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到故事也許想的更多的是整個事件發生了什麼。但是在大器晚成中提到的故事可不是簡單的經過,他們有助於決定事情發生的結果。我們給自己講故事會影響我們的態度,增強我們的幸福感。
塔勒布告誡我們:「風會熄滅蠟燭,也能使火越燒越旺。故事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會給自己講故事。這是第一步。
對於大器晚成的人來說,會講故事可以成功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也許很多人聽起來覺得奇怪,有些不可思議,也許這是自我催眠,也許這是給自己成功找理由,找一個虛假的理由。其實不是這樣的。故事的確是促進成長和成功的隱性催化劑。
敘事的力量其實就是敘事心理學,它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在諸多方面是前提也是基礎。心理學家西奧多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概念。這是一個關注人民如何通過構建,講述和重述故事實現目標的思想流派。
當然很多人也會想,將意識視為故事家並非是心理學領域的新概念。其實早在心理學開始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研究。
弗洛依德認為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可能和大腦的故事不連貫有關。
其實說到這裡我就覺得故事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敘事的力量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在積極的故事中尋找自我的目標和感知認知這是重要的,可以在故事中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同時在故事中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現實要做的事情。
說到故事的時候,我們知道在大腦構思中這是一個冷冰冰的客觀現實,畢竟是一個比較混亂的世界,你需要重新的理清自己想要的思路,在故事中尋找真知,並且不斷的把故事情節發生變化和轉移,他可以產生美好和愛。但是也會帶來災難和厄運,有時候還是悲劇性的後果。
在這裡我想說一個經常會說的詞,那就是運氣,雖然隨機性的運氣可能在某些宏大或漸進式信仰成形的基礎,但它通常並不能創造一個好的故事。這一點要特別的注意。
因此在講故事的時候,大家要像一個小說家,歷史學家,傳記作者那樣,為原本隨機的事件序列強加一個敘事的框架,直到他們能夠以有利於我們的方式凝聚起來為止,我們可以讓事情井然有序,以此為他們賦予一定的意義。
故事並不是有意義的方式呈現秩序。故事的時間順序,故事的事件列表,故事要靠非常實際的選擇來推動演變的。這就是方法,我們可以在選擇故事中加什么元素,排斥哪些元素,放大或者是縮小元素,還要培養我們腦海中對敘事的渴望。以至於就算不是個故事,我們也會想著編故事。
說直白一些,故事就是需要你去構思,我想說從日月星辰中能看出故事,從雲朵中能看出故事,甚至是看到形狀或者是聽到聲音都能想像一些故事。這一點在你成長成功的路上是必不可少的。
有這樣一個例子:1944年進行的一個經典實驗,海德和西梅爾向參與者展示了一個具有不同形狀的動畫片,這些形象在一個盒子裡不斷運動。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內容。這些參與者就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作答,這些形狀就是她們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通過這個例子我想說,參與者不只是簡單的為這些非人的事物賦予了人性的特徵,她們看到的是這些事物的自主意識。她們有能力根據自己的意願行事,做出自己的選擇,決定自己的命運。
對於大器晚成的人來說,也許有的時候就是太懷疑自己的故事了,其實發生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自己的故事是真實的,那麼就要給自己的故事細化一個框架,最終形成一個目標,轉變自己的思維。最終讓自己釋放真正的潛能,最後走向成功!