時候是枯燥乏味的,所以需要不斷的在生活裡面增添一味調味劑,就如烹飪一道美食,需要不斷的嘗試和改進,才能烹飪出一份讓人讚譽不絕的美味佳餚,而生活也正是如此,需要一段儀式感來過得更精緻,更幸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儀式感了,在平常的日子裡面,我們有時候都需要給對方買一個小禮物或者帶對方出去進行一場旅行;自然在這種節日裡面或者紀念日時,就更需要一份儀式感,讓對方感到小確幸,滿滿的都是幸福感。儀式感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我願意花費心思去逗你開心,我願意為你花費時間,我一直都想著你。
  • 一大桌美食招待弟弟女友,看得出來媽媽對這個媳婦有多滿意
    很多時候我們從別人的一些小事情或者交往過程當中的一些小細節就能知道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樣,特別是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尤其是未來的兒媳婦見公公婆婆的時候,我們家今天就是這個情況,說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弟弟,這麼多年來是我弟弟第一次帶女朋友回家裡來,所以爸爸媽媽對這一件事情都非常的重視,弟弟帶了女朋友回來之後,媽媽就著手準備豐盛的午餐了,這是我媽媽準備的午飯。
  • 儀式感與符號
    儀式感,在我看來,就一句話:符號化的情感表達。試想這樣一個場景:生日到了,男票精心布置了一個房間,四面牆壁布滿了小星星,中央擺了一個心形的蠟燭,等著女票到來之後,配上感人的背景音樂,一套感情滿滿的說辭。我想估計是每一個女孩子都會感動吧!儀式感直接促進了感情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