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彩禮的背後是物化的女人
這是一個無法爭辯的事實。
儘管社會早就達成了:婚姻是男女雙方共同組建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女方家少了一口人,男方家多了一口人的舊觀念。但是短時間內,多數女人很難意識到這一點。
既然,女人無法意識到自己和另一個男人組建的是一個新的家庭,不隸屬於任何一方。則自己的父母就存在損失,而對方則獲得了一個可以掙錢生孩子養家的成年人。因此獲得的一方對損失的一方進行補償就理所當然了。而用金錢進行補償的就必然涉及到對一個人的定價。彩禮本質上就是對這種潛意識裡的損失的一種補償。而這不僅僅是道德上的落後,深究更是一種違法行為(底層就是買賣人口,但是法律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辦法),雖然法律對此毫無作為。
一旦彩禮成為補償,那麼如何確定補償數額呢?很多女性是這麼思考的:父母的撫養成本,自己的在婚姻市場上的搶手度,自己掙錢的能力,對方對自己的服從度,以及考驗成本。以上,如果都不算物化自己,什麼算是呢?
因此,在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國家都不會明確彩禮的正當性。因為這是女人作為男人附屬的舊傳統的延續。新時代肯定不能接受。
如何改變呢?
我覺得社會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法律規定,男女有同等撫養父母的義務;父母協助年輕夫妻解決繁重的家務;增加對女性教育的鼓勵與投入;男女同工同酬,嚴厲打擊用工的性別歧視;國家提供生育津貼;提倡社會對孕婦的特別優待;大力推進對無痛分娩的研究及臨床等。
讓女人放棄彩禮,就是讓女人放棄對自己的物化,而只有教育和增加她們的社會競爭力,才能徹底達到這個目標。
男女共同努力。
我們是在組建一個新的家庭,而不是女方家少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