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很少來往了?

2020-09-24 龍港朝聞

自從母親三年前去世之後,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再沒有一次一起相聚過。突然見到這個問題,才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

母親去世後,大家一般都是有事才相互走動了。也就很少有大家一起相聚的機會了。雖然大家都還相互惦記,但卻很少見面了。

我想,沒有事就不再走動見面是有客觀存在的原因的。兄弟姐妹每個人都成立了家庭,接納了新的家庭成員,形成了每個小家庭的相對獨立的環境。這個時候的關係已經不單純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了。每個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態和個性特徵,無論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東西都有了不小的區別。即使想要串門走動,也不像之前那樣無所顧忌了,要考慮一些東西,比如經濟的計較、習慣的適應、性情的妥協等等。

有父母在的話,這些都還可以不怎麼理會,因為主題是父母。可沒有父母的時候,這些就突顯出來了。

是的,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相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父母都健康的日子,父母家就是自己的家,也是每個孩子的家,誰想去就去,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矛盾吵鬧都有,但就是像有一種割不斷的東西牽引著回家的方向。過年過節,大家無論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儘量聚到一起。現在想想,那時候大家的想法也是一致的,一是去見父母表達孝心,二是趁此機會大家聚一下見個面。父母在,其實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能夠相聚見面的機會和理由。就算是父母生病,也都成了大家相聚和見面的機會。

父親去世得早。後來母親漸漸老了,不能自理了,就輪流在我們各家住。這時候,母親住在誰的家,誰的家就是大家相聚見面的地方。因為母親在那裡,兄弟姐妹中任何人任何時候去到母親居住的那家,也都能夠坦然。但畢竟相比到父母家,隨便的程度大大降低了。因為畢竟這裡是另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

等母親去世後,每個小家庭的相對獨立性突顯,加之沒有了老人這一大家都必須共同惦記著的核心,兄弟姐妹間各忙各的事,也就少有走動了。

也許,如果應該主動創造相聚的機會,來繼續我們的親情。但再想回到有父母在的那種狀態,也是沒有可能了。

或許這也與整個社會發展的規律相一致。就像樹的生長要分叉一樣,一個家庭也是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向各個方向分支伸展的。每個人都會老去,在這個過程中,兄弟姐妹的親情,延伸到兒女輩會淡漠一層,延伸到孫子輩又會淡漠一層,如此下去,出了五伏,也就基本上是鄰人了。

這其實涉及到了人類面對時間的無奈,也只能慨嘆

相關焦點

  • 在農村,父母去世之後兄弟姐妹之間就很少來往,這是為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很多人家都有這種情況,就是父母在世時,兄弟姐妹之間感情還不錯,走的也比較熱乎,一旦父母兩人都不在人世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慢慢淡了,甚至還不及朋友之間走動的熱乎,很少來往,這是什麼原因呢?
  •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基本不來往,是真的嗎?
    問題,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基本不往來,是真的嗎?我的見解,這個問題主要因人而異。但目前現實狀況是,兄弟姐妹之間整體情感普遍大不如從前了,這一點絕不是瞎說的。無論父母在不在,兄弟姐妹的情感已經無可避免地淡薄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斤斤計較的利益算計。
  • 為什麼父母去世後,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過來人說出了原因
    導語:老人在生命最後時刻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總會對孩子說:「我走了以後,你們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有什麼事情一定要相互幫忙,你不幫他們誰幫他們,他們不幫你誰幫你,你們血濃於水啊」。父母健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們關係處的非常好,時不時還一起聊聊天,或許聚在一起吃頓飯。但是父母一旦離世,兄弟們便很少再有來往。為什麼父母過世後,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
  • 父母過世了,有些兄弟姐妹為什麼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老人經常對子女說:「兄弟姐妹之間要好好相處,父母陪不了兒女一輩子,你們之間是血濃於水的感情,要相互幫助,才能越過越好」。有些家庭的子女,關係相處的非常好,即使父母不在了,也會維繫這份親情,而有些家庭,父母在世時還挺好,一旦離世,兄弟姐妹便很少來往,甚至變成了陌生人,這到底什麼原因呢?
  • 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還會來往嗎?
    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間還可以團聚一起,嘻嘻哈哈,樂也融融。當父母不在時,有些家庭的子女就抱團一起,互相照顧。有一些則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漸行漸遠,活成陌路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兄弟姐妹之間的情義也不盡相同,不妨來聽聽這3個家庭的子女心聲吧。
  • 為什麼父母過世了,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
    很懷念小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快樂,兄弟姐姐樂融融。可是現在年紀大了,兄弟姐妹也都各自有家庭了,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會聚在一起,但是感情還是不錯,因為父母在老家,所以不管多麼忙碌都會抽時間聚在一起。但村裡最熱鬧的二叔公家,如今卻再也沒人住了,說起來也很唏噓。
  • 父母去世了,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大部分獨生子女,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兄弟姐妹多的那份情感,即使是父母走了以後,在這個世上,至少還有兄弟姐妹能夠陪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有所依靠。但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也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美好,不管做什麼樣的事情,很多都是把各自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如果父母尚在,可能因為父母表面上能夠維持關係,等到父母走了以後,就翻臉不認人。
  • 父母不在了,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出了實話
    對於大部分獨生子女,可能永遠都體會不到兄弟姐妹多的那份情感,即使是父母走了以後,在這個世上,至少還有兄弟姐妹能夠陪伴自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有所依靠。但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也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美好,不管做什麼樣的事情,很多都是把各自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如果父母尚在,可能因為父母表面上能夠維持關係,等到父母走了以後,就翻臉不認人。
  • 父母過世以後,兄弟姐妹為啥不來往了?三個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前言:父母是兄弟姐妹之間感情的重要紐帶。「」父母在不遠行「」,這是古代人的格言,就是說要留在父母的身邊,伺候他們的老年。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沒有了這個傳統,可是遊子在外心繫家鄉,只因為家裡的老父老母盼望著你回去看一看,聚一聚。如果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聚到一起就變得困難了。
  • 「父母走後,家也散了」,為啥兄弟姐妹會「分道揚鑣」?答案扎心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去,兄弟姐妹成親戚。這句話說的是,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會聚在一起,父母走了,親情變親戚,關係越來越疏遠,甚至會「分道揚鑣」,那現實是怎樣的呢?「父母走後,家也散了」,兄弟姐妹最後「分道揚鑣」一個朋友今年快40歲了,以前每次逢年過節,只要放假,她都會帶著孩子回老家看看父母和兄弟姐妹。
  • 父母過世,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們不來往了?答案揭露了社會的現實
    雖然現在兩個孩子都還很小,但小姨總和他們說:「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啊,父母陪不了你們一輩子,你們才是最親近的人,一定要多聯繫多走動,互相幫助,不要將這份親情拋在腦後。」的確,兄弟姐妹的那份情感無人可以代替,哪怕是父母真的過世了,還能總在一起聚會、聊天,但是有的家庭父母在世還好,一旦父母離開了,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反目成「仇人」,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往下看。
  • 父母離世後,為什麼很多兄弟都不來往了?他們說出了實情
    導語:父母是大家庭的中心,小時候經常圍著父母轉,長大之後有時候想念父母也久久會回去一趟看望父母,很多兄弟姐妹父母還在的經常還在一起說說笑笑,但是一旦父母離開之後很多兄弟姐妹就慢慢疏遠了很少來往,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父母去世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過來人說出了原因
    俗話說「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家和萬事興。」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為什麼有些兄弟姐妹在父母在世時還能勉強維繫的親情,父母過世後來往的越來越少,變得如同陌生人一般。究其原因是什麼呢?很明顯錢被小妹獨吞了,老頭也因此上了一股火,不到兩個月走了,從那以後,我們兄妹五個人,變成了仇人,誰都不跟誰來往。老爺子要不說這事,也不會把我們幾兄妹搞得這麼僵,他人走了,兄妹情分也徹底結束了。
  • 兄弟姐妹有不來往的嗎?3位過來人講述兄妹之間難以忘懷的往事
    前言兄弟姐妹,一母同胞,流著相同的血緣,成長時親密,生活時共同,這種關係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情感都無法取代。隨著年齡增長,兄弟姐妹之間開始獨立,獨立學習,獨立工作,最後結婚生子,離開原生家庭,建造自己的獨立小家。情感大部分,給了配偶、孩子,父母情和手足情,隨之淡化,但絕不會剝離,甚至拋棄。
  • 父母都去世之後,兄弟姐妹們還會有來往嗎?聽聽過來人的心裡話
    導語:在很多父母眼裡,都更喜歡多生幾個孩子,覺得家裡人多熱熱鬧鬧的,以後孩子們都長大了,兄弟姐妹們也多,有點什麼事還能互相照應著。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所有兄弟姐妹們都是這樣的。有些家裡的兄弟姐妹關係好,即便是父母去世了也會繼續聯繫著,互相照顧著。
  • 為何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就淡了,原因無非這幾點
    不少人想著生二胎或者三胎,其實就是想著自己百年後,孩子們之間彼此是個伴,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兄弟姐妹們一起商量著來。可問題是,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父母在的時候,自己和兄弟姐妹之間還有來往,父母不在後,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就變淡了。
  • 父母在、親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今日,和朋友說到了「世態炎涼」這個成語時,給人的「父母在、親如手足;父母去、疏如生人」甚是感悟,尤其是看到寧靜夜空時,總是不受控制地思念起遠方的兄弟姐妹,但僅僅在於想念而已、至於團聚上的情感卻不深,,但是曉剛也因為兩位哥哥爭房子的心思,打算在父親離去後徹底和他們斷絕關係,從此不再來往…… 曉剛的故事,完美地詮釋了「父母在、親如手足;父母去、疏如生人」,但為什麼昔日的兄弟姐妹在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呢?
  • 「父母走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過來人道出原因,扎心了
    小時候,兄弟姐妹都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感情也很親密。可隨著各自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就慢慢疏遠。特別是父母去世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家也不能稱為家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一位大叔是過來人,他道出原因,很扎心。「失去了父母這個情感羈絆」兄弟姐妹之間,要是沒事就很少聯繫。父母在的時候,逢年過節,父母生日,總會抽空聚在一起。
  •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怎樣才能正確看待這個問題?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分析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就散了,基本不來往,是真的嗎文章?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網友大哥的留言,他說父母都去世了,有他這個大哥在,把兄弟姐妹凝聚到一起,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明顯比以前更好了。網友大哥的看法與其他人不同,所以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進行思考;並得出自己對這件事的總結。那麼兄弟姐妹該怎麼做,才能確保父母都離世後仍然凝聚在一起不分散呢?
  • 心理學:不喜歡和「兄弟姐妹」往來的人,十有八九是這三種人
    在一個家族中,和我們關係最好的,應該就是父母一輩了。除此之外,還有和我們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  對於「兄弟姐妹」,你有怎樣的看法呢?在中國社會裡面,這種看法,其實要分兩個方面來說。  當父母還在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也許會來往得頻繁一點。因為有父母在的大家庭,才是有溫情和親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