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母兄弟姐妹一味付出,換來的卻是反目成仇,親情應該AA制

2020-12-01 一月愛八月


導語:

公司裡有甲乙丙三個同事,他們關係非常好。甲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會給乙吃,剛開始,乙非常感激,久而久之便習慣了。

直到有一天,甲把這個雞蛋給了丙,乙就不開心了,為此他們大吵一架。乙罵甲沒良心,忘恩負義,是個小人。


可是乙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

這就是習慣,習慣了得到,卻忘記了感恩。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沒有天生誰該對誰好,一味地付出,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變成仇人。

01.父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王叔叔今年60多歲了,他是家裡的長子,他有2個弟弟和2個妹妹,從小到大吃苦受累最多的就是他。

他對兄弟姐妹都非常好,在王叔叔的眼裡,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對兄弟姐妹的好勝過對自己老婆孩子的好。


幾十年前他們分家的時候,父母跟著王叔叔最小的弟弟,所以家裡的財產,大部分都分給了最小的弟弟。剩餘的財產也都分給了另外1個弟弟,而王叔叔分到的卻是一堆債務,那時的他和老婆孩子連房子都沒有,四處借錢修房子。

王叔叔吃苦耐勞,沒幾年的時間就把債務還清了,日子也一天一天的好起來。

不管家裡吃什麼好的,王叔叔都會叫上父母和兩個弟弟到家裡來吃,弟弟們家裡有困難二話不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王叔叔的父母年紀大了,弟弟和弟媳婦嫌棄父母,王叔叔只好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直到父母去世後,所有的安葬費用都是王叔叔一個出的。

在外人眼裡,他們兄弟姐妹的關係非常好,但是他們兄弟姐妹之間,矛盾從未斷過。王叔叔給這個弟弟好處,另外一個弟弟就會吃醋,沒得到好處的人,就會在外人那裡說王叔叔的壞話。

現在王叔叔年紀大了,不能像年輕時那樣給兩個弟幫助,兩個弟就開始抱怨了,時常在外人面前說王叔叔一家人的不好。

今年王叔叔生病了,需要花費大筆錢,就向兩個弟弟借錢,兩個弟弟本來有錢,卻以各種藉口不借,甚至都沒有到醫院看望過王叔叔一次。

王叔叔經歷過這些事情,總算看明白了,出院後,他把借給二弟的大貨車收了回來,把給三弟經營的商鋪也收回來了。兩個弟弟和王叔叔大吵大鬧,甚至動手打了起來,最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王叔叔為父母兄弟姐妹一味付出,就希望大家庭和睦相處,可是兄弟姐妹並不這麼想。習慣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就像公司裡的乙一樣,因為習慣會覺得理所當然。王叔叔一天一天變老了,不能再給兩個弟弟幫助了,兩個弟弟反而會抱怨,甚至指責他。

不管是公司裡的同事,還是兄弟姐妹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應該是AA制,你不佔我便宜,我不吃虧。

02.和睦的兄弟姐妹,親情應該AA制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的親情。隨著兄弟姐妹的長大,各自成家以後,關係就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感情越來越淡,甚至反目成仇,那麼兄弟姐妹到底應該怎麼相處呢?

父母的愛是AA制

父母對待孩子們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偏心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很少有和睦的,從小區別對待,孩子心裡早就埋下了恨的種子。被偏愛者大多數無能,不被愛的,長大後有能力,但是親情就會淡泊許多。


父母正確的愛應該是AA制的,對於孩子之間應該是公平的,不管是大是小,還是男孩女孩,都應該公平對待。教會孩子感恩、分享和彼此尊重。

利益AA制

老話說的好,親兄弟明算帳,意思是不管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再好,牽扯到利益方面的事情,一定要明算帳,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相互都不吃虧。

就像上面提到的王叔叔一樣,他總是為兩個弟弟著想,選擇吃虧來幫助弟弟們,可是最後得到卻是別人理所應當,兄弟姐妹之間反而鬧矛盾,反而讓別人看笑話。


關於利益方面,比如借錢,借的就是借的,要按時歸還。大家庭聚會也是一樣,這次我請大家吃飯,下次就要換到你請。總之,儘量做到公平,大家都不吃虧。

付出AA制

兄弟姐妹之間,有的要富一點,有的要條件一點,那麼在贍養父母方面,富裕的一方,可以選擇多出錢,條件稍微差的一方,就選擇選擇多出力,親力親為照顧父母。

付出要做到AA制,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


互相幫助AA制

有困難的兄弟姐妹之間要互相幫助,而不是不聞不問。不管是誰遇到困難了,能幫助儘量幫助,被幫助者,不要以一種理所應當的態度。互相幫助也是AA制,今天我幫助你,明天你幫助我,兩者之間都是相互的。

兄弟姐妹成家以後,都有自己的家人,平時相處中形同陌路,但是在彼此有困難的時候,卻仍舊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這就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還連著筋。


寫在最後: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再好,也不能一味的付出,當付出成為一種習慣時,接受也就變成理所應當。就如王叔叔幾十年為兄弟付出,換來的卻是理所應當和反目成仇,所以給予也要適可而止,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願所有的兄弟姐妹感情和睦,一生幸福美滿。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這樣為家人一味付出,最後卻反目成仇的大家庭嗎?歡迎留言區討論!

相關焦點

  • 在父母兄弟姐妹面前一味付出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你怎麼看?
    父母跟兄弟姐妹之間何嘗不是如此!付出最多的人,大家都習以為常不會感謝他的付出,時間長了他只會把其他人慣壞,到頭來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即使結果沒有那麼壞,想在其他人那裡得到一句真心的認可,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在兄弟姐妹面前不管能力有多大,都不要逞能了吧,該是誰的責任由誰來承擔。
  • 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都是怎樣失去的,這四個原因很扎心
    這個世間最令人心寒齒冷的關係就是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本來是同胞兄弟姐妹,一母所生,卻鬧到連一個外人也不如的境地,想想就令人感到痛苦和難過。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若想有好的親情,就需要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忍讓和退步,就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父子兒女兄弟姐妹之間,若想始終保持親密團結的關係,一定是因為有人「裝聾作啞」當傻子,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太精明,太計較,彼此之間誰也怕自己吃了虧,是不會有團結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和關係的惡化,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要想一家人團結親密,就要學會維護親人之間的關係
  • 親情也不能一味付出
    我和老公相視一笑,其實,我們和兄弟姐妹間也曾鬧過彆扭,甚至矛盾重重。事情還得從幾年前說起。那年歲末,我去市場進貨,突遇漲價,因剛買了房,我手裡餘錢不多,算來算去還差一萬元貨款。我生性好強,不喜歡麻煩別人,所以從沒找親戚朋友借過錢。但這次,為了救急,我只能給弟弟打電話,請他幫我轉點錢。誰知弟弟卻支支吾吾,一直沒給我明確答覆。
  • 父母過世以後,兄弟姐妹為啥不來往了?三個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有一些兄弟姐妹,甚至會反目不再互相來往,為什麼父母離世以後很多親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呢?聽聽這三個過來人的心裡話。兄弟姐妹們,卻沒有按照媽媽的遺言去把大部分的錢留給謀生能力差,身體弱的弟弟。大家覺得媽媽偏心,兄弟姐妹為了錢反目成仇,大家都想多分點。媽媽那去世以後更是相互反目成仇。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阻於父母的緣由,互相遷就一下,聽從父母的意見和安排,可是父母去世了,兄弟姐妹之間的私心表現出淋漓盡致,為了利益就沒有齊心了。
  • 父母生病費用,應該兄弟姐妹平攤,還是應該家庭條件好的多出點?
    同樣是父母的孩子,當父母老了,生病住院需要錢;有的兄弟姐妹認為都是父母的孩子,醫藥費理應兄弟姐妹幾個一人承擔一點沒錯;兄弟姐妹則堅持認為父母跟你住,父母生病了需要用錢當然是你的責任,憑什麼伸手跟我們要。乍一聽,覺得前面兄弟姐妹說的對,都是父母的孩子掏點醫療費無可厚非。
  • 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65歲阿姨坦言:沒什麼親情可言
    可是如今把這句話用在父母身上,就是子女多了,孝敬的只有那麼一兩個。因為贍養父母的問題,你推我,我推你,最後斷絕關係的兄弟姐妹不在少數。多子多福,真的是這樣嗎?01.65歲的阿姨自述我叫鄧文麗,今年65歲了,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我們五個兄弟姐妹。在外人看來,我們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和睦,大家都孝敬父母,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誰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點自私。
  •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很少來往了?
    這個時候的關係已經不單純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了。每個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態和個性特徵,無論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東西都有了不小的區別。即使想要串門走動,也不像之前那樣無所顧忌了,要考慮一些東西,比如經濟的計較、習慣的適應、性情的妥協等等。有父母在的話,這些都還可以不怎麼理會,因為主題是父母。可沒有父母的時候,這些就突顯出來了。
  • 父母在、親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親如手足;父母去、疏如生人」,但為什麼昔日的兄弟姐妹在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和以下幾點原因脫不開關係:1、和利益掛鈎的矛盾兄弟姐妹本都是一家人,但長大後人生觀價值觀特別不一樣,說話辦事方法也不一樣,不過這些倒是都無所謂,最讓兄弟姐妹不和的原因基本上是父母遺產分配上的歧義,另外就是最後每個人對待父母的贍養態度,也會導致兄弟姐妹最後彼此不相往來。
  • 為什麼父母去世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過來人說出了原因
    俗話說「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家和萬事興。」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在父母在世時還能勉強維繫的親情,父母過世後來往的越來越少,變得如同陌生人一般。究其原因是什麼呢?盧先生:60歲我家兄弟姐妹6個,我是老二,上面一個大哥,下面4個妹妹,母親在我28歲那年過世的,剩下老父親一個人。大哥是村裡的會計,生活條件比我們好,他承擔下了養老義務,不用我們拿一分錢,更不需要我們照顧,我和妹妹們覺得有大哥真好。
  • 一味的付出能換來幸福嗎?
    我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老公居然還要出軌:一味的付出並不能換來幸福 諮詢者自白: 我和老公結婚至今已經十一年了。我們相識於大學期間,畢業後沒多久我們就結婚了。 一個星期前,他洗澡時手機響了,我想著他說過當天他父母會打電話來跟我們說個事情
  • 男人們,在家庭中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誰最重要
    對男人來說,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誰最重要有人在網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對男人來說,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誰最重要?作為一個男人,我想說的是,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都是我最最親的家人,他(她)們對於我來說同等重要,沒有輕與重,親與疏,近與遠之分;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的時期他(她)們對於我來說,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論說誰誰最重要。下面就簡單地來論述一下。01、父母對於每個人的重要程度就不用說了,沒有父母哪有我們?
  • 一個家庭中,一味付出,結果如何?
    若遇到明事理的父母,和知恩的兄弟姐妹們還好。若是有一味索取的父母和一群自私的兄弟姐妹們,結果會很可悲。你的付出,父母覺得應該的,理所當然的。你付出時,兄弟姐妹們小的時候,他們不記得,若以後父母不說,他們也不知道。等你年齡大了的時候,你的父母年齡也老了,那時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他們還會去攀比你,嘴上打著你是老大,你該承擔老大的責任。
  • 費玉清3姐弟反目成仇的背後:父母在時是一家,父母去後是親戚
    這種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戲碼,往往在父母老去,乃至父母離世之時展現的淋漓盡致。視頻博主@房小琦說過這樣兩個故事:2013年秋,北京,不動產登記大樓的門口。一輛小轎車還沒停穩,一個中年人就從後座,抱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往過戶大廳跑。
  • 一生中陪伴你時間最長的人,不是父母,不是愛人,而是兄弟姐妹!
    來源:常願花色新沒有人知道,前世修行了多少年才換來今生做兄弟姐妹,所以,彼此總是很默契。人們常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出生在同一個家庭,擁有相同的父母,不知道需要多久的行。當代社會,人們總會說獨生子女過於孤單,那是因為當你的父母離世以後,你會感覺沒有依靠了,感覺你小時候的那個家,沒了,你會有一種孤獨的感覺。
  •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形同陌路,親情去哪了
    50、60後出生的人,還有70年代的,如今已步入中老年,父母逐漸離去,從小一起長大的同胞兄弟或者姐妹,隨著父母的離去,越來越疏遠以至於成為關係尷尬的熟人。武雲對此有很深的感受,也很不理解。她有一個弟弟,兩人年齡差不大,所以從小都是打到大。雖然整天吵吵鬧鬧,但是感情卻非常親密。武雲小時候被同學欺負,弟弟總會第一時間替她出頭,她也會把節省下來的零花錢送給弟弟,兩人的感情很深。
  • 談戀愛應不應該aa制?真正愛你的人才不在乎是否aa
    在我們的文化中,基本上都有搶著買單這樣的一個傳統,而aa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不被大眾接受的,但現在aa制卻流行了起來,特別是在經濟能力稍弱的年輕人群中,戀愛的消費基本都是aa制,那談戀愛到底應不應該aa制呢?
  • 關於拆遷,還談什麼兄弟姐妹之情?做女兒的難得可以分得一杯羹?
    如今時代翻天覆地大改變,那些城裡的邊緣化村莊,還是城區的窩棚區,都面臨著改造,這就給很多的家庭帶來了利益上的爭奪,不是兄弟翻臉、就是姊妹爭吵,最後造成老人住院,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家庭搞得雞飛狗跳,沒有一絲和睦和安寧,劍拔弩張的,就差雙雙走上法院。
  • 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間,哪個更加親密?真的好現實!
    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間,哪個更加親密?夫妻之間的感情從剛剛開始的愛情,經過時間的沉澱最後會成為親情,我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媽媽和女朋友掉到水裡你會救誰?其實,背後的意義是想知道老婆和媽媽哪一個更親更重要。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好,是因為難以割捨的血緣關係和從小一起長大所以感情深厚,但是我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當我們長大以後,脫離了原生家庭,各自有自己的家庭,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有的兄弟姐妹發展的好,過的好,有的兄弟姐妹卻吃不起飯,這個時候感情還會好嗎?
  • 兄弟姐妹才是一生陪你最久的人
    今天和我姐一塊去看了我哥,我哥請我們去吃飯走時又給買了很多東西,想想這些年我哥哥和姐姐為了我付出那麼多,不免心生感嘆:兄弟姐妹才是是血濃於水的,誰也拆不散的是藕斷絲連的親情,什麼都可以變,唯有兄弟姐妹情不能改變。因為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人,不是父母,不是愛人,而是兄弟姐妹。
  • 兄弟反目成仇,原是親爹一番話,撕下了他兩假裝友好的面孔
    兄弟反目成仇,原是親爹一番話,撕下了他兩假裝友好的面孔兄弟姐妹之間。我們身上有著血緣的關係,無論遇到什麼樣子的問題,我們都是親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矛盾,我們也會像很快和好,那很多人的眼裡有兄弟姐妹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矛盾。畢竟我們在一起成長,出生在同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