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2021-01-12 荊楚網

  

  《成語湖北》出版:在500多則成語故事中探尋湖北文脈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根植於五千年文明沃土的成語,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地處華中腹地,通衢九洲的湖北,自古人傑地靈、文化昌盛,孕育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時至今日,有多少人知道「班門弄斧」「亡羊補牢」「美人遲暮」等191個成語皆與楚文化有關?又有多少人知道湖北僅襄陽一地,就孕育了「價值連城」「安邦定國」「初生牛犢不畏虎」等155個成語?

  「文化不僅要傳承,更要傳播。」近日,《成語湖北》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2月17日,該書主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湖北分公司總經理任永信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專訪時說:「文化的傳播需要不斷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講好湖北故事,傳承湖北精神,彰顯湖北文化的時代魅力,讓保護、傳承、和弘揚湖北文化成為大眾共識、全民行動。這也是我們編撰《成語湖北》這本書的初衷。」

  以獨特視角填補湖北成語研究空白

  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開創基業;屈原「懷石投江」,忠心光耀日月;楚莊王「止戈為武」,宣揚和平理念;養由基「百步穿楊」,一代名將威震四方;鍾儀「南冠楚囚」,忠貞不屈令人動容……

  成語作為語言的精華、歷史的縮影、文明的積澱,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文化內涵。大到治國安邦,小到為人處世,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無不在一個個簡短的成語中得到充分體現。時至今日,大量成語仍然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湖北》一書收錄了500多則湖北成語故事,通過參閱大量文獻和成語故事集,從故事發生地、發生時間、主要人物等不同角度加以考證而來,突出了與湖北的關聯性:有的故事發生在湖北,有的故事與湖北密切相關,有的主要人物是湖北人,有的主要人物在湖北生活或工作過。這些故事或大氣磅礴,或快樂活潑;或血雨腥風,或詼諧幽默;或振聾發聵,或潤物無聲……它們將古代的政治軍事、日常生活、文學藝術、文化習俗、道德風尚和理想志趣等濃縮成一個個深刻雋永的片段,集中展現了古人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光芒。

  該書總策劃、知名作家、中國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熊召政表示: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成語故事書,而是通過分析楚文化、三國文化、東坡文化等文化的特點和影響,探究湖北成語的歷史文化淵源,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湖北、成語湖北。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為每一個關心湖北、熱愛湖北、想要了解湖北的人提供了一個新穎獨特的文化視角,填補了湖北成語研究的空白。

  該書顧問、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劉玉堂認為:《成語湖北》一書還有助於人們對楚文化作縱橫兩方面的認識。自縱向觀之,楚文化的主源從楚

  人的先民祝融部落集團開始,經歷了濫觴期、茁長期、鼎盛期、滯緩期和轉化期,其間既有其相對獨立性,又有內在關聯性,由此可以窺見楚文化的演進規律。自橫向觀之,書中對構成楚文化的六大要素均有所涉及,這既包括爐火純青的青銅冶鑄、精美絕倫的絲織刺繡、巧奪天工的漆器製作等物質文明要素,又包括義理精深的老莊哲學、驚採絕豔的屈宋文學和出神入化的美術樂舞等精神文明要素。不僅如此,該書還對楚文化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形成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有精到點評。期待讀者能從中採擷文化精華,品味出歷史新意。

  另一顧問獨立學者、十翼書院院長米鴻賓則表示,那些由寥寥數個漢字濃縮而成的成語,是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源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或口頭故事,多由四字組成。看似簡單的文字組合,實則奧義深藏——其內在的精闢,集朗朗上口、思想、精神、道德、智慧、歷史、文化脈絡於一體,可廣窺中國文化最鮮活的文脈精韻、先知智慧、世道人心乃至地域風情。將一個個與湖北有關的成語故事、歷史典故說清楚,講明白,集諸於《成語湖北》,讓地域與文化互為開解,立基於三楚大地而裨益於天下。

  【對話】「隨和」一詞源於隨州 「不服周」讓楚人「沐猴而冠」

  記者: 請問《成語湖北》一書的創作初衷是什麼?描寫楚人的成語既有春蘭秋菊、「陽春白雪」等美好的詞彙,也有「買櫝還珠」「畫蛇添足」這樣嘲諷的詞彙,這一雙面性是如何產生的?

  任永信: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荊楚大地,山川秀麗、人傑地靈。但我們在市面上沒有找到一本系統介紹湖北成語的書籍,所以我們就想通過分析研究楚文化、三國文化、東坡文化等文化的特點和影響,探究湖北成語的歷史文化淵源,為大家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湖北、成語湖北。

  楚國是《楚辭》的發源地,從「辭」中誕生了很多成語。比如:春蘭秋菊、美人遲暮、一概而論、眾醉獨醒等等,大多表現楚人追求美好、嫉惡如仇、屢僕屢起、上下求索的精神。另一方面,楚國巫風盛行,樂舞比較多,出現了很多形容楚人歌舞的成語。「高山流水」「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優孟衣冠」等,都是楚人能歌善舞的體現。

  但同時,也有「買櫝還珠」「畫蛇添足」「刻舟求劍」「南轅北轍」「沐猴而冠」這些大量嘲諷楚人的成語。這是因為楚武王不服從周禮和周天子,自封為王,意味著對當時中國禮法的極大破壞,由此開始了中原諸侯長期歧視楚國的歷史,武漢話「不服周」也源於此。楚國地處南方邊遠地區,遠離周王室以及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造成楚人與中原各國人民的信仰差別很大。所以在北方各民族眼中,楚國仍是蠻夷之地。

  人人都知道「楚王」,但歷史上有42位楚王,「問鼎中原」是哪一位,「一鳴驚人」的是哪一位,好細腰的是哪一位?

  文化不僅要傳承,更要傳播,需要不斷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講好湖北故事,傳承湖北精神,彰顯湖北文化的時代魅力,我們希望通過創作《成語湖北》一書,讓保護、傳承和弘揚湖北文化成為大眾共識、全民行動。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提升文化軟實力,郵政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有責任也有優勢,在挖掘和弘揚

  傳統文化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 請問書中收錄了多少個和湖北有關的成語,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任永信: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楚韻。《成語湖北》一書,收錄了520則湖北成語故事,以及13個成語背後的精彩人文故事。按文化分類,楚文化成語有191個、三國成語有151個,東坡文化成語27個,其他成語加起來有151個。按地市分類,荊州204個、襄陽155個、武漢27個、黃岡37個、宜昌30個、鹹寧20個,其他地市州也有不少成語故事。

  如大家經常說的「隨和」一詞源於隨州。成語「隨珠彈雀」出自戰國·宋·莊周《莊子·讓王》,意思是說,用夜明珠去彈鳥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因而得到的補償不了失去的。「隨侯珠」,是傳說中的寶珠,有這樣一段神話:隨侯(春秋時隨國國君)曾救治過一條受了傷的大蛇,後來大蛇銜了一顆直徑約一寸的夜明珠來報答他。人們把它作為天下最貴重的珍珠,與「和氏璧並稱為「和璧隨珠」,或「隨珠和璧」「隨和之寶」「隨珠趙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寶。隨和一詞也是由此而來,形容為人謙和。

  「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個成語的發生地在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傳說在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進貢了一隻天鵝,護送天鵝的使者緬伯高途經沔陽湖時,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喝了個痛快。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緬伯高只好將鵝毛獻上,又寫了一首詩,請求皇帝原諒。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的發生地在關埡(核心遺址位於竹谿縣蔣家堰鎮關埡子村)。關埡處於秦楚夾縫中或者說是緩衝地帶,秦人早晨佔領了關埡內的楚地,但是晚上,楚人又奪回了失地。居住在關埡一帶的原巴國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的傷害,當秦軍打來的時候,就插上秦國的旗幟,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軍打來,則換上楚國的旗幟,穿上楚人的衣衫。此地楚長城遺址比齊長城早約300年,比秦統一後大規模修的長城早約460年。但至今,這個歷史文化厚重的地方還是鮮為人知,遊客寥寥。

  「百步穿楊」這個成語人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神箭手養由基是湖北人,他出生於楚國古嶺村北二裡養家坪(今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拾橋鎮)。這一典故還引申出成語「百發百中」。

  記者: 您想通過這本書對每一位讀者傳達什麼?如何看待成語中存在的爭議?

  任永信: 三國文化中的成語「三顧茅廬」,究竟諸葛亮所說的「南陽」究竟所在何處?我們找出「襄陽說」和「南陽說」兩種觀點的論據,讓讀者細細斟酌和品味,找到答案。再比如「肥而不膩」,蘇軾在哪裡發明的「東坡肉」「東坡餅」?到底是黃州還是杭州,我們都知道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寬裕。但是,他並沒有消沉,在「東坡雪堂」,經常與友人一起吟詩唱酬,煮肉喝酒,藉以發洩政治上失意苦悶。「東坡肉」「東坡餅」就是當時被貶黃州時發明的。但是他第二次調往杭州任太守之職, 將黃州燒肉的經驗傳到杭州,「杭州東坡肉」這道菜餚由此開始享譽中外。其實,東坡肉應該出自我們湖北黃州。「拋妻棄子」這一成語中的陳世美。原型是湖北均縣、今丹江口市人,但歷史上的他卻是疼妻愛子的清官能臣。

  我們就是對一些有爭議、有影響的文化課題,提出了新的觀點,細細品嚼,大有滋味。

  湖北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孕育了篳路藍縷的奮鬥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博採眾長的開放精神、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一諾千金的誠信精神。這五種精神,既是荊楚先祖用血肉和靈魂鑄就的人格理想和價值追求,也是後世荊楚乃至中華兒女忠實地傳承和弘揚著的民族精神,為我們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希望願廣大讀者能喜愛和支持,和我們一起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感悟文化魅力,共築精神家園,汲取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力量,傳承湖北精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胡新 金慧

相關焦點

  • 成語小秀才151-200關答案大全攻略 成語小秀才最新151-200關卡問題...
    151-155關答案不少玩家都很感興趣成語小秀才玩家不可錯過的內容,因此針對這個問題給各位介紹一番看這裡,希望對你們有用各位。第151關答案大有裨益罪有應得各得其所所費不貲(zi)絡繹不絕集思廣益百感交集思前想後浮想聯翩翩翩風度望風而逃
  • 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本文總共只有68個成語,通過從成語解釋、錯誤用法、例句說明(例句大部分均來自真題)三個方面來解釋成語,將成語放到題中進行識記,也將更加直觀,目的是為了避免走馬觀花式背成語。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它們只是看上去多,通過理解記憶,只要每天積累10-20個,很快幾天就能積累完啦!
  • 成語非陳語,禁言先靜心
    趙強 文化觀察家原本很少有學者會去研究一份言之不文、強不知以為知的通知,但廣電總局這個通知火到觸目驚心,頗有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之勢,令人無法掩耳盜鈴、閉目塞聽,只好勉為其難、強作解人,來講講成語,順帶談談語言和政府的關係。
  • 「成語大王」劉秀,一生創造成語不停的皇帝
    不過更有趣的是他的一生創造了許多成語,估計可以上吉利斯記錄了。首先呢,我們劉秀同學本身也是一位文化人,不是一位大老粗皇帝。(當然劉秀十分喜歡種田耕地也是事實)推心置腹:剛開始,劉秀不是皇帝。被封為「蕭王」,那時候劉秀和別人打仗勝了之後,許多投降的的人,剛開始大家肯定害怕啊不相信劉秀。於是劉秀就經常一個人在這些投降的士兵中巡行,找他們談談心啊拉拉家常。
  • 文化闢謠: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揭開歷史真相
    成語《三人成虎》 什麼是成語?成語不止四個字? 先說一下,啥叫成語?查資料得知: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這是我們最熟悉部分成語的代表,但是您知道在漢語言文化中有多少個成語嗎?據不完全統計成語約有3萬餘個(包含一千多個常用成語)。
  • 文化爭辯: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不要錯誤使用了
    成語《三人成虎》什麼是成語?成語不止四個字?先說一下,啥叫成語?查資料得知: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是中國文化中獨特的語言表現形式,在語言交談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我們早已經爛熟於心。這是我們最熟悉部分成語的代表,但是您知道在漢語言文化中有多少個成語嗎?據不完全統計成語約有3萬餘個(包含一千多個常用成語)。
  • 讚美女性美德的十個成語
    今天末學挑選了十個古代形容女性美德的成語,分享給大家。一,冰清玉潔。這是形容一個女子,像冰一樣清澈透明;像玉一樣潔白無瑕,比喻女人的操行特別好,婦道守得非常好。古代男女之間是有非常嚴格的界線的。儒家講:「男女授受不親」、「非禮勿視」,未婚男女不能獨處一室,手不能碰,看不能多看。未婚女子一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事不能不能亂跑,就在家待著。
  • 72個含有「鶴」字的成語
    (大自然野趣曾發表過舊文「文官有幾品,鳥說了算」)因此,成語中有很多含有「鶴」字的成語。 鶴立雞群: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 朱顏鶴髮:朱顏,紅潤的臉。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的樣子。類似成語有童顏鶴髮。延頸鶴望:像鶴一樣伸長頸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 小學生必學,含風、雨的成語,你知道多少?
    主謂式成語;可作定語;含褒義,用於讚頌師長的教誨得當。2、滿城風雨:滿城:指全城各處。城裡到處颳風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後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由於壞事。3、五風十雨: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主謂式成語;可作補語、定語;含褒義。4、風吹雨打:風雨侵襲。原指風雨對花木的摧殘或建築物侵蝕。比喻某種力量的打擊或鍛鍊考驗。
  • 「最不像成語的成語」了解一下
    學霸撒貝寧也「翻車」喝西北風、加減乘除都是成語8月24日,央視新聞發了這樣一條視頻:在節目《挑戰不可能》中,當被問到「喝西北風」是不是成語時,撒貝寧頗有信心地說:「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可是沒想到,不僅「喝西北風」是成語,「加減乘除」「阿貓阿狗」也都是成語。
  • 6個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下邊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01.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想起一句很喜歡的話:「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正是因為欲望太多,結果造成心裡貧窮;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
  • 看圖猜成語:形容楊貴妃的成語,比喻古代的女孩長得好看
    在這個圖片中有兩個字, 「環」和 「燕」。「環」的字體所佔比例大,而且這個字的字體加粗,給人看起來特別的肥大。「燕」所佔的比例較小,在人眼中覺得是特別苗條。是的,在我這樣解釋之後你應該知道這個成語,它就是環肥燕瘦,意思是女子形態不同各有各的好看。
  • 這個成語都被我們用來罵人,誰想在古代意思完全不同
    有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說的是有些人雖然表面上是人,但是實際上卻做著猶如禽獸一樣的事情。沒錯,這個詞就是——衣冠禽獸。這個詞通常只有我們很憎惡的人才會用來形容。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知名工具書中「衣冠禽獸」都無一例外是個貶義詞。
  • "成語大會"火了"相思成語" 改編自"實話實說"鍵盤手單曲
    原標題:《成語大會》火了《相思成語》   隨著央視一套《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節目中那首由22個成語巧妙組成的主題曲《相思成語》也引發網友的關注。你知道嗎,其幕後創作者劉牧就是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中那個經常發出「怪音」的鍵盤手,他還是當年「鮑家街43號」樂隊的鍵盤手,昨日他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採訪。
  •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唐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隱藏了一個成語「心有靈犀」,是指雙方心意相通,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的意思。陸遊的《遊山西村》中的這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柳暗花明,原意是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現在常用來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由逆境轉變為充滿希望的順境。
  • 夜讀丨6個成語,說盡老子一生的處世智慧
    有些句子後來形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據統計,大約我們常用的成語出自《道德經》的有100多個。下面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富在知足「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對外物的渴求是人的本能,衣食住行,皆是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人生。但是慾壑難填,索求太多,卻是人一生悲劇的開始。
  • 一天一個成語——舉案齊眉.你理想中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成語出處同縣姓孟的有個女兒,長得又胖又醜還黑,力氣大到能舉起石臼,由於挑剔配偶一直沒嫁,拖到現在有三十歲了。父母問她原因,她說:「我想嫁像梁伯鸞那樣賢德的人。」梁鴻聽到這件事情後就向她下娉禮求婚。她要求父母準備好布衣,草鞋,紡織用的筐緝績這些用具。到了出嫁的時候,開始她精心打扮之後進門,可七天過去了梁鴻卻並沒有搭理她。
  • 學一個成語改變人的一生,「虛懷若谷」成語的由來
    成語「虛懷若谷」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老子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之為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敦能濁以止?靜之徐清;敦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 成語出類拔萃是什麼意思 成語解析1月13日答案
    中國古代有很多成語,這些成語最開始的意思你知道嗎?很多玩家不是很清楚,成語出類拔萃是什麼意思?這是螞蟻莊園1月13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吧!
  • 10首詩詞,10個美麗的成語,讓人賞心悅目
    細細琢磨,是不是這些成語都似曾相識呢?沒錯,很多成語都源自古詩詞,那麼美的成語,源自同樣美好的詩詞。 渴望有一個這樣的愛人,他懂你的欲言又止,你知他的口是心非。 2 人面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