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有些人也許根本上就沒有認真地去想這個問題。就是想這個問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想法。老祖宗用一句話給出了答案,可謂言淺意深,一語中的。 這句話自古以來為人崇尚,像林則徐、鄒韜奮等名人都引以為座右銘,將其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來激勵自己。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意思是:凡事怎麼可能都令人滿意,只求不愧對自己的良心。
老祖宗在此告誡世人:做人做事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做最好的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一個人要為自己而活。說話、做事要按照自己的良心指引,不必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看別人的臉色而委曲求全。
事實上,因為每個人的看法有對有錯,你就是做得太好,也不可能讓別人都滿意。不要因為在意別人的想法而迷失自我。不要靠阿諛別人來獲得存在感,更不要靠貶低別人來獲得優越感。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應該自我精進,不昧良心,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首先是做一個心中有目標、有方向的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我們總不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得過且過,把自己活成行屍走獸。若是那樣,活著和不再活著,就沒有什麼區別。
一個人,無論怎麼低微,也總得有點想法,有點盼頭。只要有想法、有盼頭,哪怕目標不是特別明晰,方向不是特別精準,那總是心頭的光亮,總是漫漫苦海裡的燈塔。如果你各方面情況都很好,就更應該有目標意識,更應該尋求前進的方向。這樣,人生才有可能走得更遠、更精彩,才不愧對自己來人世走一遭。
做最好的自己,關鍵在於全面加強身心修養。
要注重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即使再忙也要每天安排時間進行鍛鍊,要保持最好的體能,展現最好的自己。
要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做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山逛水、養花種菜、遊泳跑步、釣魚打牌……,人生的娛樂很多,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
第三,是不要放棄閱讀。許多天賦和基礎都非常好的人,走上工作崗位後,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放棄了讀書,停止了自我進步,這是很可惜的。畢竟閱讀是提升修養的最好途徑。都說「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要終其一生,不斷從書籍裡汲取營養。
做最好的自己,還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利他情懷。
雖然我們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但做人做事若能對別人有好處、有幫助,也是值得欣慰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人,不僅僅利己,也盡職所能地利他,人生豈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